第二百一十三章 提线木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最新章节!
海礁已经不太记得五六年前的事了。他重生之后,才借着身边家人的日常闲谈,记起了那时发生过的事,但始终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已,细节很模糊。
五六年前的边城还算是太平的。当时胡人老汗王刚大病了一场,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完全顾不上出兵侵扰大楚边疆,而是忙着跟那些在他生病期间蠢蠢欲动的胡人权贵们勾心斗角,连本来一直站在他这边的王叔也防备起来了,期间还弄死了一个大贵族。
胡人内部不太平,但楚胡两国的边疆就太平多了。没有战事的时候,商队来往得更频繁。大楚边军也能腾出手来,剿灭周边的沙盗马匪,为过往商队与民众提供安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又吸引了更多的商队往来两国之间。海家人当时身处瓜州,正处在商道上,也托了这阵东风的福,赚到了不少钱。
海礁依稀记得,那时候他不过是七八岁的年纪,每天在家门口的大路边,都能瞧见熟悉或陌生的商队在路上往来运货。城里的大车店、酒馆、澡堂生意都极好,街上的店铺小摊子也时常会出现新鲜玩意儿。天气好的时候,他拉着妹妹的手一路逛过去,往往能用很少的钱,就淘换到很有趣的东西。那段时日在他的记忆中,一直是轻松快乐而明亮的。
相比之下,京城那边的局势则更晦暗复杂些。
那时候,孙贵妃之子刚刚夭折,四皇子早已出继,许贤妃还只是周太后身边的宫女,八皇子连个影子都没有,皇帝膝下无子,自己却大病一场倒下了,整个朝廷都在担心,皇帝随时可能会驾崩,却无皇嗣可继承江山社稷。
曾经与皇帝夺过嫡争过位的纪王、安王都有所动作,出继的皇子纪王世子更是上窜下跳地谋求还宗,宗室里对于皇家嗣子人选有不同的意见,吵成一团。太后又将生病的皇帝留在慈宁宫中休养,拒绝让孙贵妃入内侍疾,为此孙贵妃还控诉太后要谋害皇帝,要求内阁下令禁军围攻慈宁宫……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孙阁老站出来稳住了大局,主张迎纪王世子还宗,继承大统。虽然太后与皇帝都没有点头答应这件事,可朝臣们却觉得有了主心骨,稳定下来了,京城也没闹出乱子,孙阁老似乎是有功的。
据说当时礼部连新君登基时的龙袍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只要太后或皇帝点头,就能立刻开始制作,只是宫里始终不曾下令罢了。
皇帝的病情没过多久就缓过来了,也没留下什么大的后遗症,可以正常处理政务,甚至还纳了新的妃子,一年后又添皇嗣。这件事不知出乎多少人意料之外呢。
消息传到西北边城后,谢文载等被流放多年的吴门故生议论起此事,都没觉得孙阁老有多大的功劳,反而感到胆战心惊。
多危险哪!一旦皇帝没熬过这场大病,就算太后不肯接受内阁的主张,孙阁老也会强行将纪王世子送上新君的宝座吧?他当然有把握能够稳住朝中大局了,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已经将朝中与他意见相悖的朝臣铲除或驱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他的党羽,就是骑墙的两面派,谁都不会反对他。一旦让他推出了一位傀儡天子,大楚的天下从此就要成为他的一言堂了!
在那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皇帝就下旨为吴文正公平反了,还先后赦免了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召回了曾经贬斥的旧臣,朝廷上的不同声音才多了起来。内阁曾经对此大为反对,但终究还是没能拗过圣意。
只是西北这边,边军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了。周家人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孙家人开始加快了夺权的步伐。若不是孙家推出来的武将人选孙永禄实在太过拉垮,兴许他们早就得逞了。
海礁回忆起往事,对海棠叹道:“兴许周淑仪是看到孙阁老当时在朝中正风光,周家反倒处境艰难,才生出了攀附之心的。周家三房老太爷已经去世,马老夫人与镇国公府来往很少,与边军并不熟悉,心里偏向女儿,资助她去巴结孙家人,为子孙谋一条后路,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后来孙阁老在朝中威望有所下降,敢与他作对的官员多起来之后,孙家颓势便越发明显了。周淑仪身在京城,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竟然还继续一条道走到黑,完全没有收敛的意思,马老夫人也跟着犯糊涂,我就不明白了她们在想什么了。”
海棠道:“不管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完全不顾大局,就怪不得周家也不顾她们的利益了。其实周淑仪真的不大聪明,想为自己谋一条后路没有错,可她怎么就盯上孙家了呢?孙家不但对周家有企图,作风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作派,她空有财富,却没有倚仗,还同时跟娘家夫家作对,怎么就敢相信孙家不会害她,还上赶着给人送银子?”
海礁笑笑:“所以说她是鬼迷心窍了嘛!”
周淑仪鬼迷心窍,孙家人便利用她的妄念,反过来利用她去坑周曾两家。
是的,不但是周家,孙家人连颍川侯府曾家也没放过。
据张平贵交代,孙永柏曾故意制造机会,让他得以在周淑仪面前显露身手,然后就凭着与亡父相似的高明轻功被周淑仪重新纳入麾下了。可惜当时颍川侯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下药已没有意义,所以周淑仪没有派张平贵去做亡父未能完成的任务,只是打发他去做些偷账簿、藏东西之类的事,目的只是想在内宅中打击颍川侯夫人这个妯娌,或陷害社交场合里与自己不和的官眷而已。
可孙家那边交代张平贵“顺便”去做的,就不是那么小儿科的事了。
张平贵曾偷看过多次颍川侯与他人的书信。孙家似乎想找到颍川侯的把柄,从他手中夺取禁军大权,只是颍川侯对皇帝忠心耿耿,始终没有任何黑料。那些书信还暴露出,皇帝对颍川侯的信任比孙阁老认为的还要高,甚至私底下命他去做一些枕边人与内阁都不知道的事。
孙阁老心中更加警惕,不过表面上却改变了对颍川侯的态度,开始考虑与他联姻了。
只是,作为纪王世子妃的孙家大小姐意外难产,一尸两命,孙家上下始料未及。为了维持孙家与纪王世子的盟约,他们必须找人顶上纪王世子妃的位置。
与能让孙家继续风光的纪王世子相比,颍川侯的份量还没那么重。孙家不想得罪他,却不会为了他,就放弃纪王世子。
当孙家对颍川侯世子生出杀心之后,先是通过孙永柏之妻在语言上怂恿周淑仪重新生出夺取世子之位的想法,接着又给张平贵制造机会,让周淑仪派他去西北执行暗杀任务,然后又派了几个人,为张平贵保驾护航,以确保他能顺利完成任务。
周淑仪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策划,其实,由始自终,她只是孙家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所有的想法和行动,都在孙家人的掌控之中。
海礁已经不太记得五六年前的事了。他重生之后,才借着身边家人的日常闲谈,记起了那时发生过的事,但始终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已,细节很模糊。
五六年前的边城还算是太平的。当时胡人老汗王刚大病了一场,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完全顾不上出兵侵扰大楚边疆,而是忙着跟那些在他生病期间蠢蠢欲动的胡人权贵们勾心斗角,连本来一直站在他这边的王叔也防备起来了,期间还弄死了一个大贵族。
胡人内部不太平,但楚胡两国的边疆就太平多了。没有战事的时候,商队来往得更频繁。大楚边军也能腾出手来,剿灭周边的沙盗马匪,为过往商队与民众提供安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又吸引了更多的商队往来两国之间。海家人当时身处瓜州,正处在商道上,也托了这阵东风的福,赚到了不少钱。
海礁依稀记得,那时候他不过是七八岁的年纪,每天在家门口的大路边,都能瞧见熟悉或陌生的商队在路上往来运货。城里的大车店、酒馆、澡堂生意都极好,街上的店铺小摊子也时常会出现新鲜玩意儿。天气好的时候,他拉着妹妹的手一路逛过去,往往能用很少的钱,就淘换到很有趣的东西。那段时日在他的记忆中,一直是轻松快乐而明亮的。
相比之下,京城那边的局势则更晦暗复杂些。
那时候,孙贵妃之子刚刚夭折,四皇子早已出继,许贤妃还只是周太后身边的宫女,八皇子连个影子都没有,皇帝膝下无子,自己却大病一场倒下了,整个朝廷都在担心,皇帝随时可能会驾崩,却无皇嗣可继承江山社稷。
曾经与皇帝夺过嫡争过位的纪王、安王都有所动作,出继的皇子纪王世子更是上窜下跳地谋求还宗,宗室里对于皇家嗣子人选有不同的意见,吵成一团。太后又将生病的皇帝留在慈宁宫中休养,拒绝让孙贵妃入内侍疾,为此孙贵妃还控诉太后要谋害皇帝,要求内阁下令禁军围攻慈宁宫……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孙阁老站出来稳住了大局,主张迎纪王世子还宗,继承大统。虽然太后与皇帝都没有点头答应这件事,可朝臣们却觉得有了主心骨,稳定下来了,京城也没闹出乱子,孙阁老似乎是有功的。
据说当时礼部连新君登基时的龙袍材料都准备齐全了,只要太后或皇帝点头,就能立刻开始制作,只是宫里始终不曾下令罢了。
皇帝的病情没过多久就缓过来了,也没留下什么大的后遗症,可以正常处理政务,甚至还纳了新的妃子,一年后又添皇嗣。这件事不知出乎多少人意料之外呢。
消息传到西北边城后,谢文载等被流放多年的吴门故生议论起此事,都没觉得孙阁老有多大的功劳,反而感到胆战心惊。
多危险哪!一旦皇帝没熬过这场大病,就算太后不肯接受内阁的主张,孙阁老也会强行将纪王世子送上新君的宝座吧?他当然有把握能够稳住朝中大局了,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已经将朝中与他意见相悖的朝臣铲除或驱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他的党羽,就是骑墙的两面派,谁都不会反对他。一旦让他推出了一位傀儡天子,大楚的天下从此就要成为他的一言堂了!
在那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皇帝就下旨为吴文正公平反了,还先后赦免了许多被流放的官员,召回了曾经贬斥的旧臣,朝廷上的不同声音才多了起来。内阁曾经对此大为反对,但终究还是没能拗过圣意。
只是西北这边,边军受到的压力也更大了。周家人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孙家人开始加快了夺权的步伐。若不是孙家推出来的武将人选孙永禄实在太过拉垮,兴许他们早就得逞了。
海礁回忆起往事,对海棠叹道:“兴许周淑仪是看到孙阁老当时在朝中正风光,周家反倒处境艰难,才生出了攀附之心的。周家三房老太爷已经去世,马老夫人与镇国公府来往很少,与边军并不熟悉,心里偏向女儿,资助她去巴结孙家人,为子孙谋一条后路,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后来孙阁老在朝中威望有所下降,敢与他作对的官员多起来之后,孙家颓势便越发明显了。周淑仪身在京城,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竟然还继续一条道走到黑,完全没有收敛的意思,马老夫人也跟着犯糊涂,我就不明白了她们在想什么了。”
海棠道:“不管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完全不顾大局,就怪不得周家也不顾她们的利益了。其实周淑仪真的不大聪明,想为自己谋一条后路没有错,可她怎么就盯上孙家了呢?孙家不但对周家有企图,作风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作派,她空有财富,却没有倚仗,还同时跟娘家夫家作对,怎么就敢相信孙家不会害她,还上赶着给人送银子?”
海礁笑笑:“所以说她是鬼迷心窍了嘛!”
周淑仪鬼迷心窍,孙家人便利用她的妄念,反过来利用她去坑周曾两家。
是的,不但是周家,孙家人连颍川侯府曾家也没放过。
据张平贵交代,孙永柏曾故意制造机会,让他得以在周淑仪面前显露身手,然后就凭着与亡父相似的高明轻功被周淑仪重新纳入麾下了。可惜当时颍川侯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下药已没有意义,所以周淑仪没有派张平贵去做亡父未能完成的任务,只是打发他去做些偷账簿、藏东西之类的事,目的只是想在内宅中打击颍川侯夫人这个妯娌,或陷害社交场合里与自己不和的官眷而已。
可孙家那边交代张平贵“顺便”去做的,就不是那么小儿科的事了。
张平贵曾偷看过多次颍川侯与他人的书信。孙家似乎想找到颍川侯的把柄,从他手中夺取禁军大权,只是颍川侯对皇帝忠心耿耿,始终没有任何黑料。那些书信还暴露出,皇帝对颍川侯的信任比孙阁老认为的还要高,甚至私底下命他去做一些枕边人与内阁都不知道的事。
孙阁老心中更加警惕,不过表面上却改变了对颍川侯的态度,开始考虑与他联姻了。
只是,作为纪王世子妃的孙家大小姐意外难产,一尸两命,孙家上下始料未及。为了维持孙家与纪王世子的盟约,他们必须找人顶上纪王世子妃的位置。
与能让孙家继续风光的纪王世子相比,颍川侯的份量还没那么重。孙家不想得罪他,却不会为了他,就放弃纪王世子。
当孙家对颍川侯世子生出杀心之后,先是通过孙永柏之妻在语言上怂恿周淑仪重新生出夺取世子之位的想法,接着又给张平贵制造机会,让周淑仪派他去西北执行暗杀任务,然后又派了几个人,为张平贵保驾护航,以确保他能顺利完成任务。
周淑仪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策划,其实,由始自终,她只是孙家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所有的想法和行动,都在孙家人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