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党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焉知梦最新章节!
陇右军因为顾淮已死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士气低迷了很久。虽然西凉已灭,但是想到顾将军已经死了,每个兵丁都很难过。他们是与顾将军在西北同吃同住共同坚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顾淮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他们对顾淮的崇敬远胜西北的百姓。
直到圣人下令追封了顾淮,又加封了顾瑜,将士们才稍感安心。虽然顾将军不在了,但是陛下似乎是和顾将军一样的人。
有这样的爱兵如子的人存在,纵使有一日会战死,也觉得是值得的。
陇右军的军心稳了,沈渊的手便伸向了西北。孙长青在路上耽误了半个月,就是这半个月,陇右军已经被蚕食了两成,大多人被编入右安军,另一小部分被编入六安军。
六安军现任的将领也是沈渊的人。
所以沈渊到底是在西北战役结束后占了便宜。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看着沈渊的势力越来越大,王充不可能不行动,今日朝堂上的事,就是因此而起的。
“张侍中今日又上朝了。”崔元小声说道。
沈渊面无表情:“如今我占了便宜,他们自然是要咬一口回去的。”
崔元还要说什么,台上的太监已经高声唱和圣人上朝,陛下既然来了,再说话就不合适了,于是崔元抱着笏板乖乖站好。
随着皇帝落座说完客套的开场语,陆逊从百官中走出:“臣有本奏。”
沈渊和手下的官员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如今我大周地广物博,周围列国为敬,百姓安居商户乐业,实乃天朝。然孟夫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朝有法家拂士,却无敌国外患,如今正是需要未雨绸缪之即。”
“故而臣斗胆请圣人着令,修筑长城。”
历朝历代皇帝基本都修筑过长城,为了防御外患,这提议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修筑长城需要人力物力,沈渊身为六部尚书,自然管的是钱财和人力。
王充这是打算借着军事的力,来消磨他啊。
沈渊看向王充,视线如刀。
王充根本不在意,怨恨是败者的事,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失败的只可能是沈渊。
“边防工事向来是朝中大事,如今西北战事刚落定就修筑长城,陆少府可知需要多少物力财力?”户部侍郎姜正应对道。
修缮的事与户部密不可分,他出来比崔元出来合理。
“边塞稳定,百姓才可安居,百姓安居,才有我朝。”陆逊说道,“若边塞不稳,何以稳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为臣说到底还是要惧怕民心,否则史书上留马明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圣人自认明君,百官自认贤臣。
陆逊这番话更是说得义正言辞,仿佛不是为了党争,而是为了社稷为了大周。
姜正不慌不忙接道:“不修长城也是为了民心。”
“我朝西北战事陆陆续续持续了十三年,在此之前与后梁又有数十年的征战,边关连年战乱,耗费巨多,即便如此税收依然从未涨过。这般巨大的耗费却从未伤及百姓,这才是民心所向。如今战事已定,内外无忧,正是发展民生的好时机,若在此时修筑长期,必定掏空国库,这些人力钱财难道陆少府难道打算自己出吗?还是说要再上奏请增加赋税?”
你今日敢上本请增加赋税,明日民众的唾沫就能淹死你!
民治赋税不是陆逊擅长的,但是陆逊没有觉得羞愧,而是从容退下,又有官员走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注1】然无弃之不用者,何哉?皆因边境事安则民心安。此时西北战事虽已定,但尔等又敢保证日后不会有其他劲敌出现吗?彼时待如何?临阵磨枪吗?”此人声音洪亮,言之凿凿,引起一片赞同。
许攸。姜正心中念着他的名字。吏部的一名普通文官,虽然处于六部之中,但并非六部所有人都是沈相一党,许攸便是王相一党。
“那依许朝议之言,便是要不顾民生了?”姜正冷笑着反问道。
“非也。民器之耗乃是户部之事,如有障碍理应户部官员设法解决,并非顾左右而言他。【注2】”许攸亦是义正言辞地说道。
这便是把锅甩给户部了。
真有你的!王充心想。沈渊,这次不愁你不输!
朝堂上陷入片刻沉寂,连龙椅上一直未发话的圣人也不打算定论。
不过没关系。王充暗自握紧了笏板。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端看沈渊有无后手。就算沈渊有后手,隐患也会就此埋下,他日若边境突然战事,今日之事就是问罪沈渊的理由。
王相公志得意满得意洋洋,然而下一秒笑容就裂开了。
一直未在百官之列,立于百官侧边的御史中,张衡走了出来。
“臣以为许朝议所言有失偏颇。”一如既往的醇和的声音响起。
张衡!你敢坏我好事!王充的笑容僵住,一脸不可置信。
张衡在朝堂中话并不多,一直是醉心学术的形象。朝中的政党之争一直都是沈渊和王充在斗,张衡一直在修书写文,对于这些鲜少发话,张党也是朝堂看起来最与世无争的一群人。
最近张衡的话似乎越来越多了。上一次表面问罪孙长青,使孙长青和沈渊暗地“和解”,这一次又是出来帮沈渊说话。
张衡,你的日子是不是过得太安稳了!
张衡没有在意王充的敌意和沈渊的惊讶,不慌不忙说道:“前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西凉,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圣人今委任孙长青于凉州,遂使西凉城败,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注3】
张衡的话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力量,因为战事不可琢磨,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论的。但他要做的也只是出来说这句话。
因为张衡出人意料地站出来,朝堂上的争执暂无定论,陛下既没有说修长城,也没有说不修长城。毕竟是边防大事,其中需要考虑的太多,许攸的忧虑也是皇帝的忧虑。民生问题是国之根本,有时候更甚军事,不能踏错一步。
修筑长城的提议被暂且搁置下,但是这个事情不会就此打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朝堂定然是沈渊和王充的人每日辩驳。只是张衡掺和这一脚,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张侍中和沈相公联手了?”下了朝的相府依然热闹,一众人皆是愤愤又疑惑不已。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联合起来的,但不可不重视啊。”一名红袍玉带官员说道。
是啊,如果张衡和沈渊联合起来了,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陆逊则在一旁若有所思……
按理说,张衡和沈渊不会联合,因为政党不同。沈渊势大,这对喜欢玩制衡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好事,圣人本应也打压沈渊的,但是圣人没有,他今日在朝堂一句话也没有说。
没有说话,就意味着圣人恐怕不想修长城。陆逊那时就想到了,所以他借势退了下来。
圣人为何不想修长城?这也是陆逊今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可以指责户部办事不利,但是户部的问题一时不会解决,身为皇帝必然是要考虑现实存在的条件——此时连年损耗,户部的存底不益修筑长城。
所以,张衡的话虽然没有多少力量,但偏偏是圣人想听的,圣人也能借此将此事置后……
陆逊看着书房里依然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的官员们,默默拿了纸笔给王充写了自己的答案。
而在寝殿的皇帝,也召来了探听消息的太监询问此事。
虽然张衡的话深入他心,但是他还是要知道张衡和沈渊暗地里有没有勾结。
身为帝王,多疑一点儿不是很正常的吗?皇帝想道。如果张衡真的和沈渊暗地有勾结,那对于朝堂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三足鼎立的局面能解决好很多事,但是一言堂不会。更何况官员权势太大,就容易起一些不改起的念头,防微杜渐才是正道。
太监全福行了礼答道:“张行公暗中没有和沈妙才有过接触,两人手下的谋士和大臣也未曾合计。”
没有联合?皇帝摩挲着青花瓷杯盏。全福所说必然是他能查到的所有信息都表明这两个人没有联合。但是凡事就怕万一,皇帝不会留这个万一存在。
“派人盯紧沈渊。”皇帝说道,品了口茶,又顿了顿,“让陈四仔细查探。”
陈四是皇帝在沈相府里埋下的一颗棋子,负责查探相府日常异况然后报给全福。
全福应声是,连忙行礼退下了。
君心不可测,从他在皇帝身边第一天起,就知道这个道理。
【注1: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李白《战城南》】
【注2: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3:不能精选贤良……岂不胜远筑长城?出自《旧唐书·李勣传》,原文是唐太宗李世民赞李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比修筑万里长城更管用。】
陇右军因为顾淮已死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士气低迷了很久。虽然西凉已灭,但是想到顾将军已经死了,每个兵丁都很难过。他们是与顾将军在西北同吃同住共同坚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顾淮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他们对顾淮的崇敬远胜西北的百姓。
直到圣人下令追封了顾淮,又加封了顾瑜,将士们才稍感安心。虽然顾将军不在了,但是陛下似乎是和顾将军一样的人。
有这样的爱兵如子的人存在,纵使有一日会战死,也觉得是值得的。
陇右军的军心稳了,沈渊的手便伸向了西北。孙长青在路上耽误了半个月,就是这半个月,陇右军已经被蚕食了两成,大多人被编入右安军,另一小部分被编入六安军。
六安军现任的将领也是沈渊的人。
所以沈渊到底是在西北战役结束后占了便宜。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看着沈渊的势力越来越大,王充不可能不行动,今日朝堂上的事,就是因此而起的。
“张侍中今日又上朝了。”崔元小声说道。
沈渊面无表情:“如今我占了便宜,他们自然是要咬一口回去的。”
崔元还要说什么,台上的太监已经高声唱和圣人上朝,陛下既然来了,再说话就不合适了,于是崔元抱着笏板乖乖站好。
随着皇帝落座说完客套的开场语,陆逊从百官中走出:“臣有本奏。”
沈渊和手下的官员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如今我大周地广物博,周围列国为敬,百姓安居商户乐业,实乃天朝。然孟夫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朝有法家拂士,却无敌国外患,如今正是需要未雨绸缪之即。”
“故而臣斗胆请圣人着令,修筑长城。”
历朝历代皇帝基本都修筑过长城,为了防御外患,这提议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修筑长城需要人力物力,沈渊身为六部尚书,自然管的是钱财和人力。
王充这是打算借着军事的力,来消磨他啊。
沈渊看向王充,视线如刀。
王充根本不在意,怨恨是败者的事,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失败的只可能是沈渊。
“边防工事向来是朝中大事,如今西北战事刚落定就修筑长城,陆少府可知需要多少物力财力?”户部侍郎姜正应对道。
修缮的事与户部密不可分,他出来比崔元出来合理。
“边塞稳定,百姓才可安居,百姓安居,才有我朝。”陆逊说道,“若边塞不稳,何以稳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为臣说到底还是要惧怕民心,否则史书上留马明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圣人自认明君,百官自认贤臣。
陆逊这番话更是说得义正言辞,仿佛不是为了党争,而是为了社稷为了大周。
姜正不慌不忙接道:“不修长城也是为了民心。”
“我朝西北战事陆陆续续持续了十三年,在此之前与后梁又有数十年的征战,边关连年战乱,耗费巨多,即便如此税收依然从未涨过。这般巨大的耗费却从未伤及百姓,这才是民心所向。如今战事已定,内外无忧,正是发展民生的好时机,若在此时修筑长期,必定掏空国库,这些人力钱财难道陆少府难道打算自己出吗?还是说要再上奏请增加赋税?”
你今日敢上本请增加赋税,明日民众的唾沫就能淹死你!
民治赋税不是陆逊擅长的,但是陆逊没有觉得羞愧,而是从容退下,又有官员走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注1】然无弃之不用者,何哉?皆因边境事安则民心安。此时西北战事虽已定,但尔等又敢保证日后不会有其他劲敌出现吗?彼时待如何?临阵磨枪吗?”此人声音洪亮,言之凿凿,引起一片赞同。
许攸。姜正心中念着他的名字。吏部的一名普通文官,虽然处于六部之中,但并非六部所有人都是沈相一党,许攸便是王相一党。
“那依许朝议之言,便是要不顾民生了?”姜正冷笑着反问道。
“非也。民器之耗乃是户部之事,如有障碍理应户部官员设法解决,并非顾左右而言他。【注2】”许攸亦是义正言辞地说道。
这便是把锅甩给户部了。
真有你的!王充心想。沈渊,这次不愁你不输!
朝堂上陷入片刻沉寂,连龙椅上一直未发话的圣人也不打算定论。
不过没关系。王充暗自握紧了笏板。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端看沈渊有无后手。就算沈渊有后手,隐患也会就此埋下,他日若边境突然战事,今日之事就是问罪沈渊的理由。
王相公志得意满得意洋洋,然而下一秒笑容就裂开了。
一直未在百官之列,立于百官侧边的御史中,张衡走了出来。
“臣以为许朝议所言有失偏颇。”一如既往的醇和的声音响起。
张衡!你敢坏我好事!王充的笑容僵住,一脸不可置信。
张衡在朝堂中话并不多,一直是醉心学术的形象。朝中的政党之争一直都是沈渊和王充在斗,张衡一直在修书写文,对于这些鲜少发话,张党也是朝堂看起来最与世无争的一群人。
最近张衡的话似乎越来越多了。上一次表面问罪孙长青,使孙长青和沈渊暗地“和解”,这一次又是出来帮沈渊说话。
张衡,你的日子是不是过得太安稳了!
张衡没有在意王充的敌意和沈渊的惊讶,不慌不忙说道:“前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西凉,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圣人今委任孙长青于凉州,遂使西凉城败,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注3】
张衡的话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力量,因为战事不可琢磨,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论的。但他要做的也只是出来说这句话。
因为张衡出人意料地站出来,朝堂上的争执暂无定论,陛下既没有说修长城,也没有说不修长城。毕竟是边防大事,其中需要考虑的太多,许攸的忧虑也是皇帝的忧虑。民生问题是国之根本,有时候更甚军事,不能踏错一步。
修筑长城的提议被暂且搁置下,但是这个事情不会就此打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朝堂定然是沈渊和王充的人每日辩驳。只是张衡掺和这一脚,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张侍中和沈相公联手了?”下了朝的相府依然热闹,一众人皆是愤愤又疑惑不已。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联合起来的,但不可不重视啊。”一名红袍玉带官员说道。
是啊,如果张衡和沈渊联合起来了,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陆逊则在一旁若有所思……
按理说,张衡和沈渊不会联合,因为政党不同。沈渊势大,这对喜欢玩制衡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好事,圣人本应也打压沈渊的,但是圣人没有,他今日在朝堂一句话也没有说。
没有说话,就意味着圣人恐怕不想修长城。陆逊那时就想到了,所以他借势退了下来。
圣人为何不想修长城?这也是陆逊今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可以指责户部办事不利,但是户部的问题一时不会解决,身为皇帝必然是要考虑现实存在的条件——此时连年损耗,户部的存底不益修筑长城。
所以,张衡的话虽然没有多少力量,但偏偏是圣人想听的,圣人也能借此将此事置后……
陆逊看着书房里依然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的官员们,默默拿了纸笔给王充写了自己的答案。
而在寝殿的皇帝,也召来了探听消息的太监询问此事。
虽然张衡的话深入他心,但是他还是要知道张衡和沈渊暗地里有没有勾结。
身为帝王,多疑一点儿不是很正常的吗?皇帝想道。如果张衡真的和沈渊暗地有勾结,那对于朝堂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三足鼎立的局面能解决好很多事,但是一言堂不会。更何况官员权势太大,就容易起一些不改起的念头,防微杜渐才是正道。
太监全福行了礼答道:“张行公暗中没有和沈妙才有过接触,两人手下的谋士和大臣也未曾合计。”
没有联合?皇帝摩挲着青花瓷杯盏。全福所说必然是他能查到的所有信息都表明这两个人没有联合。但是凡事就怕万一,皇帝不会留这个万一存在。
“派人盯紧沈渊。”皇帝说道,品了口茶,又顿了顿,“让陈四仔细查探。”
陈四是皇帝在沈相府里埋下的一颗棋子,负责查探相府日常异况然后报给全福。
全福应声是,连忙行礼退下了。
君心不可测,从他在皇帝身边第一天起,就知道这个道理。
【注1: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李白《战城南》】
【注2: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3:不能精选贤良……岂不胜远筑长城?出自《旧唐书·李勣传》,原文是唐太宗李世民赞李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比修筑万里长城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