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林张氏遇难逞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呼啸江湖最新章节!
从此,陈至诚便在这汴梁城中做起了买卖,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他买卖却是越做越大。不仅开起了酒楼布店、米铺钱庄。还在乡下置了几百亩良田。建起了深宅大院,家中奴仆成群,出侧车轿伺候。过起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时汴梁城中有民谣云:汴梁陈至诚,家财过万金。东西一条街,都是陈家门。
只是这人是会变的,时间一长,在铜臭的薰染之下,陈至诚慢慢地变得尖酸刻薄起来,不像先前那样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了。这也为自己悄悄地种了祸根,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真是令人好不唏嘘。这正是生死荣辱皆由心生,生离死别岂无定数。
再说三年前的那场大水。当日林孝义之妻张氏,坐于衣柜当中,随洪波向东漂去,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人是又饿又乏,她本有身孕,就快足月临盆了。加上又惊又怕,人的精神已疲惫到了极至,正朦胧之间,见被人搭救。心中一喜,又自晕了过去。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张氏觉得自己手脚被缚,睡在一个火炉旁边,酷热难熬,眼见得自己就要晕了过去,这时孝义走了过来,将自己抱起,放在一张床上。接着又端来了自己最爱吃的白莲绿豆汤,用匙喂入自己口中,心中一喜,便叫了一声“官人”。把眼慢慢地睁开了。
“哎呀,谢天谢地,总算醒了”。
这时耳边传来了一声老者的声音。张氏顺声音望去,只见自己身旁坐着一老妇人,正把水用匙送到自己口中,她的身后还立有一位约六十左右的老汉,两人正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她。
“我这是在那里呀”?张氏吃力地轻声问道。
老汉轻轻地回答道:“小娘子有所不知,此地名唤栖霞岭,往东三十里便是山东境内了,娘子在此以昏迷了一天一夜。真是惊煞小老儿夫妻了”。
张氏这才发现自己睡于一张破床之上,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兀自心内还在颤抖。若不是这些好心人搭救,自己恐怕早以葬身鱼腹了。想到此,张氏感激地说道:“感谢二位恩公相救,还望告之高姓大名。小女子另世也当结草衔环,相报二位的救命之恩”。
“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我夫妻虽是山野村夫,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道理,我们还是知道的”。老汉诚恳地说道。
老妇人也说道:“娘子大难不死,必是前世好事做得多了,此番醒了过来,真是菩萨保佑了”。说完竞一个劲地念起阿弥驼佛来。
“小女子无以为报,就此请受我一拜”。说完,就挣扎着要下床行礼。
老妇人见状忙摁住张氏说:“哎,慢来慢来。我观娘子似有身孕数月,此时不宜妄动,以免动了胎气”。
老汉叹了口气说道:“这年头,兵祸刚过,天灾又起。那有穷人的活命哟,真是难为你了”。
老汉的一席话触到了张氏内心的痛处,那张氏不由得暗想道:“我如今孑然一身,又怀有胎儿,现今流落他乡,身无立锥之地,举目无亲不说,还无有分文,我就此…死去,倒也无防。只是我腹内孩子也要跟着遭殃,想我夫君孝义只有这点骨血,若是有个好歹,我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与他相见”。想到此,张氏眼泪夺眶而出,轻轻地抽泣起来。
老妇人见状轻轻地劝说道:“娘子休要悲泣,天无绝人之路,且容从长计议才是”。
“唉……”。老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非是小老儿不愿收留娘子,只是我们身无遮体之衣,家无隔夜之粮。若把娘子留于此地,是害了娘子也”。
张氏听了这番言语,更觉伤心,竞哭出声来。
老妇人狠狠地白了老汉一眼道:“你就不会拣些别的说么”。转而对张氏说道:“你别听他胡言乱语,权且在此下,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
“我也是为小娘子着想。”老汉停了停又道:“现今我倒思得一个去处,娘子若是依从,不但衣食无忧,日后这腹内胎儿出世也会有个保障”。
张氏一听有个好去处,心中稍安。不由得问道:“请老丈给我指条明路,日后定当报答”。
老汉说道:“我这村中大多是复姓司马之人,现有一户人家,名唤司马逢春。今年三十出头。原来却也是在外为官之人,不知何故,数年前突然间回故里。我想他也是个正直之人,回来时并无甚财物。只置有薄田几亩,瓦房几间。其妻前不久得暴病而亡,留下一儿,年方二岁,唤作昊儿。此人平日里喜读书,好舞枪弄棒,专一结交江湖好汉,为人豪爽仗义,也是我这村中数得着的人物。现带一小孩在家,甚是不便。正欲找一适当女子续弦。我观娘子乃是善良之人,欲撮合此事。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张氏一听老汉说的去处是这么回事。本待不允,又思量今后没有去处,应允下来吧,从感情上又委实难以接受,左思右想,半晌作不得声。
谁知老妇人闻言,却是喜上眉梢,鼓掌笑道:“哎呀呀……,你这死老头,我跟你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曾见你出过什么好主意。今天却是灵魂开窍,寻思到这样一个好去处”。少停,又为难地说道:“好倒是好,但小娘子一个外乡女子,又是落难之人,怎么去对司马官人提及呢”?
老汉接言道:“这个不用担心,小老儿自有主张”。
此时张氏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真是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还不如就此死去,倒也落得个干干净净,心中再无甚挂念。
老汉见张氏不作声,以为张氏已然暗允,又道:“小老儿膝下无有一男半女,娘子若是不嫌弃我夫妻年迈贫穷,我倒愿收你作个女儿,然后请人去撮合此事,也了却小老儿一番心事”。
这张氏满腹的苦水,老汉那里知道。只道落难之人,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便会心满意足,怎知道这张氏乃是一个心里善良的刚烈女子,若不是为腹中胎儿所累,早已步其夫林孝义的后尘,投身洪水之中了。
从此,陈至诚便在这汴梁城中做起了买卖,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他买卖却是越做越大。不仅开起了酒楼布店、米铺钱庄。还在乡下置了几百亩良田。建起了深宅大院,家中奴仆成群,出侧车轿伺候。过起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时汴梁城中有民谣云:汴梁陈至诚,家财过万金。东西一条街,都是陈家门。
只是这人是会变的,时间一长,在铜臭的薰染之下,陈至诚慢慢地变得尖酸刻薄起来,不像先前那样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了。这也为自己悄悄地种了祸根,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真是令人好不唏嘘。这正是生死荣辱皆由心生,生离死别岂无定数。
再说三年前的那场大水。当日林孝义之妻张氏,坐于衣柜当中,随洪波向东漂去,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人是又饿又乏,她本有身孕,就快足月临盆了。加上又惊又怕,人的精神已疲惫到了极至,正朦胧之间,见被人搭救。心中一喜,又自晕了过去。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张氏觉得自己手脚被缚,睡在一个火炉旁边,酷热难熬,眼见得自己就要晕了过去,这时孝义走了过来,将自己抱起,放在一张床上。接着又端来了自己最爱吃的白莲绿豆汤,用匙喂入自己口中,心中一喜,便叫了一声“官人”。把眼慢慢地睁开了。
“哎呀,谢天谢地,总算醒了”。
这时耳边传来了一声老者的声音。张氏顺声音望去,只见自己身旁坐着一老妇人,正把水用匙送到自己口中,她的身后还立有一位约六十左右的老汉,两人正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她。
“我这是在那里呀”?张氏吃力地轻声问道。
老汉轻轻地回答道:“小娘子有所不知,此地名唤栖霞岭,往东三十里便是山东境内了,娘子在此以昏迷了一天一夜。真是惊煞小老儿夫妻了”。
张氏这才发现自己睡于一张破床之上,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兀自心内还在颤抖。若不是这些好心人搭救,自己恐怕早以葬身鱼腹了。想到此,张氏感激地说道:“感谢二位恩公相救,还望告之高姓大名。小女子另世也当结草衔环,相报二位的救命之恩”。
“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我夫妻虽是山野村夫,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道理,我们还是知道的”。老汉诚恳地说道。
老妇人也说道:“娘子大难不死,必是前世好事做得多了,此番醒了过来,真是菩萨保佑了”。说完竞一个劲地念起阿弥驼佛来。
“小女子无以为报,就此请受我一拜”。说完,就挣扎着要下床行礼。
老妇人见状忙摁住张氏说:“哎,慢来慢来。我观娘子似有身孕数月,此时不宜妄动,以免动了胎气”。
老汉叹了口气说道:“这年头,兵祸刚过,天灾又起。那有穷人的活命哟,真是难为你了”。
老汉的一席话触到了张氏内心的痛处,那张氏不由得暗想道:“我如今孑然一身,又怀有胎儿,现今流落他乡,身无立锥之地,举目无亲不说,还无有分文,我就此…死去,倒也无防。只是我腹内孩子也要跟着遭殃,想我夫君孝义只有这点骨血,若是有个好歹,我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与他相见”。想到此,张氏眼泪夺眶而出,轻轻地抽泣起来。
老妇人见状轻轻地劝说道:“娘子休要悲泣,天无绝人之路,且容从长计议才是”。
“唉……”。老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非是小老儿不愿收留娘子,只是我们身无遮体之衣,家无隔夜之粮。若把娘子留于此地,是害了娘子也”。
张氏听了这番言语,更觉伤心,竞哭出声来。
老妇人狠狠地白了老汉一眼道:“你就不会拣些别的说么”。转而对张氏说道:“你别听他胡言乱语,权且在此下,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
“我也是为小娘子着想。”老汉停了停又道:“现今我倒思得一个去处,娘子若是依从,不但衣食无忧,日后这腹内胎儿出世也会有个保障”。
张氏一听有个好去处,心中稍安。不由得问道:“请老丈给我指条明路,日后定当报答”。
老汉说道:“我这村中大多是复姓司马之人,现有一户人家,名唤司马逢春。今年三十出头。原来却也是在外为官之人,不知何故,数年前突然间回故里。我想他也是个正直之人,回来时并无甚财物。只置有薄田几亩,瓦房几间。其妻前不久得暴病而亡,留下一儿,年方二岁,唤作昊儿。此人平日里喜读书,好舞枪弄棒,专一结交江湖好汉,为人豪爽仗义,也是我这村中数得着的人物。现带一小孩在家,甚是不便。正欲找一适当女子续弦。我观娘子乃是善良之人,欲撮合此事。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张氏一听老汉说的去处是这么回事。本待不允,又思量今后没有去处,应允下来吧,从感情上又委实难以接受,左思右想,半晌作不得声。
谁知老妇人闻言,却是喜上眉梢,鼓掌笑道:“哎呀呀……,你这死老头,我跟你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曾见你出过什么好主意。今天却是灵魂开窍,寻思到这样一个好去处”。少停,又为难地说道:“好倒是好,但小娘子一个外乡女子,又是落难之人,怎么去对司马官人提及呢”?
老汉接言道:“这个不用担心,小老儿自有主张”。
此时张氏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真是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还不如就此死去,倒也落得个干干净净,心中再无甚挂念。
老汉见张氏不作声,以为张氏已然暗允,又道:“小老儿膝下无有一男半女,娘子若是不嫌弃我夫妻年迈贫穷,我倒愿收你作个女儿,然后请人去撮合此事,也了却小老儿一番心事”。
这张氏满腹的苦水,老汉那里知道。只道落难之人,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便会心满意足,怎知道这张氏乃是一个心里善良的刚烈女子,若不是为腹中胎儿所累,早已步其夫林孝义的后尘,投身洪水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