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郡县制的隐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帝国吃相最新章节!
紫宸殿。
皇帝脱去朝服换上轻松的便服站在门口,看见陈旭跟着宫人急匆匆而来,这才笑着迎上来。
“陛下,不知召臣入宫有何吩咐?”陈旭行礼之后问。
秦始皇挽着陈旭的手进入大殿坐下,吩咐宫女泡上香茶之后才笑着说:“裁撤安置西北大军,爱卿又给朕一个巨大的惊喜,若不是爱卿的良策,此事或许还要拖上数年之久,可惜满朝文武拖得起,朕却拖不起,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朕现在总算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四万马卒,一年之内扫平数百年祸患,连朕现在想起来还犹如做梦一般!”
“匈胡,小患耳,陛下如今应该多多考虑西方之事!”陈旭喝着茶笑着说。
“不错,朕也有此忧虑,上次爱卿入宫献来地球仪,让朕突然眼界大开,这半个月朕都在思虑裁军之事,没有和爱卿闲聊了,因此今日特意请爱卿来说说话,商讨一下西域之事,虽然爱卿上次言说征讨西域不宜操之过急,但朕却还是需要爱卿给朕一些建议,好让朕心里有些准备,毕竟西域诸地我中原皆都不熟悉!”
“关于西域之事,臣近日也有一些思量,不过猜想陛下对于裁军之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拿定主意,因此便没有入宫前来向陛下进言,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雷厉风行,短短半个月便决意裁军,今日朝堂之上便决策部署,实在令臣佩服不已。此次裁军之后,将西北臃肿的大军精炼为数万精锐马卒,轻装上阵便于调配,不仅会节省军械粮草的配给和运送,更会大大增强陛下对军队的掌控,一旦战事爆发,数万马卒急如雷霆之势而出,天下莫敢当也,此乃国之幸事,何况裁撤下来的将卒也能还家耕种享受团圆安宁,也都会感激陛下今日所做的决定!”
陈旭拍了一通马匹,秦始皇脸上笑意更浓,心里对陈旭本来有的一点点芥蒂似乎也瞬间烟消云散,放下茶杯高兴的说:“西北大军本就是朕为了讨伐匈胡而备,如今匈胡皆平,留之无益,李信、江琥和蒋步三位将军联名上奏裁军深合朕意,之所以踌躇许久,只是因为疏散安置耳,今日爱卿用三策解决此事,朕自然要以雷霆风暴之势将此事安排妥当,多拖一日便多耗一日的钱粮,因此裁军之事,爱卿当立首功!”
“陛下言重,此乃国策耳,臣为陛下分忧乃分内之事!”陈旭拱手道谢之后接着说,“对于经略西域之事,臣以为可以和岭南一般徐徐图之,西域乃是羌戎胡蛮杂居之地,地处荒漠之间,虽然也有水草丰美之处,也有我中原未有的特产,但毕竟距离我大秦太过遥远而且地域广阔,因此征服西域诸国也不能采用和匈奴东胡同样的对策,主要以威服为主,设置郡县安排大秦官员前去管理并不十分合适,因此臣建议可以以大军威慑让其臣服,授权让那些羌戎部族自治,不过首领必须获得大秦的认同和许可,必须获得陛下亲自谕令才能称王称侯……”
“爱卿莫不是说西域要采用分封诸侯之策?”秦始皇猛然抬头看着陈旭。
“陛下如此理解也并无不可,我中原眼下人口不过两千万,地广人稀,如果继续采用郡县制,就必然要移民归化,但西域之地比我大秦还要广阔,而且羌戎胡蛮皆都野蛮不服王化,实行和中原同样的策略并不合适,相反大量移民还会造成我中原人口不足导致各种民生问题,何况故土难离,迁徙之民以刑徒为主,这些人一旦对陛下心生怨恨,杀官造反而拥羌胡自立,必然会造成更加巨大的动荡,对于以后征讨西方诸国殊为不利。”
“唔,爱卿言之有理!”秦始皇微微点头。
“攘外必先安内,国内安定,民生富足,兵精粮足之下对外则无往而不利,西域诸族本就是华夏先民,欲使其归化,必先收服其心,采用分封制接受我大秦的统治,同时多多分封诸侯,这些诸侯之间必然不服统治互相为敌,就和当初大周如出一辙,诸侯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掣肘,十数年下来必然一盘散沙,比如月氏,如今月氏王一统部族,统兵数十万比匈胡强大的多,但若是我大秦以兵压境,月氏必然惊慌俯首称臣,陛下特别恩赐将月氏王的一群儿子都册封为侯爵,允许他们自立称王,月氏瞬间就会分崩离析……”
秦始皇端起茶杯喝茶的同时脸色古怪的看了陈旭一眼。
这个计策好毒。
就像当初的晋国一般。
晋国独霸中原数百年,秦楚宋齐等邻国都被揍的灰头土脸差点儿跪着喊爸爸,后来六卿争斗不休晋王室势衰,周王本就忌惮晋国的强大和见谁揍谁的王八蛋属性,于是故意示弱封韩赵魏三卿为诸侯,许之称王,一个独霸中原的万乘之国轰然分崩离析。
虽然那个时候周王室已经开始衰败,但还没有到诸侯国完全不听话的地步,至少表面上还是都非常尊重周王室的,韩赵魏三卿虽然有逼迫周王之嫌疑,但若是周王不同意分封三姓为诸侯,韩赵魏也并不敢把周王室怎么样,毕竟旁边还有秦齐楚宋等有能力称霸的诸侯在一旁擦拳磨掌虎视眈眈。
实际上三家分晋既是晋国国内的混乱,同时也是其余被晋国揍遍了的诸侯国一致的心愿,加上周王室也乐见其成晋国垮台,因此顺水推舟之下,晋国这个几乎独霸春秋史册的诸侯大国便垮塌了。
在分封制度下,对付不听话的诸侯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分封其国内的贵族,让其国内混乱,这个计策在后世的大汉朝曾经实行过,那就是著名的推恩令,朝廷不断把诸侯王的儿子孙子封王,因为每个王都必须有自己的封地,因此这些诸侯国便越来越多,彼此的地盘也越来越小,最后慢慢瓦解无形。
名义是推恩,实则是瓦解反对势力最毒辣的手段。
“册封西域部族并无不可,但此并非长策,可以使其乱一时,若是其中突然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必然还要再起祸端……”秦始皇捻须沉思之后说。
“陛下说的是,毕竟西域地域广大,分封之后我大秦并不能直接管理,的确会埋下一些隐患,其实臣还有一个更加巧妙的方法,只是可能实行起来会引起诸多同僚的误会……”陈旭想了一下说。
“爱卿直言无妨,今日只有我二人,一切都可以商讨,如果朕觉得的确不妥自然不会传出去!”秦始皇兴趣十足的看着陈旭。
当皇帝,不会害怕臣子不高兴或者反对,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理由,让皇帝觉得这件事可为或者不可为。
“大秦立国之后,采用郡县制度,废弃了前周的分封制度,这一策略极大的加强了朝堂对于全国的控制力度,但却也有一个极大的隐患!”
“隐患何来?”秦始皇脸色一下严肃起来。
当初力排众议采用李斯建议的郡县制,到如今朝堂和民间依旧反对的声音非常大,偶尔朝堂之上还会吵闹,虽然这种声音现在越来越小,但代表着一股老旧传统势力的公卿王侯并不肯罢休,朝堂如此,民间自然更加动荡,以儒家门徒为首的百家诸生反对的更加剧烈,大量儒家弟子不愿事秦,不愿意给秦始皇当狗腿子治理国家,特别是儒家当代的领袖人物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号令天下数万儒家门徒,但却躲在鲁地整天咒骂皇帝,但鉴于其人名声太大,秦始皇都没有丝毫办法,只能把耳朵堵上装作听不见。
前年皇帝巡游东南封禅泰山,召集鲁地七十二位德高望重的儒家门徒,秦始皇希望他们写一篇颂扬皇帝仁德的文章祭拜天地,但却被这些儒生指着鼻子臭骂一顿,秦始皇一怒之下把这些儒生全部赶下泰山,然后让李斯写了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刻在了泰山之上,完成了封禅仪式。
这件事已经传的天下皆知,皇帝的做法也遭诸生讥讽。
皇帝虽然不会自降身份去和这些诸生理论,但心里肯定憋着一团火。
不然去年李斯提出焚书之策,皇帝差点儿立马就答应了。
诸生在民间上蹿下跳,反对法术,反对郡县制度,反对大规模劳役,反对奢制陵寝,反对一切他们认为不符合他们治国理念的朝堂政令。
这些人的存在让皇帝非常恼火,甚至是恼羞成怒,天天在皇宫划圈圈诅咒这些百家门徒都死的一干二净才最好。
如今大秦看似平稳,但实际上民间仍旧惶惶不安,废弃分封制度就是主因,因为的确不符合商周传承下来的古礼。
而且从后世的历史轨迹看来,彻底废弃分封,其实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非常不利。
没有血缘关系的分封统治,光靠郡县制度便没有对中央王朝的归宿感,一旦皇帝死亡或者继承者出现问题而朝堂发生动荡,各地都可能会冒出异姓势力造反,百姓会更加慌乱惶然,即便是有忠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想尊王护国,但却师出无名只能观望。
要彻底实现郡县制成功,只能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在宪法的框架下皇帝轮流坐才行,但要想万世传承皇家的独裁统治,就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从血缘关系上来维持帝国的凝聚力。
虽然其中会有混乱和争斗发生,但至少还能保证血缘的传承。
没有哪一种制度和哪一种帝国可以长盛不衰。
天下大势就是如此。
但大周凭借分封制度传承了整整八百年,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在民间拥有极大的号召力,也拥有极大的向心力,这是民意基础。
大秦眼下的确稳固,但皇族势力太弱,全靠秦始皇一人在独立支撑和掌控,一旦秦始皇死,皇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帝国的运转,再遇上胡亥这种二世主,崩塌是迟早的事。
而要加强皇族的力量,分封诸位皇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至少在国家动荡之时还有皇家血脉可以去凝聚民心。
紫宸殿。
皇帝脱去朝服换上轻松的便服站在门口,看见陈旭跟着宫人急匆匆而来,这才笑着迎上来。
“陛下,不知召臣入宫有何吩咐?”陈旭行礼之后问。
秦始皇挽着陈旭的手进入大殿坐下,吩咐宫女泡上香茶之后才笑着说:“裁撤安置西北大军,爱卿又给朕一个巨大的惊喜,若不是爱卿的良策,此事或许还要拖上数年之久,可惜满朝文武拖得起,朕却拖不起,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朕现在总算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四万马卒,一年之内扫平数百年祸患,连朕现在想起来还犹如做梦一般!”
“匈胡,小患耳,陛下如今应该多多考虑西方之事!”陈旭喝着茶笑着说。
“不错,朕也有此忧虑,上次爱卿入宫献来地球仪,让朕突然眼界大开,这半个月朕都在思虑裁军之事,没有和爱卿闲聊了,因此今日特意请爱卿来说说话,商讨一下西域之事,虽然爱卿上次言说征讨西域不宜操之过急,但朕却还是需要爱卿给朕一些建议,好让朕心里有些准备,毕竟西域诸地我中原皆都不熟悉!”
“关于西域之事,臣近日也有一些思量,不过猜想陛下对于裁军之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拿定主意,因此便没有入宫前来向陛下进言,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雷厉风行,短短半个月便决意裁军,今日朝堂之上便决策部署,实在令臣佩服不已。此次裁军之后,将西北臃肿的大军精炼为数万精锐马卒,轻装上阵便于调配,不仅会节省军械粮草的配给和运送,更会大大增强陛下对军队的掌控,一旦战事爆发,数万马卒急如雷霆之势而出,天下莫敢当也,此乃国之幸事,何况裁撤下来的将卒也能还家耕种享受团圆安宁,也都会感激陛下今日所做的决定!”
陈旭拍了一通马匹,秦始皇脸上笑意更浓,心里对陈旭本来有的一点点芥蒂似乎也瞬间烟消云散,放下茶杯高兴的说:“西北大军本就是朕为了讨伐匈胡而备,如今匈胡皆平,留之无益,李信、江琥和蒋步三位将军联名上奏裁军深合朕意,之所以踌躇许久,只是因为疏散安置耳,今日爱卿用三策解决此事,朕自然要以雷霆风暴之势将此事安排妥当,多拖一日便多耗一日的钱粮,因此裁军之事,爱卿当立首功!”
“陛下言重,此乃国策耳,臣为陛下分忧乃分内之事!”陈旭拱手道谢之后接着说,“对于经略西域之事,臣以为可以和岭南一般徐徐图之,西域乃是羌戎胡蛮杂居之地,地处荒漠之间,虽然也有水草丰美之处,也有我中原未有的特产,但毕竟距离我大秦太过遥远而且地域广阔,因此征服西域诸国也不能采用和匈奴东胡同样的对策,主要以威服为主,设置郡县安排大秦官员前去管理并不十分合适,因此臣建议可以以大军威慑让其臣服,授权让那些羌戎部族自治,不过首领必须获得大秦的认同和许可,必须获得陛下亲自谕令才能称王称侯……”
“爱卿莫不是说西域要采用分封诸侯之策?”秦始皇猛然抬头看着陈旭。
“陛下如此理解也并无不可,我中原眼下人口不过两千万,地广人稀,如果继续采用郡县制,就必然要移民归化,但西域之地比我大秦还要广阔,而且羌戎胡蛮皆都野蛮不服王化,实行和中原同样的策略并不合适,相反大量移民还会造成我中原人口不足导致各种民生问题,何况故土难离,迁徙之民以刑徒为主,这些人一旦对陛下心生怨恨,杀官造反而拥羌胡自立,必然会造成更加巨大的动荡,对于以后征讨西方诸国殊为不利。”
“唔,爱卿言之有理!”秦始皇微微点头。
“攘外必先安内,国内安定,民生富足,兵精粮足之下对外则无往而不利,西域诸族本就是华夏先民,欲使其归化,必先收服其心,采用分封制接受我大秦的统治,同时多多分封诸侯,这些诸侯之间必然不服统治互相为敌,就和当初大周如出一辙,诸侯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掣肘,十数年下来必然一盘散沙,比如月氏,如今月氏王一统部族,统兵数十万比匈胡强大的多,但若是我大秦以兵压境,月氏必然惊慌俯首称臣,陛下特别恩赐将月氏王的一群儿子都册封为侯爵,允许他们自立称王,月氏瞬间就会分崩离析……”
秦始皇端起茶杯喝茶的同时脸色古怪的看了陈旭一眼。
这个计策好毒。
就像当初的晋国一般。
晋国独霸中原数百年,秦楚宋齐等邻国都被揍的灰头土脸差点儿跪着喊爸爸,后来六卿争斗不休晋王室势衰,周王本就忌惮晋国的强大和见谁揍谁的王八蛋属性,于是故意示弱封韩赵魏三卿为诸侯,许之称王,一个独霸中原的万乘之国轰然分崩离析。
虽然那个时候周王室已经开始衰败,但还没有到诸侯国完全不听话的地步,至少表面上还是都非常尊重周王室的,韩赵魏三卿虽然有逼迫周王之嫌疑,但若是周王不同意分封三姓为诸侯,韩赵魏也并不敢把周王室怎么样,毕竟旁边还有秦齐楚宋等有能力称霸的诸侯在一旁擦拳磨掌虎视眈眈。
实际上三家分晋既是晋国国内的混乱,同时也是其余被晋国揍遍了的诸侯国一致的心愿,加上周王室也乐见其成晋国垮台,因此顺水推舟之下,晋国这个几乎独霸春秋史册的诸侯大国便垮塌了。
在分封制度下,对付不听话的诸侯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分封其国内的贵族,让其国内混乱,这个计策在后世的大汉朝曾经实行过,那就是著名的推恩令,朝廷不断把诸侯王的儿子孙子封王,因为每个王都必须有自己的封地,因此这些诸侯国便越来越多,彼此的地盘也越来越小,最后慢慢瓦解无形。
名义是推恩,实则是瓦解反对势力最毒辣的手段。
“册封西域部族并无不可,但此并非长策,可以使其乱一时,若是其中突然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必然还要再起祸端……”秦始皇捻须沉思之后说。
“陛下说的是,毕竟西域地域广大,分封之后我大秦并不能直接管理,的确会埋下一些隐患,其实臣还有一个更加巧妙的方法,只是可能实行起来会引起诸多同僚的误会……”陈旭想了一下说。
“爱卿直言无妨,今日只有我二人,一切都可以商讨,如果朕觉得的确不妥自然不会传出去!”秦始皇兴趣十足的看着陈旭。
当皇帝,不会害怕臣子不高兴或者反对,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理由,让皇帝觉得这件事可为或者不可为。
“大秦立国之后,采用郡县制度,废弃了前周的分封制度,这一策略极大的加强了朝堂对于全国的控制力度,但却也有一个极大的隐患!”
“隐患何来?”秦始皇脸色一下严肃起来。
当初力排众议采用李斯建议的郡县制,到如今朝堂和民间依旧反对的声音非常大,偶尔朝堂之上还会吵闹,虽然这种声音现在越来越小,但代表着一股老旧传统势力的公卿王侯并不肯罢休,朝堂如此,民间自然更加动荡,以儒家门徒为首的百家诸生反对的更加剧烈,大量儒家弟子不愿事秦,不愿意给秦始皇当狗腿子治理国家,特别是儒家当代的领袖人物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号令天下数万儒家门徒,但却躲在鲁地整天咒骂皇帝,但鉴于其人名声太大,秦始皇都没有丝毫办法,只能把耳朵堵上装作听不见。
前年皇帝巡游东南封禅泰山,召集鲁地七十二位德高望重的儒家门徒,秦始皇希望他们写一篇颂扬皇帝仁德的文章祭拜天地,但却被这些儒生指着鼻子臭骂一顿,秦始皇一怒之下把这些儒生全部赶下泰山,然后让李斯写了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刻在了泰山之上,完成了封禅仪式。
这件事已经传的天下皆知,皇帝的做法也遭诸生讥讽。
皇帝虽然不会自降身份去和这些诸生理论,但心里肯定憋着一团火。
不然去年李斯提出焚书之策,皇帝差点儿立马就答应了。
诸生在民间上蹿下跳,反对法术,反对郡县制度,反对大规模劳役,反对奢制陵寝,反对一切他们认为不符合他们治国理念的朝堂政令。
这些人的存在让皇帝非常恼火,甚至是恼羞成怒,天天在皇宫划圈圈诅咒这些百家门徒都死的一干二净才最好。
如今大秦看似平稳,但实际上民间仍旧惶惶不安,废弃分封制度就是主因,因为的确不符合商周传承下来的古礼。
而且从后世的历史轨迹看来,彻底废弃分封,其实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非常不利。
没有血缘关系的分封统治,光靠郡县制度便没有对中央王朝的归宿感,一旦皇帝死亡或者继承者出现问题而朝堂发生动荡,各地都可能会冒出异姓势力造反,百姓会更加慌乱惶然,即便是有忠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想尊王护国,但却师出无名只能观望。
要彻底实现郡县制成功,只能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在宪法的框架下皇帝轮流坐才行,但要想万世传承皇家的独裁统治,就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从血缘关系上来维持帝国的凝聚力。
虽然其中会有混乱和争斗发生,但至少还能保证血缘的传承。
没有哪一种制度和哪一种帝国可以长盛不衰。
天下大势就是如此。
但大周凭借分封制度传承了整整八百年,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在民间拥有极大的号召力,也拥有极大的向心力,这是民意基础。
大秦眼下的确稳固,但皇族势力太弱,全靠秦始皇一人在独立支撑和掌控,一旦秦始皇死,皇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帝国的运转,再遇上胡亥这种二世主,崩塌是迟早的事。
而要加强皇族的力量,分封诸位皇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至少在国家动荡之时还有皇家血脉可以去凝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