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4 氏族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大唐神道最新章节!
“仙师可在为那些世家发愁?”李世民见黄俊明一副沉思的样子,出声问道。
黄俊明听得李世民的声响,慢慢转过思绪,虽然已经在心里将前因后果想了个明白,但对李世民还是不能说的,只是轻笑着说道:“世家不帮忙,那就不帮忙吧。世间之事皆有因果,贫道当初向陛下提及了教育改革。便种下了因。而这世家不帮忙甚至是在以后与我道家交恶,这就是果。没什么可发愁的。”
黄俊明的这话也是提点黄俊明的那个心思, 这和世家之间的关系和事情是黄俊明的因果,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因果,想必那里市民承担下来的因果除了对世家,还有对道教。这些东西没办法说出口,但都是懂的。
“呵呵,仙师倒也看得开。”李世民听出了黄俊明的话外之音,干干的说道,随后又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氏族大抵上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而江左和代北士族,已经没落。倒是不足为惧。相反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连年的战争打击,但仍然根深蒂固,就连朕手下的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唉。”说到这里,李世民轻声叹道。仿佛对自己的这几个左膀右臂深感痛惜。
黄俊明不知道李世民这一番话的含义,似乎是将他李世民对氏族的看法和盘托出,又似乎是自己自言自语。黄俊明虽然有些摸不到头脑,但还是一直在听着。
“山东士族的触手伸及大唐官府、百姓、士子、商业、军事等哥哥方面,是在让朕有些担心啊,朕知道,朕李家现在虽为皇族,但本质上也是一个门阀世家。可是毕竟坐天下的是朕这个李家。而不是他们!不是崔家,不是卢家。不是郑家。就是朕的这个姓氏,成长在关陇之地的李家!朕知道仙师你懂得朕说的这些。正因为坐天下的是李家,所以朕必须要让其他世家衰亡,只有让他们才能让李家的江山延续下去!”李世民说的有些激动了,声音也逐渐变得大了起来,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有凸显的样子。
这对于黄俊明来说。虽然事不关己,但也能理解的。不过对于李世民能将自己的这个李家也归类到门阀世家当中去。并且丝毫不在意的说出为了皇位,为了统治才去打压世家的话给自己听,还是稍有一番感慨的。这种话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每一个帝王的必然选择。黄俊明也没什么鄙视的或者是不赞同的,但这种话就算有人想到了,也只能是想想,要是说出口,恐怕又要弄得一片天翻地覆了。
“仙师。你来自上界你可能不知道,世间所有人都认为天下第一大姓是崔家,朕这当皇上,做皇族的李家也只是第三流的了。朕不甘心啊!既然大家的思想分不清轻重,那朕就不许让大家讲思想改过来,再说那山东士族除了各类典籍多一些之外,他们还做了什么?互相之间的联姻巩固地位这一点不说,就是他们家中的钱财,也比朕的大唐国库丰厚多少倍?可是他们宁可让铜钱在府库里生锈,也不愿将钱款拿出来抵御外敌。接济万民!朕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世间的人都会敬重他们!”李世民对于这一点可是相当的愤恨的。
李唐起家的家底并不丰厚,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中还是相当少见的。一些史书上记载,当年李渊起兵,所有的兵卒算在一起仅仅有三万罢了,等到打下了长安,也只有二十万的兵马而已。别看当年李渊负责着隋炀帝杨广征讨高丽的后勤,可是这家财还真拿不出来。再者李渊本来就注重民生,大部分钱财也都花到了建设上。而李渊的几个儿子当中。李建成重文,李世民重武,李元吉稍有心机。善于守成。这样一来相当的全面了。比起那些世家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呢?!世家有钱还不往外掏。有人又不能安邦定国,却被世间的大多数人敬重。这一点就让李世民不平衡了。
“要怪就怪魏晋的制度吧。”黄俊明轻轻开口道。这门阀世家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民众所敬重或者说是敬畏,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魏晋的制度问题,无论是选官的九品中正制还是民间的“尚姓”制都是让世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这一点黄俊明是知道的。“不过,陛下您又打算怎么办呢?”
“恩?”李世民刚刚在思索魏晋的制度问题,结果被黄俊明突兀的这么一问,猛地一下有点不知所措起来。世家问题压在李世民心头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天都想着世家可能在这,可能在那都威胁着自己,李世民就是一阵的心烦,这事还不能说给别人听,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可以说积累了相当大的怨气。可是听黄俊明这么一问,自己又该怎么办?自己想要怎么办?李渊祈求在拉拢世家的同时,用科举制度慢慢蚕食掉朝廷官员中世家子弟的份额,虽然时间上太慢,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在黄俊明所说的那种教育制度更是为了这一点。相比之下比那科举制度还快了不少。但是这也只是消除世家在朝廷当中的影响力罢了,那世家在民众之间的影响力又怎么办呢?李世民开始慢慢的思考了起来。
这些世家都是以姓氏称呼,这一点是因为魏晋时期民众“尚姓”而发展出来的。所以一题某某姓氏,民众会恍然大悟然后说些大姓小姓久仰久仰之类的话。既然民众都想的是姓氏,那朕为什么不把世间的姓氏排列一下呢?之前虽然也有人对姓氏世家排序,但却不是官方钦定的。朕要钦定一份姓氏的顺序,把李家放到第一位,而那些世家后面呆着吧!
————————————————————————————————————————————————————
关于氏族志的问题。氏族志的编纂年限有两个说法,一是贞观元年,二是贞观六年。本书取用贞观元年的说法。另氏族志是《百家姓》最早的前身,目的就是让皇家呆在第一位。
“仙师可在为那些世家发愁?”李世民见黄俊明一副沉思的样子,出声问道。
黄俊明听得李世民的声响,慢慢转过思绪,虽然已经在心里将前因后果想了个明白,但对李世民还是不能说的,只是轻笑着说道:“世家不帮忙,那就不帮忙吧。世间之事皆有因果,贫道当初向陛下提及了教育改革。便种下了因。而这世家不帮忙甚至是在以后与我道家交恶,这就是果。没什么可发愁的。”
黄俊明的这话也是提点黄俊明的那个心思, 这和世家之间的关系和事情是黄俊明的因果,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因果,想必那里市民承担下来的因果除了对世家,还有对道教。这些东西没办法说出口,但都是懂的。
“呵呵,仙师倒也看得开。”李世民听出了黄俊明的话外之音,干干的说道,随后又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氏族大抵上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而江左和代北士族,已经没落。倒是不足为惧。相反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连年的战争打击,但仍然根深蒂固,就连朕手下的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唉。”说到这里,李世民轻声叹道。仿佛对自己的这几个左膀右臂深感痛惜。
黄俊明不知道李世民这一番话的含义,似乎是将他李世民对氏族的看法和盘托出,又似乎是自己自言自语。黄俊明虽然有些摸不到头脑,但还是一直在听着。
“山东士族的触手伸及大唐官府、百姓、士子、商业、军事等哥哥方面,是在让朕有些担心啊,朕知道,朕李家现在虽为皇族,但本质上也是一个门阀世家。可是毕竟坐天下的是朕这个李家。而不是他们!不是崔家,不是卢家。不是郑家。就是朕的这个姓氏,成长在关陇之地的李家!朕知道仙师你懂得朕说的这些。正因为坐天下的是李家,所以朕必须要让其他世家衰亡,只有让他们才能让李家的江山延续下去!”李世民说的有些激动了,声音也逐渐变得大了起来,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有凸显的样子。
这对于黄俊明来说。虽然事不关己,但也能理解的。不过对于李世民能将自己的这个李家也归类到门阀世家当中去。并且丝毫不在意的说出为了皇位,为了统治才去打压世家的话给自己听,还是稍有一番感慨的。这种话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每一个帝王的必然选择。黄俊明也没什么鄙视的或者是不赞同的,但这种话就算有人想到了,也只能是想想,要是说出口,恐怕又要弄得一片天翻地覆了。
“仙师。你来自上界你可能不知道,世间所有人都认为天下第一大姓是崔家,朕这当皇上,做皇族的李家也只是第三流的了。朕不甘心啊!既然大家的思想分不清轻重,那朕就不许让大家讲思想改过来,再说那山东士族除了各类典籍多一些之外,他们还做了什么?互相之间的联姻巩固地位这一点不说,就是他们家中的钱财,也比朕的大唐国库丰厚多少倍?可是他们宁可让铜钱在府库里生锈,也不愿将钱款拿出来抵御外敌。接济万民!朕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世间的人都会敬重他们!”李世民对于这一点可是相当的愤恨的。
李唐起家的家底并不丰厚,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中还是相当少见的。一些史书上记载,当年李渊起兵,所有的兵卒算在一起仅仅有三万罢了,等到打下了长安,也只有二十万的兵马而已。别看当年李渊负责着隋炀帝杨广征讨高丽的后勤,可是这家财还真拿不出来。再者李渊本来就注重民生,大部分钱财也都花到了建设上。而李渊的几个儿子当中。李建成重文,李世民重武,李元吉稍有心机。善于守成。这样一来相当的全面了。比起那些世家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呢?!世家有钱还不往外掏。有人又不能安邦定国,却被世间的大多数人敬重。这一点就让李世民不平衡了。
“要怪就怪魏晋的制度吧。”黄俊明轻轻开口道。这门阀世家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民众所敬重或者说是敬畏,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魏晋的制度问题,无论是选官的九品中正制还是民间的“尚姓”制都是让世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这一点黄俊明是知道的。“不过,陛下您又打算怎么办呢?”
“恩?”李世民刚刚在思索魏晋的制度问题,结果被黄俊明突兀的这么一问,猛地一下有点不知所措起来。世家问题压在李世民心头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天都想着世家可能在这,可能在那都威胁着自己,李世民就是一阵的心烦,这事还不能说给别人听,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可以说积累了相当大的怨气。可是听黄俊明这么一问,自己又该怎么办?自己想要怎么办?李渊祈求在拉拢世家的同时,用科举制度慢慢蚕食掉朝廷官员中世家子弟的份额,虽然时间上太慢,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在黄俊明所说的那种教育制度更是为了这一点。相比之下比那科举制度还快了不少。但是这也只是消除世家在朝廷当中的影响力罢了,那世家在民众之间的影响力又怎么办呢?李世民开始慢慢的思考了起来。
这些世家都是以姓氏称呼,这一点是因为魏晋时期民众“尚姓”而发展出来的。所以一题某某姓氏,民众会恍然大悟然后说些大姓小姓久仰久仰之类的话。既然民众都想的是姓氏,那朕为什么不把世间的姓氏排列一下呢?之前虽然也有人对姓氏世家排序,但却不是官方钦定的。朕要钦定一份姓氏的顺序,把李家放到第一位,而那些世家后面呆着吧!
————————————————————————————————————————————————————
关于氏族志的问题。氏族志的编纂年限有两个说法,一是贞观元年,二是贞观六年。本书取用贞观元年的说法。另氏族志是《百家姓》最早的前身,目的就是让皇家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