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我们被困在这宇宙里了 > 第10节:层次需要
第10节:层次需要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我们被困在这宇宙里了最新章节!
从这本书的开始,我似乎一直都在强调人性,像尼采告诫世人那样,我们都被人性牢牢地束缚着。从家族部落的社会结构开始,爱和亲情被埋在了我们的骨子里。到后来社会逐渐秩序化,社会性动物的标签就又贴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不适合在世界上生存的人类,去领了“达尔文奖”,所谓适合生存于现世的我们,就被自然选择出的本能困在世上。
我又何其例外呢。即便是站在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塔顶,又如何去逃脱自己本能限制下的自己。早在生者的世界,我就一次次用或是暗示或是催眠的方式告诉自己,好让那所谓的潜意识也对我的理论深信不疑。
正在看这些文字的人是否也曾想过,如果踏下这一步,仅仅一步你就将与人世长隔,逃脱这苦命的轮回,逃脱这困乏的宇宙,踏入这永恒的安宁。
在逻辑上说服自己用不了一秒,可在人性上呢,你如何说服本能。在踏出这一步之前,你最想做的事情,还有什么?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大致听过这样一个叫“罗夏墨迹测验”的玩意。我听说在一个很久前的研究里,在一座英国的城市,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两个科学家分别处在哪个城市的南北两部分,在实验的第一天里,科学家a拿出墨迹图随机找路人观看,路人的答案各异或者看不出墨迹所指向的是什么东西。a在测试完成后告诉这群人,这幅墨迹图其实是一只蝙蝠的倒影,第一天的实验便结束了。在第二天,科学家b拿着同样的一幅图,去问城市北部的不同人群,发现了一个他们意料之中却又有点让人震惊的实验结果。这部分人回答出蝙蝠的概率,比昨天a的实验上升了15%左右。他们换了几个城市重复实验,结果依然如此。
我们常说的,双生婴儿间存在的所谓“心灵感应”现象就在几个城市中互相完全陌生的这群人之间出现了。
人类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叫做“共情”。指的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感受到彼此的心情和大致想法。就像最初惠施问庄周“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周最后回答说“我知之濠上也。”,你的答案也许只是设想下流露出的情感,但他完全有可能,帮助到这样处境的我。
我们该如何对抗人性?或者说,解放人性呢。
我想要回到层次需要的塔底,把此生的遗憾,都再走一遍。因为踏入世界所有可能的我,那不是带着此生记忆的我。
食物、温暖和性。
我想起自己曾在这一层奋斗的日子,不禁问出了《深夜食堂》的一句话。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可能是童年时候隔代的长辈宠爱到近乎溺爱的温暖饭菜。或者是哪次印象深到让你几乎眼含热泪的,哪个人的手笔?还是在哪个地狱徘徊折磨后看见的曙光,喝道的第一口汤?
我大概也都有这些。只是并不浪漫的,我最想念的食物确实是那时候加班后的日常一顿宵夜,没有它,我大概是活不下去的。
当然,有了它,我才会有现在的体型。
至于温暖,可能是很多人童年都难以忘记的那件军大衣了。在光着膀子坐在火炕上的寒冬,军大衣必须贴身穿才暖和。
性大概是在温暖之后。但夏天汗流不止的尴尬场景,我却实在不想过多描述。
保护、秩序、稳定。
在那之后的人生,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
从丛林法则里走出来的我们,先是不懂社会秩序的人。
失去了儿时那父亲宽厚臂膀的少年正要展翅高飞,却往往在哪些不太平的角落被人看不顺眼。
于是格斗术成了我自我保护的方式,放松在下意识里的出击和地面上蟒蛇一样收紧的身体,带给了我不一样的安全感。
而这终究不是一个丛林世界,就像那年被警察叔叔带到号子前面指着鼻子教训一样。我才亲眼见识到这个世界的秩序。
那之后是我接触心理学和法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我忽然的想到的,如果法律是强加在人们头上可以利用的管制工具,心理学其实是藏在背后的所谓道德管理。这两样东西让人在秩序的社会上游刃有余,当然你每样都要花上足够的功夫。
稳定。这个美妙的词语大概有一部分可能让人想到政府面对事情时候的首要做法,但我今天不大想谈论这些。稳定是工作之后的事情了,尝出经济独立滋味的少年第一次想要安逸的生活,其实在为了这些上路之前,我早想好了去处。那时候流传着一句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名言,如果能在蜀地当一个大熊猫饲养员来安享晚年,真是再安逸不过的生活。
爱情、友谊、归属感。
作为社会进步下的社会性动物,这三个东西可能是穿插在整个人生里的。当然,你老师不允许你把第一个东西过早的穿插进来是另一回事。
一个孤僻的人本是对这三个东西没什么发言权,毕竟这路上真的平坦,没有像其他作者写出来那样的曲折动听。
不知道算是什么,像容祖儿《小小》里唱过的,那些懵懂的情感早在几岁或者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了,只是单纯的不知道,那些像电视里演过的场景不会陪在我们身边一直这么安静的走着,每次所谓的分离都没有强烈的感觉,直到后来有这样感觉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到底没心没肺的晃过了多少人生。
友谊这东西布满在身边才是并不奇怪的吧,说自己孤僻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完完全全的理解,就像我常说黑格尔最好的学生也误解了他一样。多数友谊的出发点,也并不是因为理解。看到了彼此的某个侧面,仅仅是因为好玩,可能就成为朋友了吧。
归属感会在一帆风顺的走下来之后突然撞在心上。就算是独行了很久的人也会有什么心灵上的寄托,寄托的对象可以不是人类,也可以不是生命。合合分分多少次之后,就相信了没有什么巧合才是这个世界的正常状态。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欺骗过谁,有可能的只是谁对这个世界误解太深,看不到他的全貌罢了。
把曾经紧攥在手里的那朵,故事的小黄花安放脑后。所谓无处安放的心也在走累了之后放在了哪。不累的人觉得漂泊是可以让人习惯的,但漂泊的习惯可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意外感。意外了几次之后,其实并不意外,早就能想好了的,这就是世界的常态。
尊重的需求。
这一层说来其实有趣,每当我把深思熟虑反复印证的话语说出来之后,也还是会被满脑子浆糊的人觉得我在放屁。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理解。
尊重的需求是幸运才能满足的事情,就算是一个微反应的大师也没办法随时知道他面前的人在想什么。也就是你被不被尊重看别人,而不是看你。
正能量的部分是这个消极的说法背后还可以有一句鸡汤,你值不值得尊重,是看你的。
尽人事以待天命是这个部分最好的印证了,我记得一个著名表演艺术家说过:“你不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还不尊重我,我还尊重你,你又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郭德纲老师说的对。
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真是再多的鸡汤也转移不了谁的注意吧。
就像我满心欢喜的眼角仍然挂着泪水。
与之不搭配的坚定眼神看着远方的世界。
就这么踏入了那个久违的机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从这本书的开始,我似乎一直都在强调人性,像尼采告诫世人那样,我们都被人性牢牢地束缚着。从家族部落的社会结构开始,爱和亲情被埋在了我们的骨子里。到后来社会逐渐秩序化,社会性动物的标签就又贴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不适合在世界上生存的人类,去领了“达尔文奖”,所谓适合生存于现世的我们,就被自然选择出的本能困在世上。
我又何其例外呢。即便是站在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塔顶,又如何去逃脱自己本能限制下的自己。早在生者的世界,我就一次次用或是暗示或是催眠的方式告诉自己,好让那所谓的潜意识也对我的理论深信不疑。
正在看这些文字的人是否也曾想过,如果踏下这一步,仅仅一步你就将与人世长隔,逃脱这苦命的轮回,逃脱这困乏的宇宙,踏入这永恒的安宁。
在逻辑上说服自己用不了一秒,可在人性上呢,你如何说服本能。在踏出这一步之前,你最想做的事情,还有什么?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大致听过这样一个叫“罗夏墨迹测验”的玩意。我听说在一个很久前的研究里,在一座英国的城市,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两个科学家分别处在哪个城市的南北两部分,在实验的第一天里,科学家a拿出墨迹图随机找路人观看,路人的答案各异或者看不出墨迹所指向的是什么东西。a在测试完成后告诉这群人,这幅墨迹图其实是一只蝙蝠的倒影,第一天的实验便结束了。在第二天,科学家b拿着同样的一幅图,去问城市北部的不同人群,发现了一个他们意料之中却又有点让人震惊的实验结果。这部分人回答出蝙蝠的概率,比昨天a的实验上升了15%左右。他们换了几个城市重复实验,结果依然如此。
我们常说的,双生婴儿间存在的所谓“心灵感应”现象就在几个城市中互相完全陌生的这群人之间出现了。
人类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叫做“共情”。指的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感受到彼此的心情和大致想法。就像最初惠施问庄周“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周最后回答说“我知之濠上也。”,你的答案也许只是设想下流露出的情感,但他完全有可能,帮助到这样处境的我。
我们该如何对抗人性?或者说,解放人性呢。
我想要回到层次需要的塔底,把此生的遗憾,都再走一遍。因为踏入世界所有可能的我,那不是带着此生记忆的我。
食物、温暖和性。
我想起自己曾在这一层奋斗的日子,不禁问出了《深夜食堂》的一句话。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可能是童年时候隔代的长辈宠爱到近乎溺爱的温暖饭菜。或者是哪次印象深到让你几乎眼含热泪的,哪个人的手笔?还是在哪个地狱徘徊折磨后看见的曙光,喝道的第一口汤?
我大概也都有这些。只是并不浪漫的,我最想念的食物确实是那时候加班后的日常一顿宵夜,没有它,我大概是活不下去的。
当然,有了它,我才会有现在的体型。
至于温暖,可能是很多人童年都难以忘记的那件军大衣了。在光着膀子坐在火炕上的寒冬,军大衣必须贴身穿才暖和。
性大概是在温暖之后。但夏天汗流不止的尴尬场景,我却实在不想过多描述。
保护、秩序、稳定。
在那之后的人生,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
从丛林法则里走出来的我们,先是不懂社会秩序的人。
失去了儿时那父亲宽厚臂膀的少年正要展翅高飞,却往往在哪些不太平的角落被人看不顺眼。
于是格斗术成了我自我保护的方式,放松在下意识里的出击和地面上蟒蛇一样收紧的身体,带给了我不一样的安全感。
而这终究不是一个丛林世界,就像那年被警察叔叔带到号子前面指着鼻子教训一样。我才亲眼见识到这个世界的秩序。
那之后是我接触心理学和法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我忽然的想到的,如果法律是强加在人们头上可以利用的管制工具,心理学其实是藏在背后的所谓道德管理。这两样东西让人在秩序的社会上游刃有余,当然你每样都要花上足够的功夫。
稳定。这个美妙的词语大概有一部分可能让人想到政府面对事情时候的首要做法,但我今天不大想谈论这些。稳定是工作之后的事情了,尝出经济独立滋味的少年第一次想要安逸的生活,其实在为了这些上路之前,我早想好了去处。那时候流传着一句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名言,如果能在蜀地当一个大熊猫饲养员来安享晚年,真是再安逸不过的生活。
爱情、友谊、归属感。
作为社会进步下的社会性动物,这三个东西可能是穿插在整个人生里的。当然,你老师不允许你把第一个东西过早的穿插进来是另一回事。
一个孤僻的人本是对这三个东西没什么发言权,毕竟这路上真的平坦,没有像其他作者写出来那样的曲折动听。
不知道算是什么,像容祖儿《小小》里唱过的,那些懵懂的情感早在几岁或者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了,只是单纯的不知道,那些像电视里演过的场景不会陪在我们身边一直这么安静的走着,每次所谓的分离都没有强烈的感觉,直到后来有这样感觉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到底没心没肺的晃过了多少人生。
友谊这东西布满在身边才是并不奇怪的吧,说自己孤僻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完完全全的理解,就像我常说黑格尔最好的学生也误解了他一样。多数友谊的出发点,也并不是因为理解。看到了彼此的某个侧面,仅仅是因为好玩,可能就成为朋友了吧。
归属感会在一帆风顺的走下来之后突然撞在心上。就算是独行了很久的人也会有什么心灵上的寄托,寄托的对象可以不是人类,也可以不是生命。合合分分多少次之后,就相信了没有什么巧合才是这个世界的正常状态。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欺骗过谁,有可能的只是谁对这个世界误解太深,看不到他的全貌罢了。
把曾经紧攥在手里的那朵,故事的小黄花安放脑后。所谓无处安放的心也在走累了之后放在了哪。不累的人觉得漂泊是可以让人习惯的,但漂泊的习惯可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意外感。意外了几次之后,其实并不意外,早就能想好了的,这就是世界的常态。
尊重的需求。
这一层说来其实有趣,每当我把深思熟虑反复印证的话语说出来之后,也还是会被满脑子浆糊的人觉得我在放屁。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理解。
尊重的需求是幸运才能满足的事情,就算是一个微反应的大师也没办法随时知道他面前的人在想什么。也就是你被不被尊重看别人,而不是看你。
正能量的部分是这个消极的说法背后还可以有一句鸡汤,你值不值得尊重,是看你的。
尽人事以待天命是这个部分最好的印证了,我记得一个著名表演艺术家说过:“你不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还不尊重我,我还尊重你,你又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郭德纲老师说的对。
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真是再多的鸡汤也转移不了谁的注意吧。
就像我满心欢喜的眼角仍然挂着泪水。
与之不搭配的坚定眼神看着远方的世界。
就这么踏入了那个久违的机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