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鸡和蛋的转换理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丑女如菊最新章节!
郑长河一听来劲了,他刚把试穿的新鞋换下来,单脚站立一只脚往旧鞋里套,嘴里急忙道:“嗳!就明年冬月娶进门,不能再晚了——青木都二十了哩!我去跟亲家说。
他把闺女嫁过来,隔得又不远,想来瞧闺女谁还能不让他瞧么?老把闺女留在家也不是个事儿!”
菊huā一听忍不住就笑了——老爹是急着抱孙子了。
瞧隔壁李长明的媳妇梅子怀孕了,赵大嘴的媳妇桂枝也怀孕了,刘大顺儿子都添了,刘二顺的媳妇想来也快了,他儿子连媳妇还没娶哩,能不急么!
杨氏白了他一眼,心道,做爹娘的都只顾自个,那天还在跟她说,要把菊huā多留两年,不想早早地嫁出去,还说要让槐子那小子多等两年啥的,这会子又怪人刘富贵留闺女留久了。
青木被爹说得有些脸红,也不插话,只含笑不语。
杨氏道:“亲家又没说不嫁,你净瞎埋怨。这过两年再娶的话,不是咱青木说的么?咋怪起人家来了?明年找亲家一商议,亲家准同意年底成亲。”
于是,老两口就商议着要去送日子成亲的事,扯起来没完,青木和菊huā无奈地相视一笑,要不是菊huā叫他们吃饭,还不晓得要掰扯到啥时候。
过了两日,天气阴沉沉的,不大好,一副要下雪的样子,郑家就请了些人帮忙起鱼塘,怕真的下雪了,这事又要拖好些天。刘三顺、赵三、李长明、李长星、张大栓父子和周矮子父子都来帮忙。
鱼塘小就是方便,很快就把水车干了,逮鱼挖藕,也是热闹一片。
因为池塘里有藕,所以大家都不好乱踩,便决定先把藕挖豳来再逮鱼,免得逮鱼的时候踩断了藕。
菊huā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收获的活动为了抵御寒风,她穿得圆滚滚的,和刘小妹、小秀、小翠一起在塘埂上帮忙收拾鱼和藕,其实就是看热闹。
瞧着不断被送上岸的莲藕她不禁喜上眉梢,对刘小妹道:“把藕种归到一旁,其他的都放这边,踩断了的也放这边。等挖得差不多了,咱先洗几根,拿回家灌糯米进去煮‘糯米藕,吃。糯米我都准备好了哩。”
刘小妹也〖兴〗奋地笑道:“嗳!瞧这塘也不大,咋能装这么些东西哩?从上到下你都赚个没完没了。先是在水面摘菱角、掐菱角菜吃,然后在水中间逮鱼吃,如今又在泥地里挖莲藕,嗳哟!真是划算哩!三哥,咱也要挖个鱼塘出来才好,村里的鱼塘太深了哩,不好种藕。”
正弯腰挖藕的刘三顺闻言扬起脸,叉着两只泥手冲岸上的小妹灿烂地一笑,许诺道:“你等着好了,三哥肯定要弄个这样的鱼塘出来。”
刘小妹就高兴地笑了似乎一点也不怀疑这话的可信度,也不担心她三哥会办不到。
小秀瞧着自信的刘三顺,觉得他那张笑眯眯的圆脸看了特舒坦,不像她爹老是板着一张脸。她悄悄地想,三顺肯定也能弄出个这样的鱼塘出来的,就算眼下没钱,往后肯定也能置了田地再挖的。
菊huā却直接肯定地对刘三顺说道:“三顺哥,今年你包的鱼塘就能起不少鱼,帮你赚一亩田的钱回来肯定是能的。你想弄个鱼塘,也不难哩。你咬牙先把这事给办了不就跟逮一只母鸡回来一样么,往后鸡生蛋,再把蛋孵小鸡,小鸡长大再生蛋,蛋再………………”
她还没说完,鱼塘里的人都哄笑起来这蛋和鸡的转换理论听得大伙又是好笑,又是满眼放光,充满向往!
刘三顺乐呵呵地看着菊huā,觉得她的话大大地鼓舞了自己,仿佛那些丰硕的成果变得触手可及,连李长星也是高兴万分,笑着说他也要弄块田专门养黄鳝。
菊huā睁大眼睛,用肯定的语气认真地补充道:“我可不是说笑话哩。你们瞧我家这鱼塘,这鱼和藕卖的钱,也能买一亩地——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爹才又挖了一亩地,把这鱼塘扩大了,等明年起鱼塘的时候,不是能起更多的鱼,也能挖更多的藕么?”
大伙听了连连点头,都说眼下大家不是在挖藕和逮鱼,等于是在捡鸡蛋哩!
这下连菊huā自己也绷不住笑了,刘小妹等几个女娃更是笑个不停。
郑长河瞧着闺女直乐呵!他觉得菊huā小嘴特会说,平常也不见她多话,一开口却总是能说出一套东西来。
张槐看着长篇大论的菊huā,心里柔柔的。他见刘三顺瞧着菊huā开心地笑,很奇怪地并没有感觉不舒坦,反而想,菊huā是最好的,就算脸上有癞皮,还是有许多的人喜欢她,我干啥要生气疃该高兴才对。要是人人都跟讨厌huā婆子似的,说她又懒又馋嘴,那我才该哭哩!
他自以为想得很在理,却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最近跟菊huā心灵相通、情感交融,所以才产生了这种胜利者的大度心态;又或者因为满怀爱恋,看一切事物和人都是美好的。
比如这起鱼塘,每年村里起鱼塘他都会参加,可是从没有今儿这么开心和高兴,因为这个鱼塘是他帮着挖的,藕是他帮着弄来种的,甚至他也常跟青木和菊huā一道来放鱼,这鱼塘里面有他和菊huā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他对它自然有非同一般的感情。
他脚尖触摸到一段藕,便弯下腰,小心翼翼地顺着藕节一点一点地抠,直到把整只藕都抠出来,有四小节,跟小娃儿的胳膊似的,圆滚滚。
他托着这段藕送到地头,菊huā见了赶紧指着他送往藕种那一堆放好,说是这样又大又长的,就要留做藕种。他听了对她微微一笑,这才返身回去重新挖起来。
青木看着妹妹欢喜地来回跑动,不停地指点、分派,好像很忙碌的样子,其实啥也没干她就不说,人家也晓得该把藕和鱼往哪放,因此偷偷地闷笑了半天。
槐子看见了,纳闷地问他笑啥。
青木对菊huā呶呶嘴,说道:“瞧菊huā开心的样儿,你不觉得她就跟村长似的么?村里起鱼塘的时候,村长就是干这活计的,他好歹还下了塘,咱家菊huā就站在塘埂上动嘴就成了。”
他这么一说,槐子也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不禁也笑起来。
青木忙道:“可别让菊huā晓得了,要不然该气了。”他倒不是怕菊huā真的生气,而是怕扫了妹妹的兴致,坏了她的好心情。
菊huā的好心情也不是因为挖了多少藕,逮了多少鱼,而是跟张槐的想法差不多——这鱼塘是自家人亲手挖出来的,里面的鱼也是她四处搜集回来、亲自伺候喂大的,那收获的喜悦当然格外强烈了。
等藕挖的差不多了,人们开始逮鱼,郑长河就高声道:“把要放养的小鱼都倒进这边的池塘里。等鱼塘起完了,就把中间这道塘埂挖开,两边就连一块了。”
因为觉得这鱼塘实在不错,就跟刘小妹说的,能收好几层,再加上菊huā和青木都提议把鱼塘挖大些,所以,这两天便在张家父子的帮助下,索性又挖了一亩地,比原来的半亩地还要大一倍,已经引了水过来,就等这边的鱼塘起完了,再将两边连起来。
李长星羡慕地说道:“郑叔,还是你这水塘好——能种藕哩。这么大的水塘,收的藕跟鱼肯定能抵得过种山芋和玉米了。”
李长明笑道:“当然能抵得过,只怕还要多哩。光藕就能卖不少钱,还有这么多鱼哩,还有八九月的时候摘的菱角、掐的菱角菜哩!”他竟是把刘小妹的话重复了一遍。
赵三哈哈大笑道:“长河大哥,我可不管那些,你今儿得送我些藕。我家石头可是说了,菊huā姐姐答应送他糯米藕的,要是我空手回去,儿子该说我不顶事了。
我闺女也会吃东西哩。”
张大栓乐道:“有你这样儿的么,站在塘里找人要藕?不送你,是不是就不帮着逮鱼了?”
大家听了一齐笑。
郑长河乐呵呵地说道:“他是晓得我要送,才这么说的。我八月份的时候挖了些藕卖了——那时候藕嫩,好卖。这剩下的除了留做种,都是不卖的了。今儿大伙都分些,带回去尝尝鲜。”
看着从鱼塘里送上来一桶桶的鱼,还有黄鳝泥鳅,菊huā忽然发现她变小气了,有些舍不得把黄鳝和泥鳅就这么吃了,想着还是再多养一年,再多繁殖一些。
总之,她就喜欢把各样东西都攒的多多的,无论是粮食或是蔬菜或是鸡鸭猪等,攒银子的欲望反而没那么强烈。因为她觉得,银子只能在特定的时候和环境里才起作用,有时候,银子还不抵一碗米饭来的实在。当然,在这和平的时期,银子还是要攒一些的。
因此,她跟送黄鳝上来的青木商量道:“哥,这黄鳝和泥鳅少留些下来吃,其他的都放回去吧——反正还在自家鱼塘里,也跑不了。这么放了,明年又能多出好些,不好么。”
青木的诧异自不必说,连刚上岸的刘三顺也奇怪地问道:“菊huā,塘里可是还有不少黄鳝泥鳅——那小的都没逮哩,你怕没种么?”
郑长河一听来劲了,他刚把试穿的新鞋换下来,单脚站立一只脚往旧鞋里套,嘴里急忙道:“嗳!就明年冬月娶进门,不能再晚了——青木都二十了哩!我去跟亲家说。
他把闺女嫁过来,隔得又不远,想来瞧闺女谁还能不让他瞧么?老把闺女留在家也不是个事儿!”
菊huā一听忍不住就笑了——老爹是急着抱孙子了。
瞧隔壁李长明的媳妇梅子怀孕了,赵大嘴的媳妇桂枝也怀孕了,刘大顺儿子都添了,刘二顺的媳妇想来也快了,他儿子连媳妇还没娶哩,能不急么!
杨氏白了他一眼,心道,做爹娘的都只顾自个,那天还在跟她说,要把菊huā多留两年,不想早早地嫁出去,还说要让槐子那小子多等两年啥的,这会子又怪人刘富贵留闺女留久了。
青木被爹说得有些脸红,也不插话,只含笑不语。
杨氏道:“亲家又没说不嫁,你净瞎埋怨。这过两年再娶的话,不是咱青木说的么?咋怪起人家来了?明年找亲家一商议,亲家准同意年底成亲。”
于是,老两口就商议着要去送日子成亲的事,扯起来没完,青木和菊huā无奈地相视一笑,要不是菊huā叫他们吃饭,还不晓得要掰扯到啥时候。
过了两日,天气阴沉沉的,不大好,一副要下雪的样子,郑家就请了些人帮忙起鱼塘,怕真的下雪了,这事又要拖好些天。刘三顺、赵三、李长明、李长星、张大栓父子和周矮子父子都来帮忙。
鱼塘小就是方便,很快就把水车干了,逮鱼挖藕,也是热闹一片。
因为池塘里有藕,所以大家都不好乱踩,便决定先把藕挖豳来再逮鱼,免得逮鱼的时候踩断了藕。
菊huā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收获的活动为了抵御寒风,她穿得圆滚滚的,和刘小妹、小秀、小翠一起在塘埂上帮忙收拾鱼和藕,其实就是看热闹。
瞧着不断被送上岸的莲藕她不禁喜上眉梢,对刘小妹道:“把藕种归到一旁,其他的都放这边,踩断了的也放这边。等挖得差不多了,咱先洗几根,拿回家灌糯米进去煮‘糯米藕,吃。糯米我都准备好了哩。”
刘小妹也〖兴〗奋地笑道:“嗳!瞧这塘也不大,咋能装这么些东西哩?从上到下你都赚个没完没了。先是在水面摘菱角、掐菱角菜吃,然后在水中间逮鱼吃,如今又在泥地里挖莲藕,嗳哟!真是划算哩!三哥,咱也要挖个鱼塘出来才好,村里的鱼塘太深了哩,不好种藕。”
正弯腰挖藕的刘三顺闻言扬起脸,叉着两只泥手冲岸上的小妹灿烂地一笑,许诺道:“你等着好了,三哥肯定要弄个这样的鱼塘出来。”
刘小妹就高兴地笑了似乎一点也不怀疑这话的可信度,也不担心她三哥会办不到。
小秀瞧着自信的刘三顺,觉得他那张笑眯眯的圆脸看了特舒坦,不像她爹老是板着一张脸。她悄悄地想,三顺肯定也能弄出个这样的鱼塘出来的,就算眼下没钱,往后肯定也能置了田地再挖的。
菊huā却直接肯定地对刘三顺说道:“三顺哥,今年你包的鱼塘就能起不少鱼,帮你赚一亩田的钱回来肯定是能的。你想弄个鱼塘,也不难哩。你咬牙先把这事给办了不就跟逮一只母鸡回来一样么,往后鸡生蛋,再把蛋孵小鸡,小鸡长大再生蛋,蛋再………………”
她还没说完,鱼塘里的人都哄笑起来这蛋和鸡的转换理论听得大伙又是好笑,又是满眼放光,充满向往!
刘三顺乐呵呵地看着菊huā,觉得她的话大大地鼓舞了自己,仿佛那些丰硕的成果变得触手可及,连李长星也是高兴万分,笑着说他也要弄块田专门养黄鳝。
菊huā睁大眼睛,用肯定的语气认真地补充道:“我可不是说笑话哩。你们瞧我家这鱼塘,这鱼和藕卖的钱,也能买一亩地——就算差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爹才又挖了一亩地,把这鱼塘扩大了,等明年起鱼塘的时候,不是能起更多的鱼,也能挖更多的藕么?”
大伙听了连连点头,都说眼下大家不是在挖藕和逮鱼,等于是在捡鸡蛋哩!
这下连菊huā自己也绷不住笑了,刘小妹等几个女娃更是笑个不停。
郑长河瞧着闺女直乐呵!他觉得菊huā小嘴特会说,平常也不见她多话,一开口却总是能说出一套东西来。
张槐看着长篇大论的菊huā,心里柔柔的。他见刘三顺瞧着菊huā开心地笑,很奇怪地并没有感觉不舒坦,反而想,菊huā是最好的,就算脸上有癞皮,还是有许多的人喜欢她,我干啥要生气疃该高兴才对。要是人人都跟讨厌huā婆子似的,说她又懒又馋嘴,那我才该哭哩!
他自以为想得很在理,却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最近跟菊huā心灵相通、情感交融,所以才产生了这种胜利者的大度心态;又或者因为满怀爱恋,看一切事物和人都是美好的。
比如这起鱼塘,每年村里起鱼塘他都会参加,可是从没有今儿这么开心和高兴,因为这个鱼塘是他帮着挖的,藕是他帮着弄来种的,甚至他也常跟青木和菊huā一道来放鱼,这鱼塘里面有他和菊huā共同的付出和努力,他对它自然有非同一般的感情。
他脚尖触摸到一段藕,便弯下腰,小心翼翼地顺着藕节一点一点地抠,直到把整只藕都抠出来,有四小节,跟小娃儿的胳膊似的,圆滚滚。
他托着这段藕送到地头,菊huā见了赶紧指着他送往藕种那一堆放好,说是这样又大又长的,就要留做藕种。他听了对她微微一笑,这才返身回去重新挖起来。
青木看着妹妹欢喜地来回跑动,不停地指点、分派,好像很忙碌的样子,其实啥也没干她就不说,人家也晓得该把藕和鱼往哪放,因此偷偷地闷笑了半天。
槐子看见了,纳闷地问他笑啥。
青木对菊huā呶呶嘴,说道:“瞧菊huā开心的样儿,你不觉得她就跟村长似的么?村里起鱼塘的时候,村长就是干这活计的,他好歹还下了塘,咱家菊huā就站在塘埂上动嘴就成了。”
他这么一说,槐子也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不禁也笑起来。
青木忙道:“可别让菊huā晓得了,要不然该气了。”他倒不是怕菊huā真的生气,而是怕扫了妹妹的兴致,坏了她的好心情。
菊huā的好心情也不是因为挖了多少藕,逮了多少鱼,而是跟张槐的想法差不多——这鱼塘是自家人亲手挖出来的,里面的鱼也是她四处搜集回来、亲自伺候喂大的,那收获的喜悦当然格外强烈了。
等藕挖的差不多了,人们开始逮鱼,郑长河就高声道:“把要放养的小鱼都倒进这边的池塘里。等鱼塘起完了,就把中间这道塘埂挖开,两边就连一块了。”
因为觉得这鱼塘实在不错,就跟刘小妹说的,能收好几层,再加上菊huā和青木都提议把鱼塘挖大些,所以,这两天便在张家父子的帮助下,索性又挖了一亩地,比原来的半亩地还要大一倍,已经引了水过来,就等这边的鱼塘起完了,再将两边连起来。
李长星羡慕地说道:“郑叔,还是你这水塘好——能种藕哩。这么大的水塘,收的藕跟鱼肯定能抵得过种山芋和玉米了。”
李长明笑道:“当然能抵得过,只怕还要多哩。光藕就能卖不少钱,还有这么多鱼哩,还有八九月的时候摘的菱角、掐的菱角菜哩!”他竟是把刘小妹的话重复了一遍。
赵三哈哈大笑道:“长河大哥,我可不管那些,你今儿得送我些藕。我家石头可是说了,菊huā姐姐答应送他糯米藕的,要是我空手回去,儿子该说我不顶事了。
我闺女也会吃东西哩。”
张大栓乐道:“有你这样儿的么,站在塘里找人要藕?不送你,是不是就不帮着逮鱼了?”
大家听了一齐笑。
郑长河乐呵呵地说道:“他是晓得我要送,才这么说的。我八月份的时候挖了些藕卖了——那时候藕嫩,好卖。这剩下的除了留做种,都是不卖的了。今儿大伙都分些,带回去尝尝鲜。”
看着从鱼塘里送上来一桶桶的鱼,还有黄鳝泥鳅,菊huā忽然发现她变小气了,有些舍不得把黄鳝和泥鳅就这么吃了,想着还是再多养一年,再多繁殖一些。
总之,她就喜欢把各样东西都攒的多多的,无论是粮食或是蔬菜或是鸡鸭猪等,攒银子的欲望反而没那么强烈。因为她觉得,银子只能在特定的时候和环境里才起作用,有时候,银子还不抵一碗米饭来的实在。当然,在这和平的时期,银子还是要攒一些的。
因此,她跟送黄鳝上来的青木商量道:“哥,这黄鳝和泥鳅少留些下来吃,其他的都放回去吧——反正还在自家鱼塘里,也跑不了。这么放了,明年又能多出好些,不好么。”
青木的诧异自不必说,连刚上岸的刘三顺也奇怪地问道:“菊huā,塘里可是还有不少黄鳝泥鳅——那小的都没逮哩,你怕没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