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普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大时代1958最新章节!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化身为包工头的谢洛夫比较满意的点点头道,“一些基本的设施,必须每个小区的公众浴池、游泳池、健身馆的配套设施也要搞好,电影院就不用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军事情报局三个部门的人加起来,也达不到配备电影院的人数,首都又不是比较偏僻的集体农庄,用不着的东西还有幼儿园和学校,不过加油站可以考虑设立一个,这些配套设施可以在小区完工之后,在整个联盟上马。”
详细的把自己理想中的想法都说出来,谢洛夫对着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提起了这些事情,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这种规划。
这种计划经济中的配套设施追求的是小而全,不管多小的地方都应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只有一千多人的林场,也会有这种东西,比如幼儿园、学校和电影。这种小而全的配套设施谢洛夫倒不是没有完全见过,只不过在他几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摆设了。小时候在林场的电影院最后关闭,林业局的电影院最后卖出去拆掉,成了一个商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企最重要的是养人,中国人口又是世界第一。本来应该一百人干的活,企业中有五六百人同时去做,就算是有利润,光工资钱就能把这些利润全吃了。更不要谈一些潜规则方面的原因。
就拿谢洛夫最为熟悉的林业工作来说,如果一个木制品加工的厂房如果在中苏边境的话,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林业采伐大部分时间都在冬季,因为山里的采伐道路除了冬季是进不去的,每次采伐只要春季就会停止,因为道路开化会把装满木材的车辆陷进去,修水泥路也不可能,因为山区本来就不平,冬季下雪水泥路会打滑,这会造成交通事故。装满木材的重车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只有车毁人亡。再者每年的采伐区都是不一样的,修出来一条路明年也许就用不上了。
难道因为采伐区的不同,每年都新修一条路么?先不谈这个问题,每一条路都需要定期维护,哪怕是水泥路也要维护,众所周知东北的冬天比较冷,属于那种夏天三十度冬天零下三十度的气候,这种气候热胀冷缩这个基本原理比较给力,所以一条东北的路往往需要的水泥量往往要比南方要多得多,因为这条路水泥层必须要厚。按理来说这样一条路只要修成就能用很多年,但其实不是这样,山区的水泥路本身就不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加上冬夏交替很容易开裂、翻浆。
一根原木从采伐区下来储存,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因为采伐季节在冬季,所以生产季节也是在冬季,以谢洛夫的家乡为例子,冬天白天温度为零下二十多度左右。这种情况下人是不能再室外工作的,所以需要厂房保持温度。生产出来的木制品也不能放在外面,有些特定的东西必须马上烘干,不能放在外面冻着。所以需要一座巨大的烘干窑厂房,烘干窑厂房要烧煤。一直不断的保证气温和木材烘干,不论是烘干窑的建造还是后续的煤炭都是钱。
所以同样一个生产同样产品的工厂,一个在中苏边界那种气候工作,一个在黄河流域做同样的事情,哪怕在黄河边上的距离原料产地非常远,制造出来的东西也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要便宜,首先烘干窑就不用建造,不要烘干窑就不用烧煤。加上这座黄河流域的工厂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距离人口聚集区近得多,可以把原料运输的成本从下一个环节上省下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苏边界的工厂因为成本高昂产品卖不出去,老板如果想要继续下去的话要么把工厂搬走,要么老老实实的去卖原材料,把生产的环节关闭,卖资源。
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贫富差异呢?因为一个人住的地方基础是不同的,放任两个基础不同的地方竞争,条件好的地方付出同样的努力,前者的优势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苏联的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比谢洛夫的家乡还要极端,要想保证整个国家的利益,就必须用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办法,拉平这种劣势。任何走资本主义的苗头,都会把苏联变成一个原材料供应地,除了高科技的产品受到这种因素的制约小一些,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会被外国产品击败。苏联的高科技远没有吊打别人的地步,至少处在温带的美国就比苏联强。
谢洛夫不会对苏联的经济做任何改革,如果非要改革的话,他会想办法加强计划经济的优势,至于什么开放市场让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竞争,想都不要想。想办法打开别的国家市场是可以考虑的,开放自己的市场是做梦,除非对方是经互会的成员,苏联有办法调节这种贸易。
这种小而全的布局,谢洛夫就感觉很好,什么都有了,看起来也不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劲,在苏联建造一间房,如果用同样的材料,和气候的好的国家对比,就会出现建造的时候就比别的国家成本要高,等到落后了想拆掉,拆的成本一样比别的国家要高。
所以在给苏联全国安全领域的人建造住房的同时,谢洛夫一定要让这种房子几十年内都不能落后,有什么新科技就用什么新科技,有什么新材料就用什么新材料。如果用旧材料十年之后发现需要更新换代了,那又是一堆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个结果还算令人满意,谢洛夫和谢洛科夫很满意,过来视察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也都很满意,大家皆大欢喜。赫鲁晓夫楼影响过中国的小区规划,谢洛夫放过来用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小区建造苏联小区,除了那些健身馆、游泳池的设施,谁都不欠谁的。
“很好,舒里克,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社会主义的小区就是要这样。”勃列日涅夫参观了一圈相当满意的对谢列平说道,“如果把这种小区推广到整个苏联,我觉得人民就不需要为住房问题发愁了。”
“是,很好,我想尤里为了这种房子的出现,估计把全世界都偷骗了。”谢列平笑呵呵的回答,然后侧着头问谢洛夫道,“是不是这样尤里?”
“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填补一些空白,这种行为叫偷么?我们部门本身就是干这种工作的,就算是偷,那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人民偷的。”谢洛夫断然否认了自己老大的指责,扯了半天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偷资本家不叫偷。
美国的铝合金窗户,法国的室内房门、德国的房屋布局、意大利的地板,加上谢洛夫的记忆,还有苏联本身丰富的原料资源,最终就堆积成了这个小区。
“小区建设完毕之后,对于推广问题我并没有意见,反正这不属于我们克格勃自己,造福全体人民我自然是不反对的,不过其他部门不一定像是我们这么有优势,他们不涉外,所以可能成本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克格勃会尽力帮助其他部门解决。”谢洛夫想了一下道。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有些事情你也可以交给谢洛科夫,尤拉你已经这么忙了,谢洛科夫也可以在某些地方帮到你。”勃列日涅夫一连关心的说道,就像一个敦厚的长者在关心部下一样,换做别人没准就被骗了。
“我会的,内务部当然是重要的。”谢洛夫回答的也滴水不漏,反正你是第二书记你说的算,你只要不想把我撤职,咱们一切都好谈。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呆了一会就离开了工地,谢洛夫又在这里呆了一会对着谢洛科夫说道,“只要贴完瓷砖,九月份就可以入住了,在这之前先检查一下天然气管道和供应水管道、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了。”
因为安全干部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小区的能源当然肯定不能都一样,有天然气的地方用天然气,距离煤矿的近的地方就烧煤,因为地方的不同,规划也是不一样的。
有这种主席在,安全体系的人还需要担心什么?谢洛夫几乎把所有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连马桶都配备完毕,为了防止马桶涨价还动用了遍及全世界的情报网络进行价格跟踪,都做到这个地步,相信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了。当然这都不是白来的,整个苏联安全体系的人员往后三年的福利被砍得一点不剩,这不是克格勃的额外福利被砍,而是连柴米油盐都被砍得干干净净。
转眼间谢洛夫又一溜烟跑到拉脱维亚,这里有一座城市,里面有十几万人,都是犯了懒病的苏联版三和大神,他专门过来看看这群干一天可以歇三天的人怎么样了。陪在他身边的是普戈。(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化身为包工头的谢洛夫比较满意的点点头道,“一些基本的设施,必须每个小区的公众浴池、游泳池、健身馆的配套设施也要搞好,电影院就不用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军事情报局三个部门的人加起来,也达不到配备电影院的人数,首都又不是比较偏僻的集体农庄,用不着的东西还有幼儿园和学校,不过加油站可以考虑设立一个,这些配套设施可以在小区完工之后,在整个联盟上马。”
详细的把自己理想中的想法都说出来,谢洛夫对着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提起了这些事情,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这种规划。
这种计划经济中的配套设施追求的是小而全,不管多小的地方都应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只有一千多人的林场,也会有这种东西,比如幼儿园、学校和电影。这种小而全的配套设施谢洛夫倒不是没有完全见过,只不过在他几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摆设了。小时候在林场的电影院最后关闭,林业局的电影院最后卖出去拆掉,成了一个商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企最重要的是养人,中国人口又是世界第一。本来应该一百人干的活,企业中有五六百人同时去做,就算是有利润,光工资钱就能把这些利润全吃了。更不要谈一些潜规则方面的原因。
就拿谢洛夫最为熟悉的林业工作来说,如果一个木制品加工的厂房如果在中苏边境的话,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林业采伐大部分时间都在冬季,因为山里的采伐道路除了冬季是进不去的,每次采伐只要春季就会停止,因为道路开化会把装满木材的车辆陷进去,修水泥路也不可能,因为山区本来就不平,冬季下雪水泥路会打滑,这会造成交通事故。装满木材的重车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只有车毁人亡。再者每年的采伐区都是不一样的,修出来一条路明年也许就用不上了。
难道因为采伐区的不同,每年都新修一条路么?先不谈这个问题,每一条路都需要定期维护,哪怕是水泥路也要维护,众所周知东北的冬天比较冷,属于那种夏天三十度冬天零下三十度的气候,这种气候热胀冷缩这个基本原理比较给力,所以一条东北的路往往需要的水泥量往往要比南方要多得多,因为这条路水泥层必须要厚。按理来说这样一条路只要修成就能用很多年,但其实不是这样,山区的水泥路本身就不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加上冬夏交替很容易开裂、翻浆。
一根原木从采伐区下来储存,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因为采伐季节在冬季,所以生产季节也是在冬季,以谢洛夫的家乡为例子,冬天白天温度为零下二十多度左右。这种情况下人是不能再室外工作的,所以需要厂房保持温度。生产出来的木制品也不能放在外面,有些特定的东西必须马上烘干,不能放在外面冻着。所以需要一座巨大的烘干窑厂房,烘干窑厂房要烧煤。一直不断的保证气温和木材烘干,不论是烘干窑的建造还是后续的煤炭都是钱。
所以同样一个生产同样产品的工厂,一个在中苏边界那种气候工作,一个在黄河流域做同样的事情,哪怕在黄河边上的距离原料产地非常远,制造出来的东西也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要便宜,首先烘干窑就不用建造,不要烘干窑就不用烧煤。加上这座黄河流域的工厂远远比中苏边界的工厂距离人口聚集区近得多,可以把原料运输的成本从下一个环节上省下来。
最终的结果就是中苏边界的工厂因为成本高昂产品卖不出去,老板如果想要继续下去的话要么把工厂搬走,要么老老实实的去卖原材料,把生产的环节关闭,卖资源。
所以说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贫富差异呢?因为一个人住的地方基础是不同的,放任两个基础不同的地方竞争,条件好的地方付出同样的努力,前者的优势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苏联的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比谢洛夫的家乡还要极端,要想保证整个国家的利益,就必须用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办法,拉平这种劣势。任何走资本主义的苗头,都会把苏联变成一个原材料供应地,除了高科技的产品受到这种因素的制约小一些,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会被外国产品击败。苏联的高科技远没有吊打别人的地步,至少处在温带的美国就比苏联强。
谢洛夫不会对苏联的经济做任何改革,如果非要改革的话,他会想办法加强计划经济的优势,至于什么开放市场让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竞争,想都不要想。想办法打开别的国家市场是可以考虑的,开放自己的市场是做梦,除非对方是经互会的成员,苏联有办法调节这种贸易。
这种小而全的布局,谢洛夫就感觉很好,什么都有了,看起来也不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劲,在苏联建造一间房,如果用同样的材料,和气候的好的国家对比,就会出现建造的时候就比别的国家成本要高,等到落后了想拆掉,拆的成本一样比别的国家要高。
所以在给苏联全国安全领域的人建造住房的同时,谢洛夫一定要让这种房子几十年内都不能落后,有什么新科技就用什么新科技,有什么新材料就用什么新材料。如果用旧材料十年之后发现需要更新换代了,那又是一堆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个结果还算令人满意,谢洛夫和谢洛科夫很满意,过来视察的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也都很满意,大家皆大欢喜。赫鲁晓夫楼影响过中国的小区规划,谢洛夫放过来用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小区建造苏联小区,除了那些健身馆、游泳池的设施,谁都不欠谁的。
“很好,舒里克,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社会主义的小区就是要这样。”勃列日涅夫参观了一圈相当满意的对谢列平说道,“如果把这种小区推广到整个苏联,我觉得人民就不需要为住房问题发愁了。”
“是,很好,我想尤里为了这种房子的出现,估计把全世界都偷骗了。”谢列平笑呵呵的回答,然后侧着头问谢洛夫道,“是不是这样尤里?”
“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填补一些空白,这种行为叫偷么?我们部门本身就是干这种工作的,就算是偷,那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人民偷的。”谢洛夫断然否认了自己老大的指责,扯了半天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偷资本家不叫偷。
美国的铝合金窗户,法国的室内房门、德国的房屋布局、意大利的地板,加上谢洛夫的记忆,还有苏联本身丰富的原料资源,最终就堆积成了这个小区。
“小区建设完毕之后,对于推广问题我并没有意见,反正这不属于我们克格勃自己,造福全体人民我自然是不反对的,不过其他部门不一定像是我们这么有优势,他们不涉外,所以可能成本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克格勃会尽力帮助其他部门解决。”谢洛夫想了一下道。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有些事情你也可以交给谢洛科夫,尤拉你已经这么忙了,谢洛科夫也可以在某些地方帮到你。”勃列日涅夫一连关心的说道,就像一个敦厚的长者在关心部下一样,换做别人没准就被骗了。
“我会的,内务部当然是重要的。”谢洛夫回答的也滴水不漏,反正你是第二书记你说的算,你只要不想把我撤职,咱们一切都好谈。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呆了一会就离开了工地,谢洛夫又在这里呆了一会对着谢洛科夫说道,“只要贴完瓷砖,九月份就可以入住了,在这之前先检查一下天然气管道和供应水管道、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了。”
因为安全干部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小区的能源当然肯定不能都一样,有天然气的地方用天然气,距离煤矿的近的地方就烧煤,因为地方的不同,规划也是不一样的。
有这种主席在,安全体系的人还需要担心什么?谢洛夫几乎把所有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连马桶都配备完毕,为了防止马桶涨价还动用了遍及全世界的情报网络进行价格跟踪,都做到这个地步,相信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了。当然这都不是白来的,整个苏联安全体系的人员往后三年的福利被砍得一点不剩,这不是克格勃的额外福利被砍,而是连柴米油盐都被砍得干干净净。
转眼间谢洛夫又一溜烟跑到拉脱维亚,这里有一座城市,里面有十几万人,都是犯了懒病的苏联版三和大神,他专门过来看看这群干一天可以歇三天的人怎么样了。陪在他身边的是普戈。(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