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越政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大时代1958最新章节!
国家安全干部要给地方干部足够的尊重,至少不能让这些地方干部感觉到威胁。所以谢洛夫不能干涉地方政府的项目,让日本人和苏联政府谈这件事就行了。因为日本王子制纸想要趁机占便宜的木材摩擦,此时就到此为止。
其实比汽车更加迫切的是相关的轮胎产业,一年不到报上来了这么多轮胎的损耗,一方面是苏联的轮胎制造技术确实要差一些,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苏联没有产天然橡胶的盟友,只能大批量的制造人造橡胶。因为橡胶的不足,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的汽车产量,苏联制造的汽车越多,如果轮胎供应不上反过来会更突出这方面的问题。
人工的还是不如天然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每次见到中国领导人都会询问橡胶的问题,他们肯定也知道苏联在这方面的短板,小小一个橡胶让会牵扯到苏联的很多行业。谢洛夫印象中这个问题苏联在冷战期间一直没有解决,好不容易找到了适合种香蕉的越南,没几年苏联自己就不行了。
“印尼陆军快点政变,老子把你干了,就能解决苏联的橡胶问题了。”印尼之所以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橡胶,粮食什么的到还在其次。苏联获得稳定的橡胶来源地,就能解开苏联汽车工业的一道封印,钢铁、石油苏联都不缺、缺的就是橡胶。
资源确实是产能最大的瓶颈,第三帝国占据了整个欧洲的工业和苏联开战,从工业力量上是绝对在苏联之上的,但西欧那块地方除了煤炭之外,基本上只能种地。有工业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被苏联反推,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后世中国的工业一片吊打世界的力量,从钢铁产业上面来讲早就超过苏联巅峰的好几倍,为何在军事上没有苏联和美国平分天下的样子呢,因为中国的铁矿石是进口的,控制所有海陆运输的国家是美国。
就是这个差距造成了中国经济已经和苏联差不多,但却军事力量远远不如苏联,苏联国内的资源虽然成本高一点,但在所有方面都能支撑住国家的发展,中国的资源不够,石油要进口、铁矿石要进口、钢铁石油都被卡主脖子,中国就不能像苏联一样和美国对着干。
“谢尔瓦诺夫,主席呢?”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本来是过来找谢洛夫商量事情,却发现克格勃的一把手不在卢比杨卡,主席办公室里面只有谢尔瓦索夫这个机要秘书在分类文件。
“主席去总医院看心理医生了,亚戈搭医生说主席心情不好是因为处理太多负面消息,应该多去做一些平和的事情,这个时间主席应该正在外面游荡,野餐或者在哪个游泳池当中。”谢尔瓦诺夫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机械手表道,“或者直接在哪个餐馆喝酒也说不定!”
“我给阿拉格维餐厅打个电话问问。”伊特瓦索夫摇摇头离开了主席办公室。
阿拉格维餐厅是一家特供餐厅,就在卢比杨卡广场不远的特韦尔斯卡亚大街。是贝利亚时期为安全干部设立,招牌菜则是格鲁吉亚菜,因为当时的总书记和内务部部长都是格鲁吉亚人,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格鲁吉亚菜则作为传统保存下来。
阿拉格维餐厅属于莫斯科少数有外高加索民族特色的餐厅,伊特瓦索夫便让人去找谢洛夫,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克格勃主席其实在阿塞拜疆长大。但很不幸的是扑空了,谢洛夫不在那里。
阿拉格维餐厅谢洛夫以前会去坐坐,但是后来他发现了这座安全干部的特供餐厅,还有一批他感兴趣的文化工作者经常小聚,于是就开始尽量避免过来做客。同时把阿拉格维餐厅的很多包间安装了窃听器,收集一下赫鲁晓夫时期文化界解冻后,这些潜在的第五纵队心里到底有什么想法。
没想到阿拉格维餐竟然会成了社会精英经常光顾的地方,到这里用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到这座安全干部特供餐厅找刺激么?或者认为在大环境的缓和之下,他们已经不用在害怕克格勃了?
谢洛夫在第五十一小学的礼堂中,为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伴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在陶冶情操,台上是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整齐合唱,旁边伴奏的人当中就有带着蓝色大檐帽的谢洛夫,熟练地拉着手风琴。
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我们全都是少年先锋队员。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勇敢又年轻,友爱的一群,我们准备去劳动和斗争。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挺起了胸膛,嘹亮地歌唱,我们的队旗在前面飞扬。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大踏步前进,快乐地招手,全世界儿童,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高高地举起鲜红的旗帜,我们全都是工农的孩子。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稚嫩的童声吟唱着苏联列宁主义少年先锋队队歌,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谢洛夫好像看到了很小时候的自己,小学阶段处在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教师是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主义园丁,通常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孩子还不到叛逆期,可以说非常听话。
看着这群打着红领巾的苏联孩子,谢洛夫几乎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算太好,在国旗之下同学们列队对着上方的红旗高喊着,“时刻准备着!”这也是苏联少先队的口号。
“谢谢你,将军!没想到你的手风琴拉的这么好!”合唱完毕之后,学校的教导主任带着有些恭维的笑容握住了谢洛夫的手,一个学者不一定认识肩上的肩章几个星星代表什么,但绝对认识肃反工作者标志性的蓝色帽子,这可是磨灭不了的记忆。
“只能说是熟练吧,谈不上好!”谢洛夫温和的笑了笑,两个月多以来他没做什么事情,常规的往克里姆林宫提交安全报告,同时还在监察某些不太老实的人,当然仅限于中央委员级别以下的干部,再者就是看看住房改造的地基打好了没有。
一个星期之前,谢洛夫还向赫鲁晓夫报告了滨海边疆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成果,大丰收。他本人还获得了赫鲁晓夫的表扬,今年的苏联粮食确实减产了,但因为新开辟的远东集体农庄和印度、苏丹的进口没有出现问题,所以最终还在国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真实的历史中,苏联这应该是第二次动用国库购买粮食了,第一次是购买玉米的饲料,保证苏联畜牧业的继续发展,第二次则是购买小麦用于填补苏联粮食产量的不足,这两次难关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从这方面来算,谢洛夫已经为苏联省下了至少五百吨黄金。
这个功绩足够来一次苏联英雄的授勋,不过没人知道,除非事情发生,不然没人知道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所有人都认为粮食减产只是小事,没人会去算没有苏丹、印度和远东集体农庄的开垦,一旦出现旱灾苏联会怎么度过去。
“头,伊特瓦索夫第一副主席刚刚来了电话,说总部有一个消息让你回去看看,似乎很重要!”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的卫兵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在他的旁边耳语道。
“知道了!”谢洛夫淡淡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侧着头对着眼前的学校领导和孩子伸手挥舞道,“再见教导主任同志,再见孩子们。”
“再见,将军叔叔!”单纯的小孩子对着谢洛夫不断的摆手,年少的他们不认为一个将军和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差别,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叔叔的衣服很好看。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顶楼会议室,谢洛夫审阅了收集到的情报,看着身边的几个总局局长带着羡慕的口吻道,“我们的美国同行真是无所顾忌,下手可比我们黑多了,直接就干掉了一个总统,哪像我们,总是小心小心在小心的摸清楚动静!”
南越发生政变,杨文明等在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夺取权力,并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吴庭艳经秘道逃离总统府,,吴氏兄弟获悉政变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前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被射杀。
南越的军事政变谢洛夫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他也在进行同样的准备,只不过换了一个国家,但这件事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肯尼迪快死了。印象中两件事相隔不到一个月,应该准备一下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国家安全干部要给地方干部足够的尊重,至少不能让这些地方干部感觉到威胁。所以谢洛夫不能干涉地方政府的项目,让日本人和苏联政府谈这件事就行了。因为日本王子制纸想要趁机占便宜的木材摩擦,此时就到此为止。
其实比汽车更加迫切的是相关的轮胎产业,一年不到报上来了这么多轮胎的损耗,一方面是苏联的轮胎制造技术确实要差一些,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苏联没有产天然橡胶的盟友,只能大批量的制造人造橡胶。因为橡胶的不足,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的汽车产量,苏联制造的汽车越多,如果轮胎供应不上反过来会更突出这方面的问题。
人工的还是不如天然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每次见到中国领导人都会询问橡胶的问题,他们肯定也知道苏联在这方面的短板,小小一个橡胶让会牵扯到苏联的很多行业。谢洛夫印象中这个问题苏联在冷战期间一直没有解决,好不容易找到了适合种香蕉的越南,没几年苏联自己就不行了。
“印尼陆军快点政变,老子把你干了,就能解决苏联的橡胶问题了。”印尼之所以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橡胶,粮食什么的到还在其次。苏联获得稳定的橡胶来源地,就能解开苏联汽车工业的一道封印,钢铁、石油苏联都不缺、缺的就是橡胶。
资源确实是产能最大的瓶颈,第三帝国占据了整个欧洲的工业和苏联开战,从工业力量上是绝对在苏联之上的,但西欧那块地方除了煤炭之外,基本上只能种地。有工业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被苏联反推,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后世中国的工业一片吊打世界的力量,从钢铁产业上面来讲早就超过苏联巅峰的好几倍,为何在军事上没有苏联和美国平分天下的样子呢,因为中国的铁矿石是进口的,控制所有海陆运输的国家是美国。
就是这个差距造成了中国经济已经和苏联差不多,但却军事力量远远不如苏联,苏联国内的资源虽然成本高一点,但在所有方面都能支撑住国家的发展,中国的资源不够,石油要进口、铁矿石要进口、钢铁石油都被卡主脖子,中国就不能像苏联一样和美国对着干。
“谢尔瓦诺夫,主席呢?”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本来是过来找谢洛夫商量事情,却发现克格勃的一把手不在卢比杨卡,主席办公室里面只有谢尔瓦索夫这个机要秘书在分类文件。
“主席去总医院看心理医生了,亚戈搭医生说主席心情不好是因为处理太多负面消息,应该多去做一些平和的事情,这个时间主席应该正在外面游荡,野餐或者在哪个游泳池当中。”谢尔瓦诺夫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机械手表道,“或者直接在哪个餐馆喝酒也说不定!”
“我给阿拉格维餐厅打个电话问问。”伊特瓦索夫摇摇头离开了主席办公室。
阿拉格维餐厅是一家特供餐厅,就在卢比杨卡广场不远的特韦尔斯卡亚大街。是贝利亚时期为安全干部设立,招牌菜则是格鲁吉亚菜,因为当时的总书记和内务部部长都是格鲁吉亚人,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格鲁吉亚菜则作为传统保存下来。
阿拉格维餐厅属于莫斯科少数有外高加索民族特色的餐厅,伊特瓦索夫便让人去找谢洛夫,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克格勃主席其实在阿塞拜疆长大。但很不幸的是扑空了,谢洛夫不在那里。
阿拉格维餐厅谢洛夫以前会去坐坐,但是后来他发现了这座安全干部的特供餐厅,还有一批他感兴趣的文化工作者经常小聚,于是就开始尽量避免过来做客。同时把阿拉格维餐厅的很多包间安装了窃听器,收集一下赫鲁晓夫时期文化界解冻后,这些潜在的第五纵队心里到底有什么想法。
没想到阿拉格维餐竟然会成了社会精英经常光顾的地方,到这里用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到这座安全干部特供餐厅找刺激么?或者认为在大环境的缓和之下,他们已经不用在害怕克格勃了?
谢洛夫在第五十一小学的礼堂中,为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伴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在陶冶情操,台上是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整齐合唱,旁边伴奏的人当中就有带着蓝色大檐帽的谢洛夫,熟练地拉着手风琴。
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我们全都是少年先锋队员。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勇敢又年轻,友爱的一群,我们准备去劳动和斗争。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挺起了胸膛,嘹亮地歌唱,我们的队旗在前面飞扬。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大踏步前进,快乐地招手,全世界儿童,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高高地举起鲜红的旗帜,我们全都是工农的孩子。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稚嫩的童声吟唱着苏联列宁主义少年先锋队队歌,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谢洛夫好像看到了很小时候的自己,小学阶段处在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教师是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主义园丁,通常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孩子还不到叛逆期,可以说非常听话。
看着这群打着红领巾的苏联孩子,谢洛夫几乎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算太好,在国旗之下同学们列队对着上方的红旗高喊着,“时刻准备着!”这也是苏联少先队的口号。
“谢谢你,将军!没想到你的手风琴拉的这么好!”合唱完毕之后,学校的教导主任带着有些恭维的笑容握住了谢洛夫的手,一个学者不一定认识肩上的肩章几个星星代表什么,但绝对认识肃反工作者标志性的蓝色帽子,这可是磨灭不了的记忆。
“只能说是熟练吧,谈不上好!”谢洛夫温和的笑了笑,两个月多以来他没做什么事情,常规的往克里姆林宫提交安全报告,同时还在监察某些不太老实的人,当然仅限于中央委员级别以下的干部,再者就是看看住房改造的地基打好了没有。
一个星期之前,谢洛夫还向赫鲁晓夫报告了滨海边疆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成果,大丰收。他本人还获得了赫鲁晓夫的表扬,今年的苏联粮食确实减产了,但因为新开辟的远东集体农庄和印度、苏丹的进口没有出现问题,所以最终还在国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真实的历史中,苏联这应该是第二次动用国库购买粮食了,第一次是购买玉米的饲料,保证苏联畜牧业的继续发展,第二次则是购买小麦用于填补苏联粮食产量的不足,这两次难关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从这方面来算,谢洛夫已经为苏联省下了至少五百吨黄金。
这个功绩足够来一次苏联英雄的授勋,不过没人知道,除非事情发生,不然没人知道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所有人都认为粮食减产只是小事,没人会去算没有苏丹、印度和远东集体农庄的开垦,一旦出现旱灾苏联会怎么度过去。
“头,伊特瓦索夫第一副主席刚刚来了电话,说总部有一个消息让你回去看看,似乎很重要!”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的卫兵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在他的旁边耳语道。
“知道了!”谢洛夫淡淡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侧着头对着眼前的学校领导和孩子伸手挥舞道,“再见教导主任同志,再见孩子们。”
“再见,将军叔叔!”单纯的小孩子对着谢洛夫不断的摆手,年少的他们不认为一个将军和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差别,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叔叔的衣服很好看。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顶楼会议室,谢洛夫审阅了收集到的情报,看着身边的几个总局局长带着羡慕的口吻道,“我们的美国同行真是无所顾忌,下手可比我们黑多了,直接就干掉了一个总统,哪像我们,总是小心小心在小心的摸清楚动静!”
南越发生政变,杨文明等在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夺取权力,并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吴庭艳经秘道逃离总统府,,吴氏兄弟获悉政变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前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被射杀。
南越的军事政变谢洛夫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他也在进行同样的准备,只不过换了一个国家,但这件事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肯尼迪快死了。印象中两件事相隔不到一个月,应该准备一下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