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响亮的耳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大宋私生子最新章节!
杨逸的书房布置得很清雅,檀木书架上摆放着一些金石古董与线装书,疏落而明洁,宽敞的轩窗外一池碧波澹澹荡荡,风荷明媚,鸟语花香。
杨逸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桌前,看着韩碧儿素手纤纤在磨墨,碧玉手镯把她的皓腕衬得柔润纤美,随着手腕的转动,头上的玉钗儿坠着的珠子在轻轻晃动。[]
被杨逸细细地打量着,韩碧儿心中既充满了喜悦,又不免有些窘迫,明眸瞥了他一眼柔声说道:“墨好了,许郎要写什么?”
杨逸向她眨了眨眼,提笔就书,韩碧儿依在桌边,等看清他所书的内容时,不禁大惊失色:“杨郎,这是怎么回事?写的怎么会是辞呈呢?”
杨逸头也不抬地答道:“本来轮不到我写的,这算是陛下对我的恩宠吧!”
“恩宠?这辞呈都写上了还恩宠?杨郎,你能不能跟奴奴说说,奴奴这心里纠得紧呢!”
“哦,真的纠得很紧吗?来,我帮你揉揉!”杨逸说着一把将她抱到自己腿上,双手在她巍峨的胸前揉了揉,入手处温软如鸽,滑腻留香。
“杨郎,你别这样,奴奴是说真的!”韩碧儿不敢抗拒,脸上担忧的神色未退。
杨逸抱着她,把宣德门的事、还有宝文阁中与赵煦的几句对话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碧儿明白了吧?这回不用担心了吧?”
韩碧儿一脸疑惑,螓首左右晃着,杨逸一看她老毛病又犯了,立即将她翘臀一掀,啪啪就是几个巴掌:“我看你还充愣卖傻不?看你还装!看你还装!”
“杨郎饶命!奴奴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嘻嘻……”
“你这小狐狸精!”
在宝文阁,赵煦三句话不到,便让杨逸和章惇回家写辞呈,自然不是真的想让两人辞职,宣德门的一通污辱,使章惇颜面扫地,若是事情到这分上,连份辞呈都不上,别人一定会说他贪恋权位,厚颜无耻,而且也只有通过上辞呈,再由皇帝出面一再的挽留,甚至屈尊降贵去请,才能挽回章惇的颜面和威信。
本来所有的焦点都在章惇身上,现在赵煦让杨逸也上辞呈,确实可以说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和恩宠。
精明如韩碧儿,一听完事情经过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她习惯了在杨逸面前扮小女人,担心自己表现得太聪明反而引起杨逸的反感和顾忌,结果换来了杨逸的一顿‘暴打’。
见她揉着香臀儿,媚眼如丝的婉转膝上,杨逸不禁哼道:“你等着,等我先把辞呈写完,看我怎么收拾你!”
“杨郎,奴奴真的不敢了!”韩碧儿楚楚可怜地哀求着,见杨逸还是一副‘刚直不阿’的样子,她凑到杨逸耳边低语几句,眸光盈盈媚态万千地看着他。
杨逸不自觉的看了看她那温润的红唇,‘义正词严’地说道:“好吧,就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韩碧儿听了忍不住啐了他一口,柔若无骨的身子如水蛇般向书桌下滑去,结果杨大官人一篇二百字的辞呈竟写了近一个时辰,其间不时长吁短叹,仿佛不知如何措词一般。
第一天的辞呈当即被赵煦拨回,第二天杨逸俩人接着上,他还抽空去探望了一回李清照,两家都住在景明坊,离得不远,倒也方便,确定这个才女一切如常,没有因这次溺水变成弱智后,杨逸大松了一口气,否则自己可真成千古罪人了。
第二天的辞呈再次被赵煦拨回,第三天杨逸俩人继续上,面子上的功夫一定要做足喽!结果第三天的辞呈赵煦没有拨回,来了个留中不发,这几天朝野无不在观望此事,一见如此,新党顿时紧张万分,这几天他们没少往章、杨两家跑,但章惇和杨逸非常默契的都来了个闭门谢客,去求见赵煦,赵煦也拒不接见,把他们弄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而旧党则是欣喜若狂,仿佛胜利女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一般,再次轰轰烈烈上表弹劾章惇与杨逸,真个是纸片纷飞,一时洛阳纸贵。
结果到时傍晚的饭时,赵煦摆出全副仪仗,来了一次浩大的‘御驾亲征’,先是到章惇府上蹭了一顿饭,接着还跑到杨家讹了棵珊瑚树,这才‘胜利班师’。
此举一出,旧党立即全体失声,新党则个个弹冠相庆,赵煦的面子给足了,第四天章惇和杨逸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衙当值。
来而不往非礼也!
而且章扒皮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血债血还的字眼,你让他流点血,他要你用自己的骨头粉末来还。
追究西北四城责任的‘司法程序’突然加快,三天之后,由中书舍人林希拟定的追责草诏就罢到了赵煦的案头,这回赵煦没有犹豫,玉玺一盖,鲜红如血。
吕大防、刘挚、苏辙、苏轼、梁焘、范纯仁、朱光庭、刘安世等再次被贬谪,他们的的脚步离岭南越来越近了,连虚衔都降了好几级,加上身上没有差遣,这些人在地方事实上就是一个流放犯。
致仕在家的文彦博也跑不掉,追回元祐年间给他的所有爵位,而且打击面进一步扩大,绵延到了军方,先说说韩忠彦这个枢密使,他的旧账也一并被翻了出来,第一点韩忠彦曾上书: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
这是一份劝戒赵煦学习仁宗皇帝的奏章,赵煦与仁宗的幼年遭遇很相象,仁宗十三岁登基,前十年由章献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刘娥死后,仁宗曾下令朝臣不得议论刘娥执政期间的得失,此举被朝野视为大孝;韩忠彦以此劝戒赵煦,看似大义凛然,然而其用心却被杨逸等人轻易擢穿了。
刘娥执政十年,并没有大力更改真宗皇帝的政治路线,真论起来,她只做了一件违背真宗皇帝的事,真宗皇帝生前迷信道术,大修道观,招集了无数的‘能人异士’来讲道炼丹,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刘娥执政后,把这些‘能人异士’全打回了原形,还拆去了一些道观,可以说这是她执政期间做的唯一一件有违真宗意志的事。
高滔滔呢?她一执政便把新法废除,把神宗皇帝一生的心血践踏在地,神宗用的大臣一律贬谪,她用的还是‘以母改子’这样可笑的借口,按儒家的理念: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试问高滔滔有什么权力去改动神宗皇帝的政治路线?司马光等人自称儒学大师,却弄出‘以母改子’这样的借口来,这块遮羞布简直漏洞百出,连主要的‘部位’都没能遮住。
同样是母鸡司晨,高滔滔与刘娥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而韩忠彦等人还让赵煦学习仁宗皇帝,不议论高滔滔执政期间的得失,其内在的用心不言而喻,就是让赵煦别追究他们这九年来的胡作非为,其心可诛!
第二点,韩忠彦一直非议用兵西北,‘愿以所取之地弃还之,以息民力’,很好,很强大,又一个割地求和的。
纠住了这两点,韩忠彦不倒简直没天理!杨逸不知道礼部尚书府的那位老太婆作何感想,反正韩忠彦被踢到定州凉快去了。
别忙,以上只是活着的,司马光和吕公著,这两位废除新法的罪魁祸首还在另一个世界逍遥法外呢!别以为死了就万事大吉了,就算跑到如来佛祖那儿去,新党也要追回绳之以法。
天灵灵,地灵灵,斩妖除魔三界任我行!
风暴所过之处,司马光与吕公著所有追赠的爵位、谥号、给子孙的恩荫全部追回,司马光谥‘文正’,这是文臣最高的谥号,你司马光不配!作废!那块‘忠清粹德’碑也砸了!免得给大宋丢脸!
这样就完了吗?不行!
光追回这些太便宜他们了,于是对这些罪臣的子孙展开了新一轮的审查,吕公著的儿子吕希纯第一个被纠了出来,他给高滔滔族人写的诰词中,有‘昔我祖妣,正位宸极’的句子。
很好,当初蔡确写了句‘睡起莞然成独笑’,你们就问他笑什么?贬到了岭南去,玩文字的活计可不只是旧党才会,而且吕希纯这两句话把高滔滔捧得胜似舜尧,至高无上,抓他可没冤枉他。
赵煦听了气啊,高滔滔在时你们阿谀奉承,把屁股对着我,死了你们还对她大肆鼓吹,眼里何曾有我这个皇帝?贬!贬得越远越好!
除了吕希纯,大批旧党要员的后人也纷纷落马,朝野之中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新党以最猛烈的反击还以颜色,等于是重重地打了皇宫中某位老太太一个响亮的耳光。
杨逸这回是积极加与了进去,韩忠彦的许多资料就是他搜集的,而且他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他在新党与赵煦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有他跟在赵煦身边,随时掌握赵煦的情绪,适时而动,打击的效果十分显著。
天子近臣啊!有时候比首相还牛!这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真的很爽!
但爽过后呢?
事情到了这份上,相信大家心里都发毛了,再这么搞下去,非把大宋搞残不可,这天杨逸主动找到章惇,希望他能出面能把新党要员招集起来,大家沟通一下,章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两眼,同意了!
这次‘奸臣大会’不再是在章惇府上,而是在宝文阁,还是原来的那些‘奸臣’,而杨逸自己在经过这**清算之后,在旧党眼中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奸臣,只是参与的多了一位‘昏君’。
把地点先在宝文阁是章惇的意思,事无不可对人言,现在各人都是朝中的梁柱,若是再避开赵煦时常私会,章惇不屑为之。
众人的目光大多落在杨逸身上,杨逸明白大家都知道招开这次小朝会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了,现在的新党没人敢再小看他,虽然他的还只是个六品官。
杨逸起身先给赵煦施了一礼,然后语气平静地说道:“臣一直很佩服王荆公的操守,王荆公为政,向来是以革新为目的,对待不同政见者极为温和;而司马光则反其道而行,以打击政敌为主旨,施政反而成了分辨政敌的手段;
或许,正因为王荆公的温和,他失败了,新政被司马光等人践踏在地,所以臣认为这次对旧党的清算是必要的。
但凡事皆需有个度,无论如何,咱们不能丢失‘新政’这个主旨,咱们打击那些破坏新政的人,只是为了更好的施行新政。”
杨逸说到这里,宝文阁里谁都没有人出声,九年来新党积下了太多的仇恨,而仇恨这东西最容易让人迷失自己,有时它能让你只为仇恨活着,而忘记了新政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没有新政,一次次的大清算就成了纯粹的寻仇报复,这样只会让仇恨越结越深,永世难以化解。
“只有重拾新政,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咱们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用事实来说话,那些被打击的人才可能低头认错,才可能被同化,比如苏轼,一开始他是全盘否定新法的,但后来王荆公用事实证明,免役法是正确的,是切切实实能给百姓、给朝廷带来好处的,苏轼看到了这一点,到司马光要废除免役法时,他站出来反对了。从苏轼的变化可以看出,对手也是可以同化的,关键是咱们得用事实来说话。”
到此仍没有一个人说话,其实,只要能从仇恨中挣脱出来,这些道理在坐诸人都明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如此,其实施政也是如此,新政是完全没有失误之处吗?绝对不是,有些政策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才能确保它的正确性,因此当政者必须放宽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反对者,也应区别对待,不能一味的全部打倒,说难听点就是打一大棒给一甜枣;
反对者中也有人才,为了新政,应该努力去同化他们,或者说分化他们也行,这样一来,既能防止反对者拧成一股绳,施行新政时也适当的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防止新政死于安乐!”
终于有人出声了,赵煦淡淡地问道:“杨卿认为谁是值得同化的?”
“苏轼与范纯仁!”
“不行!”
杨逸才说出苏轼与范纯仁的名字,张商英就第一个出声反对,还是赵煦阻止了他,示意先让杨逸把话说完;
杨逸才得以继续:“范纯仁在政争方面比较温和,当初蔡相公贬谪岭南,范纯仁曾出言劝阻过吕大防等人;而且在政务上也比较务实,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不同,范纯仁并不支持一概废除新法,而是提倡取长补短,因此元祐年间也曾一度被外放,到元祐八年才诏为尚书右仆射。
而臣长在杭州,清楚地知道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勾通运河,疏浚西湖,确实给当地留下了一些德政,真论起来,苏轼算不上大奸大恶,不过士大夫气太重罢了!
关键之处是,此二人如今对新政有了许多认同之处;而且在守旧派中名望极高,若能将他们同化,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就等于争取到了一大批人的支持,其作用不可估量,再行新政时,所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大减轻;陛下,各位大臣,一切为了新政!”
杨逸的书房布置得很清雅,檀木书架上摆放着一些金石古董与线装书,疏落而明洁,宽敞的轩窗外一池碧波澹澹荡荡,风荷明媚,鸟语花香。
杨逸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桌前,看着韩碧儿素手纤纤在磨墨,碧玉手镯把她的皓腕衬得柔润纤美,随着手腕的转动,头上的玉钗儿坠着的珠子在轻轻晃动。[]
被杨逸细细地打量着,韩碧儿心中既充满了喜悦,又不免有些窘迫,明眸瞥了他一眼柔声说道:“墨好了,许郎要写什么?”
杨逸向她眨了眨眼,提笔就书,韩碧儿依在桌边,等看清他所书的内容时,不禁大惊失色:“杨郎,这是怎么回事?写的怎么会是辞呈呢?”
杨逸头也不抬地答道:“本来轮不到我写的,这算是陛下对我的恩宠吧!”
“恩宠?这辞呈都写上了还恩宠?杨郎,你能不能跟奴奴说说,奴奴这心里纠得紧呢!”
“哦,真的纠得很紧吗?来,我帮你揉揉!”杨逸说着一把将她抱到自己腿上,双手在她巍峨的胸前揉了揉,入手处温软如鸽,滑腻留香。
“杨郎,你别这样,奴奴是说真的!”韩碧儿不敢抗拒,脸上担忧的神色未退。
杨逸抱着她,把宣德门的事、还有宝文阁中与赵煦的几句对话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碧儿明白了吧?这回不用担心了吧?”
韩碧儿一脸疑惑,螓首左右晃着,杨逸一看她老毛病又犯了,立即将她翘臀一掀,啪啪就是几个巴掌:“我看你还充愣卖傻不?看你还装!看你还装!”
“杨郎饶命!奴奴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嘻嘻……”
“你这小狐狸精!”
在宝文阁,赵煦三句话不到,便让杨逸和章惇回家写辞呈,自然不是真的想让两人辞职,宣德门的一通污辱,使章惇颜面扫地,若是事情到这分上,连份辞呈都不上,别人一定会说他贪恋权位,厚颜无耻,而且也只有通过上辞呈,再由皇帝出面一再的挽留,甚至屈尊降贵去请,才能挽回章惇的颜面和威信。
本来所有的焦点都在章惇身上,现在赵煦让杨逸也上辞呈,确实可以说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和恩宠。
精明如韩碧儿,一听完事情经过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她习惯了在杨逸面前扮小女人,担心自己表现得太聪明反而引起杨逸的反感和顾忌,结果换来了杨逸的一顿‘暴打’。
见她揉着香臀儿,媚眼如丝的婉转膝上,杨逸不禁哼道:“你等着,等我先把辞呈写完,看我怎么收拾你!”
“杨郎,奴奴真的不敢了!”韩碧儿楚楚可怜地哀求着,见杨逸还是一副‘刚直不阿’的样子,她凑到杨逸耳边低语几句,眸光盈盈媚态万千地看着他。
杨逸不自觉的看了看她那温润的红唇,‘义正词严’地说道:“好吧,就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韩碧儿听了忍不住啐了他一口,柔若无骨的身子如水蛇般向书桌下滑去,结果杨大官人一篇二百字的辞呈竟写了近一个时辰,其间不时长吁短叹,仿佛不知如何措词一般。
第一天的辞呈当即被赵煦拨回,第二天杨逸俩人接着上,他还抽空去探望了一回李清照,两家都住在景明坊,离得不远,倒也方便,确定这个才女一切如常,没有因这次溺水变成弱智后,杨逸大松了一口气,否则自己可真成千古罪人了。
第二天的辞呈再次被赵煦拨回,第三天杨逸俩人继续上,面子上的功夫一定要做足喽!结果第三天的辞呈赵煦没有拨回,来了个留中不发,这几天朝野无不在观望此事,一见如此,新党顿时紧张万分,这几天他们没少往章、杨两家跑,但章惇和杨逸非常默契的都来了个闭门谢客,去求见赵煦,赵煦也拒不接见,把他们弄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而旧党则是欣喜若狂,仿佛胜利女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一般,再次轰轰烈烈上表弹劾章惇与杨逸,真个是纸片纷飞,一时洛阳纸贵。
结果到时傍晚的饭时,赵煦摆出全副仪仗,来了一次浩大的‘御驾亲征’,先是到章惇府上蹭了一顿饭,接着还跑到杨家讹了棵珊瑚树,这才‘胜利班师’。
此举一出,旧党立即全体失声,新党则个个弹冠相庆,赵煦的面子给足了,第四天章惇和杨逸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衙当值。
来而不往非礼也!
而且章扒皮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血债血还的字眼,你让他流点血,他要你用自己的骨头粉末来还。
追究西北四城责任的‘司法程序’突然加快,三天之后,由中书舍人林希拟定的追责草诏就罢到了赵煦的案头,这回赵煦没有犹豫,玉玺一盖,鲜红如血。
吕大防、刘挚、苏辙、苏轼、梁焘、范纯仁、朱光庭、刘安世等再次被贬谪,他们的的脚步离岭南越来越近了,连虚衔都降了好几级,加上身上没有差遣,这些人在地方事实上就是一个流放犯。
致仕在家的文彦博也跑不掉,追回元祐年间给他的所有爵位,而且打击面进一步扩大,绵延到了军方,先说说韩忠彦这个枢密使,他的旧账也一并被翻了出来,第一点韩忠彦曾上书: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
这是一份劝戒赵煦学习仁宗皇帝的奏章,赵煦与仁宗的幼年遭遇很相象,仁宗十三岁登基,前十年由章献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刘娥死后,仁宗曾下令朝臣不得议论刘娥执政期间的得失,此举被朝野视为大孝;韩忠彦以此劝戒赵煦,看似大义凛然,然而其用心却被杨逸等人轻易擢穿了。
刘娥执政十年,并没有大力更改真宗皇帝的政治路线,真论起来,她只做了一件违背真宗皇帝的事,真宗皇帝生前迷信道术,大修道观,招集了无数的‘能人异士’来讲道炼丹,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刘娥执政后,把这些‘能人异士’全打回了原形,还拆去了一些道观,可以说这是她执政期间做的唯一一件有违真宗意志的事。
高滔滔呢?她一执政便把新法废除,把神宗皇帝一生的心血践踏在地,神宗用的大臣一律贬谪,她用的还是‘以母改子’这样可笑的借口,按儒家的理念: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试问高滔滔有什么权力去改动神宗皇帝的政治路线?司马光等人自称儒学大师,却弄出‘以母改子’这样的借口来,这块遮羞布简直漏洞百出,连主要的‘部位’都没能遮住。
同样是母鸡司晨,高滔滔与刘娥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而韩忠彦等人还让赵煦学习仁宗皇帝,不议论高滔滔执政期间的得失,其内在的用心不言而喻,就是让赵煦别追究他们这九年来的胡作非为,其心可诛!
第二点,韩忠彦一直非议用兵西北,‘愿以所取之地弃还之,以息民力’,很好,很强大,又一个割地求和的。
纠住了这两点,韩忠彦不倒简直没天理!杨逸不知道礼部尚书府的那位老太婆作何感想,反正韩忠彦被踢到定州凉快去了。
别忙,以上只是活着的,司马光和吕公著,这两位废除新法的罪魁祸首还在另一个世界逍遥法外呢!别以为死了就万事大吉了,就算跑到如来佛祖那儿去,新党也要追回绳之以法。
天灵灵,地灵灵,斩妖除魔三界任我行!
风暴所过之处,司马光与吕公著所有追赠的爵位、谥号、给子孙的恩荫全部追回,司马光谥‘文正’,这是文臣最高的谥号,你司马光不配!作废!那块‘忠清粹德’碑也砸了!免得给大宋丢脸!
这样就完了吗?不行!
光追回这些太便宜他们了,于是对这些罪臣的子孙展开了新一轮的审查,吕公著的儿子吕希纯第一个被纠了出来,他给高滔滔族人写的诰词中,有‘昔我祖妣,正位宸极’的句子。
很好,当初蔡确写了句‘睡起莞然成独笑’,你们就问他笑什么?贬到了岭南去,玩文字的活计可不只是旧党才会,而且吕希纯这两句话把高滔滔捧得胜似舜尧,至高无上,抓他可没冤枉他。
赵煦听了气啊,高滔滔在时你们阿谀奉承,把屁股对着我,死了你们还对她大肆鼓吹,眼里何曾有我这个皇帝?贬!贬得越远越好!
除了吕希纯,大批旧党要员的后人也纷纷落马,朝野之中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新党以最猛烈的反击还以颜色,等于是重重地打了皇宫中某位老太太一个响亮的耳光。
杨逸这回是积极加与了进去,韩忠彦的许多资料就是他搜集的,而且他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他在新党与赵煦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有他跟在赵煦身边,随时掌握赵煦的情绪,适时而动,打击的效果十分显著。
天子近臣啊!有时候比首相还牛!这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真的很爽!
但爽过后呢?
事情到了这份上,相信大家心里都发毛了,再这么搞下去,非把大宋搞残不可,这天杨逸主动找到章惇,希望他能出面能把新党要员招集起来,大家沟通一下,章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两眼,同意了!
这次‘奸臣大会’不再是在章惇府上,而是在宝文阁,还是原来的那些‘奸臣’,而杨逸自己在经过这**清算之后,在旧党眼中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奸臣,只是参与的多了一位‘昏君’。
把地点先在宝文阁是章惇的意思,事无不可对人言,现在各人都是朝中的梁柱,若是再避开赵煦时常私会,章惇不屑为之。
众人的目光大多落在杨逸身上,杨逸明白大家都知道招开这次小朝会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了,现在的新党没人敢再小看他,虽然他的还只是个六品官。
杨逸起身先给赵煦施了一礼,然后语气平静地说道:“臣一直很佩服王荆公的操守,王荆公为政,向来是以革新为目的,对待不同政见者极为温和;而司马光则反其道而行,以打击政敌为主旨,施政反而成了分辨政敌的手段;
或许,正因为王荆公的温和,他失败了,新政被司马光等人践踏在地,所以臣认为这次对旧党的清算是必要的。
但凡事皆需有个度,无论如何,咱们不能丢失‘新政’这个主旨,咱们打击那些破坏新政的人,只是为了更好的施行新政。”
杨逸说到这里,宝文阁里谁都没有人出声,九年来新党积下了太多的仇恨,而仇恨这东西最容易让人迷失自己,有时它能让你只为仇恨活着,而忘记了新政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没有新政,一次次的大清算就成了纯粹的寻仇报复,这样只会让仇恨越结越深,永世难以化解。
“只有重拾新政,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咱们才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用事实来说话,那些被打击的人才可能低头认错,才可能被同化,比如苏轼,一开始他是全盘否定新法的,但后来王荆公用事实证明,免役法是正确的,是切切实实能给百姓、给朝廷带来好处的,苏轼看到了这一点,到司马光要废除免役法时,他站出来反对了。从苏轼的变化可以看出,对手也是可以同化的,关键是咱们得用事实来说话。”
到此仍没有一个人说话,其实,只要能从仇恨中挣脱出来,这些道理在坐诸人都明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如此,其实施政也是如此,新政是完全没有失误之处吗?绝对不是,有些政策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才能确保它的正确性,因此当政者必须放宽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反对者,也应区别对待,不能一味的全部打倒,说难听点就是打一大棒给一甜枣;
反对者中也有人才,为了新政,应该努力去同化他们,或者说分化他们也行,这样一来,既能防止反对者拧成一股绳,施行新政时也适当的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防止新政死于安乐!”
终于有人出声了,赵煦淡淡地问道:“杨卿认为谁是值得同化的?”
“苏轼与范纯仁!”
“不行!”
杨逸才说出苏轼与范纯仁的名字,张商英就第一个出声反对,还是赵煦阻止了他,示意先让杨逸把话说完;
杨逸才得以继续:“范纯仁在政争方面比较温和,当初蔡相公贬谪岭南,范纯仁曾出言劝阻过吕大防等人;而且在政务上也比较务实,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不同,范纯仁并不支持一概废除新法,而是提倡取长补短,因此元祐年间也曾一度被外放,到元祐八年才诏为尚书右仆射。
而臣长在杭州,清楚地知道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勾通运河,疏浚西湖,确实给当地留下了一些德政,真论起来,苏轼算不上大奸大恶,不过士大夫气太重罢了!
关键之处是,此二人如今对新政有了许多认同之处;而且在守旧派中名望极高,若能将他们同化,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就等于争取到了一大批人的支持,其作用不可估量,再行新政时,所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大减轻;陛下,各位大臣,一切为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