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牝鸡司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醉枕江山最新章节!
二月十四日,李显立妃韦氏为皇后。
对此百官没有什么异议,韦妃一直就是李显的正妃,当初李显做皇帝时,她就是皇后,如今再度为后也是理所当然,何况她陪伴李显苦守房州十六载,这个皇后之位根本没人能和她争。
李显还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亲崔氏为王妃,皇后的亡父亡母被追封为王和王妃,虽说规格高了些,可毕竟人已经死了,谁又会和死人计较呢,所以这件事也得以顺利通过。
但是二月十五日早朝的时候,皇后韦氏突然出现在金殿上,却令满朝文武大吃一惊。
李显登堂坐殿,皇后韦氏与他并肩升殿,百官见此情况不禁面面相觑,不明白皇后突然驾临金殿所为何故。他们虽然心中纳罕,但礼不可废,还是依照规矩先向皇帝和皇后施礼,心想天子对此总会有所交待的。
不料百官见礼之后,就有两个内侍抬了一张坐榻上来,放在皇帝的御座左侧,随后又在前面拉起一道薄薄的帷幔。百官一见这般情况,顿时满堂哗然,这个架势摆出来,谁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皇后这是要垂帘预政么?
此情此景,殿上的一些老臣子并不陌生,高宗李治晚年时患了头疾,眼睛也出了毛病,那段时间不就是皇后武则天垂帘预政的么,如今这是怎么了?难道韦后要重演则天故事,来个二圣临朝?
如今的百官之首是张柬之。论威望、论地位、论权势,无人能与他相比,这种情况自然得由他出面说话,张柬之抱笏而出,先冷冷地看了一眼韦后。
韦后坐在帷幔后面,身形若隐若现,他虽能看见韦后的身形动作,却看不清韦后的五官神态。韦后因为距帷幔很近,她在后面却能很清楚地看清楚百官的表情。张柬之这警惕而轻蔑的一瞥,看得韦后脊背一挺,一双素手不由自主地扣住了椅背。
张柬之向李显捧笏拱手,沉声道:“陛下,不知今日皇后临朝,所为何事?”
李显面无表情地答道:“朕初登大宝。国务繁忙,有些精力不济,是以请皇后临朝,与朕一起参谋国事。”
张柬之白眉一耸,大声道:“陛下,国务繁忙。自有臣等为陛下分忧,皇后临朝。有悖体制!”
李显脸上依旧没有丝毫表情,一副很木讷的样子,说出的话却是柔中有刚:“张卿此言差矣,难道你忘了先帝时二圣临朝的故事?”
张柬之马上踏前一步,声音朗朗地道:“臣没有忘!难道陛下忘了圣母神皇太后如何成为则天大圣皇帝的故事?”
李显淡淡地道:“朕自然没有忘。不过,那只是国朝危急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如今则天大圣皇帝不是把皇位又传回给朕了么?”
张柬之顿时一呆。李显的眼皮垂了垂,又慢慢撩起来。冷冷地盯着张柬之道:“怎么,难道张卿对此不以为然?”
张柬之张了张嘴,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李显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就算没有神龙政变,武则天也会把皇位传给他,这是已经指定了的事,区别只在于他还要等,等到武则天寿终正寝以后才行,而且在此过程中二张这个变数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张柬之当然可以强调说武则天当初登基称帝绝非什么权宜之计,根本就是篡夺江山,只是临到老来发现后继乏人,不得已才把皇位又传给她的儿子,而且按照女皇本来的设计,是让他做大周的皇帝,而非大唐的皇帝。
可是,这句话他偏偏说不出口,因为为了避免让李显担上一个逼母篡位不孝不仁的罪名,他们对外宣布的就是则天女皇主动禅位,虽然实则是被兵谏所逼,可这些台面下的事情怎么拿到台面上来讲?
再者,当初为了说服武氏家族参与政变,这也是他们答应武氏家族的一个重要条件,此时若出尔反尔,那不是让本来就大为不满的武氏家族更加愤怒么?武氏依旧掌握着极大的力量,也不易贸然启衅。
李显今儿倒不是胸有成竹,诚心要跟这班掌权的功臣扳手腕儿,他之所以神态沉静,完全是因为登基之后处处被这些倚功自傲的大臣指手划脚,拿他当牵线木偶似的事情给气着了,他在呕气,可是一见张柬之语塞,他心中大感快意,胆气也壮了几分。
他打个哈哈,声音又提高了一些:“朕御极以来,民间常有议论,众说纷纭,人心不安。朕打算把则天皇帝当初为何称帝的一番苦心,以及朕如何受禅得国的经过布告天下,以正视听,今日且说与众卿知道。”
张柬之当初为了政权的平稳过渡才同意对外宣布是女皇禅位的,如今作茧自缚,他又反驳不得,只把他气得老脸通红,他不明白今日皇帝怎么胆气这么壮了,难道说做了几天皇帝,他找回九五至尊的感觉了?
张柬之虽有心针锋相对,却又有所顾虑。私下里对皇帝直颜犯谏也就罢了,可如今众目睽睽,如果对皇帝大不敬,旁人会怎么看他?他如今可是当朝第一大功臣,也是当朝第一大忠臣,已经有人把他比做周公了,清誉岂能为此受了影响。
一见张柬之迟疑,桓彦范马上越众而出,厉声道:“陛下!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臣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
虽然自古就有以牝鸡司晨来形容女子掌权的事情,可韦后本人如今就在殿上呢,桓彦范这么说未免有些太过无礼。
不过桓彦范本人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李显的怯懦无能他是亲眼见过的,而且这个皇帝不是率领他们政变,而是他们发动政变把这个皇位送到了李显的手上,所以他对李显这个皇帝缺乏应有的敬畏,自然更谈不上对皇后的敬畏了。
另一方面,他是从一个司刑少卿,一步登天成为国公和宰相的,一朝权倾朝野,缺少按部就班升迁过程中的心态锤炼,又没有谨慎自省的沉稳,骤然爬上一个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度,有些忘乎所以了。
韦后气的脸色铁青,双拳攥紧,指甲都刺进了掌心,但她仍是一言不发,没有像武则天当初一般直接冲出帷幔,指着进谏的大臣对皇帝大吼:“何不扑杀此獠!”
君臣僵持在那儿,众功臣集团成员一见,立即出班帮腔,齐齐向李显躬身道:“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
崔玄晖做过东宫属官,见此情形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这可是立场问是,但稍一犹豫之后,他还是走了出来,默不作声地与众人站到了一起。李显见此情景不禁有些慌了,他掌心全是汗水,局促地扭动了一下身子,嗓子眼里像是有只小虫子在爬,痒痒的想说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韦后见状,轻轻咳嗽了一声,李显听在耳中,忽然想起上朝前娘子对他说过的话:“夫君,今日妾与夫君一起临朝,百官必然反对。无论如何,夫君一定要沉住气,如果这次你再让步,他们必然得寸进尺,你这个皇帝从此就成了他们手中一个玩偶,任由他们摆布了。”
李显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向站出来的官员们一一望去,他发现相王派的官员正在交头接耳互递眼色,太平党人面无表情没什么动静,而武氏一党则纷纷露出冷笑,大有旁观看戏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定。
“娘子说的对,张柬之等人抢功夺权,气焰熏人,如今对他们不满的已不仅仅是我这个皇帝了。”
他转眼又看到那个一时无法确定究竟属于哪一党的杨帆,见他站列班中,手捧笏板,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摆出逼宫架势的大臣,身形纹丝不动,心中更是一宽:“朕命他扩千骑为万骑,这笼络之恩见效了。”
李显的胆气又壮了几分,忽然一拍御案,腾身站起,厉喝道:“怎么,你们这是要逼宫么?”
张柬之、桓彦范等人急忙俯首道:“臣等不敢!”
李显大声道:“朕当初困居房州,惟有皇后与朕同甘共苦共过患难,若非皇后一路扶持,朕未必能活到今天。当初,朕曾对天盟誓,一朝得见天日,誓不与皇后相禁忌。难道你们想让朕食言吗?”
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而其他各派的官员又个个稳坐钓鱼台,崔玄晖觉得不宜和皇帝闹的太僵,便出面打起了圆场,而张柬之见韦后一直坐在帷幔后面,始终一言不发,感觉她未必就会有则天女皇当初的霸道,便就坡下驴做了让步,这场冲突才缓解下来。
百官散朝后,杨帆因是宫中的禁卫将领,无需和他们一起出宫,所以杨帆只是绕了个弯,一过金水桥就左转,从宫苑夹墙绕到了宫城后苑,很快来到上官婉儿署政办公的那处宫殿。
杨帆四下一扫,见没人注意,正欲闪向婉儿的居处,忽见一个人从不远处的一座宫室里出来,身后跟着个仆从,怀里抱着一口箱子,杨帆一见此人,登时站住脚步,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他没想到会在宫里再遇到此人。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月十四日,李显立妃韦氏为皇后。
对此百官没有什么异议,韦妃一直就是李显的正妃,当初李显做皇帝时,她就是皇后,如今再度为后也是理所当然,何况她陪伴李显苦守房州十六载,这个皇后之位根本没人能和她争。
李显还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上洛王,母亲崔氏为王妃,皇后的亡父亡母被追封为王和王妃,虽说规格高了些,可毕竟人已经死了,谁又会和死人计较呢,所以这件事也得以顺利通过。
但是二月十五日早朝的时候,皇后韦氏突然出现在金殿上,却令满朝文武大吃一惊。
李显登堂坐殿,皇后韦氏与他并肩升殿,百官见此情况不禁面面相觑,不明白皇后突然驾临金殿所为何故。他们虽然心中纳罕,但礼不可废,还是依照规矩先向皇帝和皇后施礼,心想天子对此总会有所交待的。
不料百官见礼之后,就有两个内侍抬了一张坐榻上来,放在皇帝的御座左侧,随后又在前面拉起一道薄薄的帷幔。百官一见这般情况,顿时满堂哗然,这个架势摆出来,谁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皇后这是要垂帘预政么?
此情此景,殿上的一些老臣子并不陌生,高宗李治晚年时患了头疾,眼睛也出了毛病,那段时间不就是皇后武则天垂帘预政的么,如今这是怎么了?难道韦后要重演则天故事,来个二圣临朝?
如今的百官之首是张柬之。论威望、论地位、论权势,无人能与他相比,这种情况自然得由他出面说话,张柬之抱笏而出,先冷冷地看了一眼韦后。
韦后坐在帷幔后面,身形若隐若现,他虽能看见韦后的身形动作,却看不清韦后的五官神态。韦后因为距帷幔很近,她在后面却能很清楚地看清楚百官的表情。张柬之这警惕而轻蔑的一瞥,看得韦后脊背一挺,一双素手不由自主地扣住了椅背。
张柬之向李显捧笏拱手,沉声道:“陛下,不知今日皇后临朝,所为何事?”
李显面无表情地答道:“朕初登大宝。国务繁忙,有些精力不济,是以请皇后临朝,与朕一起参谋国事。”
张柬之白眉一耸,大声道:“陛下,国务繁忙。自有臣等为陛下分忧,皇后临朝。有悖体制!”
李显脸上依旧没有丝毫表情,一副很木讷的样子,说出的话却是柔中有刚:“张卿此言差矣,难道你忘了先帝时二圣临朝的故事?”
张柬之马上踏前一步,声音朗朗地道:“臣没有忘!难道陛下忘了圣母神皇太后如何成为则天大圣皇帝的故事?”
李显淡淡地道:“朕自然没有忘。不过,那只是国朝危急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如今则天大圣皇帝不是把皇位又传回给朕了么?”
张柬之顿时一呆。李显的眼皮垂了垂,又慢慢撩起来。冷冷地盯着张柬之道:“怎么,难道张卿对此不以为然?”
张柬之张了张嘴,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李显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就算没有神龙政变,武则天也会把皇位传给他,这是已经指定了的事,区别只在于他还要等,等到武则天寿终正寝以后才行,而且在此过程中二张这个变数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张柬之当然可以强调说武则天当初登基称帝绝非什么权宜之计,根本就是篡夺江山,只是临到老来发现后继乏人,不得已才把皇位又传给她的儿子,而且按照女皇本来的设计,是让他做大周的皇帝,而非大唐的皇帝。
可是,这句话他偏偏说不出口,因为为了避免让李显担上一个逼母篡位不孝不仁的罪名,他们对外宣布的就是则天女皇主动禅位,虽然实则是被兵谏所逼,可这些台面下的事情怎么拿到台面上来讲?
再者,当初为了说服武氏家族参与政变,这也是他们答应武氏家族的一个重要条件,此时若出尔反尔,那不是让本来就大为不满的武氏家族更加愤怒么?武氏依旧掌握着极大的力量,也不易贸然启衅。
李显今儿倒不是胸有成竹,诚心要跟这班掌权的功臣扳手腕儿,他之所以神态沉静,完全是因为登基之后处处被这些倚功自傲的大臣指手划脚,拿他当牵线木偶似的事情给气着了,他在呕气,可是一见张柬之语塞,他心中大感快意,胆气也壮了几分。
他打个哈哈,声音又提高了一些:“朕御极以来,民间常有议论,众说纷纭,人心不安。朕打算把则天皇帝当初为何称帝的一番苦心,以及朕如何受禅得国的经过布告天下,以正视听,今日且说与众卿知道。”
张柬之当初为了政权的平稳过渡才同意对外宣布是女皇禅位的,如今作茧自缚,他又反驳不得,只把他气得老脸通红,他不明白今日皇帝怎么胆气这么壮了,难道说做了几天皇帝,他找回九五至尊的感觉了?
张柬之虽有心针锋相对,却又有所顾虑。私下里对皇帝直颜犯谏也就罢了,可如今众目睽睽,如果对皇帝大不敬,旁人会怎么看他?他如今可是当朝第一大功臣,也是当朝第一大忠臣,已经有人把他比做周公了,清誉岂能为此受了影响。
一见张柬之迟疑,桓彦范马上越众而出,厉声道:“陛下!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臣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
虽然自古就有以牝鸡司晨来形容女子掌权的事情,可韦后本人如今就在殿上呢,桓彦范这么说未免有些太过无礼。
不过桓彦范本人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李显的怯懦无能他是亲眼见过的,而且这个皇帝不是率领他们政变,而是他们发动政变把这个皇位送到了李显的手上,所以他对李显这个皇帝缺乏应有的敬畏,自然更谈不上对皇后的敬畏了。
另一方面,他是从一个司刑少卿,一步登天成为国公和宰相的,一朝权倾朝野,缺少按部就班升迁过程中的心态锤炼,又没有谨慎自省的沉稳,骤然爬上一个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度,有些忘乎所以了。
韦后气的脸色铁青,双拳攥紧,指甲都刺进了掌心,但她仍是一言不发,没有像武则天当初一般直接冲出帷幔,指着进谏的大臣对皇帝大吼:“何不扑杀此獠!”
君臣僵持在那儿,众功臣集团成员一见,立即出班帮腔,齐齐向李显躬身道:“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
崔玄晖做过东宫属官,见此情形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这可是立场问是,但稍一犹豫之后,他还是走了出来,默不作声地与众人站到了一起。李显见此情景不禁有些慌了,他掌心全是汗水,局促地扭动了一下身子,嗓子眼里像是有只小虫子在爬,痒痒的想说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韦后见状,轻轻咳嗽了一声,李显听在耳中,忽然想起上朝前娘子对他说过的话:“夫君,今日妾与夫君一起临朝,百官必然反对。无论如何,夫君一定要沉住气,如果这次你再让步,他们必然得寸进尺,你这个皇帝从此就成了他们手中一个玩偶,任由他们摆布了。”
李显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向站出来的官员们一一望去,他发现相王派的官员正在交头接耳互递眼色,太平党人面无表情没什么动静,而武氏一党则纷纷露出冷笑,大有旁观看戏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定。
“娘子说的对,张柬之等人抢功夺权,气焰熏人,如今对他们不满的已不仅仅是我这个皇帝了。”
他转眼又看到那个一时无法确定究竟属于哪一党的杨帆,见他站列班中,手捧笏板,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摆出逼宫架势的大臣,身形纹丝不动,心中更是一宽:“朕命他扩千骑为万骑,这笼络之恩见效了。”
李显的胆气又壮了几分,忽然一拍御案,腾身站起,厉喝道:“怎么,你们这是要逼宫么?”
张柬之、桓彦范等人急忙俯首道:“臣等不敢!”
李显大声道:“朕当初困居房州,惟有皇后与朕同甘共苦共过患难,若非皇后一路扶持,朕未必能活到今天。当初,朕曾对天盟誓,一朝得见天日,誓不与皇后相禁忌。难道你们想让朕食言吗?”
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而其他各派的官员又个个稳坐钓鱼台,崔玄晖觉得不宜和皇帝闹的太僵,便出面打起了圆场,而张柬之见韦后一直坐在帷幔后面,始终一言不发,感觉她未必就会有则天女皇当初的霸道,便就坡下驴做了让步,这场冲突才缓解下来。
百官散朝后,杨帆因是宫中的禁卫将领,无需和他们一起出宫,所以杨帆只是绕了个弯,一过金水桥就左转,从宫苑夹墙绕到了宫城后苑,很快来到上官婉儿署政办公的那处宫殿。
杨帆四下一扫,见没人注意,正欲闪向婉儿的居处,忽见一个人从不远处的一座宫室里出来,身后跟着个仆从,怀里抱着一口箱子,杨帆一见此人,登时站住脚步,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他没想到会在宫里再遇到此人。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