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首楞严经疏最新章节!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以其情见必然故。顺清而问。待其伸答。后乃夺之 二据常情以类答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果然情见不出于斯。故答相类 二约盲缘境以夺破六。一夺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意明盲虽无眼心中有见。后自释之 二验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盲虽不见明。还能见暗。即此见暗亦名为见。故云见何亏损 三难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常情见暗。不名为见。故以此难 四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征讫五通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音。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无眼见黑与有眼见黑。二见无别。故知。见即是心。不唯在眼 六释三。一牒向执情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无眼见黑。有眼见尘。汝必许此是眼所见 二引灯例破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此正例。无灯见黑。有灯见尘亦应许此是灯所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此纵破。设或汝许名为灯见。灯若有见应名为人。不合名灯。又若灯见。彼暗中人得灯光时。不合名见。灯自见故。应知。因灯见色。灯不名见。因眼见色。眼不是见。灯之与眼但是见缘。体非是见也 三结归心见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举前有眼。在暗室时。因灯显照前尘境界眼方得见。此名眼见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此举盲者得眼光时。因眼显照前尘境界心方得见。以前例此。应知见性是心非眼也。穷其根本见性元心。遽遽相推。心为其主。余是助因。以常情只知眼见。不识是心。今此且令知其根本。未辨真妄 二广约诸相辨释三。一对境动摇粗论真见二。一阿难伫佛慈音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虽知见性唯心。未识真妄。若言是妄。如来又许获妙明心。得清净眼。若谓是真。前文广破非。真乃云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进之又不可。退之又难明。羝羊触蕃斯之谓矣。心既未了。口即默然。密冀如来慈音开示 二如来广为开示三。一问悟客尘引其开解二。一如来问悟因由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 即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五仙所居修行处也。佛成道后先入此园。度五人耳
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五比丘者。谓阿若憍陈如。摩诃男。頞鞞比丘。婆提。婆敷。此五。佛初出家雪山修道。父王忆恋。遂召彼往亲近承事。彼疑非真。相次舍去。同在鹿园习外道法。佛成道后。思欲先度彼劳苦者。天眼观见在仙人苑。故往开示。三转法轮。说生灭四谛苦集灭道。今言客尘者。即别指集谛。分别烦恼粗动如客。俱生微细难辨如尘。此俱喻烦恼障也。若下圆通陈如述证。即通大乘。客如烦恼。尘如所知。二义无在 二陈如述已领解二。一标所悟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德长腊高最初度故。名为长老。佛转法轮。五人之中陈如先悟。佛问解否。答言已解。因得解名。悟此见修如客如尘。证得无为生空涅槃。湛然不动如主及空。因即获果 二述所解二。一述客义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旅亭止客舍也。俶始前进。遑暇也。此明客义匆匆不暇停住。喻分别烦恼数数造业流转五道未曾暂息。三界旅泊受果始毕又造新业。故云食宿事毕俶装前途 二述尘义
又如新霁清阳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此举新晴太阳高照。光入牖隙。现空中尘。摇动不息。此喻俱生烦恼微细难见。自非观智照现。终不觉知。与身俱生。与心同事。故此烦恼体全是生灭虚妄不息。主人及空。俱喻真性不动之义。始佛问悟客尘。此欲陈如明其行相。意引。阿难闻而开解。了真见常寂身境动摇。陈如剖析。甚合佛心。故此印可言如是也 二放光屈指辨其静摇二。一约境开合以辨见三。一引手问答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问答可知 二就见推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 此明境有开合。见无开合 三再审动静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阿难已闻客尘摇动虚空与主常自寂焉。今遇此问。例知见性无动无静。若以动静相形。则佛手是动。见性是静。若只就见体所明。本不曾动。今亦无静。此答稍符于真。故佛印言如是 二约身摇动以辨见。上来明境有开合见无动静。此则约对外境以辨。义则易显。向下。只于内身自分动静。动中有不动。意明境之与身俱是生灭。而凡夫人执身执境。不了空无常。故于此造业流转无穷。本真自性迷而不识。故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下经亦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又云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此等皆明身境无常见性常住也。不见性常二乘所执。不知无常。凡夫迷倒。下自双破。至文当知。然此所明。对境对身以辨见性。一往粗浅。若原佛意。非离此见别有性常。性常真体只就此显。以见与见缘无体可得本同空华元是妙明无生灭故。下经观河之见亦复如是。良以。诸疑未断。执情深重。是故。且就浅近。寄明深旨。至下文殊为问。方显其意。学者知之。文二。一放光左右以辨头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盻。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稍知见体无动。审问不移。故言头自摇动 二约头摇动以明见
阿难。汝盻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阿离认见不移。若无相形亦无动止。故佛印可 三双结会通责其迷失二。一双结会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此结陈如悟客尘。客尘动摇。俱喻烦恼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此结阿难答身境。手有开合。头自动摇。身境客尘同一生灭。更无二别。应知。客必有主。尘处有空。对佛手之见。形头动之性。未尝动静。岂成去来。前后会通。其揆一也 二总责迷失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总责也。总责凡夫二乘无常计常常计无常。凡夫不了身境无常。妄执实有。计我我所。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于一切身心大苦。尚不知生灭。岂知本如来藏。故云以动为身念念生灭等。此即责无常计常也。二乘虽知一切无常。而不悟知本常妙性湛然不动。故云遗失真性。既不识真。亦不辨妄。故云颠倒行事。其犹弃海认浮沤者耳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结失也。不了性一切心。即是失真此斥二乘不知常也。认物为己。此指凡夫以动为身等也。下文身之与心皆是真心中所现物。执为自己。颠倒斯甚。自体不识。妄取他缘。如怀至宝于外求丐。谁之过欤。故云自取流转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识对境之见是不动。翻思往日。认妄失真。流浪既深。[日*昏]惑难晓。幸逢嘉会。遭此良时。法乳既滋。如子遇母。不亦快哉
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前文叱责此非汝心。盖令识妄。仍指诸法唯心所现。此又令了所现之妄本无自性元是一真。一真未尝动摇。诸法何曾生灭。佛意欲其即妄见真。遂印对境之见元来无动。广责认物为己性心失真。阿难罔测佛之深旨。将谓真妄二体全殊生灭之外有不生灭。若如是者。唯心之言虚设。妄法之语徒施。逐语迷旨。终成颠倒。虽怀疑念未敢形言。故云合掌礼佛愿闻等也 二明匿王引外请证不生四。一引外叙疑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迦旃延姓也。名迦罗鸠驮。此外道执一切法亦有亦无。删阇夜是名。毗罗胝母号。此外道起自然见。外计虽多不离断常二见。此二皆断见类故云。咸言断灭。此人异计。不知业种相生。妄谓死后即是涅槃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狐性多疑。凡遇冰处。听水无声然后方行。昔闻死后断灭。今闻不灭不生。孰是孰非。犹豫不决。故云狐疑。匿王深体阿难所怀。知于生灭之外求不生灭。心虽密请。口不形言。故引外宗冀佛开示。近破外道断见令知死后续生。深引阿难悟真不离生灭妄识。故云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二述身迁改四。一问答身常不常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举此问。欲显生灭中有不生灭。如前头自摇动见无所动 二问答未灭知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壤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前念灭后念生。刹那变异。如火烧薪必归磨灭。俱舍云以诸有为法有刹那尽故 三问答老幼何貌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王述无常念念迁谢。其理必然。故印如是。欲其更叙迁谢之相。以老少相比为问。十五曰童。未巾冠也。龄年也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始生曰孩。始行曰孺。孺濡也。言濡弱也。肤布也。布在表也。文理光美曰腠。此皆童子时相。长成谓成人之时。此从二十已上至强壮时。故云血气充满。颓龄即今六十有二。年龄颓朽近于七十。故云迫于衰耄。老少相异。云何世尊见此相比 四问答顿渐流年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前叙相变。今问年变。由年变故令其相变。不顿朽言。要叙渐老念念迁移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 十年为限。粗相而观。殂往也。落犹不住也。少壮不住往而不迁也。故云殂落。流变易改也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 此以一年为限。年年变改何啻十年。十二年曰纪也
岂唯年变。亦兼月化 此以一月为限。月月不同。不唯约年也
何直月化。兼又日迁 何直犹不但也。此以一日为限。日日更讹。不但约月。已上从宽至狭。四限观察。无常之相。犹是粗浮未为微细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此至细而观也。若以沉静其思审谛观察。即刹那不停念念流变。此即微细四相迁流不息。凡夫心粗。殊不知觉。古德偈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觉。若置眼睛上违害极不安。愚人如手掌。不觉行苦迁。智者如眼睛违。极生厌患。言刹那者时之极少也。俱舍论说。时之极少名曰刹那。时之极长名之为劫。乃至年之与月俱是时之分剂。又云。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十二年为一纪。前约十年为限。是约一纪举全数尔 三示性不灭三。一佛问不灭王答不知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生灭粗相如前可知。不生灭性亦在汝身。汝知之否。匿王举外叙疑。俾欲世尊明示。今蒙佛问。故答不知 二许示无生广辨无改。此下约王自小至长见河不变。以明见性。意显只于生灭了不生灭。相虽粗近。旨甚深微。一令匿王验粗相而悟舍生趣生。一使庆喜发深解而知灭元不灭。即相显性。在此密谈。头自摇动见无所动是此意也。维摩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肇公以万物即不迁。何但于见。下文佛答文殊。及会三科文首。分明显会。始现其意。文二。一许示无生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许于正生灭时示无生理也 二征诘广辨三。一问答见河之初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以其情见必然故。顺清而问。待其伸答。后乃夺之 二据常情以类答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果然情见不出于斯。故答相类 二约盲缘境以夺破六。一夺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意明盲虽无眼心中有见。后自释之 二验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盲虽不见明。还能见暗。即此见暗亦名为见。故云见何亏损 三难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常情见暗。不名为见。故以此难 四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征讫五通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音。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无眼见黑与有眼见黑。二见无别。故知。见即是心。不唯在眼 六释三。一牒向执情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无眼见黑。有眼见尘。汝必许此是眼所见 二引灯例破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此正例。无灯见黑。有灯见尘亦应许此是灯所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此纵破。设或汝许名为灯见。灯若有见应名为人。不合名灯。又若灯见。彼暗中人得灯光时。不合名见。灯自见故。应知。因灯见色。灯不名见。因眼见色。眼不是见。灯之与眼但是见缘。体非是见也 三结归心见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举前有眼。在暗室时。因灯显照前尘境界眼方得见。此名眼见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此举盲者得眼光时。因眼显照前尘境界心方得见。以前例此。应知见性是心非眼也。穷其根本见性元心。遽遽相推。心为其主。余是助因。以常情只知眼见。不识是心。今此且令知其根本。未辨真妄 二广约诸相辨释三。一对境动摇粗论真见二。一阿难伫佛慈音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虽知见性唯心。未识真妄。若言是妄。如来又许获妙明心。得清净眼。若谓是真。前文广破非。真乃云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进之又不可。退之又难明。羝羊触蕃斯之谓矣。心既未了。口即默然。密冀如来慈音开示 二如来广为开示三。一问悟客尘引其开解二。一如来问悟因由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 即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五仙所居修行处也。佛成道后先入此园。度五人耳
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五比丘者。谓阿若憍陈如。摩诃男。頞鞞比丘。婆提。婆敷。此五。佛初出家雪山修道。父王忆恋。遂召彼往亲近承事。彼疑非真。相次舍去。同在鹿园习外道法。佛成道后。思欲先度彼劳苦者。天眼观见在仙人苑。故往开示。三转法轮。说生灭四谛苦集灭道。今言客尘者。即别指集谛。分别烦恼粗动如客。俱生微细难辨如尘。此俱喻烦恼障也。若下圆通陈如述证。即通大乘。客如烦恼。尘如所知。二义无在 二陈如述已领解二。一标所悟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德长腊高最初度故。名为长老。佛转法轮。五人之中陈如先悟。佛问解否。答言已解。因得解名。悟此见修如客如尘。证得无为生空涅槃。湛然不动如主及空。因即获果 二述所解二。一述客义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旅亭止客舍也。俶始前进。遑暇也。此明客义匆匆不暇停住。喻分别烦恼数数造业流转五道未曾暂息。三界旅泊受果始毕又造新业。故云食宿事毕俶装前途 二述尘义
又如新霁清阳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此举新晴太阳高照。光入牖隙。现空中尘。摇动不息。此喻俱生烦恼微细难见。自非观智照现。终不觉知。与身俱生。与心同事。故此烦恼体全是生灭虚妄不息。主人及空。俱喻真性不动之义。始佛问悟客尘。此欲陈如明其行相。意引。阿难闻而开解。了真见常寂身境动摇。陈如剖析。甚合佛心。故此印可言如是也 二放光屈指辨其静摇二。一约境开合以辨见三。一引手问答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问答可知 二就见推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 此明境有开合。见无开合 三再审动静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阿难已闻客尘摇动虚空与主常自寂焉。今遇此问。例知见性无动无静。若以动静相形。则佛手是动。见性是静。若只就见体所明。本不曾动。今亦无静。此答稍符于真。故佛印言如是 二约身摇动以辨见。上来明境有开合见无动静。此则约对外境以辨。义则易显。向下。只于内身自分动静。动中有不动。意明境之与身俱是生灭。而凡夫人执身执境。不了空无常。故于此造业流转无穷。本真自性迷而不识。故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下经亦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又云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此等皆明身境无常见性常住也。不见性常二乘所执。不知无常。凡夫迷倒。下自双破。至文当知。然此所明。对境对身以辨见性。一往粗浅。若原佛意。非离此见别有性常。性常真体只就此显。以见与见缘无体可得本同空华元是妙明无生灭故。下经观河之见亦复如是。良以。诸疑未断。执情深重。是故。且就浅近。寄明深旨。至下文殊为问。方显其意。学者知之。文二。一放光左右以辨头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盻。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稍知见体无动。审问不移。故言头自摇动 二约头摇动以明见
阿难。汝盻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阿离认见不移。若无相形亦无动止。故佛印可 三双结会通责其迷失二。一双结会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此结陈如悟客尘。客尘动摇。俱喻烦恼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此结阿难答身境。手有开合。头自动摇。身境客尘同一生灭。更无二别。应知。客必有主。尘处有空。对佛手之见。形头动之性。未尝动静。岂成去来。前后会通。其揆一也 二总责迷失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总责也。总责凡夫二乘无常计常常计无常。凡夫不了身境无常。妄执实有。计我我所。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于一切身心大苦。尚不知生灭。岂知本如来藏。故云以动为身念念生灭等。此即责无常计常也。二乘虽知一切无常。而不悟知本常妙性湛然不动。故云遗失真性。既不识真。亦不辨妄。故云颠倒行事。其犹弃海认浮沤者耳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结失也。不了性一切心。即是失真此斥二乘不知常也。认物为己。此指凡夫以动为身等也。下文身之与心皆是真心中所现物。执为自己。颠倒斯甚。自体不识。妄取他缘。如怀至宝于外求丐。谁之过欤。故云自取流转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
长水沙门子璇集
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识对境之见是不动。翻思往日。认妄失真。流浪既深。[日*昏]惑难晓。幸逢嘉会。遭此良时。法乳既滋。如子遇母。不亦快哉
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前文叱责此非汝心。盖令识妄。仍指诸法唯心所现。此又令了所现之妄本无自性元是一真。一真未尝动摇。诸法何曾生灭。佛意欲其即妄见真。遂印对境之见元来无动。广责认物为己性心失真。阿难罔测佛之深旨。将谓真妄二体全殊生灭之外有不生灭。若如是者。唯心之言虚设。妄法之语徒施。逐语迷旨。终成颠倒。虽怀疑念未敢形言。故云合掌礼佛愿闻等也 二明匿王引外请证不生四。一引外叙疑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迦旃延姓也。名迦罗鸠驮。此外道执一切法亦有亦无。删阇夜是名。毗罗胝母号。此外道起自然见。外计虽多不离断常二见。此二皆断见类故云。咸言断灭。此人异计。不知业种相生。妄谓死后即是涅槃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狐性多疑。凡遇冰处。听水无声然后方行。昔闻死后断灭。今闻不灭不生。孰是孰非。犹豫不决。故云狐疑。匿王深体阿难所怀。知于生灭之外求不生灭。心虽密请。口不形言。故引外宗冀佛开示。近破外道断见令知死后续生。深引阿难悟真不离生灭妄识。故云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二述身迁改四。一问答身常不常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举此问。欲显生灭中有不生灭。如前头自摇动见无所动 二问答未灭知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壤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前念灭后念生。刹那变异。如火烧薪必归磨灭。俱舍云以诸有为法有刹那尽故 三问答老幼何貌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王述无常念念迁谢。其理必然。故印如是。欲其更叙迁谢之相。以老少相比为问。十五曰童。未巾冠也。龄年也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始生曰孩。始行曰孺。孺濡也。言濡弱也。肤布也。布在表也。文理光美曰腠。此皆童子时相。长成谓成人之时。此从二十已上至强壮时。故云血气充满。颓龄即今六十有二。年龄颓朽近于七十。故云迫于衰耄。老少相异。云何世尊见此相比 四问答顿渐流年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前叙相变。今问年变。由年变故令其相变。不顿朽言。要叙渐老念念迁移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 十年为限。粗相而观。殂往也。落犹不住也。少壮不住往而不迁也。故云殂落。流变易改也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 此以一年为限。年年变改何啻十年。十二年曰纪也
岂唯年变。亦兼月化 此以一月为限。月月不同。不唯约年也
何直月化。兼又日迁 何直犹不但也。此以一日为限。日日更讹。不但约月。已上从宽至狭。四限观察。无常之相。犹是粗浮未为微细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此至细而观也。若以沉静其思审谛观察。即刹那不停念念流变。此即微细四相迁流不息。凡夫心粗。殊不知觉。古德偈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觉。若置眼睛上违害极不安。愚人如手掌。不觉行苦迁。智者如眼睛违。极生厌患。言刹那者时之极少也。俱舍论说。时之极少名曰刹那。时之极长名之为劫。乃至年之与月俱是时之分剂。又云。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十二年为一纪。前约十年为限。是约一纪举全数尔 三示性不灭三。一佛问不灭王答不知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生灭粗相如前可知。不生灭性亦在汝身。汝知之否。匿王举外叙疑。俾欲世尊明示。今蒙佛问。故答不知 二许示无生广辨无改。此下约王自小至长见河不变。以明见性。意显只于生灭了不生灭。相虽粗近。旨甚深微。一令匿王验粗相而悟舍生趣生。一使庆喜发深解而知灭元不灭。即相显性。在此密谈。头自摇动见无所动是此意也。维摩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肇公以万物即不迁。何但于见。下文佛答文殊。及会三科文首。分明显会。始现其意。文二。一许示无生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许于正生灭时示无生理也 二征诘广辨三。一问答见河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