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新闻事件(为新书求支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
(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东亚日报》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几乎相当于中国的官方日报,创刊于仁川的《东亚日报》报道了太多的新闻,那些曾改变中国的事件,最初大都由其首先发表……纵观19世纪后十年至20世纪中期,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东亚日报》,他即是一家报社,同样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府喉舌,至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一直或有意或无意的扮演着这一角色。
……在时光进入20世纪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每天清晨起床时,从门前取过《东亚日报》,一边翻开报纸,一边吃着午餐,曾几何时,这就是国人的生活习惯。正如十年前《东亚时报》的电视广告一般——粥、豆浆、油条、烧麦、包子……中式的早餐总会变化,但不变的永远都是《东亚日报》!
在这种影响之下,历史上《东亚日报》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的角色?尤其是在历史事件之中?它的角色是新闻的传播者,还是舆论的制造者?或者说,其是本身就是在创造着历史?”
《东亚日报》停刊号《关于过去的历史》
南京,成都路,545号是一栋高达六层的帝冠式建筑,六层的楼宇隐于前后的公园式广场之间,只使得这里的显得极为悠静,与悠静截然不同的是,这里一天24小时,都有数以百计的人们在这里工作,这里便是《东亚日报》社的大本营,每天,来自全世界的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在这里聚集,最终,由编辑们在午夜十二点前,做出最终的决定——刊印那些新闻。
在南京的《东亚日报》社做出决定之后,其会立即通过长途电话的方式,通知武汉、广州、天津、西安、大连、长春等地的分社,告知他们主要版块的内容。然后在凌晨一点左右,各地各版的《东亚日报》开始最初的制版,再接着,他们会等待一个小时,在凌晨两点时,如果没有总社指示改动,那么各地的报社都会在这一时间内印制,一个小时后,新一天的《东亚日报》就会运出印刷厂,首先送往各站点,然后再由数以万计的兼职送报童将报纸送往定户的手中。
每天早晨8点之前,报纸会送到各大中城市的客户的面前,与早餐一同陪伴着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当然,也就是在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之后,总社中忙碌了一天的记者、编辑们便开休息,于他们而言,这又是平静的一天。今天没有什么大新闻
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这是好事。
天下承平!万事太平!
这是好事,但对于新闻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每一个记者都需要大新闻,一个能够震惊世人的大新闻,但是,这样的机遇总是太小了,没有大新闻,依靠那引起淡不出奇的新闻,很难成为“名记”,如何发掘新闻,是记者们必须学会的课业。
作为一名记者,毕业于东亚同文学校的汪兆铭,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九年前与同文学校说读的他,在对俄战争期间,作为预官进入军队,他以军人的身份发表的《战地日记》不仅令他自己成为了英雄,同样也让他成为一名记者,战争结束于军队退役后,他便进入了《东亚日报》,从那时起,他便于社会部关注着民生等新闻,与其它记者记录事件不同,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为底层的民众呼喊,为工人,帮助他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农民,呼吁政府减税,在政治上,更是呼吁制宪,总之,对尖锐的社会问题的抨击,使得他成为知名的社会新闻记者,甚至有人曾笑谈,假如有一天开放咨议院咨议员选举或者举行国会议员选举的话,他一定能够凭着自己为民发声的名声,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当然,这一切,实在太过遥远了,对于现在的汪兆铭来说,作为值班编辑的他,正躺在办公室里的那张五十公分宽的行军床上,正准备进入梦中。尽管他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一间不到六平方公尺的小房间,但是用玻璃窗隔开的房间,根本没有多少隔音效果。
因此对于他而言,他只能躺在那里,尽可能的让自己沉睡。
在外间的办公室间的走道之中,摆有近三十张床,这个时候,值班的记者们也都在这里睡着,记者这个职业看似风光,可风光的背后,其努力的付出是他人难以体谅的,就像这个时间,当别人可以休息的时候,他们只能在这里等待着,等待着新闻。
不一会一通电话,因为接听的社会部记者的声音太大,让汪兆铭的清梦受到骚扰,以致于被吵醒了。
“什么?发现****女人的尸体?”
正在接电话的这位社会部记者突然发出了尖锐的高声。
“好!知道了!我马上下去!”
这位记者挂断电话还是倒在了床上,这样的新闻是上不了《东亚日报》的,毕竟这里并不是三流的本地小报。
“真是的,这种新闻也朝这里打,!”
社会部记者嘀咕着、在那里抱怨着,不一会值班室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是的,在一个月前,刚刚庆祝日发行量800万《东亚日报》不可能发这个什么“小新闻”,就是狗肉固然很香,但却上不了席面一样。……不过,此刻汪兆铭的睡意已经全消了。
他只是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此时,他的脑海中思索的并不是新闻,而是在考虑着《民生报》的邀请——对方邀请他去出任总编辑,对于年近三十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民生报》也是一家有着几十万读者的报纸。
“要不然……”
就在这时,突然的电话声再一次打断他的思绪,那边电话刚一拿起来,记者便是一头雾水,好一会才说道。
“你等等……谁会广府话,谁会广府话?”
显然电话另一头的人是在说广府话,作为广东人的汪兆铭自然会说广府话,于是他便推开门说道。
“我来接吧!”
然后他便走了过去,那部电话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电话。
“喂……”
接过电话的瞬间,汪兆铭便道出了许久未说的广府话,无论是在同文学校亦或是作为记者,家乡话他已经很少说了。
“我是华侨协会副会长……”
一开始的时候,汪兆铭并不觉得有什么,在新闻线索提供人的身份上,他并不怎么好奇,不过对方一上来便提到自己的身份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诧异,但接下来,对方的话却让他感觉惊讶。
“你们的报纸今天定版了吗?现在更换版面还有的时间吗?”
什么,什么?
他在说什么?
“我这里有一个大新闻,现在整个南京,外交部恐怕也是刚刚接到电报,现在他们肯定正在找外交大臣,陛下也应该会等到今天早晨才会知道这件事……”
对方的刻意强调,让汪兆铭突然意识到,没准,这真的是个大新闻,于是他看了一下时间,时间是一点四十五分了,也就是说,还有十五分钟。
来不了急了!
不过汪兆铭并没有一口拒绝,而是拿着电话说道。
“这要看是什么新闻,如果不是大新闻的话,可能要等到明天……”
“明天,全中国的报纸都会在头版登这个新闻!”
电话那头的话声让他的眉头一扬,难道真是什么大事件?
华侨协会?
外交部?是什么事件?
“好吧,你告诉我是什么事件……”
数百华侨惨遭屠杀——下一瞬间,这句颇具震撼性的字眼已经占据了他头脑的一部分。
“什么?你说什么?几百名华侨被屠杀?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汪兆铭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处于震惊中的他用的是国语,其余的人员所受到的波及好像都一样,于是连国外部记者、联络部记者在内的全体人员都纷纷被惊醒起床了,他们无不是惊讶的看着汪兆铭,他在说什么?
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中,汪兆铭连忙改用广府语问道。
“你在什么地方?这个新闻是从那里传来的?”
电话是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至于消息则是墨西哥华侨互助会发出的,为什么会由一位长年居住于南洋的华侨协会副会长打这个电话,就不得而知了,但汪兆铭隐隐猜出了原因——华侨协会试图借助新闻之手,向政府施加压力。
现在,这个新闻是国家机要!
也许,外交部长可能也是刚刚获知这一消息!
换句话来说,现在,一个大新闻摆了他的面前,这不是个新闻,而是一个大事件!
在放下电话之后,汪兆铭抬起头,看着身边的记者们,那些面孔无一例外的都带着愤怒的情绪,甚至还有些人哭了。
“汪编辑,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的,汪编辑,是什么地方?是南洋?还是什么地方?”
“是谁?”
面对众人的问题,汪兆铭简单的将事件告诉了大家。
“发生在托雷翁的惨案,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我们还没有更多的消息,但是……”
环视着众人,汪兆铭看了一下时间,只剩下十分钟了!
“汪编辑,这个新闻我们发不发?”
“发,一定要发!”
周围立即有人响应着,面对群情激愤的同事们,汪兆铭点点头,然后说道。
“我现在就电话,今天的印刊推迟二十分钟!”
“好了,现在,我们还有半个小时,”
看着众人,汪兆铭开始部署起工作。
“我要求你们在半个小时内,第一,联络华侨协会,确认消息,不要联系所谓的线人,必须联络副会长以上的在京人士,要他们本人亲自电话确认……”
曾经的军人身份和战场经历,使得汪兆铭做事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作出了部署。
“第二,立即联络驻外交部的同事,让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现在外交部肯定和平常不一样,他们肯定有办法获得一些消息,把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去证实一下……”
出于对外交部的了解,汪兆铭非常清楚,现在外交部美洲司肯定已经乱成一团,数百华侨惨遭屠杀!这种事情无疑是外交部从未曾面对过的,美洲司里的动静是无法掩饰的,只要那些记者稍加留意的话,肯定能够得消息。不过驻外交部的记者最多只能证实消息,但这也就足够了,现在汪兆铭所需要的,仅只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去证实这个消息的真假。
“第三,通知印刷部,让他们把头版改成一号版,嗯,五百字左右的报道!”
在一一作出这些部署之后,在众人纷纷忙碌着的时候,汪兆铭又一次看着记录在纸上的事件描述,现在,他并没有更多的消息,甚至,可以说,就连外交部长可能也没有更为详细的资料,但作为记者,这并不影响他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所有人纷纷忙活起来的时候,汪兆铭却是平静的拿着毛巾去洗脸了,几分钟后盥洗完毕的他回到编辑部时,看到刚才的社会部记者正在不断的打着电话,他们正在确认这些消息。
“南美司司长丁太接的电话,称丁司长二十分钟前,突然离家……”
好了,这是一佐证!
在听到这个佐证的时候,汪兆铭已经坐在椅子上,他闭着眼睛,在脑海中思索着那简短的几十个字,他在想象着那里发生了什么,想象着屠杀是如何进行的。
对!
这是一场屠杀,而不是所谓的“大事件”。
“华侨协会张会长证实了,消息是真的,他已经起床了,他将会在今天上午九点正前往外交部拜见外交大臣……”
就在消息被确认的时候,汪兆铭已经抬起了笔,他的神情悲愤,双目通红,就像是亲眼目睹了那场屠杀一般,以至于泪珠几度浸透纸张,终于,几分钟后,沉浸于痛苦、悲愤中的他抬起头来,看着众人说道。
“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可有需要改动之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东亚日报》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几乎相当于中国的官方日报,创刊于仁川的《东亚日报》报道了太多的新闻,那些曾改变中国的事件,最初大都由其首先发表……纵观19世纪后十年至20世纪中期,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东亚日报》,他即是一家报社,同样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府喉舌,至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一直或有意或无意的扮演着这一角色。
……在时光进入20世纪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每天清晨起床时,从门前取过《东亚日报》,一边翻开报纸,一边吃着午餐,曾几何时,这就是国人的生活习惯。正如十年前《东亚时报》的电视广告一般——粥、豆浆、油条、烧麦、包子……中式的早餐总会变化,但不变的永远都是《东亚日报》!
在这种影响之下,历史上《东亚日报》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的角色?尤其是在历史事件之中?它的角色是新闻的传播者,还是舆论的制造者?或者说,其是本身就是在创造着历史?”
《东亚日报》停刊号《关于过去的历史》
南京,成都路,545号是一栋高达六层的帝冠式建筑,六层的楼宇隐于前后的公园式广场之间,只使得这里的显得极为悠静,与悠静截然不同的是,这里一天24小时,都有数以百计的人们在这里工作,这里便是《东亚日报》社的大本营,每天,来自全世界的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在这里聚集,最终,由编辑们在午夜十二点前,做出最终的决定——刊印那些新闻。
在南京的《东亚日报》社做出决定之后,其会立即通过长途电话的方式,通知武汉、广州、天津、西安、大连、长春等地的分社,告知他们主要版块的内容。然后在凌晨一点左右,各地各版的《东亚日报》开始最初的制版,再接着,他们会等待一个小时,在凌晨两点时,如果没有总社指示改动,那么各地的报社都会在这一时间内印制,一个小时后,新一天的《东亚日报》就会运出印刷厂,首先送往各站点,然后再由数以万计的兼职送报童将报纸送往定户的手中。
每天早晨8点之前,报纸会送到各大中城市的客户的面前,与早餐一同陪伴着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当然,也就是在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之后,总社中忙碌了一天的记者、编辑们便开休息,于他们而言,这又是平静的一天。今天没有什么大新闻
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这是好事。
天下承平!万事太平!
这是好事,但对于新闻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每一个记者都需要大新闻,一个能够震惊世人的大新闻,但是,这样的机遇总是太小了,没有大新闻,依靠那引起淡不出奇的新闻,很难成为“名记”,如何发掘新闻,是记者们必须学会的课业。
作为一名记者,毕业于东亚同文学校的汪兆铭,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九年前与同文学校说读的他,在对俄战争期间,作为预官进入军队,他以军人的身份发表的《战地日记》不仅令他自己成为了英雄,同样也让他成为一名记者,战争结束于军队退役后,他便进入了《东亚日报》,从那时起,他便于社会部关注着民生等新闻,与其它记者记录事件不同,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为底层的民众呼喊,为工人,帮助他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农民,呼吁政府减税,在政治上,更是呼吁制宪,总之,对尖锐的社会问题的抨击,使得他成为知名的社会新闻记者,甚至有人曾笑谈,假如有一天开放咨议院咨议员选举或者举行国会议员选举的话,他一定能够凭着自己为民发声的名声,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当然,这一切,实在太过遥远了,对于现在的汪兆铭来说,作为值班编辑的他,正躺在办公室里的那张五十公分宽的行军床上,正准备进入梦中。尽管他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一间不到六平方公尺的小房间,但是用玻璃窗隔开的房间,根本没有多少隔音效果。
因此对于他而言,他只能躺在那里,尽可能的让自己沉睡。
在外间的办公室间的走道之中,摆有近三十张床,这个时候,值班的记者们也都在这里睡着,记者这个职业看似风光,可风光的背后,其努力的付出是他人难以体谅的,就像这个时间,当别人可以休息的时候,他们只能在这里等待着,等待着新闻。
不一会一通电话,因为接听的社会部记者的声音太大,让汪兆铭的清梦受到骚扰,以致于被吵醒了。
“什么?发现****女人的尸体?”
正在接电话的这位社会部记者突然发出了尖锐的高声。
“好!知道了!我马上下去!”
这位记者挂断电话还是倒在了床上,这样的新闻是上不了《东亚日报》的,毕竟这里并不是三流的本地小报。
“真是的,这种新闻也朝这里打,!”
社会部记者嘀咕着、在那里抱怨着,不一会值班室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是的,在一个月前,刚刚庆祝日发行量800万《东亚日报》不可能发这个什么“小新闻”,就是狗肉固然很香,但却上不了席面一样。……不过,此刻汪兆铭的睡意已经全消了。
他只是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此时,他的脑海中思索的并不是新闻,而是在考虑着《民生报》的邀请——对方邀请他去出任总编辑,对于年近三十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民生报》也是一家有着几十万读者的报纸。
“要不然……”
就在这时,突然的电话声再一次打断他的思绪,那边电话刚一拿起来,记者便是一头雾水,好一会才说道。
“你等等……谁会广府话,谁会广府话?”
显然电话另一头的人是在说广府话,作为广东人的汪兆铭自然会说广府话,于是他便推开门说道。
“我来接吧!”
然后他便走了过去,那部电话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电话。
“喂……”
接过电话的瞬间,汪兆铭便道出了许久未说的广府话,无论是在同文学校亦或是作为记者,家乡话他已经很少说了。
“我是华侨协会副会长……”
一开始的时候,汪兆铭并不觉得有什么,在新闻线索提供人的身份上,他并不怎么好奇,不过对方一上来便提到自己的身份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诧异,但接下来,对方的话却让他感觉惊讶。
“你们的报纸今天定版了吗?现在更换版面还有的时间吗?”
什么,什么?
他在说什么?
“我这里有一个大新闻,现在整个南京,外交部恐怕也是刚刚接到电报,现在他们肯定正在找外交大臣,陛下也应该会等到今天早晨才会知道这件事……”
对方的刻意强调,让汪兆铭突然意识到,没准,这真的是个大新闻,于是他看了一下时间,时间是一点四十五分了,也就是说,还有十五分钟。
来不了急了!
不过汪兆铭并没有一口拒绝,而是拿着电话说道。
“这要看是什么新闻,如果不是大新闻的话,可能要等到明天……”
“明天,全中国的报纸都会在头版登这个新闻!”
电话那头的话声让他的眉头一扬,难道真是什么大事件?
华侨协会?
外交部?是什么事件?
“好吧,你告诉我是什么事件……”
数百华侨惨遭屠杀——下一瞬间,这句颇具震撼性的字眼已经占据了他头脑的一部分。
“什么?你说什么?几百名华侨被屠杀?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汪兆铭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处于震惊中的他用的是国语,其余的人员所受到的波及好像都一样,于是连国外部记者、联络部记者在内的全体人员都纷纷被惊醒起床了,他们无不是惊讶的看着汪兆铭,他在说什么?
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中,汪兆铭连忙改用广府语问道。
“你在什么地方?这个新闻是从那里传来的?”
电话是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至于消息则是墨西哥华侨互助会发出的,为什么会由一位长年居住于南洋的华侨协会副会长打这个电话,就不得而知了,但汪兆铭隐隐猜出了原因——华侨协会试图借助新闻之手,向政府施加压力。
现在,这个新闻是国家机要!
也许,外交部长可能也是刚刚获知这一消息!
换句话来说,现在,一个大新闻摆了他的面前,这不是个新闻,而是一个大事件!
在放下电话之后,汪兆铭抬起头,看着身边的记者们,那些面孔无一例外的都带着愤怒的情绪,甚至还有些人哭了。
“汪编辑,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的,汪编辑,是什么地方?是南洋?还是什么地方?”
“是谁?”
面对众人的问题,汪兆铭简单的将事件告诉了大家。
“发生在托雷翁的惨案,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我们还没有更多的消息,但是……”
环视着众人,汪兆铭看了一下时间,只剩下十分钟了!
“汪编辑,这个新闻我们发不发?”
“发,一定要发!”
周围立即有人响应着,面对群情激愤的同事们,汪兆铭点点头,然后说道。
“我现在就电话,今天的印刊推迟二十分钟!”
“好了,现在,我们还有半个小时,”
看着众人,汪兆铭开始部署起工作。
“我要求你们在半个小时内,第一,联络华侨协会,确认消息,不要联系所谓的线人,必须联络副会长以上的在京人士,要他们本人亲自电话确认……”
曾经的军人身份和战场经历,使得汪兆铭做事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作出了部署。
“第二,立即联络驻外交部的同事,让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现在外交部肯定和平常不一样,他们肯定有办法获得一些消息,把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去证实一下……”
出于对外交部的了解,汪兆铭非常清楚,现在外交部美洲司肯定已经乱成一团,数百华侨惨遭屠杀!这种事情无疑是外交部从未曾面对过的,美洲司里的动静是无法掩饰的,只要那些记者稍加留意的话,肯定能够得消息。不过驻外交部的记者最多只能证实消息,但这也就足够了,现在汪兆铭所需要的,仅只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去证实这个消息的真假。
“第三,通知印刷部,让他们把头版改成一号版,嗯,五百字左右的报道!”
在一一作出这些部署之后,在众人纷纷忙碌着的时候,汪兆铭又一次看着记录在纸上的事件描述,现在,他并没有更多的消息,甚至,可以说,就连外交部长可能也没有更为详细的资料,但作为记者,这并不影响他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所有人纷纷忙活起来的时候,汪兆铭却是平静的拿着毛巾去洗脸了,几分钟后盥洗完毕的他回到编辑部时,看到刚才的社会部记者正在不断的打着电话,他们正在确认这些消息。
“南美司司长丁太接的电话,称丁司长二十分钟前,突然离家……”
好了,这是一佐证!
在听到这个佐证的时候,汪兆铭已经坐在椅子上,他闭着眼睛,在脑海中思索着那简短的几十个字,他在想象着那里发生了什么,想象着屠杀是如何进行的。
对!
这是一场屠杀,而不是所谓的“大事件”。
“华侨协会张会长证实了,消息是真的,他已经起床了,他将会在今天上午九点正前往外交部拜见外交大臣……”
就在消息被确认的时候,汪兆铭已经抬起了笔,他的神情悲愤,双目通红,就像是亲眼目睹了那场屠杀一般,以至于泪珠几度浸透纸张,终于,几分钟后,沉浸于痛苦、悲愤中的他抬起头来,看着众人说道。
“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可有需要改动之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