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观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迫降在明朝最新章节!
伏击的胜利,让沈嘉大为震惊,他没料到短短几个月,一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简单训练后拿着武器,差点将后金高级将领擒获。尽管这其中有很大的运气成份,也有敌军作死的原因,但依然无法抹杀一团指挥官出色的指挥,沈嘉对回师的明军极尽溢美之词。
一团所有士兵,都对此兴奋不已。其后赶来的五营和六营,更是表现出强烈的求战欲望,一度让沈嘉头疼无比。眼下形势微妙,安抚躁动不安的军心,成为当务之急。
明军在北岸的活动,陆续被当地百姓知晓,很多渴望一见王师的汉民百姓,不怕路途遥远,徒步跋涉十数里,带着仅有的猎物,粮食前来探望明军。看着衣衫褴褛,雀跃欢呼的汉民,沈嘉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平原地区的汉民要么被建奴屠杀一空,要么被抓走当做奴才,侥幸逃走的大部分汉民,都是躲到人迹罕至的山谷,挣扎在死亡线上,坚强的活着。百姓们自发前来见一面王师,不时的询问沈嘉在这里呆多久。沈嘉无言以对,明廷的保护对这些汉民无比重要,然而沈嘉却无法做出承诺。
为了继续引诱八旗军进攻,明军焚烧北岸大量船只,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隔湖远远就能看到北岸的动静。后金不为所动,好像完全消失了一般。沈嘉有些无奈,球已经踢过去,接下来就要看后金统帅出招。如果他们避而不战,沈嘉只好静静地等到北岸的庄稼成熟,收割完成后带回抚顺。
明军的撤退是必然的,接下来八旗军会将怒火发泄到无辜的汉民身上。在这之前,沈嘉决定将北岸的百姓迁回抚顺。对那些自愿跟着明军撤退的汉民,沈嘉发放部分缴获的粮食,让他们提前撤往抚顺。还有一些坚决抵抗的女真人,沈嘉下令明军押送其送往抚顺采石场。
为了让俘虏的女真人活着抵达抚顺,沈嘉让明军腾出部分口粮。对于沈嘉的做法,曾石头,刘武,以及其它几位营长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明军的携带的粮食有限,还要分给俘虏,会严重影响明军的战斗力。
“石头,你他娘的跟我说说,养大一个人容易还是杀一个人容易?”
曾石头对沈教官用如此低智商的问题考验他,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他气鼓鼓的回答道:“这还用说嘛,当然杀一个人容易。”
“那不就得了,咱们制造水泥,修缮城墙,急需苦力,我们杀了那些俘虏,从哪里找苦力去?”
洪诚不解,问道:“教官,抚顺城的流民多的是,咱干嘛还用建奴?万一这帮狗娘养的偷奸耍滑,我们岂不是更麻烦?”
“流民多是多,可流民群中相当一部分是女人,小孩和老人,他们从事一些制衣,浣洗工作还行,像采煤,采石等重体力活,真不行。”
沈嘉抬起头,看着湖对岸,想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指望杀戮,是无法在短期内磨灭一个民族的抵抗意志,如果建奴能活下去,提着脑袋为奴酋卖命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这些态度强硬的少数人,才是我们要重点消灭的,同时我们还要摆出一副接纳的样子,收拢女真人的投降分子,这样就可以拉一波打一波,如果弄得好,说不定还可以让女真人自己对抗自己。”
五营长何栋想了一会儿,鼓起勇气问道:“教官,可是作为汉民的我们都无法生存,我们又有何办法让他们活下去呢?”
沈嘉微微一笑道:“现在我还无法让你相信,再等一半个月吧,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不但能让兄弟们活下去,还能让大伙有肉吃,有酒喝,不过你现在肯定不信我的话,是不是何栋?”
何栋是新晋上来的营长,与沈嘉相处机会不多,他有些拘束,满脸通红,不知如何回答。
沈嘉哈哈一笑道:“大伙准备准备吧,尽快自愿的百姓全部迁走,粮食全部带上,不要留给建奴,照目前这样子下去,建奴恐怕不会上当,我们也该回去为下一阶段准备准备了。”
除了负责警戒的六营,其他人迅速动员起来,挨家挨户上门告知,愿意去抚顺的,明军将会护送其西撤,并提供部分粮食。各营派出能说会道的明军,讲解原因,同时采取自愿形式,并顺带解释建奴可能会对当地百姓报复。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非常浓厚,除非碰到不可逆转的天灾,一般人是很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沈嘉无意采用强硬手段,他尽可能的让明军沟通劝说。努力尽到义务后,沈嘉方觉心安。对于不肯离开的人,沈嘉将缴获的粮食,避开女真人耳目,偷偷分给汉民百姓让他们带走。
进攻营盘山时,有一个村的女真人主动前来为建奴助阵,对这些人,沈嘉强硬的将他们全部掳走。这些人迟早会成为八旗兵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转化为劳动力。
等了两天,后金不见任何动静。沈嘉有些郁闷,该搬的都搬了,军中粮食也不多,沈嘉打算明日一早撤回抚顺。休息一晚,凌晨时分,探子报告说后金大军已在四十里外。沈嘉大惊,湖对岸也传来消息,八旗军正在蠢蠢欲动。
沈嘉明白建奴这是想给自己一个突袭,不过人多势众,暴露行迹太容易,这也是沈嘉一开始为什么要用小规模添油战术行动的原因。沈嘉决定再等一等,他想了解对方的确切人数。不过为了控制对方的行军速度,第三梯队带来的几十枚地雷,恰好可以用在敌人进攻的路上。
地雷在宋朝最早出现,公元1130年,宋军曾经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攻打陕州的金军以重创。实用性的地雷出现在明朝,《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时,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早期的地雷构造比较简单,多为石壳,内装火药,插入引信后密封埋于地下,并加以伪装。当敌人接近时,引信发火,引爆地雷。万历八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这种地雷在机匣中安置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从而引发爆炸。这种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过地雷的这东西在目前是把双刃剑,明军未来还需要在这一带继续活动,这个时代探测手段有限,大量埋雷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沈嘉对地雷的使用慎之又慎。午后,前方探子来报,路上埋放的地雷被后金前锋部队踩中,敌人停在前方三十里处不再动弹。沈嘉吃不准对方意图,于是派出骑兵继续引诱。
沈嘉的连番动作,吓坏了八旗大军。几日前,八旗三千人,被明军引诱,差点全军覆没,此时无论明军表现的多么孱弱,八旗指挥官坚决认定这是明军的诱敌之举。后金前锋部队走走停停,碰到山谷树林就派出大量侦骑探查,很多人对此抱怨不已。不过自从踩中几枚地雷后,八旗士兵停止抱怨,开始乖乖的按部就班执行军令。
数百米外总有明军的散骑四处游荡,八旗前锋也不理睬,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向前运动。整整一天,明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沈嘉觉得这么下去可不行,气氛太过于诡异,自己完全陷入到对方节奏中,情况有些不妙。
就在沈嘉搞不清楚的时候,后金大军营内,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阿敏正为三日前的败仗吵得不可开交。皇太极认为莽古尔泰轻率冒进,没有按照八旗军以往策略组织追击,结果导致兵败,莽古尔泰应对此负全部责任。皇太极建议免去莽古尔泰共同议政的资格。
沉默数秒,性格暴躁的莽古尔泰咆哮道:“大汗,我不服!”
皇太极面沉如水,扭头看向莽古尔泰问道:“难道我说的有错?”
“大汗,你说的没错,我是打了败仗,可是打败仗的,岂止我一个?当然,你要从三日前算起,上规模的只有我一个!”
一旁的代善和阿敏一听,立即明白莽古尔泰的浑劲又犯了,连忙齐声道:“三贝勒,跟大汗好好说话,莫要斗气。”
皇太极背过身去,脸色阴晴不定,隔了小半会沉声道:“你有什么不平,不妨说出来,正好让众贝勒评评理。”
代善和阿敏拼命向莽古尔泰使眼色,可此时的莽古尔泰怒火中烧,哪管得上这些。莽古尔泰渐渐明白皇太极这是要拿自己开刀,好让其他两人有所收敛。横竖都是要被杀的那只鸡,莽古尔泰心下一横,大声道:“当日沈阳城下,是谁负责攻城?结果打了个败仗,连父汗都没了,能比我能好到那里去,为什么没人提出来?”
沈阳之战一直是众人心中的痛,谁都不愿提起。此时被莽古尔泰翻起来,无异于在揭开伤疤,撒了一把盐,帐中的气氛顿时就变了。代善既参加过沈阳之战,又怂恿指挥了抚顺之战,三日前又损失近五百人,若是按莽古尔泰这般翻旧账,代善将是最大的失败者。想到此处,代善怒吼道:“莽古尔泰,闭上你的臭嘴,沈阳之战大家都没有料到的,难道我们会眼睁睁的将父汗推向火坑不成?你这么说,对得起父汗的英灵吗?”
阿敏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此时不管站在那边,都讨不到好处,既然如此,阿敏决定作壁上观,尽量劝说,避免引发更大的纷争。皇太极背着三人从头至尾细想一遍,觉得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他心思流转,很快想到新办法。
皇太极转过头,强忍着怒火,对三人淡淡的说道:“二阿哥,阿敏哥,既然是共同议政,我也不做一家之言,你们也说说吧,此事该如何处理?损失两千多名勇士,我们女真人满打满算才十几万,如何不令人心痛?父汗留下的大好基业,难道要白白损失在我们的手中?”
说着说着,皇太极眼圈红了,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
代善和阿敏大惊,连忙拉着莽古尔泰拱手拜曰:“大汗,我等愿追随大汗,共襄大业。”
皇太极用袖子擦了擦眼圈,红着眼睛说道:“当初我初登汗位,发誓与各位共议国政,我对此谨遵不渝,只是世事艰难,八旗军制又处于多事之秋,一些措施不可不变。”
见皇太极闭口不提莽古尔泰,而是转向八旗军制,众人立即有些好奇,满脸疑惑的看向皇太极。
“父汗当年创立八旗军制,是为了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过了这么多年,一些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一些八旗将领擅长打仗,但并不擅长耕作渔猎,也不擅长组织经商,而擅长这些的人又窃据八旗军内重要位置,致使外行指挥内行,结果自然不好,我认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
代善,阿敏沉默不语,莽古尔泰则是一脸无惧问道:“敢问大汗准备如何改法?”
皇太极脸色淡然,徐徐道:“我想此事由二阿哥和阿敏哥负责,必能法度公允,众人信服。”说罢,皇太极将目光投向两人。
代善和阿敏连忙拜曰:“谨遵大汗之命!”
伏击的胜利,让沈嘉大为震惊,他没料到短短几个月,一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简单训练后拿着武器,差点将后金高级将领擒获。尽管这其中有很大的运气成份,也有敌军作死的原因,但依然无法抹杀一团指挥官出色的指挥,沈嘉对回师的明军极尽溢美之词。
一团所有士兵,都对此兴奋不已。其后赶来的五营和六营,更是表现出强烈的求战欲望,一度让沈嘉头疼无比。眼下形势微妙,安抚躁动不安的军心,成为当务之急。
明军在北岸的活动,陆续被当地百姓知晓,很多渴望一见王师的汉民百姓,不怕路途遥远,徒步跋涉十数里,带着仅有的猎物,粮食前来探望明军。看着衣衫褴褛,雀跃欢呼的汉民,沈嘉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平原地区的汉民要么被建奴屠杀一空,要么被抓走当做奴才,侥幸逃走的大部分汉民,都是躲到人迹罕至的山谷,挣扎在死亡线上,坚强的活着。百姓们自发前来见一面王师,不时的询问沈嘉在这里呆多久。沈嘉无言以对,明廷的保护对这些汉民无比重要,然而沈嘉却无法做出承诺。
为了继续引诱八旗军进攻,明军焚烧北岸大量船只,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隔湖远远就能看到北岸的动静。后金不为所动,好像完全消失了一般。沈嘉有些无奈,球已经踢过去,接下来就要看后金统帅出招。如果他们避而不战,沈嘉只好静静地等到北岸的庄稼成熟,收割完成后带回抚顺。
明军的撤退是必然的,接下来八旗军会将怒火发泄到无辜的汉民身上。在这之前,沈嘉决定将北岸的百姓迁回抚顺。对那些自愿跟着明军撤退的汉民,沈嘉发放部分缴获的粮食,让他们提前撤往抚顺。还有一些坚决抵抗的女真人,沈嘉下令明军押送其送往抚顺采石场。
为了让俘虏的女真人活着抵达抚顺,沈嘉让明军腾出部分口粮。对于沈嘉的做法,曾石头,刘武,以及其它几位营长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明军的携带的粮食有限,还要分给俘虏,会严重影响明军的战斗力。
“石头,你他娘的跟我说说,养大一个人容易还是杀一个人容易?”
曾石头对沈教官用如此低智商的问题考验他,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他气鼓鼓的回答道:“这还用说嘛,当然杀一个人容易。”
“那不就得了,咱们制造水泥,修缮城墙,急需苦力,我们杀了那些俘虏,从哪里找苦力去?”
洪诚不解,问道:“教官,抚顺城的流民多的是,咱干嘛还用建奴?万一这帮狗娘养的偷奸耍滑,我们岂不是更麻烦?”
“流民多是多,可流民群中相当一部分是女人,小孩和老人,他们从事一些制衣,浣洗工作还行,像采煤,采石等重体力活,真不行。”
沈嘉抬起头,看着湖对岸,想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指望杀戮,是无法在短期内磨灭一个民族的抵抗意志,如果建奴能活下去,提着脑袋为奴酋卖命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这些态度强硬的少数人,才是我们要重点消灭的,同时我们还要摆出一副接纳的样子,收拢女真人的投降分子,这样就可以拉一波打一波,如果弄得好,说不定还可以让女真人自己对抗自己。”
五营长何栋想了一会儿,鼓起勇气问道:“教官,可是作为汉民的我们都无法生存,我们又有何办法让他们活下去呢?”
沈嘉微微一笑道:“现在我还无法让你相信,再等一半个月吧,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不但能让兄弟们活下去,还能让大伙有肉吃,有酒喝,不过你现在肯定不信我的话,是不是何栋?”
何栋是新晋上来的营长,与沈嘉相处机会不多,他有些拘束,满脸通红,不知如何回答。
沈嘉哈哈一笑道:“大伙准备准备吧,尽快自愿的百姓全部迁走,粮食全部带上,不要留给建奴,照目前这样子下去,建奴恐怕不会上当,我们也该回去为下一阶段准备准备了。”
除了负责警戒的六营,其他人迅速动员起来,挨家挨户上门告知,愿意去抚顺的,明军将会护送其西撤,并提供部分粮食。各营派出能说会道的明军,讲解原因,同时采取自愿形式,并顺带解释建奴可能会对当地百姓报复。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非常浓厚,除非碰到不可逆转的天灾,一般人是很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沈嘉无意采用强硬手段,他尽可能的让明军沟通劝说。努力尽到义务后,沈嘉方觉心安。对于不肯离开的人,沈嘉将缴获的粮食,避开女真人耳目,偷偷分给汉民百姓让他们带走。
进攻营盘山时,有一个村的女真人主动前来为建奴助阵,对这些人,沈嘉强硬的将他们全部掳走。这些人迟早会成为八旗兵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转化为劳动力。
等了两天,后金不见任何动静。沈嘉有些郁闷,该搬的都搬了,军中粮食也不多,沈嘉打算明日一早撤回抚顺。休息一晚,凌晨时分,探子报告说后金大军已在四十里外。沈嘉大惊,湖对岸也传来消息,八旗军正在蠢蠢欲动。
沈嘉明白建奴这是想给自己一个突袭,不过人多势众,暴露行迹太容易,这也是沈嘉一开始为什么要用小规模添油战术行动的原因。沈嘉决定再等一等,他想了解对方的确切人数。不过为了控制对方的行军速度,第三梯队带来的几十枚地雷,恰好可以用在敌人进攻的路上。
地雷在宋朝最早出现,公元1130年,宋军曾经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攻打陕州的金军以重创。实用性的地雷出现在明朝,《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二年白沟河之战时,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早期的地雷构造比较简单,多为石壳,内装火药,插入引信后密封埋于地下,并加以伪装。当敌人接近时,引信发火,引爆地雷。万历八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制钢轮火石引爆装置。这种地雷在机匣中安置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带动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从而引发爆炸。这种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过地雷的这东西在目前是把双刃剑,明军未来还需要在这一带继续活动,这个时代探测手段有限,大量埋雷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沈嘉对地雷的使用慎之又慎。午后,前方探子来报,路上埋放的地雷被后金前锋部队踩中,敌人停在前方三十里处不再动弹。沈嘉吃不准对方意图,于是派出骑兵继续引诱。
沈嘉的连番动作,吓坏了八旗大军。几日前,八旗三千人,被明军引诱,差点全军覆没,此时无论明军表现的多么孱弱,八旗指挥官坚决认定这是明军的诱敌之举。后金前锋部队走走停停,碰到山谷树林就派出大量侦骑探查,很多人对此抱怨不已。不过自从踩中几枚地雷后,八旗士兵停止抱怨,开始乖乖的按部就班执行军令。
数百米外总有明军的散骑四处游荡,八旗前锋也不理睬,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向前运动。整整一天,明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沈嘉觉得这么下去可不行,气氛太过于诡异,自己完全陷入到对方节奏中,情况有些不妙。
就在沈嘉搞不清楚的时候,后金大军营内,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阿敏正为三日前的败仗吵得不可开交。皇太极认为莽古尔泰轻率冒进,没有按照八旗军以往策略组织追击,结果导致兵败,莽古尔泰应对此负全部责任。皇太极建议免去莽古尔泰共同议政的资格。
沉默数秒,性格暴躁的莽古尔泰咆哮道:“大汗,我不服!”
皇太极面沉如水,扭头看向莽古尔泰问道:“难道我说的有错?”
“大汗,你说的没错,我是打了败仗,可是打败仗的,岂止我一个?当然,你要从三日前算起,上规模的只有我一个!”
一旁的代善和阿敏一听,立即明白莽古尔泰的浑劲又犯了,连忙齐声道:“三贝勒,跟大汗好好说话,莫要斗气。”
皇太极背过身去,脸色阴晴不定,隔了小半会沉声道:“你有什么不平,不妨说出来,正好让众贝勒评评理。”
代善和阿敏拼命向莽古尔泰使眼色,可此时的莽古尔泰怒火中烧,哪管得上这些。莽古尔泰渐渐明白皇太极这是要拿自己开刀,好让其他两人有所收敛。横竖都是要被杀的那只鸡,莽古尔泰心下一横,大声道:“当日沈阳城下,是谁负责攻城?结果打了个败仗,连父汗都没了,能比我能好到那里去,为什么没人提出来?”
沈阳之战一直是众人心中的痛,谁都不愿提起。此时被莽古尔泰翻起来,无异于在揭开伤疤,撒了一把盐,帐中的气氛顿时就变了。代善既参加过沈阳之战,又怂恿指挥了抚顺之战,三日前又损失近五百人,若是按莽古尔泰这般翻旧账,代善将是最大的失败者。想到此处,代善怒吼道:“莽古尔泰,闭上你的臭嘴,沈阳之战大家都没有料到的,难道我们会眼睁睁的将父汗推向火坑不成?你这么说,对得起父汗的英灵吗?”
阿敏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此时不管站在那边,都讨不到好处,既然如此,阿敏决定作壁上观,尽量劝说,避免引发更大的纷争。皇太极背着三人从头至尾细想一遍,觉得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他心思流转,很快想到新办法。
皇太极转过头,强忍着怒火,对三人淡淡的说道:“二阿哥,阿敏哥,既然是共同议政,我也不做一家之言,你们也说说吧,此事该如何处理?损失两千多名勇士,我们女真人满打满算才十几万,如何不令人心痛?父汗留下的大好基业,难道要白白损失在我们的手中?”
说着说着,皇太极眼圈红了,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
代善和阿敏大惊,连忙拉着莽古尔泰拱手拜曰:“大汗,我等愿追随大汗,共襄大业。”
皇太极用袖子擦了擦眼圈,红着眼睛说道:“当初我初登汗位,发誓与各位共议国政,我对此谨遵不渝,只是世事艰难,八旗军制又处于多事之秋,一些措施不可不变。”
见皇太极闭口不提莽古尔泰,而是转向八旗军制,众人立即有些好奇,满脸疑惑的看向皇太极。
“父汗当年创立八旗军制,是为了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过了这么多年,一些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一些八旗将领擅长打仗,但并不擅长耕作渔猎,也不擅长组织经商,而擅长这些的人又窃据八旗军内重要位置,致使外行指挥内行,结果自然不好,我认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
代善,阿敏沉默不语,莽古尔泰则是一脸无惧问道:“敢问大汗准备如何改法?”
皇太极脸色淡然,徐徐道:“我想此事由二阿哥和阿敏哥负责,必能法度公允,众人信服。”说罢,皇太极将目光投向两人。
代善和阿敏连忙拜曰:“谨遵大汗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