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枯五章尽复燕云辞劝进 忧念外戚奏赐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逆袭水浒传最新章节!
河北金军闻得大同府也被宋军围困,完颜宗弼只得统领金军硬着头皮自燕山寻路返回,最后好在古北口尚在金军手中,完颜宗弼率军自古北口返回北地,但宗弼麾下金军被宋军沿途追杀,死伤的、走失的极多,器械、军帐、钱粮皆丢失,最后只有一万余金军能逃出生天。
而镇守大同府的完颜娄室与完颜昂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两人领军退守大同府后,尚未来得及撤军,便被左路宋军围困在大同府。宋军围城一个月后,终于攻破了大同府,金军自完颜娄室、完颜昂以下三万金军尽皆覆灭。而大同府也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宋军炸塌了数段城墙,城内的军民百姓饱受战火荼毒,最后宋军破城后清点户籍,只余人口五万余人。
好在城破后,宋军并未再加杀戮,而是封刀入城,安抚城中百姓。随后种师中坐镇大同府,林冲、王禀等将领分兵攻打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其余太行以西八州。
靖康二年九月末,宋军三路北伐大军最后在燕京会师,三路军马横扫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五代石敬瑭降辽后失陷至今两百余年,终于这燕云十六州又回到了汉人手中。
另一边右路军偏师岳飞所部也东渡辽东后,攻占辽阳府,种师中、李纲、宗泽三将会师后,大捷奏报朝廷,申禀战事,奏请封赏,便在燕云十六州休整军马,等待朝廷旨意不提。
三娘在开封福威日盛,又得燕云捷报,朝中自然是一派歌功颂德。十月初,捷报传来后,开封城内外张灯结彩,三娘下旨大肆庆贺三日。
三日后,便有河北大名府留守汪藻上书朝廷,奏请天子禅位鲁王。汪藻这一封奏表上书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各大臣纷纷上表劝进,跟风影从。
汪藻此人乃是饶州人氏,钦宗时任太常少卿,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与蔡京、王黼等极为不对付。后金兵围城,他乃是留守东京之臣,因反对张邦昌等人卖国求荣,几乎被害死,后娄敏中收复开封后,将他救出。三娘还京后,命他出任大名府留守,统筹北伐军需钱粮。
汪藻从前做过屯田员外郎,为官清廉,与宿元景亲厚,早已经被宿元景说服,同时汪藻也和宿元景一样,对断了后嗣的宋朝不报希望,加上三娘辣手整顿吏治,汪藻更是钦佩三娘手段和破例,因此倒是他第一个上表劝进。
和历史上劝进的套路一样,第一次劝进三娘自然是要让的。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三娘恭谦的拒绝了女帝提出的禅位,嬛嬛听得有许多大臣提议禅位时,还高兴了一阵,满心想着能禅位后脱离苦海,却想不到三娘坚辞不受禅让,还让嬛嬛郁闷了好一阵。
后来三娘单独与嬛嬛说了,只因禅位要三让三辞时,嬛嬛才没有生气,但当听三娘说还要她再做几个月皇帝时,嬛嬛又撅起小嘴道:“官人,这皇帝不好做,说话做事都要守规矩,话也不能乱说,也没什么人敢亲近你,委实不好做,还要再做几个月?我怕我支撑不了。”
三娘安慰道:“便过了明年,你的年号用了,三让三辞后,我便接位,然后让你开开心心做你想做的事便了。万事有我,你在辛苦几个月便是了。”好不容易劝得嬛嬛开心,三娘又时常写些诗文小说与嬛嬛读,又常陪伴嬛嬛游玩,这才让嬛嬛安下心来。
自从三娘在开封开府后,山东路那里便撤回了藩镇,教朱武为山东路宣抚使,三娘又将扈氏一家都接入开封来,立长子扈宗明为鲁王世子,养子扈宗睿已经十五岁,便跟随朱武在山东路从军。
北伐大捷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三娘诏命北伐三路大军继续北伐,定要攻破金国国都上京,灭其国而彻底定鼎北地。三娘诏命到了燕京之后,劝进的消息也随之到了燕京。
燕京辽国南院大王府邸,这里在金国占领时曾是金国燕京留守府,如今改成了北伐军大元帅府邸,种师中、宗泽、李纲三个召集诸将齐聚一堂,商议下一步进兵之事。
种师中道:“如此鲁王军令是继续北伐,军令中命我等继续三路北伐,我左路军出云州大同府,攻金国西京路,下横州,一路扫荡至上京。中路军自燕京北上大定府,攻咸平府,一路北伐至上京。右路军东渡辽东,与岳飞部自辽阳府北伐隆州,扫东北上京路,最后三路军马会师上京。”
李纲道:“鲁王军略已然都部署到位,左路军骑兵居多,正可以战养战横扫金国西路,中路军与右路军可靠海运,出兵北上,再有鲁王已经下令教汪藻胜任燕京留守,统筹北伐军需粮草,汪彦章(汪藻字)此人清廉任事,定会妥帖办理好后勤军务,我等伐金再无后顾之忧。再有史进那里统领十余万西军增援,想来这趟北伐,可一举平定北地。”
诸将纷纷发言,惟独宗泽默然无语,最后只道:“鲁王军略部署并无瑕疵,遵办便可。”商议后,诸将便纷纷告退,自去准备出征之事,堂上只剩下种师中、李纲、宗泽三个。
见诸将都退下后,种师中品了口茶,缓缓问道:“宗老将军闷闷不乐,可是为了劝进之事?”宗泽生性豁达,也不隐瞒,便道:“虽说赵宋宗室衰微,新继天子又是个女子,但说来新帝德行无亏,我等世受大宋皇恩,乍闻禅位劝进之事,心中颇为不快。”
李纲淡淡说道:“宗老将军,平素你我二人无话不谈。可还记得当年守东京时,你我二人殚精竭虑,为钦宗谋划军事,可有哪一件是顺顺当当做了的?为国为民的抗战,到了钦宗皇帝那里,总是变成和谈的筹码而已。国家兴衰,皇帝有责,赵宋衰微,天命不再,难道这个时候了,宗老将军还要抱定赵宋不放么?”
李纲说到这里,站起身来道:“说句不该说的话,要真是朝中没了鲁王,我大宋国运会如何,诸位可曾想过?开封城破,二帝沦为阶下囚,即便是康王南渡,最后定然也是偏安一隅,今后大宋将如晋朝一般,丢掉半壁江山,我等如何面对天下军民?对我来说,谁做皇帝能安定天下,护国擎天,我便支持谁。”
种师中则沉吟道:“宗老将军,如今女帝虽说并无过犯,但一切军政大事皆出鲁王手笔,若真是交还军政给女帝,定然是天下大乱的局面。都是让一介女子为帝,倒还不如让鲁王这个旷世巾帼来做,更能服众啊。”
种师中顿了顿续道:“难道朝中就无忠臣了么?为何廉如汪藻,忠如黄裳,义如元景,这许多宋室老臣都支持鲁王劝进呢?实则是大宋已经气数尽了,勉强护持,与国无利啊。”
宗泽须发皆白,只是叹气,并不言语。李纲接着劝道:“自从与宗老将军会师后,也长谈过数次,个中利害也说得多了。我还是那句话,将来定时要禅位劝进的,此乃天下大势,顺势者倡,逆势者亡。如今鲁王一边北伐,一边整肃吏治,足见其治国抱负,将来北伐定国之后,便是要休养生息,与民安静,难道那时候禅位劝进,宗老将军还想看到国内又起战祸么?”
种师中道:“不错,将来禅位劝进,立了新朝,举国那里还有人想打仗?宗老将军,大势已去,不必勉强了。再者那女帝尚未婚配,即便将来配了皇夫,也不知还有什么变数,我猜多半又是一场外戚之祸,倒不如此刻就扶定鲁王,好歹鲁王有个天赐之子。”
李纲道:“正是,听闻鲁王世子扈宗明,虽年齿尚幼,不过五岁,但天资聪颖,得闻已经四书五经皆会背诵,将来定是个安邦定国的明君,只要鲁王将来不再成婚,咱们便扶定这个天命之子,开国立朝,延续汉统,又有何不可?”
宗泽听了许久,长叹一声后道:“若鲁王将来真能不再成婚,免去那外戚之患,扶定鲁王世子,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禅位劝进。”听了这话,种师中、李纲二人心头大喜,宗泽总算是转变过来了,当下种师中道:“这个自然,听闻鲁王自从寡居之后,已经绾发立志,终身不再嫁,平素对任何男子都不假辞色,当然不会再嫁。”
宗泽摇头道:“此事你我说的都不作数,传闻也未必可信。我也不想看到好似前朝武则天那般,到后来任用男宠的局面出现,是以最好便是鲁王能当众表明心迹才是。”
李纲笑道:“此事易耳,我等三个便上书,请天子下旨赐婚给鲁王,稍作试探便是。鲁王劳苦功高,天子乃是女子,下旨赐婚给鲁王也算顺当。”
三个老家伙越商量越不成话,于是一封奏表三个便联名上奏,请女帝嬛嬛择国中良俊男子,赐婚鲁王,以彰其功云云。
河北金军闻得大同府也被宋军围困,完颜宗弼只得统领金军硬着头皮自燕山寻路返回,最后好在古北口尚在金军手中,完颜宗弼率军自古北口返回北地,但宗弼麾下金军被宋军沿途追杀,死伤的、走失的极多,器械、军帐、钱粮皆丢失,最后只有一万余金军能逃出生天。
而镇守大同府的完颜娄室与完颜昂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两人领军退守大同府后,尚未来得及撤军,便被左路宋军围困在大同府。宋军围城一个月后,终于攻破了大同府,金军自完颜娄室、完颜昂以下三万金军尽皆覆灭。而大同府也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宋军炸塌了数段城墙,城内的军民百姓饱受战火荼毒,最后宋军破城后清点户籍,只余人口五万余人。
好在城破后,宋军并未再加杀戮,而是封刀入城,安抚城中百姓。随后种师中坐镇大同府,林冲、王禀等将领分兵攻打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其余太行以西八州。
靖康二年九月末,宋军三路北伐大军最后在燕京会师,三路军马横扫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五代石敬瑭降辽后失陷至今两百余年,终于这燕云十六州又回到了汉人手中。
另一边右路军偏师岳飞所部也东渡辽东后,攻占辽阳府,种师中、李纲、宗泽三将会师后,大捷奏报朝廷,申禀战事,奏请封赏,便在燕云十六州休整军马,等待朝廷旨意不提。
三娘在开封福威日盛,又得燕云捷报,朝中自然是一派歌功颂德。十月初,捷报传来后,开封城内外张灯结彩,三娘下旨大肆庆贺三日。
三日后,便有河北大名府留守汪藻上书朝廷,奏请天子禅位鲁王。汪藻这一封奏表上书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各大臣纷纷上表劝进,跟风影从。
汪藻此人乃是饶州人氏,钦宗时任太常少卿,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与蔡京、王黼等极为不对付。后金兵围城,他乃是留守东京之臣,因反对张邦昌等人卖国求荣,几乎被害死,后娄敏中收复开封后,将他救出。三娘还京后,命他出任大名府留守,统筹北伐军需钱粮。
汪藻从前做过屯田员外郎,为官清廉,与宿元景亲厚,早已经被宿元景说服,同时汪藻也和宿元景一样,对断了后嗣的宋朝不报希望,加上三娘辣手整顿吏治,汪藻更是钦佩三娘手段和破例,因此倒是他第一个上表劝进。
和历史上劝进的套路一样,第一次劝进三娘自然是要让的。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三娘恭谦的拒绝了女帝提出的禅位,嬛嬛听得有许多大臣提议禅位时,还高兴了一阵,满心想着能禅位后脱离苦海,却想不到三娘坚辞不受禅让,还让嬛嬛郁闷了好一阵。
后来三娘单独与嬛嬛说了,只因禅位要三让三辞时,嬛嬛才没有生气,但当听三娘说还要她再做几个月皇帝时,嬛嬛又撅起小嘴道:“官人,这皇帝不好做,说话做事都要守规矩,话也不能乱说,也没什么人敢亲近你,委实不好做,还要再做几个月?我怕我支撑不了。”
三娘安慰道:“便过了明年,你的年号用了,三让三辞后,我便接位,然后让你开开心心做你想做的事便了。万事有我,你在辛苦几个月便是了。”好不容易劝得嬛嬛开心,三娘又时常写些诗文小说与嬛嬛读,又常陪伴嬛嬛游玩,这才让嬛嬛安下心来。
自从三娘在开封开府后,山东路那里便撤回了藩镇,教朱武为山东路宣抚使,三娘又将扈氏一家都接入开封来,立长子扈宗明为鲁王世子,养子扈宗睿已经十五岁,便跟随朱武在山东路从军。
北伐大捷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三娘诏命北伐三路大军继续北伐,定要攻破金国国都上京,灭其国而彻底定鼎北地。三娘诏命到了燕京之后,劝进的消息也随之到了燕京。
燕京辽国南院大王府邸,这里在金国占领时曾是金国燕京留守府,如今改成了北伐军大元帅府邸,种师中、宗泽、李纲三个召集诸将齐聚一堂,商议下一步进兵之事。
种师中道:“如此鲁王军令是继续北伐,军令中命我等继续三路北伐,我左路军出云州大同府,攻金国西京路,下横州,一路扫荡至上京。中路军自燕京北上大定府,攻咸平府,一路北伐至上京。右路军东渡辽东,与岳飞部自辽阳府北伐隆州,扫东北上京路,最后三路军马会师上京。”
李纲道:“鲁王军略已然都部署到位,左路军骑兵居多,正可以战养战横扫金国西路,中路军与右路军可靠海运,出兵北上,再有鲁王已经下令教汪藻胜任燕京留守,统筹北伐军需粮草,汪彦章(汪藻字)此人清廉任事,定会妥帖办理好后勤军务,我等伐金再无后顾之忧。再有史进那里统领十余万西军增援,想来这趟北伐,可一举平定北地。”
诸将纷纷发言,惟独宗泽默然无语,最后只道:“鲁王军略部署并无瑕疵,遵办便可。”商议后,诸将便纷纷告退,自去准备出征之事,堂上只剩下种师中、李纲、宗泽三个。
见诸将都退下后,种师中品了口茶,缓缓问道:“宗老将军闷闷不乐,可是为了劝进之事?”宗泽生性豁达,也不隐瞒,便道:“虽说赵宋宗室衰微,新继天子又是个女子,但说来新帝德行无亏,我等世受大宋皇恩,乍闻禅位劝进之事,心中颇为不快。”
李纲淡淡说道:“宗老将军,平素你我二人无话不谈。可还记得当年守东京时,你我二人殚精竭虑,为钦宗谋划军事,可有哪一件是顺顺当当做了的?为国为民的抗战,到了钦宗皇帝那里,总是变成和谈的筹码而已。国家兴衰,皇帝有责,赵宋衰微,天命不再,难道这个时候了,宗老将军还要抱定赵宋不放么?”
李纲说到这里,站起身来道:“说句不该说的话,要真是朝中没了鲁王,我大宋国运会如何,诸位可曾想过?开封城破,二帝沦为阶下囚,即便是康王南渡,最后定然也是偏安一隅,今后大宋将如晋朝一般,丢掉半壁江山,我等如何面对天下军民?对我来说,谁做皇帝能安定天下,护国擎天,我便支持谁。”
种师中则沉吟道:“宗老将军,如今女帝虽说并无过犯,但一切军政大事皆出鲁王手笔,若真是交还军政给女帝,定然是天下大乱的局面。都是让一介女子为帝,倒还不如让鲁王这个旷世巾帼来做,更能服众啊。”
种师中顿了顿续道:“难道朝中就无忠臣了么?为何廉如汪藻,忠如黄裳,义如元景,这许多宋室老臣都支持鲁王劝进呢?实则是大宋已经气数尽了,勉强护持,与国无利啊。”
宗泽须发皆白,只是叹气,并不言语。李纲接着劝道:“自从与宗老将军会师后,也长谈过数次,个中利害也说得多了。我还是那句话,将来定时要禅位劝进的,此乃天下大势,顺势者倡,逆势者亡。如今鲁王一边北伐,一边整肃吏治,足见其治国抱负,将来北伐定国之后,便是要休养生息,与民安静,难道那时候禅位劝进,宗老将军还想看到国内又起战祸么?”
种师中道:“不错,将来禅位劝进,立了新朝,举国那里还有人想打仗?宗老将军,大势已去,不必勉强了。再者那女帝尚未婚配,即便将来配了皇夫,也不知还有什么变数,我猜多半又是一场外戚之祸,倒不如此刻就扶定鲁王,好歹鲁王有个天赐之子。”
李纲道:“正是,听闻鲁王世子扈宗明,虽年齿尚幼,不过五岁,但天资聪颖,得闻已经四书五经皆会背诵,将来定是个安邦定国的明君,只要鲁王将来不再成婚,咱们便扶定这个天命之子,开国立朝,延续汉统,又有何不可?”
宗泽听了许久,长叹一声后道:“若鲁王将来真能不再成婚,免去那外戚之患,扶定鲁王世子,我也不是不能接受禅位劝进。”听了这话,种师中、李纲二人心头大喜,宗泽总算是转变过来了,当下种师中道:“这个自然,听闻鲁王自从寡居之后,已经绾发立志,终身不再嫁,平素对任何男子都不假辞色,当然不会再嫁。”
宗泽摇头道:“此事你我说的都不作数,传闻也未必可信。我也不想看到好似前朝武则天那般,到后来任用男宠的局面出现,是以最好便是鲁王能当众表明心迹才是。”
李纲笑道:“此事易耳,我等三个便上书,请天子下旨赐婚给鲁王,稍作试探便是。鲁王劳苦功高,天子乃是女子,下旨赐婚给鲁王也算顺当。”
三个老家伙越商量越不成话,于是一封奏表三个便联名上奏,请女帝嬛嬛择国中良俊男子,赐婚鲁王,以彰其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