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小张老师的迷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荒原红城最新章节!
保安们跟车跑着,我也就就近停到了最靠大门的停车处。
“佟老师,佟老师好,你回来了嘛?这次不走了吧?”一个保安说道,满脸的真诚。另外一个年轻点的校警卫则带着期望的望着华雯。
“佟老师,欢迎你回来。吃过饭没有,厨房里还有菜,我去给你烤个肉,你吃点饭吧!”另外一个学校警卫说,说完就要去厨房做饭。
我和警卫们一一握过手,拉住了要去做饭的这个哥们,请他们搭把手把车上的物品搬到了办公室。警卫们一边搬东西一边兴奋的给华雯说着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学校发生的变化,甚至包括看门的那条狗生了几只小狗崽都给说了,他们直接表达对华雯的想念。
这个场面很让我感动,我甚至觉得如果学校需要,我可能会留在学校当个老师。
这时没课的老师和校领导也都出来来看华雯,他们不停的和华雯握手或拥抱,然后手拉着手停不下来的说着话,我则被冷落在一旁。
一个曾经见过我的领导终于注意到了我,他过来热情的和我握手并询问我什么时候来的喀什。
“领导好,我来了有一段时间了,本应该早来看望你们,事太多,来晚了!”我说道。
“哎,看你说的,我们不知道你来喀什了,应该是我们去看你,瑶瑶老师的事在我们心里都是个疙瘩,是我们亏欠你们的。”这个领导握着我的手不松开,在南疆如果想表示特别重视和在意对方或者表现热情和亲切,就可以握着对方的手长时间不松开。
“谢谢领导,亏欠千万不能说,我们能认识就是缘分,瑶瑶有你们这样的领导,有这么多好同事是她的幸运。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要向前看,你们也要向前看。”我说道。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来之前我没有想到此行可能会把我拉回痛苦的回忆,我以为不会有人再提这个事了。
“李老师,听佟老师说你现在在喀什发展,好啊,太好了,喀什就欢迎你这样的有为青年,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你尽管提,别看我们只是一个学校,我也有一些关系,能帮的事一定会帮你的。”另外一个领导也过来给我说道。
于是我又被一群老师围着握手问好。
华雯和同事们换到了办公室里去说话了,我则被一个小老师领着参观校园。学校建设的真不错,据说是乡里最好的建筑,有一个带有塑胶跑道和塑料草坪的操场,教室也都是标准化的教室。
“这一两年在教育上投资很大,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比内地的差,就是缺人才。”这个小老师给我介绍道。
“我听说除了援疆老师,还专门从内地招聘了很多老师?”我问他。
“多,也不多,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对学校来说还是少。比如我就是从甘肃招聘来的,现在能做到基本满足需求,但还是缺,走的人也不少。”小老师回答。
从他的介绍里我明白了他说缺的意思,因为南疆在外地人的眼里就是落后、干旱、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因此凡是好点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和经济较好地区的青年教师都不愿意来南疆当老师。
来长短期支教的老师总有个期限,而且即使是三年期的老师也无法完整带一届学生,教学质量和持续性难保证,一个老师一种风格,老师和学生时间长了就比较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和细化比较好,老师不长期这些都有点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愿意来南疆的老师有一部分是从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学校毕业的,在南疆发展的前途比留在内地好。另外就是家乡经济发展滞后,来南疆淘金的‘出阳关’的人,比如这个小张老师的老家比南疆条件还差,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来了南疆。
带着理想来支教部分人理想很丰满,但一段时间后会有越来越大的心理障碍,他们会思考值不值的问题。和早前的一些山区学校没老师不同,南疆缺的是会汉语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班老师,所以来支教的老师并不算是学校的支柱,可能会产生不被重视的错觉。
而从内地经济落后区域来的老师,虽然比城里老师能吃苦,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却在心态和技能上比大城市来的老师普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一些落差和不自信。比如华雯可以算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又漂亮,又不会为收入斤斤计较,还留过学。这会让一些老师很自卑和没有自信。
“国家也注意到了,给老师安排了很多培训。比如安排到北上广一流高校学习深造,或者交流到内地知名中小学培养锻炼。但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情况等数据来看,我们的学校和内地学校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小张老师说道。
“你们很伟大,做的事业是利国利民的高尚事业,是积善行德的事,我就是被你们的精神感动才来到喀什生活创业的。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说道。
说实话,我对教育这块了解并不多,因此不知道该怎么样鼓励他。
之后我们又聊了聊这里的风土人情,聊了些全面教育后家长和孩子的反馈。
“国家给南疆教育的投入很大,在提出全面义务教育目标后的短时间内就做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这已经比内地先进了,我相信内地还存在失学儿童。”小张老师说道。
他说刚开始来南疆的时候发现农村的文盲率很高,现在他的很多学生在家里已经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这些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发挥有文化的作用,比如帮家里看化肥和农药的说明书,比如给父母读农业种植书籍里的内容,甚至给老师当老师,教父母说国语给父母扫盲的......。
“小张老师,我对你能到喀什的农村来当老师很敬佩,现在是一个逐利的社会,个体很难有高尚的情怀了。最早那种开发大西北时的为了国家、为了新疆人民的福祉来奋斗的知青和兵团精神很难再有了。你也说了,你的现实需求是为了比较高的收入才来南疆当的老师,但是我认为你还具备有大爱,有理想,只不过你自己还不知道而已,因为你在思考南疆教育的发展,要经常鼓励自己。我就经常给自己说:我就是来建设新疆发展新疆,为新疆做贡献来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充满动力的去往前走。”我说道。
我很理解小张老师的一些抱怨,他抱怨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觉得我应该说一些高尚的话,要鼓励他,一个根不在南疆的人扎根南疆需要极大的勇气。
“以前因为瑶瑶老师的关系,我看过一些讲贫困区域教育的书。有个报告我印象很深,有个美国专家被印度人请去研究印度的教育问题。这个美国人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他带领着一个团队在经过一些深入调查给印度政府出了一份报告。这是一份有关印度基础教育的一个报告,其中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这段话说:‘很多教师非常不愿意到偏远或“落后”的村庄去,一个现实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或是偏远村庄的生活设施太差……,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不熟悉当地村民,他们听说那些村民常常把钱都用来喝酒,他们听说这些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潜质,或是“行为举止就像野蛮人一样’。偏远及落后地区常常被看作是教师的耕耘得不到收获的地方。”我给小张讲起这个报告的内容。
因为刚才小张老师说的一些情况和那份印度的报告很像,我一下就想起来这段话。
“这个报告是美国人研究印度贫困地区教育的报告,但他们不单纯从教育角度切入。这个报告我记得叫”我说道。
这个报告里让我震惊的地方是,它虽然是说印度边远地区的,但我多多少少有种感觉说的就是普遍出现在贫困农村的情况。
“报告里说发展中国家的教师普遍存在精英偏见。老师们会自然而然根据孩子来自富裕还是贫困家庭来区别对待。比如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去边远贫困的地方去教书,而且即便是在城镇里他们会因为教的是穷学生而感到沮丧。”我给小张说道。
我记得当时的一个故事是说,这些人去边远地区做调查的时候,事先通知了学校,学校安排了一堂公开课,一个数学老师他们讲了精彩的欧几里得几何里的一个定理,并对相关的图标进行了长时间的讲解。可是那些听课的三年级的学生很安静,坐的很整齐,他们随即抽访了几个孩子,那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这些孩子只是用来上公开课的道具。
“就是说,老师在努力表现自己的博学和善于教学,却忽略了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本质是孩子得到知识。”我说道。
保安们跟车跑着,我也就就近停到了最靠大门的停车处。
“佟老师,佟老师好,你回来了嘛?这次不走了吧?”一个保安说道,满脸的真诚。另外一个年轻点的校警卫则带着期望的望着华雯。
“佟老师,欢迎你回来。吃过饭没有,厨房里还有菜,我去给你烤个肉,你吃点饭吧!”另外一个学校警卫说,说完就要去厨房做饭。
我和警卫们一一握过手,拉住了要去做饭的这个哥们,请他们搭把手把车上的物品搬到了办公室。警卫们一边搬东西一边兴奋的给华雯说着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学校发生的变化,甚至包括看门的那条狗生了几只小狗崽都给说了,他们直接表达对华雯的想念。
这个场面很让我感动,我甚至觉得如果学校需要,我可能会留在学校当个老师。
这时没课的老师和校领导也都出来来看华雯,他们不停的和华雯握手或拥抱,然后手拉着手停不下来的说着话,我则被冷落在一旁。
一个曾经见过我的领导终于注意到了我,他过来热情的和我握手并询问我什么时候来的喀什。
“领导好,我来了有一段时间了,本应该早来看望你们,事太多,来晚了!”我说道。
“哎,看你说的,我们不知道你来喀什了,应该是我们去看你,瑶瑶老师的事在我们心里都是个疙瘩,是我们亏欠你们的。”这个领导握着我的手不松开,在南疆如果想表示特别重视和在意对方或者表现热情和亲切,就可以握着对方的手长时间不松开。
“谢谢领导,亏欠千万不能说,我们能认识就是缘分,瑶瑶有你们这样的领导,有这么多好同事是她的幸运。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我要向前看,你们也要向前看。”我说道。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来之前我没有想到此行可能会把我拉回痛苦的回忆,我以为不会有人再提这个事了。
“李老师,听佟老师说你现在在喀什发展,好啊,太好了,喀什就欢迎你这样的有为青年,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你尽管提,别看我们只是一个学校,我也有一些关系,能帮的事一定会帮你的。”另外一个领导也过来给我说道。
于是我又被一群老师围着握手问好。
华雯和同事们换到了办公室里去说话了,我则被一个小老师领着参观校园。学校建设的真不错,据说是乡里最好的建筑,有一个带有塑胶跑道和塑料草坪的操场,教室也都是标准化的教室。
“这一两年在教育上投资很大,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比内地的差,就是缺人才。”这个小老师给我介绍道。
“我听说除了援疆老师,还专门从内地招聘了很多老师?”我问他。
“多,也不多,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对学校来说还是少。比如我就是从甘肃招聘来的,现在能做到基本满足需求,但还是缺,走的人也不少。”小老师回答。
从他的介绍里我明白了他说缺的意思,因为南疆在外地人的眼里就是落后、干旱、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因此凡是好点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和经济较好地区的青年教师都不愿意来南疆当老师。
来长短期支教的老师总有个期限,而且即使是三年期的老师也无法完整带一届学生,教学质量和持续性难保证,一个老师一种风格,老师和学生时间长了就比较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和细化比较好,老师不长期这些都有点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愿意来南疆的老师有一部分是从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学校毕业的,在南疆发展的前途比留在内地好。另外就是家乡经济发展滞后,来南疆淘金的‘出阳关’的人,比如这个小张老师的老家比南疆条件还差,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来了南疆。
带着理想来支教部分人理想很丰满,但一段时间后会有越来越大的心理障碍,他们会思考值不值的问题。和早前的一些山区学校没老师不同,南疆缺的是会汉语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班老师,所以来支教的老师并不算是学校的支柱,可能会产生不被重视的错觉。
而从内地经济落后区域来的老师,虽然比城里老师能吃苦,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却在心态和技能上比大城市来的老师普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一些落差和不自信。比如华雯可以算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又漂亮,又不会为收入斤斤计较,还留过学。这会让一些老师很自卑和没有自信。
“国家也注意到了,给老师安排了很多培训。比如安排到北上广一流高校学习深造,或者交流到内地知名中小学培养锻炼。但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情况等数据来看,我们的学校和内地学校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小张老师说道。
“你们很伟大,做的事业是利国利民的高尚事业,是积善行德的事,我就是被你们的精神感动才来到喀什生活创业的。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说道。
说实话,我对教育这块了解并不多,因此不知道该怎么样鼓励他。
之后我们又聊了聊这里的风土人情,聊了些全面教育后家长和孩子的反馈。
“国家给南疆教育的投入很大,在提出全面义务教育目标后的短时间内就做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这已经比内地先进了,我相信内地还存在失学儿童。”小张老师说道。
他说刚开始来南疆的时候发现农村的文盲率很高,现在他的很多学生在家里已经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这些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发挥有文化的作用,比如帮家里看化肥和农药的说明书,比如给父母读农业种植书籍里的内容,甚至给老师当老师,教父母说国语给父母扫盲的......。
“小张老师,我对你能到喀什的农村来当老师很敬佩,现在是一个逐利的社会,个体很难有高尚的情怀了。最早那种开发大西北时的为了国家、为了新疆人民的福祉来奋斗的知青和兵团精神很难再有了。你也说了,你的现实需求是为了比较高的收入才来南疆当的老师,但是我认为你还具备有大爱,有理想,只不过你自己还不知道而已,因为你在思考南疆教育的发展,要经常鼓励自己。我就经常给自己说:我就是来建设新疆发展新疆,为新疆做贡献来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充满动力的去往前走。”我说道。
我很理解小张老师的一些抱怨,他抱怨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觉得我应该说一些高尚的话,要鼓励他,一个根不在南疆的人扎根南疆需要极大的勇气。
“以前因为瑶瑶老师的关系,我看过一些讲贫困区域教育的书。有个报告我印象很深,有个美国专家被印度人请去研究印度的教育问题。这个美国人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他带领着一个团队在经过一些深入调查给印度政府出了一份报告。这是一份有关印度基础教育的一个报告,其中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这段话说:‘很多教师非常不愿意到偏远或“落后”的村庄去,一个现实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或是偏远村庄的生活设施太差……,另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不熟悉当地村民,他们听说那些村民常常把钱都用来喝酒,他们听说这些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潜质,或是“行为举止就像野蛮人一样’。偏远及落后地区常常被看作是教师的耕耘得不到收获的地方。”我给小张讲起这个报告的内容。
因为刚才小张老师说的一些情况和那份印度的报告很像,我一下就想起来这段话。
“这个报告是美国人研究印度贫困地区教育的报告,但他们不单纯从教育角度切入。这个报告我记得叫”我说道。
这个报告里让我震惊的地方是,它虽然是说印度边远地区的,但我多多少少有种感觉说的就是普遍出现在贫困农村的情况。
“报告里说发展中国家的教师普遍存在精英偏见。老师们会自然而然根据孩子来自富裕还是贫困家庭来区别对待。比如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去边远贫困的地方去教书,而且即便是在城镇里他们会因为教的是穷学生而感到沮丧。”我给小张说道。
我记得当时的一个故事是说,这些人去边远地区做调查的时候,事先通知了学校,学校安排了一堂公开课,一个数学老师他们讲了精彩的欧几里得几何里的一个定理,并对相关的图标进行了长时间的讲解。可是那些听课的三年级的学生很安静,坐的很整齐,他们随即抽访了几个孩子,那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这些孩子只是用来上公开课的道具。
“就是说,老师在努力表现自己的博学和善于教学,却忽略了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本质是孩子得到知识。”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