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联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跃马大唐最新章节!
“各位争论的话题无非是此战之后咱们该攻城还是不攻城的问题,但我想的却不是这些。此次我大唐讨伐吐蕃国之事,我私下里和不少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我等为大唐臣子,其实不该妄测圣意,但既然身为臣子却又不能不为陛下分忧,不得不为大唐着想,故而虽有犯忌之嫌,却也不能不有所思索。”王源缓缓开口道。
“哥舒大帅,李大帅,咱们都是奉命出征的领军之帅,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这次讨伐吐蕃的态度。说白了,你们认为咱们这次讨伐吐蕃是为了灭了吐蕃国,还是仅仅是为了石堡城之战而报复吐蕃国?”王源看着哥舒翰和李光弼问道。
哥舒翰沉默不语,李光弼皱眉想了想道:“王节度使,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多次。其实这本不该是我们想的问题,应该是朝廷的决策才是。”
李光弼点头道:“确实如此,朝廷一开始的目的确实是为石堡城之战的大败而报复吐蕃国。但随着三路大军的节节胜利,陛下定有了灭国之心。”
王源微笑道:“这就是了,看来你我的理解都无误。然问题是,以报复为目的的作战和以灭国为目的的作战是大大不同的。从兵力,出兵策略,兵备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直白了说,此次讨伐吐蕃国,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攻入吐蕃,若是以报复为目的,这倒是能够理解。但若是以灭国为目的,你不觉的这样的出兵方式有些可笑么?本身我三路大军的总数量也仅有十八九万而已。且不说这十八九万的兵力是否能够灭国,就算能够凭此兵力灭吐蕃国,也该兵力集结,从一个方向突破,寻求决战决胜,方可灭了吐蕃国。而非四处开花,最后导致各处兵力都占劣势,将本就不占优势的兵力还分散出击。你认为这种出兵的方式可行么?”
“这个……本人不敢臆断。”李光弼皱眉道。
王源笑道:“李大帅,你不敢说,我却敢说。要想灭国,朝廷一开始便该将兵力集结于一个方向,长驱直入才是。而且也不该是我们这十八九万兵马,起码应该多一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朝廷并非不知吐蕃的实力,他们在青海湖之战中曾经有过数日增援四十万兵力的先例,朝廷难道不知道?只能说,胜利蒙蔽了双眼,以为吐蕃人都是纸糊的,竟然改变了初衷,打起灭国的主意来,这才是最要命的。哥舒大帅和李大帅在纳木错湖的全军覆没,说起来是两位大帅的冒进,但教我说,那是陛下和朝廷的错,他们若不是想当然的觉得吐蕃国可灭而下旨要夺取逻些城的话,你们又怎会这么不小心,闯入了吐蕃人的伏击圈?那一败不是你们的责任,那是陛下的责任。”
众将惊讶的看着王源,没人敢说话。大帅当众指谪陛下的不是,谁也不敢接一句嘴。
李光弼和哥舒翰也吓了一跳,李光弼忙道:“王节度使万万不要乱说,那一败是我和哥舒将军的错,不是朝廷的原因。”
王源笑道:“罢了,你硬是要往身上揽责,我又有什么法子?你们也不要慌张,这些话我已经写在了给陛下的奏折上,陛下不久之后便要亲自读到这些话了,话是我说的,和你们没关系。”
“啊?大帅,你这是做什么?可不能胡来啊。”李宓忙道。
王源摆手道:“放心,若陛下因为这些逆耳忠言而治罪于我,那我也认了。我写这封奏折也不是专门去指责陛下,而是为了另外一件大事罢了。我想提醒朝廷考虑清楚,到底是要灭国还是让吐蕃签订城下之盟,咱们捞些实际的好处为好。要灭国,便请朝廷再增兵二十万来。只有将吐蕃尚存的二十万兵马尽数歼灭,灭国才有可能。若朝廷不增兵,想灭国是绝无可能的。我剑南军和安西军这八九万人就算全部都拼了命,也是攻不下逻些城的。这便是我的态度。这封奏折我已经命人将内容送给了高仙芝高大帅参阅,高大帅同意我的看法,他表示若要上奏,他愿意联名上奏。”
众人首次听到王源做了这样的行动,均感诧异。原来王源早已合格高仙芝就此事做了沟通,这是要联名上奏要朝廷表明态度了。
“两位大帅,今日既然讨论此事,我也不能不征求你们二位的意见,我的意思是,朝廷不能这么变来变去唯唯诺诺,若决心灭国,便做出要灭吐蕃的动作来,而不能期望出现奇迹。现在的情形也说白了,朝廷期望的奇迹并不会出现。这就好像期望一个人一餐吃一大锅饭一样。虽然这个人很强壮,饭量也不小,但这一大锅饭却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若朝廷调不来兵马,便派钦差来授权我们同吐蕃国议和,订立城下之盟。咱们这些兵马虽然灭国无望,但是给他们压力逼着他们订立城下之盟还是可以的。”
众人微微点头,都开始认真的思索这个问题。
“你们刚才讨论的攻城不攻城的问题,其实不是攻下和不攻下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攻下此城为好,还是不攻下为好。若要攻下此城其实也很容易,大军在此休整等待下一批补给的到来,下一批补给中有一千枚新造的霹雳弹。这样咱们便有两千多枚霹雳弹。我相信只需朝着匹播城头将这两千多枚霹雳弹都丢上去,此城必破。但这样到底好还是不好?破了此城后,此城中的兵马必会西撤至逻些城。逻些城的格局你们都清楚,背靠高山坐落高原之上,大河环绕,地势险要。城中再有个二十万兵马守着,不付出个十几二十万兵马的性命,想拿下此城怕是痴人做梦。那么我们付出伤亡攻下匹播城又有何用?反倒坚定他们固守逻些城的信心。人什么时候最容易屈服,?那便是明知将死,却有着一丝活命的机会。一旦没了退路,反倒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既给他们压力又给他们活路,便会让他们屈服。当然,朝廷若是能调集二三十万大军来,那便另当别论了。但我想,朝廷恐怕派不来这么多兵马,突厥契丹虎视眈眈,朝廷怕是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和议是最完美的结局。”
王源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朝廷侥幸的心理和玄宗好大喜功却不看实际情形的作法让王源很不感冒,这一次他决定主动主导此事,决不能让玄宗的好大喜功害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剑南军。玄宗已经将王忠嗣毁了,哥舒翰和李光弼也毁在他的好大喜功上,自己可没那么蠢,需要点醒玄宗才是。
李光弼和哥舒翰沉思良久,两人从内心中其实都是赞同王源所说的,但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从不敢真正的去表达出来,更别说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如何如何了。王源的所言所为让两人自惭形秽,之前对王源两人其实都是抱着轻蔑的态度的,听到这个人的名字都会联想到外界对于王源的一些不好的传言。什么出身市井,什么攀附权贵,什么为了上位甘做面首云云。但实际上和王源接触这数日以来,两人对王源有了新的改观。此人是有真本事大智慧大胆量的,与之相比,自己二人才是庸碌之辈,根本不及他十之一二。
“两位大帅,你们若有顾虑的话,我也不勉强你们。这件事我和高大帅已经决定了,我二人将联名上奏朝廷,要求朝廷给予答复。数日之后,高仙芝大帅将率兵前来于我剑南大军汇合,反正我剑南军的补给是通畅的,加固营寨,吐蕃人也没胆量来进攻我们,我们便在此静候朝廷的消息,根据朝廷的圣旨进行下一步的动作。”王源沉声道。
王源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丝微不可觉的轻蔑,哥舒翰和李光弼当然能察觉出来。三路大军,现在只有北路军全军覆没,两位大帅成了光杆司令,借助剑南军的庇护才得以有机会立功恕罪。哥舒翰和李光弼本就已经对这些敏感的很,现在,王源征求两人的意见两人又不敢应答,事后一定更是被人所轻视。想到这里,哥舒翰和李光弼觉得不能再这么唯唯诺诺下去,此刻必须要表达出态度来,否则自己两人便从此便威名扫地了。
“王节度使,我们同意你的提议,那奏折上我二人愿意联名签署上奏,请求朝廷给予答复。”李光弼沉声道。
“对,我们愿意联名上奏。”哥舒翰也瓮声瓮气的道。
王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起身一拍桌案道:“好,果然两位大帅终没教王某失望,咱们四人联名上奏,朝廷便该好好的考虑此事了。咱们尽所能让这场战事善始善终,于朝廷,于个人,于众将士都是一件大好事。”
“各位争论的话题无非是此战之后咱们该攻城还是不攻城的问题,但我想的却不是这些。此次我大唐讨伐吐蕃国之事,我私下里和不少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我等为大唐臣子,其实不该妄测圣意,但既然身为臣子却又不能不为陛下分忧,不得不为大唐着想,故而虽有犯忌之嫌,却也不能不有所思索。”王源缓缓开口道。
“哥舒大帅,李大帅,咱们都是奉命出征的领军之帅,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这次讨伐吐蕃的态度。说白了,你们认为咱们这次讨伐吐蕃是为了灭了吐蕃国,还是仅仅是为了石堡城之战而报复吐蕃国?”王源看着哥舒翰和李光弼问道。
哥舒翰沉默不语,李光弼皱眉想了想道:“王节度使,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多次。其实这本不该是我们想的问题,应该是朝廷的决策才是。”
李光弼点头道:“确实如此,朝廷一开始的目的确实是为石堡城之战的大败而报复吐蕃国。但随着三路大军的节节胜利,陛下定有了灭国之心。”
王源微笑道:“这就是了,看来你我的理解都无误。然问题是,以报复为目的的作战和以灭国为目的的作战是大大不同的。从兵力,出兵策略,兵备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直白了说,此次讨伐吐蕃国,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攻入吐蕃,若是以报复为目的,这倒是能够理解。但若是以灭国为目的,你不觉的这样的出兵方式有些可笑么?本身我三路大军的总数量也仅有十八九万而已。且不说这十八九万的兵力是否能够灭国,就算能够凭此兵力灭吐蕃国,也该兵力集结,从一个方向突破,寻求决战决胜,方可灭了吐蕃国。而非四处开花,最后导致各处兵力都占劣势,将本就不占优势的兵力还分散出击。你认为这种出兵的方式可行么?”
“这个……本人不敢臆断。”李光弼皱眉道。
王源笑道:“李大帅,你不敢说,我却敢说。要想灭国,朝廷一开始便该将兵力集结于一个方向,长驱直入才是。而且也不该是我们这十八九万兵马,起码应该多一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朝廷并非不知吐蕃的实力,他们在青海湖之战中曾经有过数日增援四十万兵力的先例,朝廷难道不知道?只能说,胜利蒙蔽了双眼,以为吐蕃人都是纸糊的,竟然改变了初衷,打起灭国的主意来,这才是最要命的。哥舒大帅和李大帅在纳木错湖的全军覆没,说起来是两位大帅的冒进,但教我说,那是陛下和朝廷的错,他们若不是想当然的觉得吐蕃国可灭而下旨要夺取逻些城的话,你们又怎会这么不小心,闯入了吐蕃人的伏击圈?那一败不是你们的责任,那是陛下的责任。”
众将惊讶的看着王源,没人敢说话。大帅当众指谪陛下的不是,谁也不敢接一句嘴。
李光弼和哥舒翰也吓了一跳,李光弼忙道:“王节度使万万不要乱说,那一败是我和哥舒将军的错,不是朝廷的原因。”
王源笑道:“罢了,你硬是要往身上揽责,我又有什么法子?你们也不要慌张,这些话我已经写在了给陛下的奏折上,陛下不久之后便要亲自读到这些话了,话是我说的,和你们没关系。”
“啊?大帅,你这是做什么?可不能胡来啊。”李宓忙道。
王源摆手道:“放心,若陛下因为这些逆耳忠言而治罪于我,那我也认了。我写这封奏折也不是专门去指责陛下,而是为了另外一件大事罢了。我想提醒朝廷考虑清楚,到底是要灭国还是让吐蕃签订城下之盟,咱们捞些实际的好处为好。要灭国,便请朝廷再增兵二十万来。只有将吐蕃尚存的二十万兵马尽数歼灭,灭国才有可能。若朝廷不增兵,想灭国是绝无可能的。我剑南军和安西军这八九万人就算全部都拼了命,也是攻不下逻些城的。这便是我的态度。这封奏折我已经命人将内容送给了高仙芝高大帅参阅,高大帅同意我的看法,他表示若要上奏,他愿意联名上奏。”
众人首次听到王源做了这样的行动,均感诧异。原来王源早已合格高仙芝就此事做了沟通,这是要联名上奏要朝廷表明态度了。
“两位大帅,今日既然讨论此事,我也不能不征求你们二位的意见,我的意思是,朝廷不能这么变来变去唯唯诺诺,若决心灭国,便做出要灭吐蕃的动作来,而不能期望出现奇迹。现在的情形也说白了,朝廷期望的奇迹并不会出现。这就好像期望一个人一餐吃一大锅饭一样。虽然这个人很强壮,饭量也不小,但这一大锅饭却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若朝廷调不来兵马,便派钦差来授权我们同吐蕃国议和,订立城下之盟。咱们这些兵马虽然灭国无望,但是给他们压力逼着他们订立城下之盟还是可以的。”
众人微微点头,都开始认真的思索这个问题。
“你们刚才讨论的攻城不攻城的问题,其实不是攻下和不攻下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攻下此城为好,还是不攻下为好。若要攻下此城其实也很容易,大军在此休整等待下一批补给的到来,下一批补给中有一千枚新造的霹雳弹。这样咱们便有两千多枚霹雳弹。我相信只需朝着匹播城头将这两千多枚霹雳弹都丢上去,此城必破。但这样到底好还是不好?破了此城后,此城中的兵马必会西撤至逻些城。逻些城的格局你们都清楚,背靠高山坐落高原之上,大河环绕,地势险要。城中再有个二十万兵马守着,不付出个十几二十万兵马的性命,想拿下此城怕是痴人做梦。那么我们付出伤亡攻下匹播城又有何用?反倒坚定他们固守逻些城的信心。人什么时候最容易屈服,?那便是明知将死,却有着一丝活命的机会。一旦没了退路,反倒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既给他们压力又给他们活路,便会让他们屈服。当然,朝廷若是能调集二三十万大军来,那便另当别论了。但我想,朝廷恐怕派不来这么多兵马,突厥契丹虎视眈眈,朝廷怕是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和议是最完美的结局。”
王源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朝廷侥幸的心理和玄宗好大喜功却不看实际情形的作法让王源很不感冒,这一次他决定主动主导此事,决不能让玄宗的好大喜功害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剑南军。玄宗已经将王忠嗣毁了,哥舒翰和李光弼也毁在他的好大喜功上,自己可没那么蠢,需要点醒玄宗才是。
李光弼和哥舒翰沉思良久,两人从内心中其实都是赞同王源所说的,但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从不敢真正的去表达出来,更别说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如何如何了。王源的所言所为让两人自惭形秽,之前对王源两人其实都是抱着轻蔑的态度的,听到这个人的名字都会联想到外界对于王源的一些不好的传言。什么出身市井,什么攀附权贵,什么为了上位甘做面首云云。但实际上和王源接触这数日以来,两人对王源有了新的改观。此人是有真本事大智慧大胆量的,与之相比,自己二人才是庸碌之辈,根本不及他十之一二。
“两位大帅,你们若有顾虑的话,我也不勉强你们。这件事我和高大帅已经决定了,我二人将联名上奏朝廷,要求朝廷给予答复。数日之后,高仙芝大帅将率兵前来于我剑南大军汇合,反正我剑南军的补给是通畅的,加固营寨,吐蕃人也没胆量来进攻我们,我们便在此静候朝廷的消息,根据朝廷的圣旨进行下一步的动作。”王源沉声道。
王源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丝微不可觉的轻蔑,哥舒翰和李光弼当然能察觉出来。三路大军,现在只有北路军全军覆没,两位大帅成了光杆司令,借助剑南军的庇护才得以有机会立功恕罪。哥舒翰和李光弼本就已经对这些敏感的很,现在,王源征求两人的意见两人又不敢应答,事后一定更是被人所轻视。想到这里,哥舒翰和李光弼觉得不能再这么唯唯诺诺下去,此刻必须要表达出态度来,否则自己两人便从此便威名扫地了。
“王节度使,我们同意你的提议,那奏折上我二人愿意联名签署上奏,请求朝廷给予答复。”李光弼沉声道。
“对,我们愿意联名上奏。”哥舒翰也瓮声瓮气的道。
王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起身一拍桌案道:“好,果然两位大帅终没教王某失望,咱们四人联名上奏,朝廷便该好好的考虑此事了。咱们尽所能让这场战事善始善终,于朝廷,于个人,于众将士都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