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 隐忧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跃马大唐最新章节!
(谢:、爱若彤、、沙碎等兄弟的月票。)
看完了这封信,王源终于明白了朝廷对于这次讨伐吐蕃的态度。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报石堡城失败的一箭之仇。玄宗的面子上过不去,这才兴师动众的派三路大军讨伐吐蕃。玄宗一开始一定不会抱着就此灭了吐蕃的想法的,但当三路大军捷报频传之时,玄宗的心态便发生了变化,他可能认为在有生之年能够灭了吐蕃的宏愿已经不远,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
王源陷入沉思之中。三路大军捷报频传当然是好事。甚至若能这一次真的灭了吐蕃,成就大唐伟业,王源也乐见此事发生。然而,理智告诉王源,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吐蕃人一开始便并没有在周围的城池囤积大量的兵马,牦牛城中只有一万,律賁城中常备的兵马也有三万余,上月攻击律賁城时,城中守军也不过四万人。而这墨脱城虽然有三万多兵马拒守,但其实几乎有一半是从律賁城败退的兵马。也就是说,吐蕃人的兵马数量并非如想xiàng中的那么多。而这便是隐忧所在。
众所知周,吐蕃国在关jiàn时候的募兵能力极强。开元年间的青海湖之战,吐蕃国前前后后调动了近四十万的兵力参战,由此可见一斑。而如今,大唐三路大军凶猛攻击,吐蕃国岂会不全力募兵拒敌。如果以四十万兵力而言。应该能分出十五万左右的兵马同时应付三路大唐大军。但事实上王源这一路攻击而来遇到的兵马总数也不过六万余。那么问题来了,东路还有八九万兵马在何处?答案不言自明。吐蕃人收缩防守,将主力大军摆在了逻些城的周边。
这么做的坏处便是,周围的城池或者会被唐军攻占下来,但这么做的好处便是,首先可确保都城极其左近繁华地区的安全。对吐蕃国而言,核心地区便是逻些城周边的地带,百姓聚集于此,物产也集中于此。而周边的外围地区都是些戈壁沙漠雪山峡谷,居住的人都很少。若以长久而论,这些地方的得失于战略意义上或许受损,但在实际实力上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随着唐军的渗入,唐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力也逐渐的消耗,若唐军及时撤退便罢,若是当真有多余的想法,那么在逻些城周边的战斗才是真正吐蕃人发力的时候。
以剑南军为例,王源率军出征时有剑南军的五万大军,加上南诏国的一万蛮兵,再加上赣南西道拼凑的一万兵马,兵力达七万之众。而现在,王源所能用于作战的兵力仅仅只剩下了五万人。这五万人还包括了近六千轻伤的士兵,勉强能够随军作战的。
同理,虽然杨国忠的信上没具体说明,王源也还是能对其他两路兵马的概况做出大致的估计。北路河西陇右两军总数只有六万人出征,说在石堡城大破八万吐蕃北境主力,以六万对八万,就算胜了恐怕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以最好的预测来估算,这六万人估计也就剩下四万能战之兵,那已经算是胜的非常漂亮了。而吐蕃的八万人如果损失了一半,那便算是一场彻底的大败。西路军恐怕情形更为糟糕,安西军所攻击的路线更远,要先攻下大勃律国,之后才能向着吐蕃国攻击。这一路足有八九百里之遥,在高原荒野上和吐蕃人作战,其艰苦可想而知。如此远的距离,补给肯定是跟不上了,兵力的损耗也一定巨大。相比较而言,倒是自己的剑南军的状况要比他们好的多。
如今杨国忠说,西路军和北路军都已经被玄宗下旨挺进逻些城,他们的兵力已经大大的不足,再加上补给线的遥不可及。外加上逻些城周围的吐蕃重兵集结,这一切都将是一个极为险恶的局势。如此冒然挺进逻些城周边地区,恐要遭受灭顶之灾。这才是王源所担心的。
对敌作战,你若将对shou看的太愚蠢,那便是你自己的愚蠢。王源一向在战事上小心谨慎,做到事无巨细丝毫不漏。能智取的绝不硬拼,能算计的绝不偷懒。吐蕃人也许确实在军法军阵和计谋上有所不如,但他们绝非是傻子。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脑子,吐蕃士兵的战斗力也并不比大唐兵马差。况且这还是在他们的国度进行战斗。
王源并不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战局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推演战事的进程也是一名为将者必须要掌握的本事。长安城中的那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也并不在战局之内,做出错误的判断也情有可原。但作为领军征战的将帅,如果也一样的错误估计形势的话,迎接他的只能是一败涂地,身死名裂了。
目前的局势,王源觉得有必要马上提醒另外两路兵马小心在意,万不能轻躁冒进。所谓的夺首功之争在王源看来就是个笑话。杨国忠对局势不明,所以才说出那些话来,对王源而言,他的这些话王源一个字也没进到心里去。吐蕃国若是这么容易便被灭了,那他还如何存于世数百年之久?雄主李世民在位时坐拥雄兵百万,但都需要用和亲之策安抚吐蕃,仅凭这三路二十万兵便想灭国,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王源思虑片刻,立刻提笔写下两份书信,选了精明的士兵去送信。这封书信是写给高仙芝和哥舒翰的。按照杨国忠的信件时间来计算,此刻这两路兵马应该已经抵近逻些城西边和北边不远处了。这已经在能够联系的范围之内。王源相信派出的送信士兵会在四五天时间内将这两封信送达两位大帅手中。但愿到那时还没有出什么纰漏。
大军即刻整顿开拔,王源觉得不能再耽搁,必须立刻率军抵达匹播城下。如果此时再慢慢吞吞,则很有可能匹播城中的兵马会抽调协同其他吐蕃兵马对靠近的另外两路大军进行围杀。而自己必须要给予匹播城最dà的压力。之前的一些预测在如今的形势下已经未必准què,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才成。
在墨脱城中王源只留守了一千兵马驻扎。王源要保证更多的兵力开赴匹播城。虽然王源本来想多留些兵马驻扎于此,因为这里既作为补给的中转,也是一条绝佳的后路。如果在匹播城战事不利,王源起码还可以退回墨脱城。以墨脱城的地势拒守,当可自保无虞。但现在,王源不得不冒险只用一千兵马驻守此处。这里所需要担心的情形便是墨脱城败军的返头来攻。那些败退兵马有很大一部分被赶到了山林里,王源不希望待大军开拔后,这些家伙又跑来夺回了墨脱城。所以,王源给了这留守的一千兵马足够的箭支和粮食,严令他们必须将这座隘城守住。
五日后,大军从群山中走出,直奔远方那两座高耸入云的雪山而去。那两座雪山便是地标,匹播城便在雪山之北。墨脱之后,地势越来越宽阔,但海拔却陡然升高。匹播城的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左右,也就是说在短短一百余里的距离内,剑南军兵马要承shou从海拔九百到三千五百米的落差。
王源虽然急于进军,但不能不考lu这一点,所以只能放缓行军速度,让人马都有适应海拔高度的时间。就这样,一百多里的距离行了足足七日。当看到雪山北麓绵延数里之长的大城匹播城时,已经是第八日的午后了。
匹播城乃吐蕃第二大城,很久以前是吐蕃的都城,后来吐蕃国都城西迁逻些,这里作为逻些城东边的屯兵重镇,成为了逻些城的拱卫之城。这里便是吐蕃国兵力最为强劲,所辖兵马众多的神川都所在之地。
当剑南军的如云的旌旗从地平线上缓缓升上来的时候。神川都大将军额那儿古正站在城头凝视着这只击穿了吐蕃东境的兵马。在他的身后,匹播城内的十座军营中几乎爆满,近十万大军屯集于此。
(谢:、爱若彤、、沙碎等兄弟的月票。)
看完了这封信,王源终于明白了朝廷对于这次讨伐吐蕃的态度。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报石堡城失败的一箭之仇。玄宗的面子上过不去,这才兴师动众的派三路大军讨伐吐蕃。玄宗一开始一定不会抱着就此灭了吐蕃的想法的,但当三路大军捷报频传之时,玄宗的心态便发生了变化,他可能认为在有生之年能够灭了吐蕃的宏愿已经不远,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
王源陷入沉思之中。三路大军捷报频传当然是好事。甚至若能这一次真的灭了吐蕃,成就大唐伟业,王源也乐见此事发生。然而,理智告诉王源,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吐蕃人一开始便并没有在周围的城池囤积大量的兵马,牦牛城中只有一万,律賁城中常备的兵马也有三万余,上月攻击律賁城时,城中守军也不过四万人。而这墨脱城虽然有三万多兵马拒守,但其实几乎有一半是从律賁城败退的兵马。也就是说,吐蕃人的兵马数量并非如想xiàng中的那么多。而这便是隐忧所在。
众所知周,吐蕃国在关jiàn时候的募兵能力极强。开元年间的青海湖之战,吐蕃国前前后后调动了近四十万的兵力参战,由此可见一斑。而如今,大唐三路大军凶猛攻击,吐蕃国岂会不全力募兵拒敌。如果以四十万兵力而言。应该能分出十五万左右的兵马同时应付三路大唐大军。但事实上王源这一路攻击而来遇到的兵马总数也不过六万余。那么问题来了,东路还有八九万兵马在何处?答案不言自明。吐蕃人收缩防守,将主力大军摆在了逻些城的周边。
这么做的坏处便是,周围的城池或者会被唐军攻占下来,但这么做的好处便是,首先可确保都城极其左近繁华地区的安全。对吐蕃国而言,核心地区便是逻些城周边的地带,百姓聚集于此,物产也集中于此。而周边的外围地区都是些戈壁沙漠雪山峡谷,居住的人都很少。若以长久而论,这些地方的得失于战略意义上或许受损,但在实际实力上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随着唐军的渗入,唐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力也逐渐的消耗,若唐军及时撤退便罢,若是当真有多余的想法,那么在逻些城周边的战斗才是真正吐蕃人发力的时候。
以剑南军为例,王源率军出征时有剑南军的五万大军,加上南诏国的一万蛮兵,再加上赣南西道拼凑的一万兵马,兵力达七万之众。而现在,王源所能用于作战的兵力仅仅只剩下了五万人。这五万人还包括了近六千轻伤的士兵,勉强能够随军作战的。
同理,虽然杨国忠的信上没具体说明,王源也还是能对其他两路兵马的概况做出大致的估计。北路河西陇右两军总数只有六万人出征,说在石堡城大破八万吐蕃北境主力,以六万对八万,就算胜了恐怕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以最好的预测来估算,这六万人估计也就剩下四万能战之兵,那已经算是胜的非常漂亮了。而吐蕃的八万人如果损失了一半,那便算是一场彻底的大败。西路军恐怕情形更为糟糕,安西军所攻击的路线更远,要先攻下大勃律国,之后才能向着吐蕃国攻击。这一路足有八九百里之遥,在高原荒野上和吐蕃人作战,其艰苦可想而知。如此远的距离,补给肯定是跟不上了,兵力的损耗也一定巨大。相比较而言,倒是自己的剑南军的状况要比他们好的多。
如今杨国忠说,西路军和北路军都已经被玄宗下旨挺进逻些城,他们的兵力已经大大的不足,再加上补给线的遥不可及。外加上逻些城周围的吐蕃重兵集结,这一切都将是一个极为险恶的局势。如此冒然挺进逻些城周边地区,恐要遭受灭顶之灾。这才是王源所担心的。
对敌作战,你若将对shou看的太愚蠢,那便是你自己的愚蠢。王源一向在战事上小心谨慎,做到事无巨细丝毫不漏。能智取的绝不硬拼,能算计的绝不偷懒。吐蕃人也许确实在军法军阵和计谋上有所不如,但他们绝非是傻子。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脑子,吐蕃士兵的战斗力也并不比大唐兵马差。况且这还是在他们的国度进行战斗。
王源并不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战局的分析是极为重要的,推演战事的进程也是一名为将者必须要掌握的本事。长安城中的那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也并不在战局之内,做出错误的判断也情有可原。但作为领军征战的将帅,如果也一样的错误估计形势的话,迎接他的只能是一败涂地,身死名裂了。
目前的局势,王源觉得有必要马上提醒另外两路兵马小心在意,万不能轻躁冒进。所谓的夺首功之争在王源看来就是个笑话。杨国忠对局势不明,所以才说出那些话来,对王源而言,他的这些话王源一个字也没进到心里去。吐蕃国若是这么容易便被灭了,那他还如何存于世数百年之久?雄主李世民在位时坐拥雄兵百万,但都需要用和亲之策安抚吐蕃,仅凭这三路二十万兵便想灭国,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王源思虑片刻,立刻提笔写下两份书信,选了精明的士兵去送信。这封书信是写给高仙芝和哥舒翰的。按照杨国忠的信件时间来计算,此刻这两路兵马应该已经抵近逻些城西边和北边不远处了。这已经在能够联系的范围之内。王源相信派出的送信士兵会在四五天时间内将这两封信送达两位大帅手中。但愿到那时还没有出什么纰漏。
大军即刻整顿开拔,王源觉得不能再耽搁,必须立刻率军抵达匹播城下。如果此时再慢慢吞吞,则很有可能匹播城中的兵马会抽调协同其他吐蕃兵马对靠近的另外两路大军进行围杀。而自己必须要给予匹播城最dà的压力。之前的一些预测在如今的形势下已经未必准què,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才成。
在墨脱城中王源只留守了一千兵马驻扎。王源要保证更多的兵力开赴匹播城。虽然王源本来想多留些兵马驻扎于此,因为这里既作为补给的中转,也是一条绝佳的后路。如果在匹播城战事不利,王源起码还可以退回墨脱城。以墨脱城的地势拒守,当可自保无虞。但现在,王源不得不冒险只用一千兵马驻守此处。这里所需要担心的情形便是墨脱城败军的返头来攻。那些败退兵马有很大一部分被赶到了山林里,王源不希望待大军开拔后,这些家伙又跑来夺回了墨脱城。所以,王源给了这留守的一千兵马足够的箭支和粮食,严令他们必须将这座隘城守住。
五日后,大军从群山中走出,直奔远方那两座高耸入云的雪山而去。那两座雪山便是地标,匹播城便在雪山之北。墨脱之后,地势越来越宽阔,但海拔却陡然升高。匹播城的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左右,也就是说在短短一百余里的距离内,剑南军兵马要承shou从海拔九百到三千五百米的落差。
王源虽然急于进军,但不能不考lu这一点,所以只能放缓行军速度,让人马都有适应海拔高度的时间。就这样,一百多里的距离行了足足七日。当看到雪山北麓绵延数里之长的大城匹播城时,已经是第八日的午后了。
匹播城乃吐蕃第二大城,很久以前是吐蕃的都城,后来吐蕃国都城西迁逻些,这里作为逻些城东边的屯兵重镇,成为了逻些城的拱卫之城。这里便是吐蕃国兵力最为强劲,所辖兵马众多的神川都所在之地。
当剑南军的如云的旌旗从地平线上缓缓升上来的时候。神川都大将军额那儿古正站在城头凝视着这只击穿了吐蕃东境的兵马。在他的身后,匹播城内的十座军营中几乎爆满,近十万大军屯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