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朝会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跃马大唐最新章节!
(谢:带雨梨花1957的慷慨打赏,谢兄弟的打赏。二合一章节,今日无更了。)
次日凌晨,子夜刚过,在几名兵士的保护下,宫中一名讲解朝拜礼仪的内侍抵达王源的宅中。这是朝中惯例,第一次上殿或者入宫,会有专门的人来告知礼仪之事,以免行至不当,出丑倒也罢了,冲撞了陛下可就是大罪过了。
王源自然是认真的学习,可惜老内侍口齿漏风罗里啰嗦,说了半天,王源才算是明白了六七分。不过倒也没什么大碍,觐见朝会的一些流程和礼节王源是弄懂了。
学完这些之后,已经是鸡鸣时分,送走老内侍之后,也没时间继续睡觉了,因为大唐早朝很早便要开始,一般在五更之后便需要赶到宫中指定地点候朝,时间其实很紧迫了。
王家众人也是齐聚后宅中,王源洗漱之后,众人七手八脚帮着换衣梳头束带穿靴,忙碌之中透着紧张。好在前几日为了买东西方便,家里买了辆马车,此刻正好派上用场,作为代步的工具。收拾妥当之后,黄三赶着马车载着王源在众人的目光中出门而去。
马车在黑漆漆的大街上疾驰,坊外街市上的武侯们尚在巡逻,但不知为何,王源第一次对这些武侯们毫无恐惧之意。从他们面前疾驰而过,压根不用考虑被他们盘查身份。甚至希望他们拦着马车来盘问一番,自己便可将手中持有的上朝凭信给这帮家伙们瞧,然后再奚落他们一番。
然而,这帮武侯们似乎天生有嗅觉,压根没有盘查之意,好像知道马车中坐的人无需盘查一般。王源甚至让黄三故意将马车从他们的马匹咫尺之处经过,也没有丝毫的作用。王源失望之余,心中也暗自感慨,这就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闻武侯而色变,听鼓声而胆寒,如今自己居然可以在尚未天明的长安街上飞驰而不用担心被武侯盘查,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和坊中大部分被圈养的百姓不同,自己已经能踏出这些牢笼般的民坊了。
天色微明,大明宫就在眼前;晨曦之中,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华贵精美的马车,高大健硕的马匹聚集在丹凤门之侧。赶车的马夫和牵马的仆役呵斥着马匹驾驭着马车集中在宫门一侧的停放之处。他们的主人们此刻正三三两两整顿衣衫,和相熟的官员们拱手招呼,一起谈笑风生的往丹凤门中走去。
王源下了马,嘱咐黄三将马车停在指定的地点位置,等候自己下朝来,黄三满脸兴奋之色,连声的答应,眼睛却盯着宏伟的宫门和周围的熙攘的人群挪不开。王源理解他的感受,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场合,就算黄三这个地地道道的长安人也是未曾经历过得。
自己其实和他也是一样,看着周围冠盖堂皇,笑语熙攘三三两两进入宫门的官员们,王源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显得孤独的很,仿佛有些格格不入。
王源收拾心情整了整衣服,迈步往丹凤门内走,出示了进宫的信物后,畅通无阻的进了大明宫。数十步外,龙首渠上的御桥就在眼前,和左右侧的下马桥一样,都是汉白玉的栏杆,大青石的桥面,精巧而奢华。
桥头上的高高的花瓣状的灯杆让王源想起了数日之前的那个夜晚。数日之前的夜里,王源曾偷偷来此,此番前来,也算是故地重游了。但那天是黑夜,看不清周围的景物,而且慌里慌张的根本没心情看周围的景物。而现在是破晓时分,周围的景象虽不太清晰,但也已经可以一览无余,这让王源得以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大明宫中的格局。
过御桥之后,脚下所走的御道直接穿过含元殿前的大广场,通向数百步之外虎踞龙盘一般坐落的含元殿下方台阶。广场左右有数十间高大的房舍和殿宇,王源听公孙兰说过,左右这些房舍便是左右金吾卫仗院所在之处,亦即是宫中金吾卫兵马驻扎的总衙所在。数十间房舍和殿宇虽不高大,但谁都知道,这是保卫大明宫的重要所在。
这座宫殿之中,金吾卫兵马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点在一排排身着甲胄无处不在的金吾卫士兵身上得以体现。无论在御道之侧,殿宇间的回廊上,隐晦的树木暗影之中,都能见到他们挺拔肃穆,气势摄人的身影。
王源知道,大明宫内的护卫之责便是这些金吾卫担当,早朝时殿外站着的也是金吾卫士兵,被称作金吾卫殿直,地位和职责比那晚上看到的专门守着大明宫几座宫门的龙武军和神武军反倒更为的重要。虽比不上陛下近卫左右千牛卫的地位高,但也是一只既能护卫宫中,又能巡察坊市的重要禁军力量。
御道前方,两座不高的楼阁一左一右矗立在御道两侧,这两座阁子都有名字,一为翔鸾一为栖凤,红柱绿檐,华丽非凡。过翔鸾阁和栖凤阁之后,高大巍峨如一座山峰一般矗立的含元殿便在眼前。三排数百阶的台阶匍匐而上,在阶下仰望含元殿,衬托着清晨肃穆蓝黑的天空背.景,给人一种被一位端坐于此的巨人冷目俯视的感觉。人到含元殿阶下,不由自主便产生一种肃穆之感,就连身边的官员们也停止了说笑,低头疾步上行,从心理上为此殿气势所摄。
王源也有同感,皇家威严在含元殿前尽皆体现,地基便有数丈高,再加上十几丈高的正殿的高度。在大唐长安,除了大雁塔之外,怕是没有比它更高的建筑物了。
而且似乎是为了衬托含元殿正殿的高大巍峨一般,在正殿两侧还分别各有钟鼓楼一座,作为含元殿的附属建筑,以飞廊和主殿相连。
所有的这一切的建筑布局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讲究的。王源虽不知道,但他若是知道这些布局的意义的话,定会惊叹不已。首先,殿前的翔鸾和栖凤两座楼阁和含元殿之间的位置组成一个‘凹’字型,两座阁楼像是拱卫大殿的两座守卫,这样的布局形成一种层次和呼应,两座阁楼之下便是盘旋而上的阶梯,大唐称之为龙尾道,这种布局曾被人称之为‘如日之升’便是形容在两阁守护之下,正殿的宏伟之势得以彰显。
而殿侧的两座钟鼓楼和大殿主殿又形成一个山字型,更像是衬托主殿的雄伟,又是重要的附属殿宇,除了太极宫顺天门处的钟鼓楼之外,大唐长安城中,最重要的钟鼓楼怕便是此处了。
天朝国度,处处透露出隐含的玄机,一事一物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凑合而成,而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在其中,蕴含着许多常人难知的内涵。
今日是大早朝,也是玄宗这个月来的第一次早朝。自从贵妃入宫之后,一日一朝的惯例早已被打破,所以每逢大早朝之日,官员们来的都很齐整,很多人也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中只能在今天见到玄宗,故而格外的重视。
当然,像李林甫李适之的等近臣即便没有朝会也是能进宫见皇帝的,但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露脸也就是每个月的那几天而已。
含元殿两侧的钟鼓楼下,是上朝之前众官员歇息的地方;爬上高高的殿前台阶对某些官员而言简直是场灾难,到了此处,他们可以稍加休息,喝些茶水恢复体力,也可以同相熟同僚说话聊天,某些时候可在角落里定下些在朝上的攻守同盟什么的。
此刻,钟鼓楼下方已经人满为患,但却并不乱遭遭的一片。官员们自有自己的圈子。品级和派系也是限制他们行动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就算想参与某个话题之中,若你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或者根本只是个低级官员,那是无论如何无法融入的。
更何况,此时还有监察御史们作为早朝前的监督,此刻监察御史是最有底气和面子的,他们负责维持着早朝前官员们的纪律。大到重大的话题不可私议,小到看谁的衣衫不整,看谁在大声喧哗,监察御史们都有权作出处置。一般是警告斥责一番,若有情节严重的,监察御史们甚至会有权命金吾卫殿直士兵强行将不听话的官员叉出大明宫,剥夺他上朝的资格,事后再加以惩罚。
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少,监察御史们也不是愣头青,他们也不会做些太过得罪人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是走走过场,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王源站在这一群官员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身上没有官服,穿的只是普通的袍子,头上也没官帽,脚下也没有官靴。从形貌上便显得鹤立鸡群。更何况周围一群相互鞠躬作揖,说着些官场中的事物,甚至是相互开着玩笑的官员们自己没一个认识的。本来王源认为自己会见到李适之李林甫裴宽等人,但可惜的是,连这些自己不想见的熟人也没见到。
一时间,王源觉得有些无所事事起来,于是独自一人站在栏杆处凭栏往下看着广场的景色,索性不去多想。突然间,身后一个惊讶的声音响起:“王源王公子,是你么?”
王源一愣,扭头看去,只见面前站着一个四十许人,留着黑须,面目憨厚的一个人,脸上满是惊讶。王源认识他,此人是翰林院编修兼监察御史,梨花诗会上的评判之一,未来的大书法家颜真卿。
“原来是颜御史,有礼了。”王源也很高兴,可算是遇到个认识的了,虽算不上是多么熟的人,但起码也不是两眼一抹黑一个不识了。
“果真是你,哈哈,诗坛新秀王公子,不……应该叫你王学士了;昨日听说陛下下旨特招你入翰林院,真是替你高兴的很。翰林院中的几名老夫子也高兴的很,恭喜恭喜呀。”颜真卿笑一惊一乍的叫道,顿时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王源?谁是王源?”
“王源在哪?写《离离原上草》《登楼歌》的王源么?人呢人呢?”
“他便是王源?……我刚才还当是宫中伺候的内侍呢,生的粉嘟嘟的,也没个胡子,也不穿官服……哎呀,这可失礼了。”
围拢过来的官员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王源皱起眉头来,心想这些官员们也这么八卦无聊,跟市井百姓一般,倒也奇怪。
颜真卿皱眉喝道:“诸位,能不能有点礼貌?当着王学士的面便议论纷纷,懂不懂礼节?陛下亲自召王源为翰林学士,这是继太白之后我大唐第二人,诸位都是士人,该当道贺才是。”
众官员纷纷拱手道:“说的是,我等恭喜王学士了,王学士莫怪,我等也无恶意,只是闻学士之名久矣,一直没见过王学士的真容,今日得见,不免激动了些。”
“是啊,是啊,读学士之诗,我等叹为观止。学士之才不输太白,登楼歌一首足以名垂千古,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般诗句,谁能做出?佩服佩服。”一名官员摇头晃脑竟然吟诵起王源的诗句来。
颜真卿摆手道:“罢了罢了,今后都是同僚,见得机会多的是,诸位不要围在这里了。都散了吧。”
颜真卿是监察御史的身份,说的话自然有些份量,众官员也不愿开罪他,于是纷纷拱手退到一旁。颜真卿转过头来苦笑道:“王学士没想到吧,官员之中也有这么多喜欢你的人。”
王源笑道:“确实想不到,颜御史也是翰林院的人,今后还望颜御史多多提携,我对于官场之事可是一窍不通的。”
颜真卿笑道:“那是自然,其实我也不太懂,不过你入职翰林院我倒是非常高兴的,最近我参悟你的‘方松体’的字迹,似乎悟出了自成一派的书法之道,你入翰林院,我便有更多的机会请教你了。”
王源满头黑线,所谓方松体不过是梨花诗会上自己随口胡扯应付颜真卿的,没想到这人居然真的研究进去了,这样下去若是走火入魔了,毁了这位未来的大书法家,自己可就是大罪过了。
颜真卿见左右无人,低声道:“王学士跟李左相闹得不愉快了?”
王源微笑道:“哪有此事?”
颜真卿道:“那为何李左相最近私下谈论你的时候大骂你忘恩负义?说你借了他的力扬名之后便另攀高枝,是小人嘴脸。”
王源苦笑道:“你信么?”
颜真卿道:“我是不信的,你离开李左相的缘由我也是知道一些的,数日前我去终南山拜访王摩诘的时候,他也谈到了此事。王摩诘说他预感到你是不会同李左相合得来的,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王源叹道:“无论如何,李左相于我有提携之恩,他可以说我,我却不愿说他。我离开也是有我的苦衷,只是不愿为外人道罢了。”
颜真卿点头道:“我明白,刚才我特意找你便是要和你说几句话。李左相放了话,待会早朝上或许会于你不利,你要有心理准备。”
王源皱眉道:“我怎么没见到李左相他们?”
颜真卿道:“四品及以上官员都在东边的钟楼下歇息,这里是五品以下的上朝官员,你当然见不到他们。”
王源恍然大悟,点头道:“多谢颜御史提醒,我会注意的,但其实我也没什么只得他说的,我相信李左相不至于对我为难。”
颜真卿点头道:“但愿如此,先不打搅,早朝后我带你去翰林院入职,一应手续我会命人替你办的妥当,你不要担心。”
王源拱手答谢,颜真卿抱拳还礼,转身走开。依着栏杆,王源心中不知何种滋味,没想到首先要对自己不利的反倒是李适之,这在之前自己是根本难以想象的。虽然在此之前,便有人告诉王源,李适之散步了不少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对自己的名声也有了不少损害,但王源总以为以李适之的地位,当不至于如此恼羞成怒干出这样的事来。但颜真卿刚才一番话说过后,王源不得不相信李适之确实是个度量狭小之人,颜真卿是绝对不会造他的谣的。这让王源非常的失望,同时也对稍后的上朝有些忧虑。
东边的钟楼发出洪亮的朝钟声,数声轰鸣之后,全体官员神色肃然站立,纷纷再次检查衣帽仪容,默默的排好了队伍。耳听殿门出有内侍尖利的嗓音高呼上朝,东面的高官们先行进入,之后王源所在的鼓楼之下的官员队伍才缓慢的挪动脚步鱼贯进殿。
王源行在百官之末,跨过高高的含元殿门槛,第一次踏足大唐王朝的核心权力之所,王源的心情还是兴奋多于担忧,自豪多于恐惧。
让王源意外的是,大唐朝的早朝官员每人发一块蒲团,让众官员跪坐其上,比之后世的站立早朝要舒服了许多。前面的几位高官甚至在面前摆有小几,上面还摆着茶水,倒是惬意的很。
“圣人驾到。”众官员找好位置安定下来时,前方宝座之侧的内侍高声叫道。
众官员齐齐跪倒在蒲团上,口中高呼‘陛下万岁’行礼,起身时但见面色憔悴的玄宗举步从侧面屏风后走出,旁边跟着手持拂尘身材高大的高力士。
“众卿平身落座。”玄宗掩面打了个张口,拂袖道。
“谢陛下!”众人齐声道谢,扑簌簌一片衣衫抖动之声,一个个端坐蒲团之上。
(谢:带雨梨花1957的慷慨打赏,谢兄弟的打赏。二合一章节,今日无更了。)
次日凌晨,子夜刚过,在几名兵士的保护下,宫中一名讲解朝拜礼仪的内侍抵达王源的宅中。这是朝中惯例,第一次上殿或者入宫,会有专门的人来告知礼仪之事,以免行至不当,出丑倒也罢了,冲撞了陛下可就是大罪过了。
王源自然是认真的学习,可惜老内侍口齿漏风罗里啰嗦,说了半天,王源才算是明白了六七分。不过倒也没什么大碍,觐见朝会的一些流程和礼节王源是弄懂了。
学完这些之后,已经是鸡鸣时分,送走老内侍之后,也没时间继续睡觉了,因为大唐早朝很早便要开始,一般在五更之后便需要赶到宫中指定地点候朝,时间其实很紧迫了。
王家众人也是齐聚后宅中,王源洗漱之后,众人七手八脚帮着换衣梳头束带穿靴,忙碌之中透着紧张。好在前几日为了买东西方便,家里买了辆马车,此刻正好派上用场,作为代步的工具。收拾妥当之后,黄三赶着马车载着王源在众人的目光中出门而去。
马车在黑漆漆的大街上疾驰,坊外街市上的武侯们尚在巡逻,但不知为何,王源第一次对这些武侯们毫无恐惧之意。从他们面前疾驰而过,压根不用考虑被他们盘查身份。甚至希望他们拦着马车来盘问一番,自己便可将手中持有的上朝凭信给这帮家伙们瞧,然后再奚落他们一番。
然而,这帮武侯们似乎天生有嗅觉,压根没有盘查之意,好像知道马车中坐的人无需盘查一般。王源甚至让黄三故意将马车从他们的马匹咫尺之处经过,也没有丝毫的作用。王源失望之余,心中也暗自感慨,这就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闻武侯而色变,听鼓声而胆寒,如今自己居然可以在尚未天明的长安街上飞驰而不用担心被武侯盘查,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和坊中大部分被圈养的百姓不同,自己已经能踏出这些牢笼般的民坊了。
天色微明,大明宫就在眼前;晨曦之中,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华贵精美的马车,高大健硕的马匹聚集在丹凤门之侧。赶车的马夫和牵马的仆役呵斥着马匹驾驭着马车集中在宫门一侧的停放之处。他们的主人们此刻正三三两两整顿衣衫,和相熟的官员们拱手招呼,一起谈笑风生的往丹凤门中走去。
王源下了马,嘱咐黄三将马车停在指定的地点位置,等候自己下朝来,黄三满脸兴奋之色,连声的答应,眼睛却盯着宏伟的宫门和周围的熙攘的人群挪不开。王源理解他的感受,第一次参与到这样的场合,就算黄三这个地地道道的长安人也是未曾经历过得。
自己其实和他也是一样,看着周围冠盖堂皇,笑语熙攘三三两两进入宫门的官员们,王源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显得孤独的很,仿佛有些格格不入。
王源收拾心情整了整衣服,迈步往丹凤门内走,出示了进宫的信物后,畅通无阻的进了大明宫。数十步外,龙首渠上的御桥就在眼前,和左右侧的下马桥一样,都是汉白玉的栏杆,大青石的桥面,精巧而奢华。
桥头上的高高的花瓣状的灯杆让王源想起了数日之前的那个夜晚。数日之前的夜里,王源曾偷偷来此,此番前来,也算是故地重游了。但那天是黑夜,看不清周围的景物,而且慌里慌张的根本没心情看周围的景物。而现在是破晓时分,周围的景象虽不太清晰,但也已经可以一览无余,这让王源得以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大明宫中的格局。
过御桥之后,脚下所走的御道直接穿过含元殿前的大广场,通向数百步之外虎踞龙盘一般坐落的含元殿下方台阶。广场左右有数十间高大的房舍和殿宇,王源听公孙兰说过,左右这些房舍便是左右金吾卫仗院所在之处,亦即是宫中金吾卫兵马驻扎的总衙所在。数十间房舍和殿宇虽不高大,但谁都知道,这是保卫大明宫的重要所在。
这座宫殿之中,金吾卫兵马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点在一排排身着甲胄无处不在的金吾卫士兵身上得以体现。无论在御道之侧,殿宇间的回廊上,隐晦的树木暗影之中,都能见到他们挺拔肃穆,气势摄人的身影。
王源知道,大明宫内的护卫之责便是这些金吾卫担当,早朝时殿外站着的也是金吾卫士兵,被称作金吾卫殿直,地位和职责比那晚上看到的专门守着大明宫几座宫门的龙武军和神武军反倒更为的重要。虽比不上陛下近卫左右千牛卫的地位高,但也是一只既能护卫宫中,又能巡察坊市的重要禁军力量。
御道前方,两座不高的楼阁一左一右矗立在御道两侧,这两座阁子都有名字,一为翔鸾一为栖凤,红柱绿檐,华丽非凡。过翔鸾阁和栖凤阁之后,高大巍峨如一座山峰一般矗立的含元殿便在眼前。三排数百阶的台阶匍匐而上,在阶下仰望含元殿,衬托着清晨肃穆蓝黑的天空背.景,给人一种被一位端坐于此的巨人冷目俯视的感觉。人到含元殿阶下,不由自主便产生一种肃穆之感,就连身边的官员们也停止了说笑,低头疾步上行,从心理上为此殿气势所摄。
王源也有同感,皇家威严在含元殿前尽皆体现,地基便有数丈高,再加上十几丈高的正殿的高度。在大唐长安,除了大雁塔之外,怕是没有比它更高的建筑物了。
而且似乎是为了衬托含元殿正殿的高大巍峨一般,在正殿两侧还分别各有钟鼓楼一座,作为含元殿的附属建筑,以飞廊和主殿相连。
所有的这一切的建筑布局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讲究的。王源虽不知道,但他若是知道这些布局的意义的话,定会惊叹不已。首先,殿前的翔鸾和栖凤两座楼阁和含元殿之间的位置组成一个‘凹’字型,两座阁楼像是拱卫大殿的两座守卫,这样的布局形成一种层次和呼应,两座阁楼之下便是盘旋而上的阶梯,大唐称之为龙尾道,这种布局曾被人称之为‘如日之升’便是形容在两阁守护之下,正殿的宏伟之势得以彰显。
而殿侧的两座钟鼓楼和大殿主殿又形成一个山字型,更像是衬托主殿的雄伟,又是重要的附属殿宇,除了太极宫顺天门处的钟鼓楼之外,大唐长安城中,最重要的钟鼓楼怕便是此处了。
天朝国度,处处透露出隐含的玄机,一事一物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凑合而成,而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在其中,蕴含着许多常人难知的内涵。
今日是大早朝,也是玄宗这个月来的第一次早朝。自从贵妃入宫之后,一日一朝的惯例早已被打破,所以每逢大早朝之日,官员们来的都很齐整,很多人也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中只能在今天见到玄宗,故而格外的重视。
当然,像李林甫李适之的等近臣即便没有朝会也是能进宫见皇帝的,但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露脸也就是每个月的那几天而已。
含元殿两侧的钟鼓楼下,是上朝之前众官员歇息的地方;爬上高高的殿前台阶对某些官员而言简直是场灾难,到了此处,他们可以稍加休息,喝些茶水恢复体力,也可以同相熟同僚说话聊天,某些时候可在角落里定下些在朝上的攻守同盟什么的。
此刻,钟鼓楼下方已经人满为患,但却并不乱遭遭的一片。官员们自有自己的圈子。品级和派系也是限制他们行动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就算想参与某个话题之中,若你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或者根本只是个低级官员,那是无论如何无法融入的。
更何况,此时还有监察御史们作为早朝前的监督,此刻监察御史是最有底气和面子的,他们负责维持着早朝前官员们的纪律。大到重大的话题不可私议,小到看谁的衣衫不整,看谁在大声喧哗,监察御史们都有权作出处置。一般是警告斥责一番,若有情节严重的,监察御史们甚至会有权命金吾卫殿直士兵强行将不听话的官员叉出大明宫,剥夺他上朝的资格,事后再加以惩罚。
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少,监察御史们也不是愣头青,他们也不会做些太过得罪人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是走走过场,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王源站在这一群官员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身上没有官服,穿的只是普通的袍子,头上也没官帽,脚下也没有官靴。从形貌上便显得鹤立鸡群。更何况周围一群相互鞠躬作揖,说着些官场中的事物,甚至是相互开着玩笑的官员们自己没一个认识的。本来王源认为自己会见到李适之李林甫裴宽等人,但可惜的是,连这些自己不想见的熟人也没见到。
一时间,王源觉得有些无所事事起来,于是独自一人站在栏杆处凭栏往下看着广场的景色,索性不去多想。突然间,身后一个惊讶的声音响起:“王源王公子,是你么?”
王源一愣,扭头看去,只见面前站着一个四十许人,留着黑须,面目憨厚的一个人,脸上满是惊讶。王源认识他,此人是翰林院编修兼监察御史,梨花诗会上的评判之一,未来的大书法家颜真卿。
“原来是颜御史,有礼了。”王源也很高兴,可算是遇到个认识的了,虽算不上是多么熟的人,但起码也不是两眼一抹黑一个不识了。
“果真是你,哈哈,诗坛新秀王公子,不……应该叫你王学士了;昨日听说陛下下旨特招你入翰林院,真是替你高兴的很。翰林院中的几名老夫子也高兴的很,恭喜恭喜呀。”颜真卿笑一惊一乍的叫道,顿时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王源?谁是王源?”
“王源在哪?写《离离原上草》《登楼歌》的王源么?人呢人呢?”
“他便是王源?……我刚才还当是宫中伺候的内侍呢,生的粉嘟嘟的,也没个胡子,也不穿官服……哎呀,这可失礼了。”
围拢过来的官员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王源皱起眉头来,心想这些官员们也这么八卦无聊,跟市井百姓一般,倒也奇怪。
颜真卿皱眉喝道:“诸位,能不能有点礼貌?当着王学士的面便议论纷纷,懂不懂礼节?陛下亲自召王源为翰林学士,这是继太白之后我大唐第二人,诸位都是士人,该当道贺才是。”
众官员纷纷拱手道:“说的是,我等恭喜王学士了,王学士莫怪,我等也无恶意,只是闻学士之名久矣,一直没见过王学士的真容,今日得见,不免激动了些。”
“是啊,是啊,读学士之诗,我等叹为观止。学士之才不输太白,登楼歌一首足以名垂千古,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般诗句,谁能做出?佩服佩服。”一名官员摇头晃脑竟然吟诵起王源的诗句来。
颜真卿摆手道:“罢了罢了,今后都是同僚,见得机会多的是,诸位不要围在这里了。都散了吧。”
颜真卿是监察御史的身份,说的话自然有些份量,众官员也不愿开罪他,于是纷纷拱手退到一旁。颜真卿转过头来苦笑道:“王学士没想到吧,官员之中也有这么多喜欢你的人。”
王源笑道:“确实想不到,颜御史也是翰林院的人,今后还望颜御史多多提携,我对于官场之事可是一窍不通的。”
颜真卿笑道:“那是自然,其实我也不太懂,不过你入职翰林院我倒是非常高兴的,最近我参悟你的‘方松体’的字迹,似乎悟出了自成一派的书法之道,你入翰林院,我便有更多的机会请教你了。”
王源满头黑线,所谓方松体不过是梨花诗会上自己随口胡扯应付颜真卿的,没想到这人居然真的研究进去了,这样下去若是走火入魔了,毁了这位未来的大书法家,自己可就是大罪过了。
颜真卿见左右无人,低声道:“王学士跟李左相闹得不愉快了?”
王源微笑道:“哪有此事?”
颜真卿道:“那为何李左相最近私下谈论你的时候大骂你忘恩负义?说你借了他的力扬名之后便另攀高枝,是小人嘴脸。”
王源苦笑道:“你信么?”
颜真卿道:“我是不信的,你离开李左相的缘由我也是知道一些的,数日前我去终南山拜访王摩诘的时候,他也谈到了此事。王摩诘说他预感到你是不会同李左相合得来的,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王源叹道:“无论如何,李左相于我有提携之恩,他可以说我,我却不愿说他。我离开也是有我的苦衷,只是不愿为外人道罢了。”
颜真卿点头道:“我明白,刚才我特意找你便是要和你说几句话。李左相放了话,待会早朝上或许会于你不利,你要有心理准备。”
王源皱眉道:“我怎么没见到李左相他们?”
颜真卿道:“四品及以上官员都在东边的钟楼下歇息,这里是五品以下的上朝官员,你当然见不到他们。”
王源恍然大悟,点头道:“多谢颜御史提醒,我会注意的,但其实我也没什么只得他说的,我相信李左相不至于对我为难。”
颜真卿点头道:“但愿如此,先不打搅,早朝后我带你去翰林院入职,一应手续我会命人替你办的妥当,你不要担心。”
王源拱手答谢,颜真卿抱拳还礼,转身走开。依着栏杆,王源心中不知何种滋味,没想到首先要对自己不利的反倒是李适之,这在之前自己是根本难以想象的。虽然在此之前,便有人告诉王源,李适之散步了不少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对自己的名声也有了不少损害,但王源总以为以李适之的地位,当不至于如此恼羞成怒干出这样的事来。但颜真卿刚才一番话说过后,王源不得不相信李适之确实是个度量狭小之人,颜真卿是绝对不会造他的谣的。这让王源非常的失望,同时也对稍后的上朝有些忧虑。
东边的钟楼发出洪亮的朝钟声,数声轰鸣之后,全体官员神色肃然站立,纷纷再次检查衣帽仪容,默默的排好了队伍。耳听殿门出有内侍尖利的嗓音高呼上朝,东面的高官们先行进入,之后王源所在的鼓楼之下的官员队伍才缓慢的挪动脚步鱼贯进殿。
王源行在百官之末,跨过高高的含元殿门槛,第一次踏足大唐王朝的核心权力之所,王源的心情还是兴奋多于担忧,自豪多于恐惧。
让王源意外的是,大唐朝的早朝官员每人发一块蒲团,让众官员跪坐其上,比之后世的站立早朝要舒服了许多。前面的几位高官甚至在面前摆有小几,上面还摆着茶水,倒是惬意的很。
“圣人驾到。”众官员找好位置安定下来时,前方宝座之侧的内侍高声叫道。
众官员齐齐跪倒在蒲团上,口中高呼‘陛下万岁’行礼,起身时但见面色憔悴的玄宗举步从侧面屏风后走出,旁边跟着手持拂尘身材高大的高力士。
“众卿平身落座。”玄宗掩面打了个张口,拂袖道。
“谢陛下!”众人齐声道谢,扑簌簌一片衣衫抖动之声,一个个端坐蒲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