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404.第404章 引兵潼关
404.第404章 引兵潼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宇文泰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他跟着侯和出了东魏军的大营,上了马。这时他回头望去,大营中并没有太多的士卒留守,而且大部分都被侯和支开了。
他已经看不到高澄的寝帐,他在帐中留宿了几日,一开始觉得度日如年,但又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离开了。他握紧了缰绳,他不能就这样认输。宇文泰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穿的两裆铠,这是高澄的铠甲。兜鍪也是,里面的袴褶也是。他没想到高澄的衣物穿在他身上会这么合身。
“丞相……”侯和这时才有点惴惴不安起来。
“侯将军放心,有一日若是高大将军继任,不肯放过汝与令尊,只管西来投奔便是。”宇文泰口中随口一说地安慰侯和。
然而侯和害怕的是眼前就不好过。刚才算是过于冲动,可是现实近在眼前,高澄回来了怎么交待?
“主公!”
“主公!”
还没等侯和再说什么,他身后已经有人大声呼喊起来。
是于谨和赵贵带着被俘的西魏军残部出了东魏大营。
于谨和赵贵当然不会有宇文泰这样的待遇,这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尤其是赵贵,这时身上的伤还没有全好。
“元贵!”宇文泰抛开侯和向赵贵迎上来。
赵贵没带兜鍪,身上袴褶也破烂肮脏得厉害。尤其是沾在衣裳上面遍布的黑紫血迹,格外触目惊心。
“主公无恙……甚好……甚好……”赵贵本来是个爽利的人,但是这时反倒语无伦次了。
他之前听说本来到手的虎牢又被东寇夺回,后来连洛阳也丢了,心气大半已去。再后来加大丞相再加上于谨,全都被俘,他几乎是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赵贵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逃脱。哪怕是他能救宇文泰出去,让他以性命交换,也认了。没想到真有共同脱出樊笼的一刻。
赵贵这时心里反倒激起了万丈雄心。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还是速速离开为好。”于谨谨慎,怕事情生变。
侯和再没机会说什么了,西魏将帅早已抛下他率兵而去。
高澄回兵而来,一路急急而行,但也未见再有西魏军踪影。然而这时他的心思全在宇文泰身上。好不容易才擒获此人,都怪自己一时贪功心切,疏忽了。他心里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营塞大门洞开,几乎无人守卫。里面凌乱不堪,地上脚印重重叠叠,看起来甚是复杂。高澄在中军大帐前下了马,随手摘下兜鍪,刘桃枝立刻接了过来。高澄走到中军大帐外面,忽然止步,然后又绕过中军大帐往后面寝帐去了。
寝帐门口没有一个人,高澄心里一下子就冷了。
一个士卒上前来想为他打起那厚厚的帘笼,只是他动作慢了些。
高澄一脚踹开那人,自己挑开帘笼走了进去。
他一入帐就定住了。
榻上空空,宇文泰早就不在了。
他仿佛不敢相信似地走到近前,盯着那寝具仔细看。被子凌乱不堪地堆卷在一边,宇文泰确实不在这儿了。
高澄气急败坏地大声喝问,“人呢?!谁放走了黑獭?!”
这时刘桃枝也进来了。
“大将军,那原来守在帐外的兵卒全不见了。”刘桃枝一进来便回禀。他已经在刚才片刻的功夫把事情问了个大概。
高澄转过身来盯着刘桃枝,眸子里利如刃、冷如冰,好像放走宇文泰的是刘桃枝似的。
刘桃枝也一动不动地看着他,眼神丝毫不回避。
寝帐里没有点灯,火盆也奄奄一息,昏暗里高澄的幽绿的眸子如嗜血的猛兽般有一种格外冷静的杀戮之气。他那美如绿宝石的瞳仁缓缓地转了转,忽然示意刘桃枝上前来。
刘桃枝走上来,高澄吩咐他卸甲。
他身上的明光铠太沉重了,不便宜行动。
“大将军!”外面传来陈元康的声音。
高澄立刻便大步走出去。
出了寝帐,第一眼便看到士卒正在给侯和解绳子。不知是什么人绑缚了他,连口中也塞了麻布。
陈元康把那团麻布取掉,向高澄回道,“侯将军被绑在自己帐中,刚刚被人找到。”
侯和这一路从邺城来都相当闲散,部众士卒都不明白大将军为什么要带着这位武卫将军。但他是郡公之子,况又嗜酒爱鞭打士卒,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
“侯将军,”高澄慢慢一步一步逼近侯和,“是谁绑了你,不会是宇文黑獭吧?”
侯和不自在地借着活动手脚来暗示,他是被绑了很长时间了。听高澄这么一问,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高澄,所有借以掩饰的动作都停止了。他是在宇文泰等人走后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营中原来守着寝帐的人都被他支走了。他以高澄之命集结营中兵将去追击西寇,估计能有命回来的也没有几人。其余就是他自己人,还有西寇俘虏。俘虏一走,侯和自己人是不会说实话。侯和做出自己被人绑缚的样子,觉得至少可以隐瞒高澄一时吧。
“我猜的不错,是吗?”高澄已走到侯和面前。
阳光从侯和身后打在高澄身上,照得他的面颊清晰得纤毫毕现。高澄蹙着眉以抵挡阳光,侯和几乎不敢直视。
“大将军,是……宇文黑獭……”侯和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么说,”高澄的语气已经轻缓得不能再轻缓了。“宇文黑獭逃脱,你是知道的?难道侯将军就未曾阻拦?宇文黑獭怎么还有心情去捆绑你,而没有直接一刀杀了你?”高澄越说语气越犀利。
“宇文黑獭这个人,大将军还不知道吗?他若要做什么事,谁能拦得住?”侯和忽然鼓起了勇气。他想,不管怎么说他的父亲侯景立这么大功,有这个面子在,高澄又真敢拿他怎么样?再说,高澄自己不是之前也连番败给宇文黑獭,这时若把事情都赖在他身上,是不是不妥当?
“拦不住?”高澄一边说一边已经挥拳而至。
他语气是轻缓而问,下手却一点不轻。侯和完全没想到高澄会如此对他,一点防备没有。腮上重重挨了一拳,身子一歪倒下去,连头上的兜鍪都甩掉了。
“大将军不可如此对我!”侯和大声争辩反驳。
他话音未落,高澄已经一脚踹过来。他心里真是怒极了。费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才活捉到宇文泰,就这么被侯和放走了。侯和这些鬼话他岂能听不明白。若不是他有意放走了宇文泰,宇文泰怎么会这么轻易逃脱?连于谨、赵贵和所有的俘虏,走得干干净净,他的辛苦全白费了。既使宇文泰的六军被他杀得干干净净,也不及他活捉宇文泰一人。
侯和挨了重重一脚,蜷缩着身子连连翻滚,他是有经验的,这样一来高澄没能再结结实实地踹到他。
陈元康本来想拦着,但一想侯和所为实在可恶,也活该他有此下场。于是也就立于一边不言了。
刘桃枝是不可能去拦着的,他只恨不得大将军一脚踢死侯和他才能稍解恨。
士卒们几乎都是心里大声喝彩。
高澄反倒被侯和的躲闪激怒了。他大步上前蹲下身子,一把就薅住了侯和的发髻,然后重重地将他的头抢在地上。“咚”的一声如同石头撞地。
没几下,侯和就不出声了,慢慢地身子也不扭动挣扎了。侯和好像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一样任由高澄提、拎、摔、抢,真如傀儡一般。他的发髻早散了,满面都是血,完全看不见五官,真如死人一般。
这确实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高澄终于气喘吁吁地住了手,最后把侯和甩在一边。他微喘着,满身是汗,看都不肯再看侯和一眼。至少感觉心里气消了许多,有一种格外的畅快感。
陈元康瞟了一眼侯和,原本有些担心。但见他一只脚微微动了动,便放心了,也抛开不理。
刘桃枝站在那儿未动,眼睛也盯着侯和,他也看到侯和略微动了动,心里却是很失望。
士卒们探头探脑偷窥,互相施眼色,但没有人敢公开议论。
“长猷兄,事不宜迟,速去洛阳。”高澄吩咐了陈元康,自己向寝帐走去。一边又道,“多命斥候打探,宇文黑獭究竟逃到何处去了。”
长安城里的魏宫中,这个冬天格外阴冷,还有一种死气沉沉的孤寂。皇后郁久闾氏之丧过去的日子久了,但那种阴郁气久久不散。
丞相宇文泰协同几个柱国大将军倾巢而出之后,国政托付给了留守在长安的柱国大将军、广陵王元欣。
皇帝元宝炬久病,即便一时大愈也只是不再缠绵病榻,心思却早就不在什么社稷统一上了。太子元钦也出征在外,驻军蒲阪,不能再行监国之制。广陵王元欣虽然早些年也曾为了社稷热血沸腾过,但随后多年眼见得大丞相宇文泰越来越猜忌多疑、跋扈自专,他也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这时在长安主持国政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留在长安身负重任的还有一人,就是宇文泰的侄子、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宇文护。宇文护可谓是身兼数任,作为大丞相宇文泰的亲信心腹,又是子侄辈,要替丞相兼顾到宫中、府中的所有事。不但要留意到,还要适时地把握好所有事情的进展。这其间的分寸其实很不好拿捏。
丞相出征在外的时期,不但没有大朝,连两仪殿中朝都没有了。皇帝现在堪为摆设,自己就不上心,内朝自然更是没有。除了昭阳殿,元宝炬再不去别的地方。一日一日闷坐,连他身边的寺宦们都很好奇,不知道皇帝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广陵王元欣心里的尺度,知道丞相不喜欢多事,他只要看住了长安别出什么意外,至于什么兴邦兴社稷之类的大业,自然不用他去考虑。元欣也守在府里不出门,有事时官员自去广陵王府禀报。而大多数时候,元欣则是能拖就拖,一切等丞相回来定夺。反正也没有什么急务。现在最急的急务就是两魏战事,这是丞相决断的事,用不着他从旁多口。
宇文护则有一半时间会去丞相府。日常事务不说了,丞相也会有战事的消息送回来,有些要责令他去办的事,也会直接送消息到丞相府。宇文护虽未在河南,但对河南的战事倒可能比谁知道得都详尽。这些消息中的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探听来回禀的。
刚知道丢了潼关,宇文护心里就紧张起来。东寇慕容绍宗连连用计夺了潼关,直接就危及到了长安。皇帝不急,广陵王沉默,不知道叔父宇文泰是什么意思,宇文护倒比谁都心焦。
如果慕容绍宗索性丢开所有顾虑直奔长安而来,都中连一个肯上心、肯拿主意的人都没有,他又该如何行事?皇帝也好,广陵王也好,都是元氏帝裔,也许心里倒盼着社稷再度一统。但宇文氏岂能与高氏并立?费尽心机在关中建立起来的基业又岂能移之于邺城?
这时候,魏宫中的元宝炬尚不知道此消息。
宇文泰、于谨、赵贵收拾了残部在往洛阳而去的方向终于汇合了李虎、李穆一部。
算下来,西魏军这时真是损失惨重。火烧河桥之后与高澄大战,赵贵被俘,那时宇文泰和赵贵所统领的西魏军烧死、战死的不计其数。宇文泰勉强脱身时身边只有一、二百士卒而已。
到洛阳汇合于谨、高仲密,后又率兵去袭高澄的邙山大营,这原本是于谨的人马。等宇文泰和于谨被俘,再被侯和放行逃出,集结的残部也只有几百士卒。分给高仲密守洛阳城的将士不用说是都要不回来了,不是被杀就是归降。
李虎、李穆的部卒先是在洛阳与高岳大战一场,后又在邙山被高澄突袭,措手不及损失也相当惨重。最后走脱时数万兵卒也只余两、三千人而已。
洛阳城里的侯景在气走高岳之后,严密关注邙山动向。当宇文泰带着几个柱国大将军,统率着数千人的残兵败将直抵洛阳时候景当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正如侯景所料,宇文泰、于谨、赵贵、李虎等人过洛阳而不停留,向西而去。他也能想是出来,是奔恒农、指潼关的方向。
从高仲密据虎牢而叛,西魏军曾一度在河南以开天劈地之势大占便宜。但事情就是这么急转直下,仗打到这一步,这时的西魏军在河南已经再无利可图,长安危急在望,潼关势必夺回。不然国都有沦丧之忧,更何谈东取邺城?那岂不是笑话?
邙山据洛阳咫尺之遥。不用说侯景也知道高澄必定是随后就到。那么他的态度该如何?
宇文泰心里有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他跟着侯和出了东魏军的大营,上了马。这时他回头望去,大营中并没有太多的士卒留守,而且大部分都被侯和支开了。
他已经看不到高澄的寝帐,他在帐中留宿了几日,一开始觉得度日如年,但又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离开了。他握紧了缰绳,他不能就这样认输。宇文泰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穿的两裆铠,这是高澄的铠甲。兜鍪也是,里面的袴褶也是。他没想到高澄的衣物穿在他身上会这么合身。
“丞相……”侯和这时才有点惴惴不安起来。
“侯将军放心,有一日若是高大将军继任,不肯放过汝与令尊,只管西来投奔便是。”宇文泰口中随口一说地安慰侯和。
然而侯和害怕的是眼前就不好过。刚才算是过于冲动,可是现实近在眼前,高澄回来了怎么交待?
“主公!”
“主公!”
还没等侯和再说什么,他身后已经有人大声呼喊起来。
是于谨和赵贵带着被俘的西魏军残部出了东魏大营。
于谨和赵贵当然不会有宇文泰这样的待遇,这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尤其是赵贵,这时身上的伤还没有全好。
“元贵!”宇文泰抛开侯和向赵贵迎上来。
赵贵没带兜鍪,身上袴褶也破烂肮脏得厉害。尤其是沾在衣裳上面遍布的黑紫血迹,格外触目惊心。
“主公无恙……甚好……甚好……”赵贵本来是个爽利的人,但是这时反倒语无伦次了。
他之前听说本来到手的虎牢又被东寇夺回,后来连洛阳也丢了,心气大半已去。再后来加大丞相再加上于谨,全都被俘,他几乎是心灰意冷到了极点。赵贵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逃脱。哪怕是他能救宇文泰出去,让他以性命交换,也认了。没想到真有共同脱出樊笼的一刻。
赵贵这时心里反倒激起了万丈雄心。
“主公,此地不宜久留,还是速速离开为好。”于谨谨慎,怕事情生变。
侯和再没机会说什么了,西魏将帅早已抛下他率兵而去。
高澄回兵而来,一路急急而行,但也未见再有西魏军踪影。然而这时他的心思全在宇文泰身上。好不容易才擒获此人,都怪自己一时贪功心切,疏忽了。他心里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营塞大门洞开,几乎无人守卫。里面凌乱不堪,地上脚印重重叠叠,看起来甚是复杂。高澄在中军大帐前下了马,随手摘下兜鍪,刘桃枝立刻接了过来。高澄走到中军大帐外面,忽然止步,然后又绕过中军大帐往后面寝帐去了。
寝帐门口没有一个人,高澄心里一下子就冷了。
一个士卒上前来想为他打起那厚厚的帘笼,只是他动作慢了些。
高澄一脚踹开那人,自己挑开帘笼走了进去。
他一入帐就定住了。
榻上空空,宇文泰早就不在了。
他仿佛不敢相信似地走到近前,盯着那寝具仔细看。被子凌乱不堪地堆卷在一边,宇文泰确实不在这儿了。
高澄气急败坏地大声喝问,“人呢?!谁放走了黑獭?!”
这时刘桃枝也进来了。
“大将军,那原来守在帐外的兵卒全不见了。”刘桃枝一进来便回禀。他已经在刚才片刻的功夫把事情问了个大概。
高澄转过身来盯着刘桃枝,眸子里利如刃、冷如冰,好像放走宇文泰的是刘桃枝似的。
刘桃枝也一动不动地看着他,眼神丝毫不回避。
寝帐里没有点灯,火盆也奄奄一息,昏暗里高澄的幽绿的眸子如嗜血的猛兽般有一种格外冷静的杀戮之气。他那美如绿宝石的瞳仁缓缓地转了转,忽然示意刘桃枝上前来。
刘桃枝走上来,高澄吩咐他卸甲。
他身上的明光铠太沉重了,不便宜行动。
“大将军!”外面传来陈元康的声音。
高澄立刻便大步走出去。
出了寝帐,第一眼便看到士卒正在给侯和解绳子。不知是什么人绑缚了他,连口中也塞了麻布。
陈元康把那团麻布取掉,向高澄回道,“侯将军被绑在自己帐中,刚刚被人找到。”
侯和这一路从邺城来都相当闲散,部众士卒都不明白大将军为什么要带着这位武卫将军。但他是郡公之子,况又嗜酒爱鞭打士卒,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
“侯将军,”高澄慢慢一步一步逼近侯和,“是谁绑了你,不会是宇文黑獭吧?”
侯和不自在地借着活动手脚来暗示,他是被绑了很长时间了。听高澄这么一问,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高澄,所有借以掩饰的动作都停止了。他是在宇文泰等人走后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营中原来守着寝帐的人都被他支走了。他以高澄之命集结营中兵将去追击西寇,估计能有命回来的也没有几人。其余就是他自己人,还有西寇俘虏。俘虏一走,侯和自己人是不会说实话。侯和做出自己被人绑缚的样子,觉得至少可以隐瞒高澄一时吧。
“我猜的不错,是吗?”高澄已走到侯和面前。
阳光从侯和身后打在高澄身上,照得他的面颊清晰得纤毫毕现。高澄蹙着眉以抵挡阳光,侯和几乎不敢直视。
“大将军,是……宇文黑獭……”侯和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么说,”高澄的语气已经轻缓得不能再轻缓了。“宇文黑獭逃脱,你是知道的?难道侯将军就未曾阻拦?宇文黑獭怎么还有心情去捆绑你,而没有直接一刀杀了你?”高澄越说语气越犀利。
“宇文黑獭这个人,大将军还不知道吗?他若要做什么事,谁能拦得住?”侯和忽然鼓起了勇气。他想,不管怎么说他的父亲侯景立这么大功,有这个面子在,高澄又真敢拿他怎么样?再说,高澄自己不是之前也连番败给宇文黑獭,这时若把事情都赖在他身上,是不是不妥当?
“拦不住?”高澄一边说一边已经挥拳而至。
他语气是轻缓而问,下手却一点不轻。侯和完全没想到高澄会如此对他,一点防备没有。腮上重重挨了一拳,身子一歪倒下去,连头上的兜鍪都甩掉了。
“大将军不可如此对我!”侯和大声争辩反驳。
他话音未落,高澄已经一脚踹过来。他心里真是怒极了。费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才活捉到宇文泰,就这么被侯和放走了。侯和这些鬼话他岂能听不明白。若不是他有意放走了宇文泰,宇文泰怎么会这么轻易逃脱?连于谨、赵贵和所有的俘虏,走得干干净净,他的辛苦全白费了。既使宇文泰的六军被他杀得干干净净,也不及他活捉宇文泰一人。
侯和挨了重重一脚,蜷缩着身子连连翻滚,他是有经验的,这样一来高澄没能再结结实实地踹到他。
陈元康本来想拦着,但一想侯和所为实在可恶,也活该他有此下场。于是也就立于一边不言了。
刘桃枝是不可能去拦着的,他只恨不得大将军一脚踢死侯和他才能稍解恨。
士卒们几乎都是心里大声喝彩。
高澄反倒被侯和的躲闪激怒了。他大步上前蹲下身子,一把就薅住了侯和的发髻,然后重重地将他的头抢在地上。“咚”的一声如同石头撞地。
没几下,侯和就不出声了,慢慢地身子也不扭动挣扎了。侯和好像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一样任由高澄提、拎、摔、抢,真如傀儡一般。他的发髻早散了,满面都是血,完全看不见五官,真如死人一般。
这确实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高澄终于气喘吁吁地住了手,最后把侯和甩在一边。他微喘着,满身是汗,看都不肯再看侯和一眼。至少感觉心里气消了许多,有一种格外的畅快感。
陈元康瞟了一眼侯和,原本有些担心。但见他一只脚微微动了动,便放心了,也抛开不理。
刘桃枝站在那儿未动,眼睛也盯着侯和,他也看到侯和略微动了动,心里却是很失望。
士卒们探头探脑偷窥,互相施眼色,但没有人敢公开议论。
“长猷兄,事不宜迟,速去洛阳。”高澄吩咐了陈元康,自己向寝帐走去。一边又道,“多命斥候打探,宇文黑獭究竟逃到何处去了。”
长安城里的魏宫中,这个冬天格外阴冷,还有一种死气沉沉的孤寂。皇后郁久闾氏之丧过去的日子久了,但那种阴郁气久久不散。
丞相宇文泰协同几个柱国大将军倾巢而出之后,国政托付给了留守在长安的柱国大将军、广陵王元欣。
皇帝元宝炬久病,即便一时大愈也只是不再缠绵病榻,心思却早就不在什么社稷统一上了。太子元钦也出征在外,驻军蒲阪,不能再行监国之制。广陵王元欣虽然早些年也曾为了社稷热血沸腾过,但随后多年眼见得大丞相宇文泰越来越猜忌多疑、跋扈自专,他也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这时在长安主持国政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留在长安身负重任的还有一人,就是宇文泰的侄子、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宇文护。宇文护可谓是身兼数任,作为大丞相宇文泰的亲信心腹,又是子侄辈,要替丞相兼顾到宫中、府中的所有事。不但要留意到,还要适时地把握好所有事情的进展。这其间的分寸其实很不好拿捏。
丞相出征在外的时期,不但没有大朝,连两仪殿中朝都没有了。皇帝现在堪为摆设,自己就不上心,内朝自然更是没有。除了昭阳殿,元宝炬再不去别的地方。一日一日闷坐,连他身边的寺宦们都很好奇,不知道皇帝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广陵王元欣心里的尺度,知道丞相不喜欢多事,他只要看住了长安别出什么意外,至于什么兴邦兴社稷之类的大业,自然不用他去考虑。元欣也守在府里不出门,有事时官员自去广陵王府禀报。而大多数时候,元欣则是能拖就拖,一切等丞相回来定夺。反正也没有什么急务。现在最急的急务就是两魏战事,这是丞相决断的事,用不着他从旁多口。
宇文护则有一半时间会去丞相府。日常事务不说了,丞相也会有战事的消息送回来,有些要责令他去办的事,也会直接送消息到丞相府。宇文护虽未在河南,但对河南的战事倒可能比谁知道得都详尽。这些消息中的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探听来回禀的。
刚知道丢了潼关,宇文护心里就紧张起来。东寇慕容绍宗连连用计夺了潼关,直接就危及到了长安。皇帝不急,广陵王沉默,不知道叔父宇文泰是什么意思,宇文护倒比谁都心焦。
如果慕容绍宗索性丢开所有顾虑直奔长安而来,都中连一个肯上心、肯拿主意的人都没有,他又该如何行事?皇帝也好,广陵王也好,都是元氏帝裔,也许心里倒盼着社稷再度一统。但宇文氏岂能与高氏并立?费尽心机在关中建立起来的基业又岂能移之于邺城?
这时候,魏宫中的元宝炬尚不知道此消息。
宇文泰、于谨、赵贵收拾了残部在往洛阳而去的方向终于汇合了李虎、李穆一部。
算下来,西魏军这时真是损失惨重。火烧河桥之后与高澄大战,赵贵被俘,那时宇文泰和赵贵所统领的西魏军烧死、战死的不计其数。宇文泰勉强脱身时身边只有一、二百士卒而已。
到洛阳汇合于谨、高仲密,后又率兵去袭高澄的邙山大营,这原本是于谨的人马。等宇文泰和于谨被俘,再被侯和放行逃出,集结的残部也只有几百士卒。分给高仲密守洛阳城的将士不用说是都要不回来了,不是被杀就是归降。
李虎、李穆的部卒先是在洛阳与高岳大战一场,后又在邙山被高澄突袭,措手不及损失也相当惨重。最后走脱时数万兵卒也只余两、三千人而已。
洛阳城里的侯景在气走高岳之后,严密关注邙山动向。当宇文泰带着几个柱国大将军,统率着数千人的残兵败将直抵洛阳时候景当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正如侯景所料,宇文泰、于谨、赵贵、李虎等人过洛阳而不停留,向西而去。他也能想是出来,是奔恒农、指潼关的方向。
从高仲密据虎牢而叛,西魏军曾一度在河南以开天劈地之势大占便宜。但事情就是这么急转直下,仗打到这一步,这时的西魏军在河南已经再无利可图,长安危急在望,潼关势必夺回。不然国都有沦丧之忧,更何谈东取邺城?那岂不是笑话?
邙山据洛阳咫尺之遥。不用说侯景也知道高澄必定是随后就到。那么他的态度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