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胡闹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从陈桥到崖山最新章节!
事实证明:陆铣的怀柔功夫做的很好。因史书记载“交趾大恐,因遣使朝贡,辞礼滋益恭”
接下来要说的是已变得随心所欲、朝野上下再也没人能阻止他的赵曙先生开始做的一些非常绝妙的事:
他就像玩一样,拿国家顶级官衔都当玩具。翰林学士王畴,官做到这位置,文采是不必说了,王畴难得的是口才也非常棒。某天晚上,他和赵曙偶然闲聊了起来,没想到聊的是非常投机。
赵曙很高兴,没几天的12月15日突然任命王畴做枢密副使。一般来说,翰林学士是两制官,从两制进两府,很合乎逻辑,没问题…但具体到王畴身上,问题就很大。
宋朝有规矩,无论谁出任两府宰执,必须得有在外地做省长以上领导的经历。一来这会让宰执人选有毒丽处理事务经验。二来是防止那些总赖在京城里享福,资格熬到一定程度的官场老油条们混进最高权力机构。
而这位王翰林就正是地道的官场老油条,从登科后一直35年没离开过开封城,在人间天堂里过日子,哪知为政的艰难、百姓的苦楚?
眼看着出错,好在当天值班写诏书的知制诰钱公辅是明白人,知制诰是两制官,有权力“封还词头”词头,是未生效的皇帝任命,只有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后,任命才会生效。而两制官一旦觉得这任命不妥,他有权把词头封还,拒写诏书,终止任命程序!这是宋朝政府一非常开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为的就是制约皇权,防止滥用。具体来说,就是防止赵曙这样的二杆子行为。不过二杆子之所是二杆子,其原因就是有个少根弦的脑袋。
赵曙居然抓狂了!他也不想想在他之前100多年间被封还的词头不计其数,从根本上讲这是两制官在认真工作。对他这皇帝负责。可他的认为却是:这是他亲政以来第一次任命两府官员,就被驳回了,实在没面子!
16日,他命令把钱公辅贬官,知制诰不要做了,到滁州去当团练副使。不料这词头发下去,又被另一位知制诰祖无择给封还了。这惩罚太重,根本不合规矩!
赵曙快气疯了,他感觉自己严重地被大臣们鄙视了。为挽回影响、增强威望,他决定把祖无择一块贬官。都滚得远远的!
很可惜,这命令也没能实现,他亲爱的首相大人韩琦赶了过来,悄悄告诉他:这么搞简直就是不着调,皇帝不是这样当的!
赵曙冷静了些,毕竟韩琦是他最信得过的人。但必须还得惩罚!17日,钱公辅定要贬到外地。祖无择嘛…知制诰继续当,罚铜30斤。这事告一段落,通过这件事。大臣们心里稍微对赵曙摸到了点底。觉得他是个情绪大于理智的人?
那就好办了,只要过几天缓一缓,气消了也就好办了?几天后,龙图阁直学士卢士宗认为时机成熟了。那天他到便殿汇报审刑院工作,发现皇帝的情绪非常好。于是他委婉提出了大家对钱公辅被贬到外地的看法:真是有些太重了,您是不是重新考虑下?
赵曙当天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钱公辅仍被贬。1年后,卢士宗被贬广德军…
这么点破事,过了一年居然还念念不忘。真让人很惊奇…
治平2年(1065)1月1日,出生才6年多的、大契丹有史以来的最天才儿童耶律浚被立为皇太子。而耶律浚的文武全才、英姿勃发、潇洒风流…这一切都让大辽第一奸臣耶律乙辛惶惶不安…
其实,钱公辅、卢士宗己很幸运了。有个人基本上没犯什么事,却也被贬出京城,到杭州去当地方官:庆历名臣、大才子蔡襄。
蔡襄当时是三司使,他的作风很温和,除早年的《四贤一不孝》诗外,基本不显山露水。是那种默默做事、本份做人的好同志。可不知为什么,宋英宗从即位开始就极端讨厌他,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番…
某次蔡襄请了一天假,话说请一天假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赵曙火了,当场发飚:三司掌管天下钱粮,事务繁多,蔡襄近十天来请了四次假,何不用别人?请假的后果居然是丢官罢职…韩琦、欧阳修忙走了过来,蔡襄是他们老朋友,说什么也得保一下?
韩琦说:三司近年来办事没失误,罢职无名。况且这时要找一才识比蔡襄更好的,也没人选…赵曙仍绷紧了脸,连韩琦面子都不给了。
欧阳修选择动之以情,说蔡襄请假是为尽孝。他妈妈80多岁、近来多病,他没法不照顾。况且蔡襄只请朝假,不误起居,公事更没耽误过,罢免实在不应该?
赵曙勉强不再追究。但大臣们惊奇地发现:打击蔡襄就成皇帝的主要工作了。从那次起,时不时地皇上就会关注下三司的工作、变着法地找茬,总之定要把蔡襄赶下台!
情况严重,几个庆历老伙伴私下聚在一起问:蔡襄你到底干了什么,把皇上惹成这样?蔡襄努力回忆,可就想不起来:我真的冤啊!没事惹皇上干什么?
最后决定由韩琦出面,去探听下原因。之后就见韩琦脸色相当难看地回来了,仔细辨认,那不是事情难办的烦恼,而是吓的…
原来那涉及到了赵曙还在当皇太子时的一件隐密事。据说选了赵曙后,仁宗半夜独自流泪,他想起了自己3个早逝的亲生儿子,怎能不伤心?这时亲近的内侍们如任守忠之流出现,他们埋怨仁宗立太子太仓促,可以从容再选嘛,这个赵曙不理想…
这其中也有“一二知名”的近臣,这些人还写了些奏章,都是关于另立太子的。幸运的是这些奏章一直都放在仁宗的卧床上,赵曙登基后不久就都烧了。可谁也不敢肯定赵曙到底看过没?尤其不能确定的是,那“一二知名”近臣到底都是谁!
看韩琦脸色,大家就都知道了问题严重性。事实上韩琦就有心病,他当初就有过别的心思,也写过那种奏章!但现在最可怕的情况就是赵曙事实上没亲眼见过。但却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这才最要命!怀疑上谁谁就会倒大霉,还没法解释!
可也不能听之任之?几位大佬想了又想,决定得跟皇上讲清楚,这不止是蔡襄一个人的事,搞不好大家都麻烦!
某天他们集体进宫,由韩琦大着胆子问:皇帝知道有这么件事吗?这和蔡襄有关吗?
赵曙立即就精神了,说:虽没见过文字,但在庆宁宫(他当皇太子时的寝宫)时就听说过了。是蔡襄写的!
韩琦长出口气,没亲眼见过…是蔡襄!好!非常好!第一没实据、第二不是自己。他小心翼翼地劝说:事出暧昧,到底怎样。得查清楚才能确定,总不能这样仅凭谣言就定案?那样以后随时都会有小人造谣生事,正经人没法活了!
次相曾公亮也加了一句:开封城是八卦最多的地方,狗仔队防不胜防,什么谣言都有市场,十有**都不可信!
可惜皇帝的样子是摆明了不信他们。蔡襄就是犯人,就是当初要害他当不上皇太子,现在当不上皇帝的那个死对头!
要说还是欧阳修最有学问,他换了个角度问:皇上您觉得这事到底有没有呢?赵曙更绝。把角度再颠倒了一次才回答“虽不见文字,亦安能保其必无”是没看见实物,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没?
如果说韩琦挤走富弼用的是流氓政治,赵曙这就是流氓逻辑。在证据不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可证明证据不是绝对不存在的!
欧阳修有点头晕,但古文运动复兴的大才子毕生能耐就在以理著文,就是凡事先把道理想清楚了,才会动笔写字。于是平静地劝说:皇上。无迹可寻的事不可信,其实就算有真凭实据的也作不了准!仁宗时期,夏竦让丫环模仿石介笔迹写信给富弼。诬陷两人密谋造反。前几年还有人伪造了我本人的奏章,建议减少宫里内侍,结果弄得太监们见了我就咬牙切齿。这都是例子。所以别说没文字,就算有,也可能别有内情。皇上您还是算了…
这样的劝说入情于理,拿事实说话,可说非常到位了?不!赵曙的贱人潜能被完全激发,他的流氓逻辑上升到一空前无耻的地步:肯定是蔡襄!不然“为何造谤者不及他人”按他这逻辑,世上所有受害受苦的人都是自作自受,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出事呢?所以:定是你自己的原因!
谈话到此结束,就算语言大师到了欧阳修的地步也没话可讲了。大家摇头苦笑出宫,今天实在长见识。蔡襄,算你命苦,到外地上班去…
2月11日,蔡襄出知杭州,换上来的人是吕夷简次子吕公弼。以前至和年间就做过三司使。与赵曙的第一次谈话,聊到为什么这次还选他时,差点没把吕公子郁闷死!
赵曙说:你还记得当年吗?我做王子时嫌马匹不好,派人到三司去换。你说身为宗室,应当避嫌,就是不答应。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你了!
皇帝的意思就是:我选顶级大臣只看中浮光掠影的一些小事,不去评估你对整个官场生涯的贡献…吕公弼越想越郁闷,这到底是夸奖还是否定?传出去别人会认为他当上计相,完全是好多年前的一小机遇,是个投机取巧之徒!
其实他没必要这样难受,相比之下,他还算说得过去的。赵曙接下来提拔的人才叫好玩。如三司度支判官皮公弼,这位老兄又贪又奸,是全开封著名的大贪官。再如集贤院直学士王广渊,这是全体士大夫公认的钻营求职、不顾廉耻名单中的第一名…至于为什么会提拔他?很简单,王广渊是赵曙没当皇太子时的幕僚。
综上所述,乱七八糟,但也很容易就能挑出其中主线,赵曙完全是以个人一己好恶为标准,选帝国的栋梁大臣。这是所有时代里做领导的人最要不得的一恶习。他自己是痛快了,可是在拿整个国家管理层的有效运行开玩笑!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些事,都要从赵曙皇帝的特殊心理变化来解释。只有回到这一原始点,才能承前启后,把他即位以来所有事情都解释得一清二楚。)
事实证明:陆铣的怀柔功夫做的很好。因史书记载“交趾大恐,因遣使朝贡,辞礼滋益恭”
接下来要说的是已变得随心所欲、朝野上下再也没人能阻止他的赵曙先生开始做的一些非常绝妙的事:
他就像玩一样,拿国家顶级官衔都当玩具。翰林学士王畴,官做到这位置,文采是不必说了,王畴难得的是口才也非常棒。某天晚上,他和赵曙偶然闲聊了起来,没想到聊的是非常投机。
赵曙很高兴,没几天的12月15日突然任命王畴做枢密副使。一般来说,翰林学士是两制官,从两制进两府,很合乎逻辑,没问题…但具体到王畴身上,问题就很大。
宋朝有规矩,无论谁出任两府宰执,必须得有在外地做省长以上领导的经历。一来这会让宰执人选有毒丽处理事务经验。二来是防止那些总赖在京城里享福,资格熬到一定程度的官场老油条们混进最高权力机构。
而这位王翰林就正是地道的官场老油条,从登科后一直35年没离开过开封城,在人间天堂里过日子,哪知为政的艰难、百姓的苦楚?
眼看着出错,好在当天值班写诏书的知制诰钱公辅是明白人,知制诰是两制官,有权力“封还词头”词头,是未生效的皇帝任命,只有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后,任命才会生效。而两制官一旦觉得这任命不妥,他有权把词头封还,拒写诏书,终止任命程序!这是宋朝政府一非常开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为的就是制约皇权,防止滥用。具体来说,就是防止赵曙这样的二杆子行为。不过二杆子之所是二杆子,其原因就是有个少根弦的脑袋。
赵曙居然抓狂了!他也不想想在他之前100多年间被封还的词头不计其数,从根本上讲这是两制官在认真工作。对他这皇帝负责。可他的认为却是:这是他亲政以来第一次任命两府官员,就被驳回了,实在没面子!
16日,他命令把钱公辅贬官,知制诰不要做了,到滁州去当团练副使。不料这词头发下去,又被另一位知制诰祖无择给封还了。这惩罚太重,根本不合规矩!
赵曙快气疯了,他感觉自己严重地被大臣们鄙视了。为挽回影响、增强威望,他决定把祖无择一块贬官。都滚得远远的!
很可惜,这命令也没能实现,他亲爱的首相大人韩琦赶了过来,悄悄告诉他:这么搞简直就是不着调,皇帝不是这样当的!
赵曙冷静了些,毕竟韩琦是他最信得过的人。但必须还得惩罚!17日,钱公辅定要贬到外地。祖无择嘛…知制诰继续当,罚铜30斤。这事告一段落,通过这件事。大臣们心里稍微对赵曙摸到了点底。觉得他是个情绪大于理智的人?
那就好办了,只要过几天缓一缓,气消了也就好办了?几天后,龙图阁直学士卢士宗认为时机成熟了。那天他到便殿汇报审刑院工作,发现皇帝的情绪非常好。于是他委婉提出了大家对钱公辅被贬到外地的看法:真是有些太重了,您是不是重新考虑下?
赵曙当天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钱公辅仍被贬。1年后,卢士宗被贬广德军…
这么点破事,过了一年居然还念念不忘。真让人很惊奇…
治平2年(1065)1月1日,出生才6年多的、大契丹有史以来的最天才儿童耶律浚被立为皇太子。而耶律浚的文武全才、英姿勃发、潇洒风流…这一切都让大辽第一奸臣耶律乙辛惶惶不安…
其实,钱公辅、卢士宗己很幸运了。有个人基本上没犯什么事,却也被贬出京城,到杭州去当地方官:庆历名臣、大才子蔡襄。
蔡襄当时是三司使,他的作风很温和,除早年的《四贤一不孝》诗外,基本不显山露水。是那种默默做事、本份做人的好同志。可不知为什么,宋英宗从即位开始就极端讨厌他,隔三差五就要敲打一番…
某次蔡襄请了一天假,话说请一天假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赵曙火了,当场发飚:三司掌管天下钱粮,事务繁多,蔡襄近十天来请了四次假,何不用别人?请假的后果居然是丢官罢职…韩琦、欧阳修忙走了过来,蔡襄是他们老朋友,说什么也得保一下?
韩琦说:三司近年来办事没失误,罢职无名。况且这时要找一才识比蔡襄更好的,也没人选…赵曙仍绷紧了脸,连韩琦面子都不给了。
欧阳修选择动之以情,说蔡襄请假是为尽孝。他妈妈80多岁、近来多病,他没法不照顾。况且蔡襄只请朝假,不误起居,公事更没耽误过,罢免实在不应该?
赵曙勉强不再追究。但大臣们惊奇地发现:打击蔡襄就成皇帝的主要工作了。从那次起,时不时地皇上就会关注下三司的工作、变着法地找茬,总之定要把蔡襄赶下台!
情况严重,几个庆历老伙伴私下聚在一起问:蔡襄你到底干了什么,把皇上惹成这样?蔡襄努力回忆,可就想不起来:我真的冤啊!没事惹皇上干什么?
最后决定由韩琦出面,去探听下原因。之后就见韩琦脸色相当难看地回来了,仔细辨认,那不是事情难办的烦恼,而是吓的…
原来那涉及到了赵曙还在当皇太子时的一件隐密事。据说选了赵曙后,仁宗半夜独自流泪,他想起了自己3个早逝的亲生儿子,怎能不伤心?这时亲近的内侍们如任守忠之流出现,他们埋怨仁宗立太子太仓促,可以从容再选嘛,这个赵曙不理想…
这其中也有“一二知名”的近臣,这些人还写了些奏章,都是关于另立太子的。幸运的是这些奏章一直都放在仁宗的卧床上,赵曙登基后不久就都烧了。可谁也不敢肯定赵曙到底看过没?尤其不能确定的是,那“一二知名”近臣到底都是谁!
看韩琦脸色,大家就都知道了问题严重性。事实上韩琦就有心病,他当初就有过别的心思,也写过那种奏章!但现在最可怕的情况就是赵曙事实上没亲眼见过。但却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这才最要命!怀疑上谁谁就会倒大霉,还没法解释!
可也不能听之任之?几位大佬想了又想,决定得跟皇上讲清楚,这不止是蔡襄一个人的事,搞不好大家都麻烦!
某天他们集体进宫,由韩琦大着胆子问:皇帝知道有这么件事吗?这和蔡襄有关吗?
赵曙立即就精神了,说:虽没见过文字,但在庆宁宫(他当皇太子时的寝宫)时就听说过了。是蔡襄写的!
韩琦长出口气,没亲眼见过…是蔡襄!好!非常好!第一没实据、第二不是自己。他小心翼翼地劝说:事出暧昧,到底怎样。得查清楚才能确定,总不能这样仅凭谣言就定案?那样以后随时都会有小人造谣生事,正经人没法活了!
次相曾公亮也加了一句:开封城是八卦最多的地方,狗仔队防不胜防,什么谣言都有市场,十有**都不可信!
可惜皇帝的样子是摆明了不信他们。蔡襄就是犯人,就是当初要害他当不上皇太子,现在当不上皇帝的那个死对头!
要说还是欧阳修最有学问,他换了个角度问:皇上您觉得这事到底有没有呢?赵曙更绝。把角度再颠倒了一次才回答“虽不见文字,亦安能保其必无”是没看见实物,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没?
如果说韩琦挤走富弼用的是流氓政治,赵曙这就是流氓逻辑。在证据不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可证明证据不是绝对不存在的!
欧阳修有点头晕,但古文运动复兴的大才子毕生能耐就在以理著文,就是凡事先把道理想清楚了,才会动笔写字。于是平静地劝说:皇上。无迹可寻的事不可信,其实就算有真凭实据的也作不了准!仁宗时期,夏竦让丫环模仿石介笔迹写信给富弼。诬陷两人密谋造反。前几年还有人伪造了我本人的奏章,建议减少宫里内侍,结果弄得太监们见了我就咬牙切齿。这都是例子。所以别说没文字,就算有,也可能别有内情。皇上您还是算了…
这样的劝说入情于理,拿事实说话,可说非常到位了?不!赵曙的贱人潜能被完全激发,他的流氓逻辑上升到一空前无耻的地步:肯定是蔡襄!不然“为何造谤者不及他人”按他这逻辑,世上所有受害受苦的人都是自作自受,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出事呢?所以:定是你自己的原因!
谈话到此结束,就算语言大师到了欧阳修的地步也没话可讲了。大家摇头苦笑出宫,今天实在长见识。蔡襄,算你命苦,到外地上班去…
2月11日,蔡襄出知杭州,换上来的人是吕夷简次子吕公弼。以前至和年间就做过三司使。与赵曙的第一次谈话,聊到为什么这次还选他时,差点没把吕公子郁闷死!
赵曙说:你还记得当年吗?我做王子时嫌马匹不好,派人到三司去换。你说身为宗室,应当避嫌,就是不答应。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你了!
皇帝的意思就是:我选顶级大臣只看中浮光掠影的一些小事,不去评估你对整个官场生涯的贡献…吕公弼越想越郁闷,这到底是夸奖还是否定?传出去别人会认为他当上计相,完全是好多年前的一小机遇,是个投机取巧之徒!
其实他没必要这样难受,相比之下,他还算说得过去的。赵曙接下来提拔的人才叫好玩。如三司度支判官皮公弼,这位老兄又贪又奸,是全开封著名的大贪官。再如集贤院直学士王广渊,这是全体士大夫公认的钻营求职、不顾廉耻名单中的第一名…至于为什么会提拔他?很简单,王广渊是赵曙没当皇太子时的幕僚。
综上所述,乱七八糟,但也很容易就能挑出其中主线,赵曙完全是以个人一己好恶为标准,选帝国的栋梁大臣。这是所有时代里做领导的人最要不得的一恶习。他自己是痛快了,可是在拿整个国家管理层的有效运行开玩笑!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些事,都要从赵曙皇帝的特殊心理变化来解释。只有回到这一原始点,才能承前启后,把他即位以来所有事情都解释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