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56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侯门有喜最新章节!
清晨的薄雾方才散去,通往崇直门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羽林卫装束的精兵们排着整齐的列队,正护送着一架囚车自人群中缓缓而行。满脸兴奋的百姓们互相推挤着、议论着:今日,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右相夏明远,就要被推出崇直门外的法场斩首示众。
混乱中,有说书人打扮的中年人正似模似样地讲着:这夏明远仗着其权势,十几年来贪污侵占无恶不作,最可恨的是,在今上准备清算其罪行时,他竟想铤而走险,勾结祁王作乱,企图助其杀入京城弑帝谋反,幸好,羽林军指挥使夏青,也就是夏明远的侄儿深明大义,将这阴谋全盘告知了今上,设计故意将乱军从北门放入,然后在暗巷内设伏一举歼灭乱军,将乱军首领一箭射杀,这才避免了京城百姓受战乱之祸啊。”见周围的百姓露出崇拜的目光,他捻了捻长须,越发得意地继续道:“按说这夏明远犯得是灭族之罪,可咱们今上宅心仁厚,只下旨将他一人斩首,让夏家所有男丁充军发配。”众人听得恍然大悟,又纷纷赞颂着明君仁德,再投向那囚车中的目光越发鄙夷,有人带头大喊道:“奸贼!祸国殃民的奸贼!快杀了奸贼!”
夏明远听着四周不绝于耳的叫骂声,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肆虐的冷风,吹得他散乱的白发钻进嘴里,干干地溢着苦涩味道。他十六岁入仕,二十八岁封相,曾经带领夏氏成为大穆最显赫的氏族,想不到最后却落得个万人唾骂,叛国贼子的下场。突然,又想起那个和他一样的胞妹,她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亲生儿子的愧疚,给夏氏其余族人换来了最后的生路,他们这一生追逐的太多,背负的太多,终是到了卸下的时候吧。想到此处,他深深叹了口气,阳光洒在他脸上,令他忍不住睁开眼,贪婪地注视着这一生中最后的光亮。
突然,他的目光在城楼上扫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由猛地一跳:不可能,不可能是她!她早已恨他入骨,怎么可能会来送他最后一程。耳边仿佛又回响起那日她带着浓浓嘲讽的声音:“从今以后我与夏家再无干系,祝夏相心愿得偿,权势永固,断子绝孙!”夏明远唇角浮起一个苦笑,也许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为了权势之路亲手牺牲了自己的骨肉,如今才落得身首异处、无人送终的结局。
元夕站在城楼上,青色的裙裾在风中高高扬起,目光却一错不错地盯着那辆囚车在人群的咒骂中开往崇直门,她很清楚,出了这座城门,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时,一双大手紧紧搂住她的肩,萧渡凑在她耳边柔声道:“要不要去法场送他一程。”
元夕摇了摇头,用目光送着那囚车缓缓驶出城门,人群中她轻易看到那人花白的头顶和佝偻的身躯,最后,一切都化成黑点消散在长街上。就断在这里吧,这一世父女之缘,从此再无亏欠,也再无眷恋。
夏明远终于被斩首,夏氏余党全被充军,曾经由夏氏统领的亲军也在京城那一役中被清除殆尽,大穆的皇权终于重又回到了文帝赵衍手中。可就在人们期盼着一个清明安定的时代来临时,一场更大的变故正在发生。
首先,是宣远侯府中传来流言,据说因为府里出了奸细,宣远侯开始对身边服侍之人百般戒备,不断有下人被逐出府,弄得府内下人心惶惶,不知道何时会轮到自己。
到了四月初,一样更劲爆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一名曾在平渡关参与守城的参将向朝中递上一份奏折,称五年前平渡关那一役,宣远侯萧渡因缺乏城中缺乏食物,竟带领将士们吃掉其他将士的尸首充饥。这消息一传出,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许多在那场战役中失去亲人的百姓们愤而叫骂着,一定要让宣远侯以命相抵,曾经的战场英雄转眼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恶魔,朝中也开始不断上书,要求今上必须严惩萧渡,以平汹涌的民怨。文帝赵衍起初还试图平息此事,却在越来越多的奏章中败下阵来,只得宣萧渡入宫受审。
宣远侯府内,宣旨的太监颤颤巍巍宣读完手中的圣旨,不断偷瞄着面前那人的脸色。他早听闻了关于宣远侯的许多可怕传闻,生怕这个吃人恶魔一时气愤会将他生吞活剥了。他随即想到门外严阵以待的几千禁军,才稍微有了些底气,幸好陛下已经下旨,一旦宣远侯敢抗旨,立即将他押回宫中受审。
他这边严阵以待,谁知萧渡却是气定神闲地领了旨,脸上看不出一丝惊慌,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施施然起身,笑道:“有劳公公帮我回个话,还请陛下宽限三日,三日后,萧渡必定进宫面圣领罪。”那太监一时犯了难,这到底算抗旨还是不抗旨,但他半刻也不想多呆,便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奴婢先去向陛下回话,还请侯爷继续候旨。”
萧渡望着那太监仓皇而逃的背影,捏紧了手上的绢帛,“铭成,你果然是等不及了。”
赵衍接到那太监回禀,虽不明白萧渡到底有何打算,念在多年的情分上,终是通融了这三日。只是自那日后,一队禁军就将侯府团团围住,再不许任何人进出。
三日后,萧渡坐上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侯府,他掀开车帘,看见仍在侯府门前严阵以待的精兵们,嘲讽地嗤笑一声,便放下车帘悠哉地靠在了锦垫之上。
乾元宫内,赵衍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望着殿下那人。他背脊笔直,姿态落落地跪在那里,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明知这一趟必死无疑,他为何还能这么自信,赵衍忍不住轻轻叩着桌案,脸上露出狐疑神色。
这时,已经升为右相的吴岳愤而指责,道:“萧渡,你竟敢率众分食将士们的血肉,可还有半点人性,可对得起他们在天的魂灵。”
萧渡昂起头直视他,道:“我行事无愧于天地,也与无愧于跟了我多年的兄弟。”
吴岳冷笑着蹲在他身边,字字戳心,“所以你吃了他们的肉,让他们的魂灵无处容身,让他们的亲人连为他们收尸都办不到。”
萧渡身子有些发颤,没有回话。吴岳抬起头,又转向赵衍道:“陛下,忠义之士浴血奋战,宣远侯竟敢对他们行如此灭绝人性之事,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那些忠义的将士,又怎么对得起他们那些却连尸骨盼都不回的亲人!”
赵衍长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不忍表情,正要开口,萧渡却突然道:“陛下,现在是什么时辰。”
赵衍怔了怔,向身边的福公公使了个眼色,福公公连忙回道:“巳时三刻。”
萧渡笑道:“陛下最好再等等,待会儿应该会有一份邸报送来,陛下看完了这份邸报再来定我的罪也不迟。”
殿上之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萧渡却大剌剌站起身来,丝毫不顾四周质疑的目光,仿佛自己从不是那个待罪之人。终于在一阵难熬的胶着后,有人通传进殿,一脸焦急地跪下报道:“陛下,前线急报,木戎与芜国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一起攻打平渡关,留守的军力不敌,连连退守,若不派人增援,平渡关即将不保啊!”
赵衍面色骤变,随后狠狠瞪向萧渡,是他!一定是他!木戎和芜国早有联合进犯之意,若不是他故意让萧家军退守平郡,那两国如何敢贸然起兵。原来这就是他最后的退路!
这时,萧渡撩袍跪下正色道:“前线形势危急,臣愿亲自请命,领兵出战,臣以人头担保,必定会率军死守平渡关,绝不会让外族蛮夷染指我大穆江山!”
赵衍狠狠砸了砸桌案,目光中闪动着不甘和愤怒。只怪他急于铲除夏氏,现在秦牧已死,燕州的兵防暂时无人接替,除了倚仗萧渡,朝中根本无人可以与芜国和木戎一战。如果放萧渡带兵出京,无异于纵虎归山,待击退外敌,他随时能用手上的兵权攻打回京城。可若不放他走,芜国和木戎就能随时能突破平渡关,直入中原,到时大穆则有亡国之危!
赵衍犹豫许久,终是咬牙道:“好!崇江与他们对战多年,必定有抗敌之策,朕便将大穆的安危交托于你,前线所有军队随你调配。”
萧渡嘴角泛起笑意,叩首道:“臣,定不辱命!”
数日后,写着“萧”字的令旗迎风招展,萧渡银甲紫批,盔顶白羽,昂首策马领着上万将士出征。百姓们得知宣远侯临危受命,多年后再次挂帅亲征抗击,救大穆与水火之中,顿时忘了此前的种种流言,纷纷自发站于道旁相送,高声大呼:“宣远侯,宣远侯……”其声响彻天际,令观者无不动容。赵衍带着冕冠站在城墙上,目光炯炯盯着马上那英姿飒飒的身影,这是他第二次送他出征,也许到他们再见的那一日,便是兵戈交战之时。
这时,身旁的吴岳上前劝道:“陛下无需如此忧心,萧渡的亲眷还被困在侯府,臣担保他一定不敢妄动。”
赵衍轻轻叹了口气,却突然瞪大了眼,叫来一名侍卫吩咐道:“快!派个探子潜进侯府,看他们还在不在那里!”
吴岳听他此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萧渡此次出城,侯府为何没人来送,连侯夫人都不见踪影,难道……他惊出一身冷汗,手中的笏板重重落到了地上……
————
半个月前,悬着“骆”字灯笼的府邸中,有一辆以黑布遮盖严实的马车缓缓开出,驶上长街一直开到启德门前。守门的士兵掀开布帘,盘问一番后,连忙笑着道:“是骆翰林啊。怎么,天都要黑了还赶着出城啊。”
骆渊在夏明远案中有功,又才学过人,令今上十分器重,在禁军中也略有耳闻。骆渊微微一笑,朝那士兵躬身道:“在下家乡的亲人过世,连夜赶去奔丧,还望这位大哥行个方便。”
那士兵点点头,目光又绕到马车里其余坐着的几人,只见他们各个都穿着粗布衣裳,低头坐在后方一言不发,便狐疑道:“这几位是?”
骆渊道:“是我家在京城的远亲,与我一同回去奔丧。”
那士兵想着今上下了严旨,所有出城之人都要仔细搜查,却又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找来守卫的统领禀报。统领一来,便对对骆渊陪着笑道:“能否请他们下来盘问几句,皇命在身,还望骆翰林莫怪。”
骆渊的脸色变了变,正待开口,突然有个声音自后方响起,“骆翰林你还信不过吗?”
那统领定睛一看,来得竟是夏青,顿时身子有些发软。夏青在剿逆一役中立了头功,今上为了嘉奖其功绩,将除了羽林卫的另外两营也交到他手上统领,可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于是他连忙连忙点头哈腰道:“夏将军,我们也是依照圣意行事。”
夏青纵身下马,道:“骆翰林还能什么叛贼不成,他既然有急事在身,还不快放他出城。”
那名统领不敢怠慢,连忙命令其他人放行,骆渊坐回车内,低头抹了抹额上的汗珠,眼看马车终于离城门越来越远,他终是长长松了口气,对内道:“老侯爷,夫人,二少爷,现在我们马上赶去渡口,侯爷安排了船在那边接应,然后我们就往平郡去。侯爷自会有办法脱身。”
元夕揭下头上的黑帽,掀开车帘回望京城的方向,默默在心中道:“阿渡,你一定要平安来找我们。”
清晨的薄雾方才散去,通往崇直门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羽林卫装束的精兵们排着整齐的列队,正护送着一架囚车自人群中缓缓而行。满脸兴奋的百姓们互相推挤着、议论着:今日,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右相夏明远,就要被推出崇直门外的法场斩首示众。
混乱中,有说书人打扮的中年人正似模似样地讲着:这夏明远仗着其权势,十几年来贪污侵占无恶不作,最可恨的是,在今上准备清算其罪行时,他竟想铤而走险,勾结祁王作乱,企图助其杀入京城弑帝谋反,幸好,羽林军指挥使夏青,也就是夏明远的侄儿深明大义,将这阴谋全盘告知了今上,设计故意将乱军从北门放入,然后在暗巷内设伏一举歼灭乱军,将乱军首领一箭射杀,这才避免了京城百姓受战乱之祸啊。”见周围的百姓露出崇拜的目光,他捻了捻长须,越发得意地继续道:“按说这夏明远犯得是灭族之罪,可咱们今上宅心仁厚,只下旨将他一人斩首,让夏家所有男丁充军发配。”众人听得恍然大悟,又纷纷赞颂着明君仁德,再投向那囚车中的目光越发鄙夷,有人带头大喊道:“奸贼!祸国殃民的奸贼!快杀了奸贼!”
夏明远听着四周不绝于耳的叫骂声,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肆虐的冷风,吹得他散乱的白发钻进嘴里,干干地溢着苦涩味道。他十六岁入仕,二十八岁封相,曾经带领夏氏成为大穆最显赫的氏族,想不到最后却落得个万人唾骂,叛国贼子的下场。突然,又想起那个和他一样的胞妹,她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亲生儿子的愧疚,给夏氏其余族人换来了最后的生路,他们这一生追逐的太多,背负的太多,终是到了卸下的时候吧。想到此处,他深深叹了口气,阳光洒在他脸上,令他忍不住睁开眼,贪婪地注视着这一生中最后的光亮。
突然,他的目光在城楼上扫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由猛地一跳:不可能,不可能是她!她早已恨他入骨,怎么可能会来送他最后一程。耳边仿佛又回响起那日她带着浓浓嘲讽的声音:“从今以后我与夏家再无干系,祝夏相心愿得偿,权势永固,断子绝孙!”夏明远唇角浮起一个苦笑,也许这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为了权势之路亲手牺牲了自己的骨肉,如今才落得身首异处、无人送终的结局。
元夕站在城楼上,青色的裙裾在风中高高扬起,目光却一错不错地盯着那辆囚车在人群的咒骂中开往崇直门,她很清楚,出了这座城门,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时,一双大手紧紧搂住她的肩,萧渡凑在她耳边柔声道:“要不要去法场送他一程。”
元夕摇了摇头,用目光送着那囚车缓缓驶出城门,人群中她轻易看到那人花白的头顶和佝偻的身躯,最后,一切都化成黑点消散在长街上。就断在这里吧,这一世父女之缘,从此再无亏欠,也再无眷恋。
夏明远终于被斩首,夏氏余党全被充军,曾经由夏氏统领的亲军也在京城那一役中被清除殆尽,大穆的皇权终于重又回到了文帝赵衍手中。可就在人们期盼着一个清明安定的时代来临时,一场更大的变故正在发生。
首先,是宣远侯府中传来流言,据说因为府里出了奸细,宣远侯开始对身边服侍之人百般戒备,不断有下人被逐出府,弄得府内下人心惶惶,不知道何时会轮到自己。
到了四月初,一样更劲爆的消息传遍了京城。一名曾在平渡关参与守城的参将向朝中递上一份奏折,称五年前平渡关那一役,宣远侯萧渡因缺乏城中缺乏食物,竟带领将士们吃掉其他将士的尸首充饥。这消息一传出,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许多在那场战役中失去亲人的百姓们愤而叫骂着,一定要让宣远侯以命相抵,曾经的战场英雄转眼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恶魔,朝中也开始不断上书,要求今上必须严惩萧渡,以平汹涌的民怨。文帝赵衍起初还试图平息此事,却在越来越多的奏章中败下阵来,只得宣萧渡入宫受审。
宣远侯府内,宣旨的太监颤颤巍巍宣读完手中的圣旨,不断偷瞄着面前那人的脸色。他早听闻了关于宣远侯的许多可怕传闻,生怕这个吃人恶魔一时气愤会将他生吞活剥了。他随即想到门外严阵以待的几千禁军,才稍微有了些底气,幸好陛下已经下旨,一旦宣远侯敢抗旨,立即将他押回宫中受审。
他这边严阵以待,谁知萧渡却是气定神闲地领了旨,脸上看不出一丝惊慌,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施施然起身,笑道:“有劳公公帮我回个话,还请陛下宽限三日,三日后,萧渡必定进宫面圣领罪。”那太监一时犯了难,这到底算抗旨还是不抗旨,但他半刻也不想多呆,便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奴婢先去向陛下回话,还请侯爷继续候旨。”
萧渡望着那太监仓皇而逃的背影,捏紧了手上的绢帛,“铭成,你果然是等不及了。”
赵衍接到那太监回禀,虽不明白萧渡到底有何打算,念在多年的情分上,终是通融了这三日。只是自那日后,一队禁军就将侯府团团围住,再不许任何人进出。
三日后,萧渡坐上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侯府,他掀开车帘,看见仍在侯府门前严阵以待的精兵们,嘲讽地嗤笑一声,便放下车帘悠哉地靠在了锦垫之上。
乾元宫内,赵衍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望着殿下那人。他背脊笔直,姿态落落地跪在那里,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明知这一趟必死无疑,他为何还能这么自信,赵衍忍不住轻轻叩着桌案,脸上露出狐疑神色。
这时,已经升为右相的吴岳愤而指责,道:“萧渡,你竟敢率众分食将士们的血肉,可还有半点人性,可对得起他们在天的魂灵。”
萧渡昂起头直视他,道:“我行事无愧于天地,也与无愧于跟了我多年的兄弟。”
吴岳冷笑着蹲在他身边,字字戳心,“所以你吃了他们的肉,让他们的魂灵无处容身,让他们的亲人连为他们收尸都办不到。”
萧渡身子有些发颤,没有回话。吴岳抬起头,又转向赵衍道:“陛下,忠义之士浴血奋战,宣远侯竟敢对他们行如此灭绝人性之事,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那些忠义的将士,又怎么对得起他们那些却连尸骨盼都不回的亲人!”
赵衍长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不忍表情,正要开口,萧渡却突然道:“陛下,现在是什么时辰。”
赵衍怔了怔,向身边的福公公使了个眼色,福公公连忙回道:“巳时三刻。”
萧渡笑道:“陛下最好再等等,待会儿应该会有一份邸报送来,陛下看完了这份邸报再来定我的罪也不迟。”
殿上之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萧渡却大剌剌站起身来,丝毫不顾四周质疑的目光,仿佛自己从不是那个待罪之人。终于在一阵难熬的胶着后,有人通传进殿,一脸焦急地跪下报道:“陛下,前线急报,木戎与芜国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一起攻打平渡关,留守的军力不敌,连连退守,若不派人增援,平渡关即将不保啊!”
赵衍面色骤变,随后狠狠瞪向萧渡,是他!一定是他!木戎和芜国早有联合进犯之意,若不是他故意让萧家军退守平郡,那两国如何敢贸然起兵。原来这就是他最后的退路!
这时,萧渡撩袍跪下正色道:“前线形势危急,臣愿亲自请命,领兵出战,臣以人头担保,必定会率军死守平渡关,绝不会让外族蛮夷染指我大穆江山!”
赵衍狠狠砸了砸桌案,目光中闪动着不甘和愤怒。只怪他急于铲除夏氏,现在秦牧已死,燕州的兵防暂时无人接替,除了倚仗萧渡,朝中根本无人可以与芜国和木戎一战。如果放萧渡带兵出京,无异于纵虎归山,待击退外敌,他随时能用手上的兵权攻打回京城。可若不放他走,芜国和木戎就能随时能突破平渡关,直入中原,到时大穆则有亡国之危!
赵衍犹豫许久,终是咬牙道:“好!崇江与他们对战多年,必定有抗敌之策,朕便将大穆的安危交托于你,前线所有军队随你调配。”
萧渡嘴角泛起笑意,叩首道:“臣,定不辱命!”
数日后,写着“萧”字的令旗迎风招展,萧渡银甲紫批,盔顶白羽,昂首策马领着上万将士出征。百姓们得知宣远侯临危受命,多年后再次挂帅亲征抗击,救大穆与水火之中,顿时忘了此前的种种流言,纷纷自发站于道旁相送,高声大呼:“宣远侯,宣远侯……”其声响彻天际,令观者无不动容。赵衍带着冕冠站在城墙上,目光炯炯盯着马上那英姿飒飒的身影,这是他第二次送他出征,也许到他们再见的那一日,便是兵戈交战之时。
这时,身旁的吴岳上前劝道:“陛下无需如此忧心,萧渡的亲眷还被困在侯府,臣担保他一定不敢妄动。”
赵衍轻轻叹了口气,却突然瞪大了眼,叫来一名侍卫吩咐道:“快!派个探子潜进侯府,看他们还在不在那里!”
吴岳听他此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萧渡此次出城,侯府为何没人来送,连侯夫人都不见踪影,难道……他惊出一身冷汗,手中的笏板重重落到了地上……
————
半个月前,悬着“骆”字灯笼的府邸中,有一辆以黑布遮盖严实的马车缓缓开出,驶上长街一直开到启德门前。守门的士兵掀开布帘,盘问一番后,连忙笑着道:“是骆翰林啊。怎么,天都要黑了还赶着出城啊。”
骆渊在夏明远案中有功,又才学过人,令今上十分器重,在禁军中也略有耳闻。骆渊微微一笑,朝那士兵躬身道:“在下家乡的亲人过世,连夜赶去奔丧,还望这位大哥行个方便。”
那士兵点点头,目光又绕到马车里其余坐着的几人,只见他们各个都穿着粗布衣裳,低头坐在后方一言不发,便狐疑道:“这几位是?”
骆渊道:“是我家在京城的远亲,与我一同回去奔丧。”
那士兵想着今上下了严旨,所有出城之人都要仔细搜查,却又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找来守卫的统领禀报。统领一来,便对对骆渊陪着笑道:“能否请他们下来盘问几句,皇命在身,还望骆翰林莫怪。”
骆渊的脸色变了变,正待开口,突然有个声音自后方响起,“骆翰林你还信不过吗?”
那统领定睛一看,来得竟是夏青,顿时身子有些发软。夏青在剿逆一役中立了头功,今上为了嘉奖其功绩,将除了羽林卫的另外两营也交到他手上统领,可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于是他连忙连忙点头哈腰道:“夏将军,我们也是依照圣意行事。”
夏青纵身下马,道:“骆翰林还能什么叛贼不成,他既然有急事在身,还不快放他出城。”
那名统领不敢怠慢,连忙命令其他人放行,骆渊坐回车内,低头抹了抹额上的汗珠,眼看马车终于离城门越来越远,他终是长长松了口气,对内道:“老侯爷,夫人,二少爷,现在我们马上赶去渡口,侯爷安排了船在那边接应,然后我们就往平郡去。侯爷自会有办法脱身。”
元夕揭下头上的黑帽,掀开车帘回望京城的方向,默默在心中道:“阿渡,你一定要平安来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