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我被召唤就变强最新章节!
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朝代。两朝的疆域都非常广大,国祚也都接近三百年,在各方面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但在皇室后代复国方面,两朝有明显的差异。唐朝皇帝子嗣数量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五代十国参照唐朝后代旗号“复国”的却是朱邪氏李存勖,以及借徐姓发家的李昪,真正的李唐后代不见踪影。而明朝后代却衍生出五股复国势力,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与清朝等政权对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唐朝末年,朱温杀唐昭宗,立唐哀帝李柷。朱温还差手下蒋玄晖在九曲池摆酒,借机杀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防止有变。但据说唐昭宗在迁都的时候得了一个儿子,唐昭宗把他交给胡三公抚养。胡三公给皇子取名胡昌翼。这个胡昌翼到五代十国还在活动,不过他不是像李存勖、李昪一样打着李唐后代的旗号“兴复唐室”,而是去搞科举了。他考中了后唐的明经科,后来又隐居搞学术,被称为“明经公”。
相比唐朝后代,明朝后代复国的就多了。弘光政权,南京大臣拥护的福王朱由崧做了皇帝。隆武政权,福建方面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绍武政权,隆武旧臣在广州拥立隆武帝之弟朱聿鐭为帝。永历政权,桂王朱由榔当政。加上浙江官员拥立的监国鲁王朱以海,明朝后代复国的至少有五位皇裔。当然,由于内斗,这些政权加起来存在时间不到二十年,最后也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真正地“反清复明”,光复明朝。
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空前。黄巢起义,唐朝中央无力应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于是征集各地兵将来镇压。但各地却反而借此扩充势力,致使起义军一度攻破长安。唐皇为了苟延残喘,不得不继续册封这些乱臣贼子。后来,各地藩镇都加入了兼并混战。朱温一支势力颇大,挟天子,受封梁王。唐亡后,由于割据势力众多,五代十国随之而生。
明末虽然没有像唐末一样严重的藩镇割据,但也出现了四个政权,即张献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权,北方已经入关的后金政权,李自成在北方的大顺政权,占据大部分南方的南明小朝廷。相比割据势力多如牛毛的唐末,南明占据的地方还是相对安定的。这也是南明朝廷得以据地复国的原因。
(1)李渊:大肆封王
唐朝的开国始祖李渊对李氏王爷都是给钱给权,各王爷都有一定的实力。举个例子,秦王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还能逼迫李渊退位,就是因为他有实权。
(2)李世民到李隆基:给予一定权力
李世民虽然削减王爵,可给李氏王爷的爵位、俸禄一点没少。封地方面,李世民一度想让亲戚做各个地方的“世袭刺史”,群臣抗议,最后作罢。不过李氏子孙还是到地方当了刺史、都督,负责监管地方。这些王爷有钱,权力却相对有限。这里举一个例子。
公元688年,武则天大封武氏,为自己积蓄力量。李氏王爷十分不安,谋划起兵反武。结果,起兵前,许多王爷竟然纷纷以准备不足等理由推脱,只有越王李贞一人起兵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李氏诸王实力不足,所以心虚。李贞其实也怕。起兵不久,李贞听到儿子李冲失败,马上想向武则天谢罪。后来李贞起兵不到一个月就失败了。可见,到了唐太宗时期,李氏王爷的实力就不太行了。
“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閤,虽以国王实之,实与匹区夫不异”。到了中唐,李氏王爷只能待在京城了,连微弱的兵权也没了。雪上加霜的是,在中晚唐,还有两场大变故等着这些没有实权的李氏王爷。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很快就跑到奉天逃难。然而皇帝跑得快,住在京城的宗亲们就不见得能跑了。唐德宗的亲戚李溯等就死于兵变。
到了唐末,发生九曲河之变,李氏皇亲几乎被屠尽。偶有幸存者,也不愿冒险起兵。
明朝的藩镇政策定型于明成祖朱棣。朱棣本人靠靖难之役上位,容不下拥有实权的藩王。于是“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朝的藩王,可以得封号、爵位、俸禄,但不得封地,不允许太靠近民众,不能参与朝政。这看起来跟唐朝的王爷没什么两样。
但实际上,唐朝中后期限制王爷到地方,可明朝很乐于让藩王去经营地方。一般来说没什么大事,明帝还不想让藩王入京。藩王在地方有了一定权势,就有了屏障皇室的本事。当然,有些藩王也会尝试造反。《明史》就记载了安化王朱寘鐇之乱和宁王朱宸濠之乱等藩王叛乱。不过呢,这些藩王是无法与中央对抗的。宁王朱宸濠之乱,不到两个月就被压下去了。安化王朱寘鐇之乱更是只持续了18天。大部分时间里,明朝藩王都是安分守己,以备勤王的。
三、大臣留存情况不同
皇室后代要想复国,光靠自己还是不行的。如果有大臣能帮忙辅助,皇室的复国之路就会更加顺畅一些。
1.唐朝大臣
后梁太祖朱温是一个狠角色,他的谋士李政也随主。这个李振,有些才华,早年科举屡试不中。所以他看待李唐的旧臣,有一种又羡慕又痛恨的病态心理。唐哀宗当政时,李振见朱温已经杀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于是鼓动朱温对李唐旧臣下手。朱温于是在滑州白马驿对三十余名李唐臣子痛下杀手。李振还未尽兴,于是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也赞同,于是又把臣子的尸体投入黄河。
至此,忠于李唐的臣子所剩无几。
2.明朝大臣
相比性命不保的李唐大臣,明朝的大臣可是幸运得多。明朝的大臣不止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有左右复国政局的本事。凤阳总督马士英、户部郎中史可法,支持了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在福州,翰林院修撰黄道周、都督同知郑芝龙拥立了唐王朱聿键。
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朝代。两朝的疆域都非常广大,国祚也都接近三百年,在各方面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但在皇室后代复国方面,两朝有明显的差异。唐朝皇帝子嗣数量动辄十几,甚至几十,五代十国参照唐朝后代旗号“复国”的却是朱邪氏李存勖,以及借徐姓发家的李昪,真正的李唐后代不见踪影。而明朝后代却衍生出五股复国势力,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与清朝等政权对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唐朝末年,朱温杀唐昭宗,立唐哀帝李柷。朱温还差手下蒋玄晖在九曲池摆酒,借机杀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防止有变。但据说唐昭宗在迁都的时候得了一个儿子,唐昭宗把他交给胡三公抚养。胡三公给皇子取名胡昌翼。这个胡昌翼到五代十国还在活动,不过他不是像李存勖、李昪一样打着李唐后代的旗号“兴复唐室”,而是去搞科举了。他考中了后唐的明经科,后来又隐居搞学术,被称为“明经公”。
相比唐朝后代,明朝后代复国的就多了。弘光政权,南京大臣拥护的福王朱由崧做了皇帝。隆武政权,福建方面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绍武政权,隆武旧臣在广州拥立隆武帝之弟朱聿鐭为帝。永历政权,桂王朱由榔当政。加上浙江官员拥立的监国鲁王朱以海,明朝后代复国的至少有五位皇裔。当然,由于内斗,这些政权加起来存在时间不到二十年,最后也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真正地“反清复明”,光复明朝。
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空前。黄巢起义,唐朝中央无力应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于是征集各地兵将来镇压。但各地却反而借此扩充势力,致使起义军一度攻破长安。唐皇为了苟延残喘,不得不继续册封这些乱臣贼子。后来,各地藩镇都加入了兼并混战。朱温一支势力颇大,挟天子,受封梁王。唐亡后,由于割据势力众多,五代十国随之而生。
明末虽然没有像唐末一样严重的藩镇割据,但也出现了四个政权,即张献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权,北方已经入关的后金政权,李自成在北方的大顺政权,占据大部分南方的南明小朝廷。相比割据势力多如牛毛的唐末,南明占据的地方还是相对安定的。这也是南明朝廷得以据地复国的原因。
(1)李渊:大肆封王
唐朝的开国始祖李渊对李氏王爷都是给钱给权,各王爷都有一定的实力。举个例子,秦王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还能逼迫李渊退位,就是因为他有实权。
(2)李世民到李隆基:给予一定权力
李世民虽然削减王爵,可给李氏王爷的爵位、俸禄一点没少。封地方面,李世民一度想让亲戚做各个地方的“世袭刺史”,群臣抗议,最后作罢。不过李氏子孙还是到地方当了刺史、都督,负责监管地方。这些王爷有钱,权力却相对有限。这里举一个例子。
公元688年,武则天大封武氏,为自己积蓄力量。李氏王爷十分不安,谋划起兵反武。结果,起兵前,许多王爷竟然纷纷以准备不足等理由推脱,只有越王李贞一人起兵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李氏诸王实力不足,所以心虚。李贞其实也怕。起兵不久,李贞听到儿子李冲失败,马上想向武则天谢罪。后来李贞起兵不到一个月就失败了。可见,到了唐太宗时期,李氏王爷的实力就不太行了。
“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閤,虽以国王实之,实与匹区夫不异”。到了中唐,李氏王爷只能待在京城了,连微弱的兵权也没了。雪上加霜的是,在中晚唐,还有两场大变故等着这些没有实权的李氏王爷。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唐德宗很快就跑到奉天逃难。然而皇帝跑得快,住在京城的宗亲们就不见得能跑了。唐德宗的亲戚李溯等就死于兵变。
到了唐末,发生九曲河之变,李氏皇亲几乎被屠尽。偶有幸存者,也不愿冒险起兵。
明朝的藩镇政策定型于明成祖朱棣。朱棣本人靠靖难之役上位,容不下拥有实权的藩王。于是“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朝的藩王,可以得封号、爵位、俸禄,但不得封地,不允许太靠近民众,不能参与朝政。这看起来跟唐朝的王爷没什么两样。
但实际上,唐朝中后期限制王爷到地方,可明朝很乐于让藩王去经营地方。一般来说没什么大事,明帝还不想让藩王入京。藩王在地方有了一定权势,就有了屏障皇室的本事。当然,有些藩王也会尝试造反。《明史》就记载了安化王朱寘鐇之乱和宁王朱宸濠之乱等藩王叛乱。不过呢,这些藩王是无法与中央对抗的。宁王朱宸濠之乱,不到两个月就被压下去了。安化王朱寘鐇之乱更是只持续了18天。大部分时间里,明朝藩王都是安分守己,以备勤王的。
三、大臣留存情况不同
皇室后代要想复国,光靠自己还是不行的。如果有大臣能帮忙辅助,皇室的复国之路就会更加顺畅一些。
1.唐朝大臣
后梁太祖朱温是一个狠角色,他的谋士李政也随主。这个李振,有些才华,早年科举屡试不中。所以他看待李唐的旧臣,有一种又羡慕又痛恨的病态心理。唐哀宗当政时,李振见朱温已经杀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于是鼓动朱温对李唐旧臣下手。朱温于是在滑州白马驿对三十余名李唐臣子痛下杀手。李振还未尽兴,于是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也赞同,于是又把臣子的尸体投入黄河。
至此,忠于李唐的臣子所剩无几。
2.明朝大臣
相比性命不保的李唐大臣,明朝的大臣可是幸运得多。明朝的大臣不止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有左右复国政局的本事。凤阳总督马士英、户部郎中史可法,支持了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在福州,翰林院修撰黄道周、都督同知郑芝龙拥立了唐王朱聿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