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且让日月拯山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疆道红尘最新章节!
段少华一觉醒来,迷迷糊糊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外面隐隐传来扫地的声音,洒水的声音,以及维吾尔语打招呼的声音,他努力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铺了毛毯的大炕上,身上盖了一床花花绿绿的被子。他一下跳起来,头部一阵剧痛,这才想起昨晚喝多了,只记得半夜人们散去后自己舒舒服服在一件浴室里洗了个澡,就被带到这里了。艾尼家这间大院究竟有多少房间?凭记忆往少里说也有十几间,院子更是大的令人咂舌。
后天就是宋广仁那位米兰老领导的生日,自己昨天就应该赶到米兰镇,他不由对自己喝酒误事而感到懊恼。下了炕,炕头放着簇新的内衣、衬衫、西装,他立即换上,人靠衣裳马靠鞍,他穿上这套衣服,整个人都显得帅气了许多,段少华深吸一口气,精神抖擞地走出了房间。
整个大院有好几亩,种满了红枣树、梨树、桃树,有些树上还挂着累累果实。走廊上搭着葡萄架,阳光透过葡萄叶照射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地上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洒了清水,让人看了神清气爽。
他一出去,院子里正在忙碌打扫庭院的几个男女维族老乡亲热地给他点头打招呼,他也微笑回应。艾尼正站在葡萄架底下刷牙,见他出来,吐掉口里的白沫,笑着对他说,昨晚睡得怎么样?段少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自己喝多了。艾尼哈哈大笑,说你的酒量嘛,还需要再锻炼。但是你这个年轻人喝了酒不胡说八道,不耍酒疯,以后一定不是个扎巴依(酒鬼),是个男子汉。
段少华连忙对他说,自己今天必须赶到米兰,问他这里是否有班车,艾尼又爽朗地笑了,说昨天逗你玩呢,那个司机说了,领导交代过了,必须把你安全送到米兰,死活都不走,没办法我就把他安排住在旅馆里了,他正在那里等着你。段少华这才松了一口气,精神松弛下来。
艾尼把他让进一间大房子,布局也是大炕,毛毯,条桌。叶正山不知从哪找到一本70年代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翻看着。艾尼对叶正山说:“叶老板,先吃早餐吧,我也知道你喜欢老书,所以我帮你留心了,县图书馆搬家的时候嘛,给你找了一大箱子。”叶正山听了眼睛一亮,神情一下兴奋起来,段少华一听也是屏住了呼吸,不知道那是一箱子什么宝贝。
早餐是奶茶,油馕及几个小菜,吃得非常舒服。叶正山吃完饭,就要艾尼去拿那箱子书,艾尼说放心吧,书跑不了,下午我让人把书送来,你慢慢看。你就安心在我家养伤,按时到医院换药,你的伤稍微好一点,咱们就去一个地方看玉。
段少华向叶正山告辞,叶正山原本想追问段少华此行的目的,想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对段少华说,到乌鲁木齐有空一定到他公司,两人好好交流一下学问。段少华说您是大学问家,我岂敢谈交流。两人客气着互相说再见,叶正山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想不明白,自己摇摇头,又喝了一碗滚烫的奶茶。
汽车出了若羌县,又进入了茫茫戈壁滩。整个南疆仿佛都是这种景象,只要出了那片绿洲,就好像走入了另外一个静止的世界,城市里的喧嚣,人类无穷的争斗,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映入你眼帘的,永远就是眼前这条路,和周边的亘古未变的世界,你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和食物,其他的一切欲求都显得多余。
米兰镇离若羌县80公里,虽然路也是坑坑洼洼,好在不算太远,两小时后也就到了。这是个安详的小镇,四面被荒漠包围,是个典型的沙漠绿洲,在新疆所有绿洲中也算是独特的一座孤岛。
由于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米兰蟠桃、冬枣等优质的果品,也出产小麦、长绒棉等粮食经济作物。到了秋季,枣红棉白胡杨黄,颇有“塞上江南”的意思。但“塞上江南”美景的背后,这个地区长期以来面临严峻的自然灾害。霜冻冰雹,十级大风,像约好了似的在万物生长的春夏之交轮番上阵,对这个小小的绿洲狂轰滥炸。已经坐果的果树,已经覆膜的棉花地,都是它们的目标,冰雹风沙过后,满地的落果,田地里被刮起地膜,满目都是劫后余生的景象。
兵团职工为对付这些天灾也摸索出一套重播、复种、防风、固沙的防范手段,自1965年团场组建以来,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战天斗地,昔日荒凉的米兰小村落,汉依循古城遗址所在地,团部所在地机关、商店、学校、餐馆、市场星罗棋布,电站、果园、麦田、棉花地环伺周边,人口近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只有子母河依旧千百年来流淌着乳白色的河水,滋养着河水两岸的土地与人们。
汽车停在一个路边摆摊卖水果的维族大爷面前,司机问他:“请问到袁长风家咋走?”维族大爷想了一下,用的河南口音的汉语回答:“恁说的是老矿长老袁家吧?直走别拐弯,门口有三棵大树的院子就是。”段少华惊诧莫名,少数民族会说汉语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一口亲切的河南腔。司机笑道,由于这里比较封闭,民族同志接触的大都是讲河南口音的兵团职工,久而久之,说得汉语多少都带点河南口音。
一个穿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鸡,背有些佝偻,但是精神很好,见有人进来,一抬头,一道锐利的与年龄极不相符的精光射过来,让段少华不禁一凛。他上下大量了一下段少华,对他说:“你就是小宋派来的段少华吧?坐下歇歇脚。”
段少华在老人面前有些拘谨,坐下后一时不知说些啥。老人给他倒了杯茶,然后自顾自打开那只大纸箱子,爽朗地笑了。段少华刚才也纳闷,这只盛寿礼的纸箱子怎么那么轻,走过去一看,纸箱子里装的竟然都是各种精挑细选出的蔬菜种子。老人赞道:“拿蔬菜种子当寿礼,这种事只有小宋能干得出来,这个寿礼好!”说着一样样拿出来,仔细端详,发现好品种嘴里啧啧不已,对这些种子爱不释手,仿佛在看稀世宝贝,看来恨不得立刻种在地里,让它生根发芽。
月色如水,大概好久没有人来造访了,老人平时一定很寂寞。这下有了聊天对象,兴致勃勃,谈性颇浓。老人是湖南人,隶属二军六师骑兵团,参加过1951年若羌县祁曼塔格山剿匪战斗。剿匪战斗结束后,根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52年2月的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而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职工。“当时想不通啊,但是军令如山倒,咱流血流汗丢掉性命都不怕,还怕种地?”他看了看段少华,接着说:“当时新疆流传着有兵团十大怪的谚语,其中有两怪是'房子半截地下埋,衣服缺领少口袋,'第一怪说的是地窝子,这其实并不算怪,而是迫于当时条件的不得已之举;第二怪是事出有因。当时兵团司令员王震命令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参加新疆经济建设,发放的服装由四个口袋减至两个口袋,将衣领也去掉,就是这样一点点去抠,一年一年慢慢积累,才积攒下了咱兵团的这些家底。”
袁长风老人喝了口茶,叹了口气说道:“小宋调到石棉矿工作后,我看这个娃娃敢冲敢干,是个好苗子,于是重点培养他。没想到他挣了钱后辞了职,下了海,撇下了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我苦口婆心劝了他多次留下,都扭转不了他的想法。时代变了,退休后我已经有很多年没离开过米兰了,也许外面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了吧。”见老人有些伤感与迷惘,段少华不忍对他多说,劝他早点休息。
段少华因为第二天要办户口的事,准备住在旅店里。老人说,那哪行,就住在这院里!孩子们明天都会回来为我做寿,今天你就在这里和我作伴。临睡前,老人给段少华送来一本黑皮日记本,让他看看里边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最后老人说,我一直想把这个日记本给小宋,当时没有打定主意;今天我把它交给你,你把它转交给小宋吧。
段少华翻开扉页,一段激昂的文字跃然纸上: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当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透过文字与岁月,此诗依然有一股逼人的锐气与豪气。段少华忙问此诗作者是谁?老人回答,此诗是我们兵团政委张仲瀚亲自所写,每每读来,倍感振奋。张政委命令我们坚守在这片土地,我就会一直生活在这里!
段少华有点醒悟了宋广仁派自己来米兰的意图。他拿着这本日记,不知该如何评判宋广仁与袁长风孰是孰非。
段少华一觉醒来,迷迷糊糊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外面隐隐传来扫地的声音,洒水的声音,以及维吾尔语打招呼的声音,他努力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铺了毛毯的大炕上,身上盖了一床花花绿绿的被子。他一下跳起来,头部一阵剧痛,这才想起昨晚喝多了,只记得半夜人们散去后自己舒舒服服在一件浴室里洗了个澡,就被带到这里了。艾尼家这间大院究竟有多少房间?凭记忆往少里说也有十几间,院子更是大的令人咂舌。
后天就是宋广仁那位米兰老领导的生日,自己昨天就应该赶到米兰镇,他不由对自己喝酒误事而感到懊恼。下了炕,炕头放着簇新的内衣、衬衫、西装,他立即换上,人靠衣裳马靠鞍,他穿上这套衣服,整个人都显得帅气了许多,段少华深吸一口气,精神抖擞地走出了房间。
整个大院有好几亩,种满了红枣树、梨树、桃树,有些树上还挂着累累果实。走廊上搭着葡萄架,阳光透过葡萄叶照射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地上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洒了清水,让人看了神清气爽。
他一出去,院子里正在忙碌打扫庭院的几个男女维族老乡亲热地给他点头打招呼,他也微笑回应。艾尼正站在葡萄架底下刷牙,见他出来,吐掉口里的白沫,笑着对他说,昨晚睡得怎么样?段少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自己喝多了。艾尼哈哈大笑,说你的酒量嘛,还需要再锻炼。但是你这个年轻人喝了酒不胡说八道,不耍酒疯,以后一定不是个扎巴依(酒鬼),是个男子汉。
段少华连忙对他说,自己今天必须赶到米兰,问他这里是否有班车,艾尼又爽朗地笑了,说昨天逗你玩呢,那个司机说了,领导交代过了,必须把你安全送到米兰,死活都不走,没办法我就把他安排住在旅馆里了,他正在那里等着你。段少华这才松了一口气,精神松弛下来。
艾尼把他让进一间大房子,布局也是大炕,毛毯,条桌。叶正山不知从哪找到一本70年代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翻看着。艾尼对叶正山说:“叶老板,先吃早餐吧,我也知道你喜欢老书,所以我帮你留心了,县图书馆搬家的时候嘛,给你找了一大箱子。”叶正山听了眼睛一亮,神情一下兴奋起来,段少华一听也是屏住了呼吸,不知道那是一箱子什么宝贝。
早餐是奶茶,油馕及几个小菜,吃得非常舒服。叶正山吃完饭,就要艾尼去拿那箱子书,艾尼说放心吧,书跑不了,下午我让人把书送来,你慢慢看。你就安心在我家养伤,按时到医院换药,你的伤稍微好一点,咱们就去一个地方看玉。
段少华向叶正山告辞,叶正山原本想追问段少华此行的目的,想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对段少华说,到乌鲁木齐有空一定到他公司,两人好好交流一下学问。段少华说您是大学问家,我岂敢谈交流。两人客气着互相说再见,叶正山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想不明白,自己摇摇头,又喝了一碗滚烫的奶茶。
汽车出了若羌县,又进入了茫茫戈壁滩。整个南疆仿佛都是这种景象,只要出了那片绿洲,就好像走入了另外一个静止的世界,城市里的喧嚣,人类无穷的争斗,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映入你眼帘的,永远就是眼前这条路,和周边的亘古未变的世界,你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和食物,其他的一切欲求都显得多余。
米兰镇离若羌县80公里,虽然路也是坑坑洼洼,好在不算太远,两小时后也就到了。这是个安详的小镇,四面被荒漠包围,是个典型的沙漠绿洲,在新疆所有绿洲中也算是独特的一座孤岛。
由于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米兰蟠桃、冬枣等优质的果品,也出产小麦、长绒棉等粮食经济作物。到了秋季,枣红棉白胡杨黄,颇有“塞上江南”的意思。但“塞上江南”美景的背后,这个地区长期以来面临严峻的自然灾害。霜冻冰雹,十级大风,像约好了似的在万物生长的春夏之交轮番上阵,对这个小小的绿洲狂轰滥炸。已经坐果的果树,已经覆膜的棉花地,都是它们的目标,冰雹风沙过后,满地的落果,田地里被刮起地膜,满目都是劫后余生的景象。
兵团职工为对付这些天灾也摸索出一套重播、复种、防风、固沙的防范手段,自1965年团场组建以来,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战天斗地,昔日荒凉的米兰小村落,汉依循古城遗址所在地,团部所在地机关、商店、学校、餐馆、市场星罗棋布,电站、果园、麦田、棉花地环伺周边,人口近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只有子母河依旧千百年来流淌着乳白色的河水,滋养着河水两岸的土地与人们。
汽车停在一个路边摆摊卖水果的维族大爷面前,司机问他:“请问到袁长风家咋走?”维族大爷想了一下,用的河南口音的汉语回答:“恁说的是老矿长老袁家吧?直走别拐弯,门口有三棵大树的院子就是。”段少华惊诧莫名,少数民族会说汉语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一口亲切的河南腔。司机笑道,由于这里比较封闭,民族同志接触的大都是讲河南口音的兵团职工,久而久之,说得汉语多少都带点河南口音。
一个穿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鸡,背有些佝偻,但是精神很好,见有人进来,一抬头,一道锐利的与年龄极不相符的精光射过来,让段少华不禁一凛。他上下大量了一下段少华,对他说:“你就是小宋派来的段少华吧?坐下歇歇脚。”
段少华在老人面前有些拘谨,坐下后一时不知说些啥。老人给他倒了杯茶,然后自顾自打开那只大纸箱子,爽朗地笑了。段少华刚才也纳闷,这只盛寿礼的纸箱子怎么那么轻,走过去一看,纸箱子里装的竟然都是各种精挑细选出的蔬菜种子。老人赞道:“拿蔬菜种子当寿礼,这种事只有小宋能干得出来,这个寿礼好!”说着一样样拿出来,仔细端详,发现好品种嘴里啧啧不已,对这些种子爱不释手,仿佛在看稀世宝贝,看来恨不得立刻种在地里,让它生根发芽。
月色如水,大概好久没有人来造访了,老人平时一定很寂寞。这下有了聊天对象,兴致勃勃,谈性颇浓。老人是湖南人,隶属二军六师骑兵团,参加过1951年若羌县祁曼塔格山剿匪战斗。剿匪战斗结束后,根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52年2月的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而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职工。“当时想不通啊,但是军令如山倒,咱流血流汗丢掉性命都不怕,还怕种地?”他看了看段少华,接着说:“当时新疆流传着有兵团十大怪的谚语,其中有两怪是'房子半截地下埋,衣服缺领少口袋,'第一怪说的是地窝子,这其实并不算怪,而是迫于当时条件的不得已之举;第二怪是事出有因。当时兵团司令员王震命令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参加新疆经济建设,发放的服装由四个口袋减至两个口袋,将衣领也去掉,就是这样一点点去抠,一年一年慢慢积累,才积攒下了咱兵团的这些家底。”
袁长风老人喝了口茶,叹了口气说道:“小宋调到石棉矿工作后,我看这个娃娃敢冲敢干,是个好苗子,于是重点培养他。没想到他挣了钱后辞了职,下了海,撇下了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我苦口婆心劝了他多次留下,都扭转不了他的想法。时代变了,退休后我已经有很多年没离开过米兰了,也许外面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了吧。”见老人有些伤感与迷惘,段少华不忍对他多说,劝他早点休息。
段少华因为第二天要办户口的事,准备住在旅店里。老人说,那哪行,就住在这院里!孩子们明天都会回来为我做寿,今天你就在这里和我作伴。临睡前,老人给段少华送来一本黑皮日记本,让他看看里边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最后老人说,我一直想把这个日记本给小宋,当时没有打定主意;今天我把它交给你,你把它转交给小宋吧。
段少华翻开扉页,一段激昂的文字跃然纸上: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当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透过文字与岁月,此诗依然有一股逼人的锐气与豪气。段少华忙问此诗作者是谁?老人回答,此诗是我们兵团政委张仲瀚亲自所写,每每读来,倍感振奋。张政委命令我们坚守在这片土地,我就会一直生活在这里!
段少华有点醒悟了宋广仁派自己来米兰的意图。他拿着这本日记,不知该如何评判宋广仁与袁长风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