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风向转变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苟个富贵盈门最新章节!
徐义也认为用不了多久了。
整个秋季,徐义的神策军在整个辽东大地上游荡了一大圈,先不说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钱财的收益也足可以算是收获了。
即将入冬,徐义着令大军收队了。
辽东的冬天太冷,神策军收缩,大军回幽州窝冬去。同时,徐义觉得自己应该回幽州等朝廷诏令了。
徐义想过了,若是这些傻缺首领不给力,那明年开春,他准备继续,并且准备将行动升级。
这次的秋风行动,是行动,秋分扫落叶,目的是清扫,说白了就是收刮钱财。就比如人参,徐义就见到了千年的人参,比如说貂皮,足够全家人都有貂皮的大衣了。这一次的秋风行动,可以说让整个神策军都富足了。
果然战争是发财最直接的办法。
来年春天,若神策军接不到朝廷回京的诏令,那就不是行动了,而是扫荡。虽然徐义没想好是不是实行三光,总是要做出让朝廷都作难的行为来。
到时候,不管什么新罗、百济,徐义准备一路推过去,一路杀过去······既然这些首领留着没用,就没必要留着了。
这些首领还是有用的。
大盛从建朝以来,就不是单一的族群朝廷,是一个混族的朝廷。所有族群在朝廷都有文臣武将。
更何况,这么多年下来,这些归附和藩属的部落,不仅仅进献圣人礼物,朝臣也都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于是,在这些首领进京后,整个长安就群情激昂了,朝会也嚷嚷的没完了。
李林甫一直等着信安王李炜,以及崔家、萧家等一些世家大族的反击,就是被玉真公主和长公主进言,他都不奇怪。却不曾想,真正在朝廷对他发起反击的是一些根本不相干的朝臣。
莫名其妙!
什么叫将细柳营军城搞的乌烟瘴气,什么是胡作非为?什么叫做毁大盛火器基业?怎么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屎盆子都扣上来了?
李林甫就不理解了。当初这边提议朝廷接管细柳营军城,这班人也是积极响应的,也认为工部接管乃是正理,这转眼就变了向了。
既然是徐义在辽东搅事,直接弹劾他好战不就得了?
问题是,谁傻呀?那是圣人恩准的,还站在维护大盛边境安稳的大义。所以,这些人,这些首领的人脉,只能从细柳营军城唯有徐义主导才是正理做由头了。
自大盛朝建立,从来都是不惩罚打了胜仗的武将的。若是这时候徐义有败战了好说,可人家是一路横扫,将整个辽东搅得翻天覆地,根本就没有一战之敌。
这就是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的辽东,就这样被神策军压服了。
这都不用神策军报功送捷报,徐义压根就没有把战功搞的多嚣张,就当是常规奏报,简单的跟朝廷说一下,轻描淡写的。
越是这样,朝廷越觉得神策军的不凡了。
关键是,有人替神策军报功了。
朝会上乱糟糟的,圣人心思却不在朝会上,即便是徐义的那些奏报,也只是偶尔让他有一丝的舒畅。
一直高兴不起来。
武惠妃走了以后,他就这样······这是一个比较看重心心相印的君王。武惠妃一走,他空虚了。
好不容易受高力士蛊惑,把儿媳妇搞到感业寺去祈福了,结果还真是祈福,甚至杨玉环都有自此出家的念头了,谁顾得上朝会上嚷嚷什么。
终于想起来了,高力士:“力士,这是为何?神策军这所谓的秋风行动,对于朝廷可有坏处?”
“回大家,确实可以安靖北疆。”
高力士说不出其他来,人家神策军做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朝廷,为大盛着想。
当初说动圣人派徐义出征,本就是以神策军亮相,并震慑整个北方附属部落为借口的。若是说徐义跟杨玉环有瓜葛,高力士还是有些担心的。
一个是心上下不来,做不出坑徐义的事来。二一个就是,他担心有了这一纠葛,影响到圣人对待徐义的情绪,甚至将徐义从朝堂推开······那也是对大盛的损失。
高力士不确定徐义这番操作到底是为了细柳营军城,还是纯粹为回长安,还是说也有听说杨玉环进了感业寺的事。
所以,这时候他只能顺着大势说,顺着大势办。
“这点上,倒是李林甫懂朕的心意了。搁置吧······另外,徐义神策军这边是有功了,有功不能不赏······”
“封徐义的长子武骑尉······朕赐其名思忠。徐义这小子年纪太小了,暂时不能再给他封赏了。你亲自去办。”
得,这事就成了这样了。高力士都不知道该怎样说好。
徐义这种心思不纯的行动,倒是让圣人更为看重了。赐名,莫大的恩宠呀!
圣人赏赐徐义家长子徐思忠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到徐府祝贺的就不说了。说那些跑到长安哭诉的藩属首领们,真的有点忍不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圣人对徐义的做法是赞同的,甚至给与了赏赐。他们怎么办?钱财没了,可以再赚,可权利没了,就再也没有钱财了。
连地盘都没了,难不成混长安?长安是好,可没了地盘和势力,他们待长安只有等死的份儿。
于是,新一轮的哭诉又开始了,送出去的物事也越来越贵重了。
朝臣们有点感激徐义了,若没有徐义这么一闹腾,他们待长安也没有机会得到这些藩属势力的贡献。
不过,那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事还是要做的。
所以,朝臣的新一轮争论又开始了。
“自开朝以来,辽东就时降时叛,更有高句丽、百济、新罗、渤海等势力存在,还有室韦、契丹、靺鞨、奚部等混在其中。”
“朝廷对辽东几乎的百年征战,从不间断。前朝也是因辽东而败落。这就是说,辽东的很险要。”
“神策军此番震慑辽东诸部,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继续放置神策军在外,是否妥当?”
这才是戳中了圣人痛点的言论。
在有朝臣提出这一观点时,得到了诸多官员的响应。确实,从神策军秋风行动的战绩来看,几乎算是零伤亡就将整个辽东荡平了。
这可是国朝历来防备的重点之一,对神策军而言如此简单。
也就是说,神策军现在是无敌的,也就是说,神策军不仅仅是威胁外敌,长期在外,对于朝廷也是威胁······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就这样的观点,哪怕是高力士担心徐义回京回发生跟杨玉环瓜葛的事,他也不敢建议圣人继续把徐义留在外面了。
真的不敢,若是徐义因为圣人最后收了杨玉环······
徐义也认为用不了多久了。
整个秋季,徐义的神策军在整个辽东大地上游荡了一大圈,先不说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钱财的收益也足可以算是收获了。
即将入冬,徐义着令大军收队了。
辽东的冬天太冷,神策军收缩,大军回幽州窝冬去。同时,徐义觉得自己应该回幽州等朝廷诏令了。
徐义想过了,若是这些傻缺首领不给力,那明年开春,他准备继续,并且准备将行动升级。
这次的秋风行动,是行动,秋分扫落叶,目的是清扫,说白了就是收刮钱财。就比如人参,徐义就见到了千年的人参,比如说貂皮,足够全家人都有貂皮的大衣了。这一次的秋风行动,可以说让整个神策军都富足了。
果然战争是发财最直接的办法。
来年春天,若神策军接不到朝廷回京的诏令,那就不是行动了,而是扫荡。虽然徐义没想好是不是实行三光,总是要做出让朝廷都作难的行为来。
到时候,不管什么新罗、百济,徐义准备一路推过去,一路杀过去······既然这些首领留着没用,就没必要留着了。
这些首领还是有用的。
大盛从建朝以来,就不是单一的族群朝廷,是一个混族的朝廷。所有族群在朝廷都有文臣武将。
更何况,这么多年下来,这些归附和藩属的部落,不仅仅进献圣人礼物,朝臣也都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于是,在这些首领进京后,整个长安就群情激昂了,朝会也嚷嚷的没完了。
李林甫一直等着信安王李炜,以及崔家、萧家等一些世家大族的反击,就是被玉真公主和长公主进言,他都不奇怪。却不曾想,真正在朝廷对他发起反击的是一些根本不相干的朝臣。
莫名其妙!
什么叫将细柳营军城搞的乌烟瘴气,什么是胡作非为?什么叫做毁大盛火器基业?怎么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屎盆子都扣上来了?
李林甫就不理解了。当初这边提议朝廷接管细柳营军城,这班人也是积极响应的,也认为工部接管乃是正理,这转眼就变了向了。
既然是徐义在辽东搅事,直接弹劾他好战不就得了?
问题是,谁傻呀?那是圣人恩准的,还站在维护大盛边境安稳的大义。所以,这些人,这些首领的人脉,只能从细柳营军城唯有徐义主导才是正理做由头了。
自大盛朝建立,从来都是不惩罚打了胜仗的武将的。若是这时候徐义有败战了好说,可人家是一路横扫,将整个辽东搅得翻天覆地,根本就没有一战之敌。
这就是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的辽东,就这样被神策军压服了。
这都不用神策军报功送捷报,徐义压根就没有把战功搞的多嚣张,就当是常规奏报,简单的跟朝廷说一下,轻描淡写的。
越是这样,朝廷越觉得神策军的不凡了。
关键是,有人替神策军报功了。
朝会上乱糟糟的,圣人心思却不在朝会上,即便是徐义的那些奏报,也只是偶尔让他有一丝的舒畅。
一直高兴不起来。
武惠妃走了以后,他就这样······这是一个比较看重心心相印的君王。武惠妃一走,他空虚了。
好不容易受高力士蛊惑,把儿媳妇搞到感业寺去祈福了,结果还真是祈福,甚至杨玉环都有自此出家的念头了,谁顾得上朝会上嚷嚷什么。
终于想起来了,高力士:“力士,这是为何?神策军这所谓的秋风行动,对于朝廷可有坏处?”
“回大家,确实可以安靖北疆。”
高力士说不出其他来,人家神策军做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朝廷,为大盛着想。
当初说动圣人派徐义出征,本就是以神策军亮相,并震慑整个北方附属部落为借口的。若是说徐义跟杨玉环有瓜葛,高力士还是有些担心的。
一个是心上下不来,做不出坑徐义的事来。二一个就是,他担心有了这一纠葛,影响到圣人对待徐义的情绪,甚至将徐义从朝堂推开······那也是对大盛的损失。
高力士不确定徐义这番操作到底是为了细柳营军城,还是纯粹为回长安,还是说也有听说杨玉环进了感业寺的事。
所以,这时候他只能顺着大势说,顺着大势办。
“这点上,倒是李林甫懂朕的心意了。搁置吧······另外,徐义神策军这边是有功了,有功不能不赏······”
“封徐义的长子武骑尉······朕赐其名思忠。徐义这小子年纪太小了,暂时不能再给他封赏了。你亲自去办。”
得,这事就成了这样了。高力士都不知道该怎样说好。
徐义这种心思不纯的行动,倒是让圣人更为看重了。赐名,莫大的恩宠呀!
圣人赏赐徐义家长子徐思忠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到徐府祝贺的就不说了。说那些跑到长安哭诉的藩属首领们,真的有点忍不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圣人对徐义的做法是赞同的,甚至给与了赏赐。他们怎么办?钱财没了,可以再赚,可权利没了,就再也没有钱财了。
连地盘都没了,难不成混长安?长安是好,可没了地盘和势力,他们待长安只有等死的份儿。
于是,新一轮的哭诉又开始了,送出去的物事也越来越贵重了。
朝臣们有点感激徐义了,若没有徐义这么一闹腾,他们待长安也没有机会得到这些藩属势力的贡献。
不过,那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事还是要做的。
所以,朝臣的新一轮争论又开始了。
“自开朝以来,辽东就时降时叛,更有高句丽、百济、新罗、渤海等势力存在,还有室韦、契丹、靺鞨、奚部等混在其中。”
“朝廷对辽东几乎的百年征战,从不间断。前朝也是因辽东而败落。这就是说,辽东的很险要。”
“神策军此番震慑辽东诸部,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继续放置神策军在外,是否妥当?”
这才是戳中了圣人痛点的言论。
在有朝臣提出这一观点时,得到了诸多官员的响应。确实,从神策军秋风行动的战绩来看,几乎算是零伤亡就将整个辽东荡平了。
这可是国朝历来防备的重点之一,对神策军而言如此简单。
也就是说,神策军现在是无敌的,也就是说,神策军不仅仅是威胁外敌,长期在外,对于朝廷也是威胁······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就这样的观点,哪怕是高力士担心徐义回京回发生跟杨玉环瓜葛的事,他也不敢建议圣人继续把徐义留在外面了。
真的不敢,若是徐义因为圣人最后收了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