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广东壕镜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明郑日不落最新章节!
本来是准备许久前来拜访,然而在六鳌所,郑森却扑了个空,他遣施琅问了当地的千户黄道周家居何处,没想到黄道周已于月初就动身西去,往潮汕寻道访友去了。
“此时纵然起身追去,怕也难以觅得踪迹。”
六鳌所的林千户是个黝黑的海边汉子,见郑森乘着郑氏福船前来,穿着打扮俨然贵公子的派头,身边又有郑家士兵陪同,颇显拘谨的提醒着。
“天公不作美,哈哈哈!明俨,这会你就算有再多锦囊妙计,也使不出了吧?”
杨于两和郑森关系斐然,这会儿也不忘打趣取乐,嘻嘻哈哈显得有些轻浮。
对比之下,大舅哥董腾就务实得多。
“明俨,黄公虽不在梓里,但家有老母,黄公孝名远播,定会赶在端午之前回来与母同过,不如在漳浦结庐等候,期间还可与黄公弟子交谈一二,提前了解了解?”
董腾显然对黄道周的了解比杨于两多一些,给出的建议也很中肯。
话说到这里,董腾施琅杨于两几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郑森身上,既是前来拜访,态度必然端正才行,遇到大儒出门寻友这种事也不算罕见,一般人也都是这样做。
不过郑森却是个例外。
“唔,今日已五月二十一,十三日后是端午...”
“十三日,足以到澳门了吧?”
郑森别过头,问施琅。
施琅眨眨眼,确认郑森是在问他后,分神一算,点头道:“十三日,足以到壕镜。”
郑森满意地点点头,看了一眼浮头湾无甚起伏的海水,畅然道:“快则一月,慢则二三月,届时我再来拜访先生。”
说罢,他朝漳浦方向拱了拱手,转头与林姓千户道了句谢,便招呼起三人上船。
“明俨,明俨!黄公学问深厚,名扬四海,如你前来拜访被拒倒也不算什么,可若因黄公不在家中便掉头就走,于郑氏绝不是好事!”
董腾眉头紧皱,快步追了上来说道,声音低沉,不在是用之前与友人交谈的语气,而是换上了兄长辈的口气。
杨于两也很快跟来,神色复杂,一脸的茫然。
“大兄可是把我当小孩了?我此番来漳浦是为拜访黄公不假,但亦有其他重要之事,况且即使我在此地等候,黄公归梓,能见我的机会又有几分?”
“而我去壕镜所做之事但成,想以黄公之见,应会与我详谈一番的。”
郑森解释了两句,而后便向施琅吩咐道。
“施兄,烦请兄弟们扬帆起锚,暂且西去,到壕镜再作休整。”
施琅看了郑森一眼,拱手点头大步走上了船,郑森紧随其后,董腾与杨于两二人愣在原地半晌,才最后上船。
一上船,杨于两就被董腾拉到了一旁仔细盘问,奈何一通话问下来,董腾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表哥,明俨不会做蠢事的,他自从府学回来,就,就比以前开明许多,也不喜寻欢作乐了,许是,许是在府学读了哪位前朝大儒的书会念通达了!”
杨于两虽是郑森发小兼同窗,但也猜不到郑森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把这些与之前不符的举动当成是通读圣贤书开启素慧。
闽南人比较迷信,对这个东西很信。
董腾觉得有些荒唐,可也想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释,只能攥拳长吁,一脸愁容。
夜晚。
福船下的一间舱室,叩门声悄然响起,声音不大但郑森还是能听得真切。
“进来。”
“...吱呀!”
施琅推门而入,正见到捧书夜读的郑森。
“公子!”
“坐吧,有话便说。”
郑森指了指对面的一个小胡凳,拨了拨桌子上的油灯,火光亮了一些,将他的脸照的更清楚了。
施琅咽了口唾沫,酝酿着语言。
“公子,请恕在下冒犯,董公子和杨公子白日所言在下未曾附和,不过心中也有忧虑,在下此番乃是受四爷之命护送公子拜访黄公,现今公子弃漳浦而去壕镜,在下不知所做何事,可不管何事,四爷与大爷都不会高兴的...”
接下来的话他就没继续说了,郑森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施琅的难处。
“我岂不知?此事与你无关,回去之后我自会当面向父亲与三叔交代清楚,唔,若你觉得不妥,可现在就派人回安平告知三叔,如此一来便不会牵扯到你身上了。”
“这...”
施琅脸色难看,这种近似僭越的事情他是如何也不好做的,毕竟郑森是郑氏未来的继承人,今天这样做了,以后可不就得罪了郑森?
郑氏发展至今,内部斗争可一点不温和,自己一步走错,就可能被其他人攻讦。
瞥见施琅犹豫的神情,郑森忽然问道。
“你就不想知道我去壕镜干什么吗?”
施琅猛地抬头,旋即放下:“属下...不知!”
“告诉你也无妨,你与涵斋大兄不同,以前随父亲出征讨贼过吧?”
“有,某自十六岁起便跟着父亲叔父在总兵大人麾下作战了,闽西南粤东赣南之地皆去过,手刃之贼有百余人也。”
施琅老实交代了他的履历,郑森听着,待他说完,便问道。
“数年讨贼,可觉艰难?”
“不,不难,全赖总兵大人伟功,我等为总兵大人出生入死之辈,皆粮饷充足,装备齐全,杀贼自然轻便。”
施琅回忆起这几年在福建剿灭土匪反贼的经历,有些局促地说着。
貌似对一个军人来说,轻松的战斗会让人感到羞耻?
以前施琅还不这么觉得,现在被郑森这么一问,竟然有了一丝这样的感觉。
郑森放下书卷,推开船窗:“兹我郑氏垄断海贸收取例金至今,已有十年,虽火器犀利舰船无敌,但却只局于八闽一地,况已过十载,兵将松懈,武备废弛,全靠兵甲之利才得以驰骋,若北狄南下,我等何为?”
“如你所言,我郑氏上下士兵轻敌,竟以讨灭反贼土匪沾沾自傲,须知北人强于南人,北兵强于南兵,我观天下局势,中原变乱,关外鞑子作壁上观,伺机而动,中原必染胡尘,我闽兵不敌淮兵、楚兵,淮楚兵亦不敌中原之兵,而中原之兵不敌九边之兵,九边之兵则畏鞑如虎,鞑清入关,我命何在?”
施琅怔了神,听到郑森如此虚张声势的一通话下来,竟然说的是担忧关外的鞑子入关,虽然说的有理有据,但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荒谬。
“公子未免杞人忧天矣,鞑子...”
郑森抬手:“杞人忧天,好,不说鞑子入关,就说中原变乱,李自成革鼎立新,创立新朝可是大势所趋?莫言其他,此人被朝廷八方围剿十余年越打越强,北地早已一片狼藉,不可为矣,可也?”
施琅无奈点头:“可。”
“既新朝创立,最好也不过南北二朝并立,若此,我郑氏难道安坐八闽之地不图进取?不效仿东晋故事?”
“且乱世将至,我为郑家寻固本防身之器物,并无不妥。”
“何况,你也拦不住我。”
最后一句才是精髓,郑森说完露出会心一笑。
本来是准备许久前来拜访,然而在六鳌所,郑森却扑了个空,他遣施琅问了当地的千户黄道周家居何处,没想到黄道周已于月初就动身西去,往潮汕寻道访友去了。
“此时纵然起身追去,怕也难以觅得踪迹。”
六鳌所的林千户是个黝黑的海边汉子,见郑森乘着郑氏福船前来,穿着打扮俨然贵公子的派头,身边又有郑家士兵陪同,颇显拘谨的提醒着。
“天公不作美,哈哈哈!明俨,这会你就算有再多锦囊妙计,也使不出了吧?”
杨于两和郑森关系斐然,这会儿也不忘打趣取乐,嘻嘻哈哈显得有些轻浮。
对比之下,大舅哥董腾就务实得多。
“明俨,黄公虽不在梓里,但家有老母,黄公孝名远播,定会赶在端午之前回来与母同过,不如在漳浦结庐等候,期间还可与黄公弟子交谈一二,提前了解了解?”
董腾显然对黄道周的了解比杨于两多一些,给出的建议也很中肯。
话说到这里,董腾施琅杨于两几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郑森身上,既是前来拜访,态度必然端正才行,遇到大儒出门寻友这种事也不算罕见,一般人也都是这样做。
不过郑森却是个例外。
“唔,今日已五月二十一,十三日后是端午...”
“十三日,足以到澳门了吧?”
郑森别过头,问施琅。
施琅眨眨眼,确认郑森是在问他后,分神一算,点头道:“十三日,足以到壕镜。”
郑森满意地点点头,看了一眼浮头湾无甚起伏的海水,畅然道:“快则一月,慢则二三月,届时我再来拜访先生。”
说罢,他朝漳浦方向拱了拱手,转头与林姓千户道了句谢,便招呼起三人上船。
“明俨,明俨!黄公学问深厚,名扬四海,如你前来拜访被拒倒也不算什么,可若因黄公不在家中便掉头就走,于郑氏绝不是好事!”
董腾眉头紧皱,快步追了上来说道,声音低沉,不在是用之前与友人交谈的语气,而是换上了兄长辈的口气。
杨于两也很快跟来,神色复杂,一脸的茫然。
“大兄可是把我当小孩了?我此番来漳浦是为拜访黄公不假,但亦有其他重要之事,况且即使我在此地等候,黄公归梓,能见我的机会又有几分?”
“而我去壕镜所做之事但成,想以黄公之见,应会与我详谈一番的。”
郑森解释了两句,而后便向施琅吩咐道。
“施兄,烦请兄弟们扬帆起锚,暂且西去,到壕镜再作休整。”
施琅看了郑森一眼,拱手点头大步走上了船,郑森紧随其后,董腾与杨于两二人愣在原地半晌,才最后上船。
一上船,杨于两就被董腾拉到了一旁仔细盘问,奈何一通话问下来,董腾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表哥,明俨不会做蠢事的,他自从府学回来,就,就比以前开明许多,也不喜寻欢作乐了,许是,许是在府学读了哪位前朝大儒的书会念通达了!”
杨于两虽是郑森发小兼同窗,但也猜不到郑森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把这些与之前不符的举动当成是通读圣贤书开启素慧。
闽南人比较迷信,对这个东西很信。
董腾觉得有些荒唐,可也想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释,只能攥拳长吁,一脸愁容。
夜晚。
福船下的一间舱室,叩门声悄然响起,声音不大但郑森还是能听得真切。
“进来。”
“...吱呀!”
施琅推门而入,正见到捧书夜读的郑森。
“公子!”
“坐吧,有话便说。”
郑森指了指对面的一个小胡凳,拨了拨桌子上的油灯,火光亮了一些,将他的脸照的更清楚了。
施琅咽了口唾沫,酝酿着语言。
“公子,请恕在下冒犯,董公子和杨公子白日所言在下未曾附和,不过心中也有忧虑,在下此番乃是受四爷之命护送公子拜访黄公,现今公子弃漳浦而去壕镜,在下不知所做何事,可不管何事,四爷与大爷都不会高兴的...”
接下来的话他就没继续说了,郑森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施琅的难处。
“我岂不知?此事与你无关,回去之后我自会当面向父亲与三叔交代清楚,唔,若你觉得不妥,可现在就派人回安平告知三叔,如此一来便不会牵扯到你身上了。”
“这...”
施琅脸色难看,这种近似僭越的事情他是如何也不好做的,毕竟郑森是郑氏未来的继承人,今天这样做了,以后可不就得罪了郑森?
郑氏发展至今,内部斗争可一点不温和,自己一步走错,就可能被其他人攻讦。
瞥见施琅犹豫的神情,郑森忽然问道。
“你就不想知道我去壕镜干什么吗?”
施琅猛地抬头,旋即放下:“属下...不知!”
“告诉你也无妨,你与涵斋大兄不同,以前随父亲出征讨贼过吧?”
“有,某自十六岁起便跟着父亲叔父在总兵大人麾下作战了,闽西南粤东赣南之地皆去过,手刃之贼有百余人也。”
施琅老实交代了他的履历,郑森听着,待他说完,便问道。
“数年讨贼,可觉艰难?”
“不,不难,全赖总兵大人伟功,我等为总兵大人出生入死之辈,皆粮饷充足,装备齐全,杀贼自然轻便。”
施琅回忆起这几年在福建剿灭土匪反贼的经历,有些局促地说着。
貌似对一个军人来说,轻松的战斗会让人感到羞耻?
以前施琅还不这么觉得,现在被郑森这么一问,竟然有了一丝这样的感觉。
郑森放下书卷,推开船窗:“兹我郑氏垄断海贸收取例金至今,已有十年,虽火器犀利舰船无敌,但却只局于八闽一地,况已过十载,兵将松懈,武备废弛,全靠兵甲之利才得以驰骋,若北狄南下,我等何为?”
“如你所言,我郑氏上下士兵轻敌,竟以讨灭反贼土匪沾沾自傲,须知北人强于南人,北兵强于南兵,我观天下局势,中原变乱,关外鞑子作壁上观,伺机而动,中原必染胡尘,我闽兵不敌淮兵、楚兵,淮楚兵亦不敌中原之兵,而中原之兵不敌九边之兵,九边之兵则畏鞑如虎,鞑清入关,我命何在?”
施琅怔了神,听到郑森如此虚张声势的一通话下来,竟然说的是担忧关外的鞑子入关,虽然说的有理有据,但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荒谬。
“公子未免杞人忧天矣,鞑子...”
郑森抬手:“杞人忧天,好,不说鞑子入关,就说中原变乱,李自成革鼎立新,创立新朝可是大势所趋?莫言其他,此人被朝廷八方围剿十余年越打越强,北地早已一片狼藉,不可为矣,可也?”
施琅无奈点头:“可。”
“既新朝创立,最好也不过南北二朝并立,若此,我郑氏难道安坐八闽之地不图进取?不效仿东晋故事?”
“且乱世将至,我为郑家寻固本防身之器物,并无不妥。”
“何况,你也拦不住我。”
最后一句才是精髓,郑森说完露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