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 > 785 端亲王得民心
785 端亲王得民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最新章节!
,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
宁樱好不容易才从他胳膊弯里挣脱了出来,又顺手用力把被子扯到了一边。
她这一回声音大了一些。:“皇上!”
胤禛这才算是有点半醒了。
宁樱坐直了身子,旁敲侧击的就开始劝说他——文字之罪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
胤禛强撑着精神听她说了一会儿,只是摆手冷笑:“皇后不必太担心。朕也知道这帮所犯,有的未必罪深至此。但颂扬奸恶,措辞有悖逆之疑,朕使一人逃脱,便会使其他人生出侥幸之心。朕鼓励臣工,莫大乎赏善罚恶,使天下共知砥砺,勉为正人。”
宁樱:……
她仰脸看着他的神情,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白说了。
他是很宠她,但是关于这些事儿,他从来都有他自己的一意孤行。
宁樱咽了一口唾沫,拿出了自己另外想好的一套说辞:“万岁,文人孤清,诛心甚于诛身。臣妾倒觉得与其斩立决,倒不如派专人将笔伐之文字刊印成册,广为传布。”
她顿了顿,看着胤禛。
胤禛目光瞧了过来,面上的怔忪之意也淡了许多。
他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瞧着宁樱,看样子居然是有些被说动了:“说下去。”
……
二月里,又有一位官员被多年的政敌举报——起因是他几年前写的一首诗:“兼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政敌攻击他的说法也很简单:此人分明是在思念前明,悲痛幽怨,一首诗写的凄凄惨惨戚戚。
既然思念前朝,很明显便是对当朝不满。
勤政亲贤殿的暖阁内,端亲王弘晖在皇阿玛面前站着。
暖阁之中除了父子两人,并没有其他王公大臣们在。
“这不过是书生文人,仕途失意,难免做些咏叹,并非公然毁谤本朝。”
弘晖顿了顿,挺直了腰背,目光落在皇阿玛面前的折子上,并没有想停下。
他继续往下道:“审讯的那帮官员们拘文牵义,过于苛求,望文生义,给人定下大逆之罪。若是当真孟浩然也有‘不才明主弃’之句,儿子不明白——难道孟浩然也是大逆不道么?”
他一口气终于说出了这些堵在心里多日的话。
说完之后,弘晖一颗心也在胸腔里砰砰的狂跳了起来。
苏培盛站在后面——此时听端亲王竟然大胆如此,也是惊得大气都不敢出了,只觉得身上的首领太监服都被冷汗浸透了,全贴在身上。
端亲王这是昏了头了!
大殿里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弘晖微微地攥紧了袖子里的手指,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皇阿玛平静地道:“你觉得当如何?”
苏培盛喘出一口气,伸手悄悄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心道端亲王果然是万岁最宠爱的皇子。
万岁理智的时候,经常狠厉的可怕。
但是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哪怕是一路经过九子夺嫡,坐稳江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背了一身骂名的万岁,硬生生的将一颗心裹上了铜墙铁壁。
但他始终是个父亲。
弘晖本来已经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见皇阿玛并没有发作,只是这么平静的问了自己一句,显然也有些始料不及。
然而他反应极快,立即就接着道:“儿子以为,官吏处理太过严格,案犯不是遭受杀身之祸,便是满门受累,如此驭文过甚……实在不至于此。”
说出“驭文过甚”四个字,弘晖的语气也忍不住顿了一下。
胤禛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忽然便将桌上的折子抽出来给他:“你来瞧瞧。”
弘晖顿时就变了脸色,立即跪下伸手将奏折举起:“皇阿玛!”
胤禛抬起手摆了摆:“不要顾虑,皇阿玛是让你好好瞧瞧。”
弘晖微微迟疑了一下,随即便伸手将那折子翻开,才看见上面已经写着批语:“朕君临天下,一言一笑皆系天下之观瞻,若士习端,风俗正,防维立,名教崇,岂复有如此悖逆大义者乎?朕今于负罪之人不加诛戮,以文诘文,使其腼颜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
朕现在不杀你,但是要对你进行笔伐,推翻拆穿你所有的观点,还要告之于天下。
读书人最要面子,如此厚着脸皮活在世上。比让你死了还痛苦!
弘晖沉默地读完,心中只是叹息:如此又何必?
“弘晖,你来的倒也巧,你既然有此心意,从即日起,朕命你来做这总审讯负责之人,他日若再有此案犯,朕交给你来裁断!”
弘晖听见了父亲最后一句话,不由地吃惊地站在原地。
胤禛瞪着眼看了他一眼,却又轻轻叹了一声,走过来,伸手在儿子的肩头用力的拍了拍,随后大步往殿外走去了。
弘晖这才如梦初醒的跪下来,在父亲身后大声道:“儿子领旨!”
……
朝廷上,随着圣旨命端亲王开始料理文字之罪的案犯,从雍正十二年开始的这场血雨腥风总算是渐渐趋于平静。
对于交到手上的案件,端亲王无一遗漏,全部亲自审看过之后,对于一些正常的诗词评论,他确定作者并没有谋逆之意,只不过是文人意气。
于是弘晖全部进行了宽大处理——先把这些折子留存档案,再观察着官员日后的表现。
其实就是抬手了。
本来还战战兢兢,甚至全家老小闭门在一起痛哭流涕,以为明日便要满门抄斩的一些官员,听闻端亲王仔细审看过之后,宽大处理,不由地感激涕零。
同时,甚至有一些负责初审文字案的官吏——因为审判的标准太过严格,还被端亲王叫去谈了好几次。
朝廷之上,原本借着文字狱之风,党同伐异,互相攻击的官员们,见端亲王如此,也就渐渐地丧失了动力。
更何况,端亲王甚至还反过来,将注意力投向了一些绞尽脑汁,暗地里想尽百种手段告发同僚的官员们。
即使是审判谋逆的决断,也应该被握在天子手中,而不是成为这些小人们利用报私仇的工具。
……
端亲王此举不过短短三个月,尽得民心。
天下士子们,更是一片夸赞之声。
,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
宁樱好不容易才从他胳膊弯里挣脱了出来,又顺手用力把被子扯到了一边。
她这一回声音大了一些。:“皇上!”
胤禛这才算是有点半醒了。
宁樱坐直了身子,旁敲侧击的就开始劝说他——文字之罪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
胤禛强撑着精神听她说了一会儿,只是摆手冷笑:“皇后不必太担心。朕也知道这帮所犯,有的未必罪深至此。但颂扬奸恶,措辞有悖逆之疑,朕使一人逃脱,便会使其他人生出侥幸之心。朕鼓励臣工,莫大乎赏善罚恶,使天下共知砥砺,勉为正人。”
宁樱:……
她仰脸看着他的神情,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白说了。
他是很宠她,但是关于这些事儿,他从来都有他自己的一意孤行。
宁樱咽了一口唾沫,拿出了自己另外想好的一套说辞:“万岁,文人孤清,诛心甚于诛身。臣妾倒觉得与其斩立决,倒不如派专人将笔伐之文字刊印成册,广为传布。”
她顿了顿,看着胤禛。
胤禛目光瞧了过来,面上的怔忪之意也淡了许多。
他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瞧着宁樱,看样子居然是有些被说动了:“说下去。”
……
二月里,又有一位官员被多年的政敌举报——起因是他几年前写的一首诗:“兼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政敌攻击他的说法也很简单:此人分明是在思念前明,悲痛幽怨,一首诗写的凄凄惨惨戚戚。
既然思念前朝,很明显便是对当朝不满。
勤政亲贤殿的暖阁内,端亲王弘晖在皇阿玛面前站着。
暖阁之中除了父子两人,并没有其他王公大臣们在。
“这不过是书生文人,仕途失意,难免做些咏叹,并非公然毁谤本朝。”
弘晖顿了顿,挺直了腰背,目光落在皇阿玛面前的折子上,并没有想停下。
他继续往下道:“审讯的那帮官员们拘文牵义,过于苛求,望文生义,给人定下大逆之罪。若是当真孟浩然也有‘不才明主弃’之句,儿子不明白——难道孟浩然也是大逆不道么?”
他一口气终于说出了这些堵在心里多日的话。
说完之后,弘晖一颗心也在胸腔里砰砰的狂跳了起来。
苏培盛站在后面——此时听端亲王竟然大胆如此,也是惊得大气都不敢出了,只觉得身上的首领太监服都被冷汗浸透了,全贴在身上。
端亲王这是昏了头了!
大殿里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弘晖微微地攥紧了袖子里的手指,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皇阿玛平静地道:“你觉得当如何?”
苏培盛喘出一口气,伸手悄悄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心道端亲王果然是万岁最宠爱的皇子。
万岁理智的时候,经常狠厉的可怕。
但是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哪怕是一路经过九子夺嫡,坐稳江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背了一身骂名的万岁,硬生生的将一颗心裹上了铜墙铁壁。
但他始终是个父亲。
弘晖本来已经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见皇阿玛并没有发作,只是这么平静的问了自己一句,显然也有些始料不及。
然而他反应极快,立即就接着道:“儿子以为,官吏处理太过严格,案犯不是遭受杀身之祸,便是满门受累,如此驭文过甚……实在不至于此。”
说出“驭文过甚”四个字,弘晖的语气也忍不住顿了一下。
胤禛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忽然便将桌上的折子抽出来给他:“你来瞧瞧。”
弘晖顿时就变了脸色,立即跪下伸手将奏折举起:“皇阿玛!”
胤禛抬起手摆了摆:“不要顾虑,皇阿玛是让你好好瞧瞧。”
弘晖微微迟疑了一下,随即便伸手将那折子翻开,才看见上面已经写着批语:“朕君临天下,一言一笑皆系天下之观瞻,若士习端,风俗正,防维立,名教崇,岂复有如此悖逆大义者乎?朕今于负罪之人不加诛戮,以文诘文,使其腼颜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
朕现在不杀你,但是要对你进行笔伐,推翻拆穿你所有的观点,还要告之于天下。
读书人最要面子,如此厚着脸皮活在世上。比让你死了还痛苦!
弘晖沉默地读完,心中只是叹息:如此又何必?
“弘晖,你来的倒也巧,你既然有此心意,从即日起,朕命你来做这总审讯负责之人,他日若再有此案犯,朕交给你来裁断!”
弘晖听见了父亲最后一句话,不由地吃惊地站在原地。
胤禛瞪着眼看了他一眼,却又轻轻叹了一声,走过来,伸手在儿子的肩头用力的拍了拍,随后大步往殿外走去了。
弘晖这才如梦初醒的跪下来,在父亲身后大声道:“儿子领旨!”
……
朝廷上,随着圣旨命端亲王开始料理文字之罪的案犯,从雍正十二年开始的这场血雨腥风总算是渐渐趋于平静。
对于交到手上的案件,端亲王无一遗漏,全部亲自审看过之后,对于一些正常的诗词评论,他确定作者并没有谋逆之意,只不过是文人意气。
于是弘晖全部进行了宽大处理——先把这些折子留存档案,再观察着官员日后的表现。
其实就是抬手了。
本来还战战兢兢,甚至全家老小闭门在一起痛哭流涕,以为明日便要满门抄斩的一些官员,听闻端亲王仔细审看过之后,宽大处理,不由地感激涕零。
同时,甚至有一些负责初审文字案的官吏——因为审判的标准太过严格,还被端亲王叫去谈了好几次。
朝廷之上,原本借着文字狱之风,党同伐异,互相攻击的官员们,见端亲王如此,也就渐渐地丧失了动力。
更何况,端亲王甚至还反过来,将注意力投向了一些绞尽脑汁,暗地里想尽百种手段告发同僚的官员们。
即使是审判谋逆的决断,也应该被握在天子手中,而不是成为这些小人们利用报私仇的工具。
……
端亲王此举不过短短三个月,尽得民心。
天下士子们,更是一片夸赞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