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末路三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背叛如同毒品,一旦染上很难拒绝它迷人的诱惑!
皇太极带着兵在前方与明军浴血苦战,留守盛京的不少官吏不厚道的抛下他们的“主子”跑了;不仅自己跑还拐带不少东西做为见面礼,都是往东投靠两蓝旗去了,这些人当中就有范文程和廖大凯。
汉奸终究是汉奸,关键时刻总会捅人一刀。
赫图阿拉——建州女真的老巢,老奴酋努尔哈赤建立金国时的都城;此刻还没改名为兴京,以后也没这个机会了。
老奴酋迁都盛京(沈阳)后,这里就由正白旗控制;皇太极登汗位后又改正黄旗;如没朱由检的重生,估计这里以后又回到正白旗手中。
这些在这个世界再不会发生了,当初两蓝旗躲避打击,逃离盛京来到这里用计诈开了城门,赫图阿拉成了两蓝旗的天下。
趁着内乱,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两蓝旗纠集不少对皇太极不满的后金贵族,以赫图阿拉为据点,顺利的控制了原建州女真的故地,成为辽东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也变相削弱了盛京的势力。
也是这样的资本加上地形的险要,加上明军镇北军的牵制;皇太极病好后才没敢领兵来攻,只派了使者过来劝降,都被两位贝勒客气的礼送出境。
事到如今!已回不去了!
双方分歧过大,也根本就谈不拢!一方要集权!一方要回到“八王议政”!如何谈得拢!不相互攻伐就算客气的。
就算皇太极答应回到老奴酋时代,实力坐大的两蓝旗也不会答应;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所有的亲情就是“渣”!更何况皇太极的名声也只那么好!
古今中外这类事莫不如此,也不奇怪!
那些逃离盛京前来投靠的文人官吏,自然受到了赫图阿拉方面的热烈接待,不是因为他们带了多少东西,也不是两位贝勒多么爱才!
而是做出一种姿态!向所有女真人表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也就中原俗话说的“道”。
赫图阿拉的这个“道”没维持多久,他们的噩梦降临了。
御驾出征的明军不是新编八旗可以对抗的,孤注一掷的皇太极在柳河边战败身死,全军覆没;留守盛京的老弱病残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跟着跑路,盛京落入明军手中,老奴酋建立的“我大金”灭亡。
与大明相隔的屏障消失了,该赫图阿拉的两蓝旗面对大明的怒火;跟在这些败兵后面东来的,是由女真“叛徒”带路的大明皇家陆军的四个骑兵镇。
再也没有“萨尔浒之战”那样的机会,三路实力不弱的明军骑兵不急不慢、步步为营,从三个方向不断蚕食着两蓝旗的地盘,向赫图阿拉压过来。
这三路中任何一路,都不是两蓝旗的两万人能轻易打胜的,不是他们不打,实在是根本打不过!
明军根本不冒进,每天固定走三、四十里不到就扎营地;营盘修得严实,拒马、壕沟、寨墙、瞭望哨一个不少,还有藏在暗处的火炮。
两蓝旗尝试着攻过一次,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连壕沟都没填平,更不用说爬上壕沟后面的寨墙;损失了三千人后,两蓝旗再也不敢攻打任何明军的营地。
那就学老汗王设伏打援!学了,同样没用!
每次行军到容易设伏地点,明军都会架好火炮一通打击,炮火过后再派人上前确定是否安全,最后才快速通过。
垂头丧气的两位贝勒这时想到了那些投靠的“汉奸”,“汉奸”的价值在这时候也确实体现了出来。
范文程等人引经据典,分析形式,最后得出最正确的一个字——“撤!”
两位贝勒爷也是无路可走,接纳了这个诱人的建议;东南边的鸭绿江不能去了,那边也出现了明军的身影,只能往东去长白山,女真人的“圣山”。
一番精心的准备过后,两蓝旗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战略转移”;剿匪总指挥周遇吉两天后带着明军进入了赫图阿拉,看到的是嗷嗷待哺的女真平民妇孺,后金在文字层面侧底灭亡。
两蓝旗凭借着熟悉地形,在前面不急不慢的走着,伺机也想反咬一口。
明军还是老样子,慢慢的跟在后面,从不冒进;前队与两蓝旗保持着四、五里的距离,大队每天最多只走三、四十里;你多走了,就派小部队盯着,你不走?大队冲上来赶人。
几次交手后,双方达成默契;保持着适当距离走走停停,倒也相安无事。
从赫图阿拉到通化,再到白山,两蓝旗被逼着慢慢退,明军慢慢推进。
大明的势力随着骑兵的推进,逐渐铺满了辽东长白山脉的崇山峻岭;躲在山里的女真人要么随着两蓝旗亡命天涯,要么投降被招安。
无路可去的两蓝旗终于如某人所愿,在白山附近绕过“圣山”——天山,往东进入朝鲜王国境内,侧底摆脱了明军的尾随。
那些跟着汉奸们分裂了,一部分死不做“叛国贼”的不告而别,自愿成了明军的俘虏;一部分找各样的借口溜号了,这中间就有廖大凯,最后还是被明军或山里的野兽捕获。
更多的是一条路走到黑,跟着两蓝旗进入朝鲜境内,如范文臣与罗绣锦等人。
两蓝旗在朝鲜的惠山找到落脚点,完成了这次长途跋涉;明军大部队则停在白山休整,同时开始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小部队前出到天山附近,监视走出国门的叛军残部。
崇祯二年的十月底,明军各路追兵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寒,脱离与两蓝旗的接触,全部退到白山、通化一带休整,
惠山位于鸭绿江南岸的一个河谷地带,这时候不仅没人居住,连零星的朝鲜村落也少,更不用说那下游的水库;两岸河谷地带空旷平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落脚点。
明军退却,两蓝旗也不敢回军去追,放出探马侦探消息;便在惠山河谷一带构建营寨着手防御,派人上山打猎囤积军粮,组织人手开垦荒地准备来年种植。
瞧这架势是不想再跑了,是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可靠的落脚点。
这强盗做惯了,自然也不会仅靠自力更生维持生计;两蓝旗派出的“打野”小分队四处劫掠,抓来不少女真、朝鲜村落的青壮,当然也夺了不少粮食;加上原来携带的,度过寒冬肯定够了,可要长时间作战还得找新的粮食来源。
他们的目光对准了南边懦弱的朝鲜,兵力空虚的咸镜道成了最好的目标。
崇祯三年六、七月份,大明与朝鲜王国就“鸭绿江对峙”与“沉船事件”纠缠不清时,两蓝旗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拒绝了朝鲜的招安,最后在七月挥兵南下;占领了惠山以南一百多公里的吉州,夺下他们在朝鲜的第一座城池。
背叛如同毒品,一旦染上很难拒绝它迷人的诱惑!
皇太极带着兵在前方与明军浴血苦战,留守盛京的不少官吏不厚道的抛下他们的“主子”跑了;不仅自己跑还拐带不少东西做为见面礼,都是往东投靠两蓝旗去了,这些人当中就有范文程和廖大凯。
汉奸终究是汉奸,关键时刻总会捅人一刀。
赫图阿拉——建州女真的老巢,老奴酋努尔哈赤建立金国时的都城;此刻还没改名为兴京,以后也没这个机会了。
老奴酋迁都盛京(沈阳)后,这里就由正白旗控制;皇太极登汗位后又改正黄旗;如没朱由检的重生,估计这里以后又回到正白旗手中。
这些在这个世界再不会发生了,当初两蓝旗躲避打击,逃离盛京来到这里用计诈开了城门,赫图阿拉成了两蓝旗的天下。
趁着内乱,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两蓝旗纠集不少对皇太极不满的后金贵族,以赫图阿拉为据点,顺利的控制了原建州女真的故地,成为辽东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也变相削弱了盛京的势力。
也是这样的资本加上地形的险要,加上明军镇北军的牵制;皇太极病好后才没敢领兵来攻,只派了使者过来劝降,都被两位贝勒客气的礼送出境。
事到如今!已回不去了!
双方分歧过大,也根本就谈不拢!一方要集权!一方要回到“八王议政”!如何谈得拢!不相互攻伐就算客气的。
就算皇太极答应回到老奴酋时代,实力坐大的两蓝旗也不会答应;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所有的亲情就是“渣”!更何况皇太极的名声也只那么好!
古今中外这类事莫不如此,也不奇怪!
那些逃离盛京前来投靠的文人官吏,自然受到了赫图阿拉方面的热烈接待,不是因为他们带了多少东西,也不是两位贝勒多么爱才!
而是做出一种姿态!向所有女真人表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也就中原俗话说的“道”。
赫图阿拉的这个“道”没维持多久,他们的噩梦降临了。
御驾出征的明军不是新编八旗可以对抗的,孤注一掷的皇太极在柳河边战败身死,全军覆没;留守盛京的老弱病残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跟着跑路,盛京落入明军手中,老奴酋建立的“我大金”灭亡。
与大明相隔的屏障消失了,该赫图阿拉的两蓝旗面对大明的怒火;跟在这些败兵后面东来的,是由女真“叛徒”带路的大明皇家陆军的四个骑兵镇。
再也没有“萨尔浒之战”那样的机会,三路实力不弱的明军骑兵不急不慢、步步为营,从三个方向不断蚕食着两蓝旗的地盘,向赫图阿拉压过来。
这三路中任何一路,都不是两蓝旗的两万人能轻易打胜的,不是他们不打,实在是根本打不过!
明军根本不冒进,每天固定走三、四十里不到就扎营地;营盘修得严实,拒马、壕沟、寨墙、瞭望哨一个不少,还有藏在暗处的火炮。
两蓝旗尝试着攻过一次,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连壕沟都没填平,更不用说爬上壕沟后面的寨墙;损失了三千人后,两蓝旗再也不敢攻打任何明军的营地。
那就学老汗王设伏打援!学了,同样没用!
每次行军到容易设伏地点,明军都会架好火炮一通打击,炮火过后再派人上前确定是否安全,最后才快速通过。
垂头丧气的两位贝勒这时想到了那些投靠的“汉奸”,“汉奸”的价值在这时候也确实体现了出来。
范文程等人引经据典,分析形式,最后得出最正确的一个字——“撤!”
两位贝勒爷也是无路可走,接纳了这个诱人的建议;东南边的鸭绿江不能去了,那边也出现了明军的身影,只能往东去长白山,女真人的“圣山”。
一番精心的准备过后,两蓝旗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战略转移”;剿匪总指挥周遇吉两天后带着明军进入了赫图阿拉,看到的是嗷嗷待哺的女真平民妇孺,后金在文字层面侧底灭亡。
两蓝旗凭借着熟悉地形,在前面不急不慢的走着,伺机也想反咬一口。
明军还是老样子,慢慢的跟在后面,从不冒进;前队与两蓝旗保持着四、五里的距离,大队每天最多只走三、四十里;你多走了,就派小部队盯着,你不走?大队冲上来赶人。
几次交手后,双方达成默契;保持着适当距离走走停停,倒也相安无事。
从赫图阿拉到通化,再到白山,两蓝旗被逼着慢慢退,明军慢慢推进。
大明的势力随着骑兵的推进,逐渐铺满了辽东长白山脉的崇山峻岭;躲在山里的女真人要么随着两蓝旗亡命天涯,要么投降被招安。
无路可去的两蓝旗终于如某人所愿,在白山附近绕过“圣山”——天山,往东进入朝鲜王国境内,侧底摆脱了明军的尾随。
那些跟着汉奸们分裂了,一部分死不做“叛国贼”的不告而别,自愿成了明军的俘虏;一部分找各样的借口溜号了,这中间就有廖大凯,最后还是被明军或山里的野兽捕获。
更多的是一条路走到黑,跟着两蓝旗进入朝鲜境内,如范文臣与罗绣锦等人。
两蓝旗在朝鲜的惠山找到落脚点,完成了这次长途跋涉;明军大部队则停在白山休整,同时开始大规模的剿匪行动;小部队前出到天山附近,监视走出国门的叛军残部。
崇祯二年的十月底,明军各路追兵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寒,脱离与两蓝旗的接触,全部退到白山、通化一带休整,
惠山位于鸭绿江南岸的一个河谷地带,这时候不仅没人居住,连零星的朝鲜村落也少,更不用说那下游的水库;两岸河谷地带空旷平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落脚点。
明军退却,两蓝旗也不敢回军去追,放出探马侦探消息;便在惠山河谷一带构建营寨着手防御,派人上山打猎囤积军粮,组织人手开垦荒地准备来年种植。
瞧这架势是不想再跑了,是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可靠的落脚点。
这强盗做惯了,自然也不会仅靠自力更生维持生计;两蓝旗派出的“打野”小分队四处劫掠,抓来不少女真、朝鲜村落的青壮,当然也夺了不少粮食;加上原来携带的,度过寒冬肯定够了,可要长时间作战还得找新的粮食来源。
他们的目光对准了南边懦弱的朝鲜,兵力空虚的咸镜道成了最好的目标。
崇祯三年六、七月份,大明与朝鲜王国就“鸭绿江对峙”与“沉船事件”纠缠不清时,两蓝旗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拒绝了朝鲜的招安,最后在七月挥兵南下;占领了惠山以南一百多公里的吉州,夺下他们在朝鲜的第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