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154章 常风,升任北镇抚使!(五千字章)
第154章 常风,升任北镇抚使!(五千字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最新章节!
弘治三年五月十九。弘治帝发明旨:代王朱俊杖在服父丧期间荒淫无道,废为庶人。
接下来的五天,所有在润德粮行入股的宗室、勋贵、外戚,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惩处。
当然,惩处的理由都不是参与销赃。
唯有寿宁侯张栾未受惩处,安然无恙。弘治帝对老丈人还是偏心。
源起于弘治二年秋囤粮圣旨的仓场案拉上了大幕。
为维持大局的稳定,弘治帝没有掀起大明的第二场“郭桓案”,而是低调处置。
年轻的皇帝汲取了教训:不折腾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需知,官员的公案上,是“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
皇帝的龙案上,则是“案上一点墨,民间血漂杵!”
仓场案是常风一手经办的。他认为既然是低调结案,皇上就不会大张旗鼓的奖赏他。
这日,常风正在值房中喝茶。
徐胖子道:“我爹这回应该长记性了。前日皇上下旨,训斥他请安折格式写得不对,罚了他三年俸禄。”
“其实我爹心里清楚,受惩是因为他跟润德粮行搅合到了一起。皇上在敲打他。”
常风微微点头:“嗯。你以后也劝着你爹点儿,不该拿的银子别拿。”
钱宁有些失落:“本来指望着皇上下旨,掀起大案。咱们袍泽抖足威风呢。”
钱宁是个好大喜功之人,整日盼着官场掀起大案,他好执刀杀个血流成河。
就在此时,一名力士通传:“常爷,司礼监掌印萧公公前来传旨!请您去校场接旨!”
常风有些奇怪:“往常传旨都是在北镇抚使或指挥使的值房啊。”
力士道:“常爷,萧公公让所有在京的袍泽,都去校场听旨呢!”
常风来到了校场。
萧敬并未急着宣旨。而是在校场点兵台的桌子上喝着茶,静待锦衣卫在京的全部袍泽聚齐。
半个时辰之后,锦衣卫校场人山人海。在京的近七千袍泽全部到齐。
以常风为首的八大千户站在指挥使朱骥、南镇抚使王妙心两侧,燕别翅排开。
一阵风吹过,飞鱼锦绣烈烈飞扬,好不庄重威严。
朱骥拱手:“禀萧公公。除北镇抚使孙栾重病告假,在京的锦衣卫指挥使、南镇抚使、八千户、八十百户、一百六十总旗、八十小旗、三千校尉、三千力士全部聚齐。”
萧敬展开了圣旨,宣旨道:“有上谕。锦衣卫北镇抚使孙栾多病,不能尽职。准其致仕,原俸荣养。”
“查检千户常风,精明强干、忠勇可嘉。特擢升为北镇抚使。钦此!”
常风早就预料到自己有荣升北镇抚使的一天。
但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当旨意宣完,他一时竟愣在了原地。
这四年来的一幕幕在他脑中闪过:前朝奸党恶宦横行,栽赃太子。他偶然卷入政潮。自此开始保储君,护社稷,又机缘巧合救下储妃。
太子登基为帝。他辅佐皇上除庸相、灭倭寇、护黎民、斗言官、破胡虏、杀巨蠹。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所做的一切,无论手段是否血腥,都是为了黎民众生!
即便没有恩赏又如何。
如今,皇上终于将北镇抚使的高位给了他。
他的眼眶中突然涌出了热泪。不是演戏,是发自肺腑。
常风叩首高呼:“臣,常风,谢主隆恩!”
萧敬走到了常风面前,将圣旨双手递给了他:“旨意传完了。常镇抚使,恭喜了。老内相要是在天有灵,不知高兴成什么样呢!”
常风手捧圣旨站了起来。
王妙心等人纷纷恭贺他高升。
朱骥这人,总爱在别人高兴的时候泼冷水。
朱骥道:“常风,你记住,官职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别打量着升了北镇抚使,就能安于现状或飞扬跋扈”
萧敬看不下去了。他半开玩笑的说:“朱指挥使,伱知道你为何不招人喜欢嘛?”
朱骥拱手:“还请萧公公赐教。”
萧敬道:“你这人,总是爱在别人欢欢喜喜的时候扫别人的兴!我都懒得说你!”
说完这话,萧敬离开了校场。
南镇抚使王妙心高喊一声:“恭贺常爷荣升北镇抚使!”
七千袍泽齐声大喊:“恭贺常爷荣升北镇抚使!”
那声音震天撼地!
要说如今锦衣卫中威望最高者,不是朱骥,而是常风!
常风不但精明强干,带领袍泽们为朝廷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功。且他对待下属宽仁为本,又赏罚分明。
为官的最高境界,无非是做到“上司喜欢,下属支持”八个字。
大明朝的大老板弘治帝对常风万分重用。卫里的袍泽弟兄们全都支持他。
常风走上了仕途上的一个小巅峰。
常风高喊道:“尽本职!保社稷!护黎民!”
七千袍泽齐声跟着呐喊:“尽本职!保社稷!护黎民!”
朱骥看着常风一呼百应的样子,感觉自己这个指挥使当的真是没什么意思。
有了升官的圣旨,常风还要去中军都督府备档,去吏部领官凭。
因为锦衣卫虽是皇帝的私军家奴,但名义上还是亲军二十六卫之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吏部虽不管武官,但武官的官凭还是吏部制发。
吏部大堂。
常风毕恭毕敬的站在王恕面前。
王恕道:“坐吧。我让下面的主事给你开了官凭,你履职的手续就算办完了。”
常风谦卑的说:“在名臣面前,没有卑职坐的份儿。卑职还是站着等吧。”
天下无人不爱被人戴高帽。王恕是能臣、忠臣,但不是圣人。故他也不能免俗。
常风的谦卑态度和“名臣”的高帽让他很受用。
王恕笑道:“什么名臣不名臣的,那些都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
随后王恕高喊一声:“把主事张彩叫过来。”
不多时,三十六岁的六品主事张彩来到了大堂。
常风瞥了一眼张彩,这一瞥不要紧,差点把常风惊掉下巴。
这人长得也忒好看了!简直就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神采奕奕、英俊潇洒!
且他的相貌,又不是潘安之流那种小白脸的俊美,而是自带一股正气。
大明靳东了属于是。
常风平时接触的官员不计其数。
但张彩的长相,恐怕当朝任何一名官员都不能及!
他的长相正如其名:彩!
王恕看到常风一脸惊讶的表情,笑道:“所有来户部办事的官员,见到张彩都是你这样的表情。”
王恕引荐道:“张彩,这位是新任锦衣卫北镇抚使,常风。”
“常风,这位是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张彩。”
张彩朗声道:“久仰常镇抚使大明,如雷贯耳!”
张彩不仅长得好,声音也浑厚有力。
常风道:“原来是张主事,有礼了。”
王恕道:“张彩,你领着常镇抚使去你值房开官凭吧。”
常风跟着张彩,来到了他的主事值房。
张彩突然发现,开武官官凭所用的虎豹凭笺用光了。
他连忙吩咐一个书吏去工部取虎豹凭笺。
张彩亲手给常风沏了茶:“常镇抚使,喝口茶稍等片刻。”
常风喝了口茶,二人攀谈起来。
常风问:“张主事是何年入的吏部?”
张彩答:“我是今年春的二甲赐进士出身。被吏部选中当了三个月观政,上个月刚擢为主事,进了文选司。”
吏部文选清吏司,整个大明六部权力最重的一个司。相当于央级组织部,就说牛不牛吧!
新科进士,一般只会被授予七品。进翰林院或到地方充任知县。
极少出现张彩这种状况。金榜题名后到吏部观政,三个月直接擢为六品主事。进的还是文选司。
常风有些奇怪。按照张彩所说,他的名次应该在二甲很靠前。
可常风也是参加过今春会试的,殿试金榜出炉后,他专门看了邸报上的金榜名单。
他不记得一甲和二甲前十有张彩的名字。
常风拱手:“原来是今科进士公。惭愧惭愧,我也参加了今科会试。奈何才学不济,名落孙山。”
张彩大为惊讶:“常镇抚使是武官,竟有举人功名?”
常风笑道:“我中举的名次也不高。位列去年北直隶乡试第九十八名。忝列桂榜尾而已。”
官员之间初次见面要盘道。盘道无非是相互问问哪年中的举人,哪年中的进士,名次多少,座师是谁。
一旦是同科中举人或中进士,那就攀上关系了,成了同年之谊。
如果主考官是同一人,那就更了不得了。是座师门下亲切的师兄弟。
张彩不但长得好,还很会说话。他笑道:“我是去年陕甘乡试桂榜第二十一。然顺天府学风兴盛,西北那边是比不了的。”
“顺天府桂榜的九十八名,论才学恐怕相当于陕甘前十。”
大明的科举制度有着能够改变人生轨迹,跨越社会阶层的魔力。
按张彩所说,他去年还只是个小小秀才而已。乡试中举,一路进京金榜题名。又分入吏部,三个月从观政擢为文选司主事
用后世的话说,张彩的人生在短短一年内开了挂。
常风随口问:“不知张主事金榜名次?”
张彩答:“惭愧,二甲第六十九名。”
常风听了这话,差点让茶呛到!
二甲第六十九?这是个中不溜的名次。进不了翰林院。撑死外放到地方上当个推官或知县。
张彩却被选入六部之首的吏部当了观政?还这么快擢为主事?
张彩看出了常风的疑惑。他指了指自己的脸:“靠这副皮囊沾了光。”
常风释然。
大明无论是殿试还是选官,都是要看脸的!
长相出众者,会得到破格提拔。
长相丑陋者,这辈子仕途基本没戏。
举人候选官员的“大挑”更是这样。丝毫不看才学,也不看桂榜排名,只看长相如何。
譬如广东人杨一清,自小就是岭南出名的神童。十四岁就得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
其文章、能力、为人都是一等一的。
这样一位神童级的人物,成化八年进京参加大比,会试拔贡位列前五,殿试坐在第一排。
然而殿试时,因他的长相比狗还难看,而且没胡子,像宦官。被成化帝点在了三甲第九十五名,金榜榜尾。
杨一清像一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驴一般在京城官场混了十九年。到现在只是个正五品的中书舍人。
常风心道:张彩是凭着长相得到了破格的拔擢。这就不稀奇了。
他这张脸,恐怕大明官场几十年才能出一张。
张彩还很会拉关系。他不卑不亢的说:“既常镇抚使与我同年参加会试,那咱们就算同年。以后还要多多切磋学问!”
以常风今时今日的地位,张彩是在高攀他。
但张彩说话的语气丝毫没有谄媚的腔调,又打着“切磋学问”的名号。
常风如沐春风。丝毫没有那种被人阿谀奉承,强攀关系的厌恶感。
有种人就是这样。长得赏心悦目,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简直就是社交界的宠儿。
但好看的皮囊下,住着的到底是高尚的灵魂还是龌龊的灵魂就不好说了。
至少现在常风对张彩的印象不错。
不多时,书吏拿来了虎豹凭笺,给常风开好了官凭。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常风拿了官凭,高高兴兴的回了府。
老丈人刘秉义来了。
刘秉义笑道:“哎呀,我的好贤婿又高升了!”
常风惊讶:“老泰山,您的消息真灵通啊!”
刘秉义道:“我们这些闲散官儿,每日闲着没事儿就是磕着瓜子、喝着茶议论官场上的消息。”
“你升了官,我也跟着脸上增光。”
说完刘秉义指了指大厅内摆放的一盆竹子。竹子上还系着红绸。
官场上恭贺升官,一般都会送竹子这种雅物当贺礼。
一来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品行高洁,大雅。
二来取“节节高升”的吉祥意思。
不过常风看到这盆竹子,心里却像吃了个大苍蝇。
他心中暗道:我的老泰山,你恐怕不知道我们锦衣卫最残酷的死刑不是凌迟,而是竹刑节节高!
心中虽不悦,嘴上却不能说什么。常风道:“多谢老泰山赐竹。”
刘秉义叹了声:“唉,在太常寺当了整整四年闲散官。我好像真是老了。再无意于钻营升迁。”
“这几日南京礼部左侍郎出缺。虽也是闲职,却始终顶着‘部堂’的名头。”
“我那些好友同僚纷纷托门子、使银子,谋这个缺儿。可我却丝毫提不起兴趣。”
常风问:“哦?为何?”
刘秉义道:“我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现在老了也想待在京城颐养天年。不想去南京。”
“吃着三品官的俸禄,顶着小九卿的名头。看着女婿、女儿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外孙慢慢长大。夫复何求呢?”
刘秉义算是活明白了。
常风笑道:“老泰山这么想就对了。平安才是福。”
“若任实职,手里是有重权。可重权有时候是祸之源。前一阵户部右侍郎张维不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刘秉义“扑哧”笑出了声:“张维离奇身亡,该不会跟你们锦衣卫有关吧?”
常风连忙道:“我可没说。”
就在此时,仆人通传:“司礼监钱公公及义子来贺老爷!”
不多时,钱能、钱宁父子进了大厅。他们身后还有四个下人,抬着一个木箱。
钱能拱手:“常镇抚使,恭喜高升啊。哎呦,刘寺卿也在。你这女婿真出息啊!”
司礼监秉笔夸女婿有出息,刘秉义的腰板挺直了几分。
平时他这种闲散官儿,司礼监的巨头们都懒得正眼看。
刘秉义道:“那还不是多亏了钱公公栽培?不然他哪能升这么快。”
大家都是场面人,说的都是恭维对方的场面话。
钱能却道:“错了。是皇上的栽培!又加上令婿精明强干,忠勇无双。依我看,他的前程远不止一个北镇抚使呢!”
“过几年,皇上把整个锦衣卫都交给他也未可知。”
说完钱能毫不客气的坐到了椅子上。
常风拱手:“钱公公过誉了。”
钱能微微一笑:“今日我找你,是有事相求。你这一升,查检千户的位子空了出来。”
“我寻思,钱宁这小子是副千户。若来个顶头上司是朱骥那样的尖酸刻薄之辈,他以后就得受气。”
“所以啊,我托你选一位宽厚能干的人,当查检千户。给我家宁儿选一位好上司。”
钱能的话九曲十八弯。其实是在试探,常风能否让钱宁接他的位子。
钱宁提醒:“义父,贺银。”
钱能一拍手:“嘿,怎么把正事儿忘了。宁儿,打开箱子。”
钱宁打开木箱,里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元宝!
常风粗略一看就知道,至少两千两!
不愧是司礼监秉笔,为了让义子顺利升为千户,一出手就是两千两。
常风走到了银箱边,双手捧起一个五十两的元宝:“钱公公,您一番好意,我留五十两领情。其余的请尽数带回吧。”
钱能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骂:看来这小子不给我面子。不收银子,就不会提拔宁儿。
万万没想到,常风接下来说:“钱公公,您让我给钱宁选什么好上司。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钱宁跟了我这么久,又有功劳又有苦劳。我为何要给他头上安个新上司?”
“我下次进宫时,会向皇上请旨。升钱宁为查检千户,补我留下来的缺!”
“至于银子.您要是不拿走,我岂不有卖官儿之嫌。那我跟钱宁就不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本章完)
弘治三年五月十九。弘治帝发明旨:代王朱俊杖在服父丧期间荒淫无道,废为庶人。
接下来的五天,所有在润德粮行入股的宗室、勋贵、外戚,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惩处。
当然,惩处的理由都不是参与销赃。
唯有寿宁侯张栾未受惩处,安然无恙。弘治帝对老丈人还是偏心。
源起于弘治二年秋囤粮圣旨的仓场案拉上了大幕。
为维持大局的稳定,弘治帝没有掀起大明的第二场“郭桓案”,而是低调处置。
年轻的皇帝汲取了教训:不折腾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需知,官员的公案上,是“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
皇帝的龙案上,则是“案上一点墨,民间血漂杵!”
仓场案是常风一手经办的。他认为既然是低调结案,皇上就不会大张旗鼓的奖赏他。
这日,常风正在值房中喝茶。
徐胖子道:“我爹这回应该长记性了。前日皇上下旨,训斥他请安折格式写得不对,罚了他三年俸禄。”
“其实我爹心里清楚,受惩是因为他跟润德粮行搅合到了一起。皇上在敲打他。”
常风微微点头:“嗯。你以后也劝着你爹点儿,不该拿的银子别拿。”
钱宁有些失落:“本来指望着皇上下旨,掀起大案。咱们袍泽抖足威风呢。”
钱宁是个好大喜功之人,整日盼着官场掀起大案,他好执刀杀个血流成河。
就在此时,一名力士通传:“常爷,司礼监掌印萧公公前来传旨!请您去校场接旨!”
常风有些奇怪:“往常传旨都是在北镇抚使或指挥使的值房啊。”
力士道:“常爷,萧公公让所有在京的袍泽,都去校场听旨呢!”
常风来到了校场。
萧敬并未急着宣旨。而是在校场点兵台的桌子上喝着茶,静待锦衣卫在京的全部袍泽聚齐。
半个时辰之后,锦衣卫校场人山人海。在京的近七千袍泽全部到齐。
以常风为首的八大千户站在指挥使朱骥、南镇抚使王妙心两侧,燕别翅排开。
一阵风吹过,飞鱼锦绣烈烈飞扬,好不庄重威严。
朱骥拱手:“禀萧公公。除北镇抚使孙栾重病告假,在京的锦衣卫指挥使、南镇抚使、八千户、八十百户、一百六十总旗、八十小旗、三千校尉、三千力士全部聚齐。”
萧敬展开了圣旨,宣旨道:“有上谕。锦衣卫北镇抚使孙栾多病,不能尽职。准其致仕,原俸荣养。”
“查检千户常风,精明强干、忠勇可嘉。特擢升为北镇抚使。钦此!”
常风早就预料到自己有荣升北镇抚使的一天。
但是,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当旨意宣完,他一时竟愣在了原地。
这四年来的一幕幕在他脑中闪过:前朝奸党恶宦横行,栽赃太子。他偶然卷入政潮。自此开始保储君,护社稷,又机缘巧合救下储妃。
太子登基为帝。他辅佐皇上除庸相、灭倭寇、护黎民、斗言官、破胡虏、杀巨蠹。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所做的一切,无论手段是否血腥,都是为了黎民众生!
即便没有恩赏又如何。
如今,皇上终于将北镇抚使的高位给了他。
他的眼眶中突然涌出了热泪。不是演戏,是发自肺腑。
常风叩首高呼:“臣,常风,谢主隆恩!”
萧敬走到了常风面前,将圣旨双手递给了他:“旨意传完了。常镇抚使,恭喜了。老内相要是在天有灵,不知高兴成什么样呢!”
常风手捧圣旨站了起来。
王妙心等人纷纷恭贺他高升。
朱骥这人,总爱在别人高兴的时候泼冷水。
朱骥道:“常风,你记住,官职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别打量着升了北镇抚使,就能安于现状或飞扬跋扈”
萧敬看不下去了。他半开玩笑的说:“朱指挥使,伱知道你为何不招人喜欢嘛?”
朱骥拱手:“还请萧公公赐教。”
萧敬道:“你这人,总是爱在别人欢欢喜喜的时候扫别人的兴!我都懒得说你!”
说完这话,萧敬离开了校场。
南镇抚使王妙心高喊一声:“恭贺常爷荣升北镇抚使!”
七千袍泽齐声大喊:“恭贺常爷荣升北镇抚使!”
那声音震天撼地!
要说如今锦衣卫中威望最高者,不是朱骥,而是常风!
常风不但精明强干,带领袍泽们为朝廷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功。且他对待下属宽仁为本,又赏罚分明。
为官的最高境界,无非是做到“上司喜欢,下属支持”八个字。
大明朝的大老板弘治帝对常风万分重用。卫里的袍泽弟兄们全都支持他。
常风走上了仕途上的一个小巅峰。
常风高喊道:“尽本职!保社稷!护黎民!”
七千袍泽齐声跟着呐喊:“尽本职!保社稷!护黎民!”
朱骥看着常风一呼百应的样子,感觉自己这个指挥使当的真是没什么意思。
有了升官的圣旨,常风还要去中军都督府备档,去吏部领官凭。
因为锦衣卫虽是皇帝的私军家奴,但名义上还是亲军二十六卫之一,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吏部虽不管武官,但武官的官凭还是吏部制发。
吏部大堂。
常风毕恭毕敬的站在王恕面前。
王恕道:“坐吧。我让下面的主事给你开了官凭,你履职的手续就算办完了。”
常风谦卑的说:“在名臣面前,没有卑职坐的份儿。卑职还是站着等吧。”
天下无人不爱被人戴高帽。王恕是能臣、忠臣,但不是圣人。故他也不能免俗。
常风的谦卑态度和“名臣”的高帽让他很受用。
王恕笑道:“什么名臣不名臣的,那些都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
随后王恕高喊一声:“把主事张彩叫过来。”
不多时,三十六岁的六品主事张彩来到了大堂。
常风瞥了一眼张彩,这一瞥不要紧,差点把常风惊掉下巴。
这人长得也忒好看了!简直就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神采奕奕、英俊潇洒!
且他的相貌,又不是潘安之流那种小白脸的俊美,而是自带一股正气。
大明靳东了属于是。
常风平时接触的官员不计其数。
但张彩的长相,恐怕当朝任何一名官员都不能及!
他的长相正如其名:彩!
王恕看到常风一脸惊讶的表情,笑道:“所有来户部办事的官员,见到张彩都是你这样的表情。”
王恕引荐道:“张彩,这位是新任锦衣卫北镇抚使,常风。”
“常风,这位是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张彩。”
张彩朗声道:“久仰常镇抚使大明,如雷贯耳!”
张彩不仅长得好,声音也浑厚有力。
常风道:“原来是张主事,有礼了。”
王恕道:“张彩,你领着常镇抚使去你值房开官凭吧。”
常风跟着张彩,来到了他的主事值房。
张彩突然发现,开武官官凭所用的虎豹凭笺用光了。
他连忙吩咐一个书吏去工部取虎豹凭笺。
张彩亲手给常风沏了茶:“常镇抚使,喝口茶稍等片刻。”
常风喝了口茶,二人攀谈起来。
常风问:“张主事是何年入的吏部?”
张彩答:“我是今年春的二甲赐进士出身。被吏部选中当了三个月观政,上个月刚擢为主事,进了文选司。”
吏部文选清吏司,整个大明六部权力最重的一个司。相当于央级组织部,就说牛不牛吧!
新科进士,一般只会被授予七品。进翰林院或到地方充任知县。
极少出现张彩这种状况。金榜题名后到吏部观政,三个月直接擢为六品主事。进的还是文选司。
常风有些奇怪。按照张彩所说,他的名次应该在二甲很靠前。
可常风也是参加过今春会试的,殿试金榜出炉后,他专门看了邸报上的金榜名单。
他不记得一甲和二甲前十有张彩的名字。
常风拱手:“原来是今科进士公。惭愧惭愧,我也参加了今科会试。奈何才学不济,名落孙山。”
张彩大为惊讶:“常镇抚使是武官,竟有举人功名?”
常风笑道:“我中举的名次也不高。位列去年北直隶乡试第九十八名。忝列桂榜尾而已。”
官员之间初次见面要盘道。盘道无非是相互问问哪年中的举人,哪年中的进士,名次多少,座师是谁。
一旦是同科中举人或中进士,那就攀上关系了,成了同年之谊。
如果主考官是同一人,那就更了不得了。是座师门下亲切的师兄弟。
张彩不但长得好,还很会说话。他笑道:“我是去年陕甘乡试桂榜第二十一。然顺天府学风兴盛,西北那边是比不了的。”
“顺天府桂榜的九十八名,论才学恐怕相当于陕甘前十。”
大明的科举制度有着能够改变人生轨迹,跨越社会阶层的魔力。
按张彩所说,他去年还只是个小小秀才而已。乡试中举,一路进京金榜题名。又分入吏部,三个月从观政擢为文选司主事
用后世的话说,张彩的人生在短短一年内开了挂。
常风随口问:“不知张主事金榜名次?”
张彩答:“惭愧,二甲第六十九名。”
常风听了这话,差点让茶呛到!
二甲第六十九?这是个中不溜的名次。进不了翰林院。撑死外放到地方上当个推官或知县。
张彩却被选入六部之首的吏部当了观政?还这么快擢为主事?
张彩看出了常风的疑惑。他指了指自己的脸:“靠这副皮囊沾了光。”
常风释然。
大明无论是殿试还是选官,都是要看脸的!
长相出众者,会得到破格提拔。
长相丑陋者,这辈子仕途基本没戏。
举人候选官员的“大挑”更是这样。丝毫不看才学,也不看桂榜排名,只看长相如何。
譬如广东人杨一清,自小就是岭南出名的神童。十四岁就得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
其文章、能力、为人都是一等一的。
这样一位神童级的人物,成化八年进京参加大比,会试拔贡位列前五,殿试坐在第一排。
然而殿试时,因他的长相比狗还难看,而且没胡子,像宦官。被成化帝点在了三甲第九十五名,金榜榜尾。
杨一清像一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驴一般在京城官场混了十九年。到现在只是个正五品的中书舍人。
常风心道:张彩是凭着长相得到了破格的拔擢。这就不稀奇了。
他这张脸,恐怕大明官场几十年才能出一张。
张彩还很会拉关系。他不卑不亢的说:“既常镇抚使与我同年参加会试,那咱们就算同年。以后还要多多切磋学问!”
以常风今时今日的地位,张彩是在高攀他。
但张彩说话的语气丝毫没有谄媚的腔调,又打着“切磋学问”的名号。
常风如沐春风。丝毫没有那种被人阿谀奉承,强攀关系的厌恶感。
有种人就是这样。长得赏心悦目,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简直就是社交界的宠儿。
但好看的皮囊下,住着的到底是高尚的灵魂还是龌龊的灵魂就不好说了。
至少现在常风对张彩的印象不错。
不多时,书吏拿来了虎豹凭笺,给常风开好了官凭。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常风拿了官凭,高高兴兴的回了府。
老丈人刘秉义来了。
刘秉义笑道:“哎呀,我的好贤婿又高升了!”
常风惊讶:“老泰山,您的消息真灵通啊!”
刘秉义道:“我们这些闲散官儿,每日闲着没事儿就是磕着瓜子、喝着茶议论官场上的消息。”
“你升了官,我也跟着脸上增光。”
说完刘秉义指了指大厅内摆放的一盆竹子。竹子上还系着红绸。
官场上恭贺升官,一般都会送竹子这种雅物当贺礼。
一来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品行高洁,大雅。
二来取“节节高升”的吉祥意思。
不过常风看到这盆竹子,心里却像吃了个大苍蝇。
他心中暗道:我的老泰山,你恐怕不知道我们锦衣卫最残酷的死刑不是凌迟,而是竹刑节节高!
心中虽不悦,嘴上却不能说什么。常风道:“多谢老泰山赐竹。”
刘秉义叹了声:“唉,在太常寺当了整整四年闲散官。我好像真是老了。再无意于钻营升迁。”
“这几日南京礼部左侍郎出缺。虽也是闲职,却始终顶着‘部堂’的名头。”
“我那些好友同僚纷纷托门子、使银子,谋这个缺儿。可我却丝毫提不起兴趣。”
常风问:“哦?为何?”
刘秉义道:“我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现在老了也想待在京城颐养天年。不想去南京。”
“吃着三品官的俸禄,顶着小九卿的名头。看着女婿、女儿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外孙慢慢长大。夫复何求呢?”
刘秉义算是活明白了。
常风笑道:“老泰山这么想就对了。平安才是福。”
“若任实职,手里是有重权。可重权有时候是祸之源。前一阵户部右侍郎张维不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刘秉义“扑哧”笑出了声:“张维离奇身亡,该不会跟你们锦衣卫有关吧?”
常风连忙道:“我可没说。”
就在此时,仆人通传:“司礼监钱公公及义子来贺老爷!”
不多时,钱能、钱宁父子进了大厅。他们身后还有四个下人,抬着一个木箱。
钱能拱手:“常镇抚使,恭喜高升啊。哎呦,刘寺卿也在。你这女婿真出息啊!”
司礼监秉笔夸女婿有出息,刘秉义的腰板挺直了几分。
平时他这种闲散官儿,司礼监的巨头们都懒得正眼看。
刘秉义道:“那还不是多亏了钱公公栽培?不然他哪能升这么快。”
大家都是场面人,说的都是恭维对方的场面话。
钱能却道:“错了。是皇上的栽培!又加上令婿精明强干,忠勇无双。依我看,他的前程远不止一个北镇抚使呢!”
“过几年,皇上把整个锦衣卫都交给他也未可知。”
说完钱能毫不客气的坐到了椅子上。
常风拱手:“钱公公过誉了。”
钱能微微一笑:“今日我找你,是有事相求。你这一升,查检千户的位子空了出来。”
“我寻思,钱宁这小子是副千户。若来个顶头上司是朱骥那样的尖酸刻薄之辈,他以后就得受气。”
“所以啊,我托你选一位宽厚能干的人,当查检千户。给我家宁儿选一位好上司。”
钱能的话九曲十八弯。其实是在试探,常风能否让钱宁接他的位子。
钱宁提醒:“义父,贺银。”
钱能一拍手:“嘿,怎么把正事儿忘了。宁儿,打开箱子。”
钱宁打开木箱,里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元宝!
常风粗略一看就知道,至少两千两!
不愧是司礼监秉笔,为了让义子顺利升为千户,一出手就是两千两。
常风走到了银箱边,双手捧起一个五十两的元宝:“钱公公,您一番好意,我留五十两领情。其余的请尽数带回吧。”
钱能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骂:看来这小子不给我面子。不收银子,就不会提拔宁儿。
万万没想到,常风接下来说:“钱公公,您让我给钱宁选什么好上司。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钱宁跟了我这么久,又有功劳又有苦劳。我为何要给他头上安个新上司?”
“我下次进宫时,会向皇上请旨。升钱宁为查检千户,补我留下来的缺!”
“至于银子.您要是不拿走,我岂不有卖官儿之嫌。那我跟钱宁就不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