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紧急求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江山战图最新章节!
大业十三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雁门之围使杨广的权威进一步削弱,杨广的信心也空前低落,龟缩于江南,使天下各地豪强野心勃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势力扩张。
河北地区扩张最迅猛的势力并非窦建德,也非高士达,更不是渤海会,而是悍匪卢明月。
卢明月由于长期呆在上谷郡,和魏刀儿、王拔须等乱匪争夺有限的资源,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
但在去年春天,卢明月勾结魏刀儿手下大将宋金刚,利用结拜兄弟的机会毒杀了魏刀儿,吞并魏刀儿的军队和粮食,将王拔须的军队逐出上谷郡,使他得以独占上谷郡,有了资本的卢明月决定南下扩张,他抓住了河北各郡军队前去雁门勤王的机会,一路向南扩张,攻城掠寨,所向披靡。
卢明月一口气夺取了恒山郡、博陵郡和赵郡、襄国郡、武安郡等五郡,官员纷纷投降,官仓粮草悉数被他夺取,拥兵二十万,在攻下魏郡后卢明月自封魏王,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西部之王。
去年秋天,休整了数月的卢明月再次野心勃发,他分兵两路,命大将军宋金刚率五万大军守住魏郡,他自己则率十万大军屯兵汲郡内黄县,兵指黎阳仓。
内黄县西靠永济渠,正好位于邺郡、汲郡和武阳郡三郡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邺郡是卢明月的都城,而武阳郡是张铉的势力范围,另外隋军在黎阳仓有驻兵一万人,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黎阳仓有粮食五十万石,布帛、军械、铜钱不计其数,一直被各路乱匪所窥视。
卢明月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内黄县以东的旷野里,军营延绵十几里,声势浩大,一杆高达十几丈的木杆上挑着一面金边黄底大旗。左面是一个巨大的‘魏’字,右面则是一个‘卢’字,这是卢明月的王旗。
在大营中间一顶占地五亩的大帐内,卢明月站在一幅地图前出神。旁边站着他的军师姚铠,姚铠曾是幽州都督郭绚的幕僚,罗艺在占领幽州后,怀恨姚铠曾经和郭绚谋划对付自己,便想杀掉姚铠。吓得姚铠连夜出逃到上谷郡,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便投靠了卢明月。
卢明月早就认识姚铠,知道其颇有才华,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替他出谋划策,正是得到姚铠的建议,卢明月接受隋朝官员投降,才使得他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便占据了一半河北土地。
和所有的乱匪一样。卢明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扩张太快,粮草后勤跟不上,导致他军队不时侵民夺粮,军纪涣散,被各郡豪强和普通民众仇视。
所以姚铠一再劝说卢明月夺取黎阳仓,收敛军纪,从长远打算,卢明月也接受了姚铠的劝说,新年后不久便开始考虑夺取黎阳仓的方案。
“我抓捕了几名曾经驻守黎阳仓的士兵,他们告诉我。黎阳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四周护城河宽二十丈,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船,收集了几个月。只弄到一百多艘小船,凭它们想攻下黎阳仓,无疑痴人说梦,关键是千石大船,先生说说看,我去哪里弄千石大船?”
卢明月显得十分焦虑。他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去完成,几个月前他决定攻取黎阳仓,为此他殚精竭虑,考虑种种办法,却在最关键的一环卡住了,他不止一次做过模拟攻城,在二十丈宽的护城河上,只有在千石以上战船上才能架起攻城梯,现在他怎么也搞不到千石以上战船,他怎么能不着急。
姚铠是昨天才从魏郡赶到内黄县,他也考虑了一夜,心中多少有一点想法了,他微微笑道:“办法不是没有,大王不必心焦。”
卢明月顿时大喜,连声催促,“先生快说,我都快急死了!”
“解决这个困难无非是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搞到千石船只,临时造船似乎不太现实,只有从别处弄船,据我所知,河北地区千石以上船只有三个地方有,一个就是黎阳仓,它的仓城内有上百艘千石粮船,不过躲在城内不肯出来,我就不提了,然后是瓦岗,据说他们也有十几艘千石货船,大王看看能不能借到,再其次就是........”
“第三处我知道,先生就不用说了。”
卢明月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当然知道姚铠要说谁,除了张铉之外,谁还能拥有那么船只,卢明月对张铉有一种莫名的仇恨,当年张铉无意中救过他的命,但也同时险些让他丧命。
更重要是,张铉将是他称霸河北的最大拦路虎,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交集,但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决一死战。
姚铠尴尬地笑了笑,他很清楚卢明月的忌讳,便不再提张铉,又道:“那大王有没有考虑和瓦岗军合作,共同夺取黎阳仓。”
卢明月沉思片刻道:“说说第二种办法!”
卢明月显然不想和瓦岗合作,他想独吞黎阳仓的粮草和物资,怎么能和瓦岗军分享,他又不是兵力不足。
姚铠缓缓道:“既然没有船过护城河,那就反其道行之,毁掉护城河。”
“你是说.....”
卢明月迟疑着说:“填掉护城河?”
“正是!”
这个想法着实令卢明月始料不及,他心中开始激动起来,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找不到船只,把护城河填掉就行了,自己有十万大军,最多半个月,他就能填平一段足以攻城的护城河,想到这,他拳掌相击道:“那就干!”
........
黎阳仓实际上是一座城池,周长约二十里,城墙高三丈五尺,护城宽达二十丈,城墙宽厚坚固,可抵御万斤重击,是大隋含有的坚城之一。
城内有近千座大仓库,以储藏粮食、军械兵甲为主,在最高峰时期,黎阳仓内有粮食数百万石,军械兵甲近百万件,但经过几次高句丽战役和杨玄感造反,黎阳仓的粮食已大大减少,只剩下粮食四十五万石,兵甲数万件以及五十余万贯铜钱。
就算如此,它依旧是天下七大粮仓之一,仅次于洛阳的回洛仓,偃师的洛口仓和关中的广通仓,与涿郡的潞水仓存粮相近。
由于黎阳仓地处河北,更是受到各路乱匪的窥视,不仅瓦岗军一直虎视眈眈,之前张金称也是几次攻打黎阳仓失败,窦建德和高士达也同样密切注视着黎阳仓的一举一动。
目前黎阳仓有驻军一万人,运粮船上百艘,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凭借着城池和护城河固若金汤般的防御,黎阳仓始终巍然屹立,没有被贼军攻下。
王辩年约五十岁出头,是一名官场老将,他出身商人世家,在二十岁时,父亲为他捐钱为官,从此走上仕途。
王辩已在官场摸爬滚打三十年,对官场各种人情世故早已了如指掌。
这次卢明月驻兵内黄县,很明显是想攻打黎阳仓,王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几次上书洛阳,要求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兵援助,洛阳方面的回复却是黎阳仓防御兵力已足够,可固守粮仓,据城而战。
这个回复令王辩十分失望,他又考虑将粮食运走,但瓦岗军在黄河上十分活跃,运出的粮食只会是瓦岗军的盘中之餐。
无奈,王辩只得尽量多地准备滚木礌石,安排弓矢,制作床弩,积极备战,严阵以待。
这天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遮蔽,黑漆漆的夜色笼罩着大地,数十步外便看不见城外的情形。
城头上有千余名巡哨士兵在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动静,在护城河内,三支哨船来回游睃,注视着岸上的动静,一更时分,岸边忽然出现了黑压压的军队,他们搬运着一袋袋的泥土扔进护城河,动静很大,尽管夜色掩护了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发出的声音立刻被护城河内的哨船发现。
立刻有哨船驶回来在城下大喊:“紧急军情,王将军可在?”
王辩正好在城头巡哨,他也发现护城河对面有动静,却看不清,他立刻探身出城问道:“对岸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将军,贼军正在大规模填护城河!”
王辩大吃一惊,急喝令道:“传我的军令,速调三千弓弩手上城!”
这时,旁边一名偏将低声道:“如果贼军填平护城河,恐怕很难守住黎阳仓了,将军,必须求援!”
“可东都不肯出兵,我怎么办?”王辩恼火万分道。
“将军为什么不向青州张铉求援?他可是河北招讨使。”
王辩没有说话,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城外,他早就考虑过这个方案,只是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现在,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未完待续。)
大业十三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雁门之围使杨广的权威进一步削弱,杨广的信心也空前低落,龟缩于江南,使天下各地豪强野心勃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势力扩张。
河北地区扩张最迅猛的势力并非窦建德,也非高士达,更不是渤海会,而是悍匪卢明月。
卢明月由于长期呆在上谷郡,和魏刀儿、王拔须等乱匪争夺有限的资源,势力一直发展不起来。
但在去年春天,卢明月勾结魏刀儿手下大将宋金刚,利用结拜兄弟的机会毒杀了魏刀儿,吞并魏刀儿的军队和粮食,将王拔须的军队逐出上谷郡,使他得以独占上谷郡,有了资本的卢明月决定南下扩张,他抓住了河北各郡军队前去雁门勤王的机会,一路向南扩张,攻城掠寨,所向披靡。
卢明月一口气夺取了恒山郡、博陵郡和赵郡、襄国郡、武安郡等五郡,官员纷纷投降,官仓粮草悉数被他夺取,拥兵二十万,在攻下魏郡后卢明月自封魏王,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西部之王。
去年秋天,休整了数月的卢明月再次野心勃发,他分兵两路,命大将军宋金刚率五万大军守住魏郡,他自己则率十万大军屯兵汲郡内黄县,兵指黎阳仓。
内黄县西靠永济渠,正好位于邺郡、汲郡和武阳郡三郡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邺郡是卢明月的都城,而武阳郡是张铉的势力范围,另外隋军在黎阳仓有驻兵一万人,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黎阳仓有粮食五十万石,布帛、军械、铜钱不计其数,一直被各路乱匪所窥视。
卢明月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内黄县以东的旷野里,军营延绵十几里,声势浩大,一杆高达十几丈的木杆上挑着一面金边黄底大旗。左面是一个巨大的‘魏’字,右面则是一个‘卢’字,这是卢明月的王旗。
在大营中间一顶占地五亩的大帐内,卢明月站在一幅地图前出神。旁边站着他的军师姚铠,姚铠曾是幽州都督郭绚的幕僚,罗艺在占领幽州后,怀恨姚铠曾经和郭绚谋划对付自己,便想杀掉姚铠。吓得姚铠连夜出逃到上谷郡,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便投靠了卢明月。
卢明月早就认识姚铠,知道其颇有才华,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替他出谋划策,正是得到姚铠的建议,卢明月接受隋朝官员投降,才使得他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便占据了一半河北土地。
和所有的乱匪一样。卢明月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扩张太快,粮草后勤跟不上,导致他军队不时侵民夺粮,军纪涣散,被各郡豪强和普通民众仇视。
所以姚铠一再劝说卢明月夺取黎阳仓,收敛军纪,从长远打算,卢明月也接受了姚铠的劝说,新年后不久便开始考虑夺取黎阳仓的方案。
“我抓捕了几名曾经驻守黎阳仓的士兵,他们告诉我。黎阳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四周护城河宽二十丈,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船,收集了几个月。只弄到一百多艘小船,凭它们想攻下黎阳仓,无疑痴人说梦,关键是千石大船,先生说说看,我去哪里弄千石大船?”
卢明月显得十分焦虑。他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去完成,几个月前他决定攻取黎阳仓,为此他殚精竭虑,考虑种种办法,却在最关键的一环卡住了,他不止一次做过模拟攻城,在二十丈宽的护城河上,只有在千石以上战船上才能架起攻城梯,现在他怎么也搞不到千石以上战船,他怎么能不着急。
姚铠是昨天才从魏郡赶到内黄县,他也考虑了一夜,心中多少有一点想法了,他微微笑道:“办法不是没有,大王不必心焦。”
卢明月顿时大喜,连声催促,“先生快说,我都快急死了!”
“解决这个困难无非是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搞到千石船只,临时造船似乎不太现实,只有从别处弄船,据我所知,河北地区千石以上船只有三个地方有,一个就是黎阳仓,它的仓城内有上百艘千石粮船,不过躲在城内不肯出来,我就不提了,然后是瓦岗,据说他们也有十几艘千石货船,大王看看能不能借到,再其次就是........”
“第三处我知道,先生就不用说了。”
卢明月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当然知道姚铠要说谁,除了张铉之外,谁还能拥有那么船只,卢明月对张铉有一种莫名的仇恨,当年张铉无意中救过他的命,但也同时险些让他丧命。
更重要是,张铉将是他称霸河北的最大拦路虎,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交集,但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决一死战。
姚铠尴尬地笑了笑,他很清楚卢明月的忌讳,便不再提张铉,又道:“那大王有没有考虑和瓦岗军合作,共同夺取黎阳仓。”
卢明月沉思片刻道:“说说第二种办法!”
卢明月显然不想和瓦岗合作,他想独吞黎阳仓的粮草和物资,怎么能和瓦岗军分享,他又不是兵力不足。
姚铠缓缓道:“既然没有船过护城河,那就反其道行之,毁掉护城河。”
“你是说.....”
卢明月迟疑着说:“填掉护城河?”
“正是!”
这个想法着实令卢明月始料不及,他心中开始激动起来,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找不到船只,把护城河填掉就行了,自己有十万大军,最多半个月,他就能填平一段足以攻城的护城河,想到这,他拳掌相击道:“那就干!”
........
黎阳仓实际上是一座城池,周长约二十里,城墙高三丈五尺,护城宽达二十丈,城墙宽厚坚固,可抵御万斤重击,是大隋含有的坚城之一。
城内有近千座大仓库,以储藏粮食、军械兵甲为主,在最高峰时期,黎阳仓内有粮食数百万石,军械兵甲近百万件,但经过几次高句丽战役和杨玄感造反,黎阳仓的粮食已大大减少,只剩下粮食四十五万石,兵甲数万件以及五十余万贯铜钱。
就算如此,它依旧是天下七大粮仓之一,仅次于洛阳的回洛仓,偃师的洛口仓和关中的广通仓,与涿郡的潞水仓存粮相近。
由于黎阳仓地处河北,更是受到各路乱匪的窥视,不仅瓦岗军一直虎视眈眈,之前张金称也是几次攻打黎阳仓失败,窦建德和高士达也同样密切注视着黎阳仓的一举一动。
目前黎阳仓有驻军一万人,运粮船上百艘,由虎牙郎将王辩统帅,凭借着城池和护城河固若金汤般的防御,黎阳仓始终巍然屹立,没有被贼军攻下。
王辩年约五十岁出头,是一名官场老将,他出身商人世家,在二十岁时,父亲为他捐钱为官,从此走上仕途。
王辩已在官场摸爬滚打三十年,对官场各种人情世故早已了如指掌。
这次卢明月驻兵内黄县,很明显是想攻打黎阳仓,王辩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几次上书洛阳,要求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兵援助,洛阳方面的回复却是黎阳仓防御兵力已足够,可固守粮仓,据城而战。
这个回复令王辩十分失望,他又考虑将粮食运走,但瓦岗军在黄河上十分活跃,运出的粮食只会是瓦岗军的盘中之餐。
无奈,王辩只得尽量多地准备滚木礌石,安排弓矢,制作床弩,积极备战,严阵以待。
这天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遮蔽,黑漆漆的夜色笼罩着大地,数十步外便看不见城外的情形。
城头上有千余名巡哨士兵在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动静,在护城河内,三支哨船来回游睃,注视着岸上的动静,一更时分,岸边忽然出现了黑压压的军队,他们搬运着一袋袋的泥土扔进护城河,动静很大,尽管夜色掩护了他们的身影,但他们发出的声音立刻被护城河内的哨船发现。
立刻有哨船驶回来在城下大喊:“紧急军情,王将军可在?”
王辩正好在城头巡哨,他也发现护城河对面有动静,却看不清,他立刻探身出城问道:“对岸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将军,贼军正在大规模填护城河!”
王辩大吃一惊,急喝令道:“传我的军令,速调三千弓弩手上城!”
这时,旁边一名偏将低声道:“如果贼军填平护城河,恐怕很难守住黎阳仓了,将军,必须求援!”
“可东都不肯出兵,我怎么办?”王辩恼火万分道。
“将军为什么不向青州张铉求援?他可是河北招讨使。”
王辩没有说话,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城外,他早就考虑过这个方案,只是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但现在,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未完待续。)